APP下载

以大自然为教具,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2022-05-30杨薇

江西教育C 2022年9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劳动教育

杨薇

摘   要: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求立足于人的整体性,融合多学科知识,对人、社会和自然进行整合,健全学生的人格。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以大自然为教具,借助种植劳动实践基地,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发展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精神,形成“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悦心”的劳动教育模式,真正提升学生的劳动实践智慧。

关键词:劳动素养   劳动教育   自然世界

在数字技术盛行、推崇城市文化的时代,我们发现学生与大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事实上,大自然是一种宝贵却容易缺失的资源。为了增强城市学生与自然世界的联系,让学生观察并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很多学校开辟了种植劳动实践基地,开发了劳动教育课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在种植基地中,学生能了解各种作物的生长环境与特点,掌握实用的劳动技能与知识,提升劳动素养。

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以种植活动为依托,以大自然为教具,借助种植劳动实践基地,研究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同时,教师要找到种植活动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帮助和支持学生在种植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深度学习,从而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需要的综合能力。本文从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精神四个维度出发,探究教师如何科学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提升劳动素养。

一、打造劳动教育风景线,树立劳动态度

小学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的种植园,要能让学生置身于真切的自然世界,对自然世界生发亲切感。在这样的种植园中,学生能学会主动清理无土栽培的管道,学会平整土地、定期浇水、清理杂草,滋生浓厚的种植兴趣。在种植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分工合作,或播种,或松土,或施肥,或扦插,或育苗等,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植物从生根、发芽到开花、结果的全過程,感受植物的成长与变化,获得成就感,进而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态度。

在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劳动教育“场域”中,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都是“最美劳动者”。大家各自承担着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劳动课程实践基地的一分子,明白各司其职的意义和重要性,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学生在一系列亲身体验、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喜悦,也能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逐步养成尊重劳动、敬畏劳动、勤俭节约、踏实肯干的劳动态度。

二、夯实劳动教育生命线,提升劳动能力

未来社会需要有知识、懂技术、会创新、能合作的复合型的高素质劳动人才,从小提升劳动能力,才能呼应未来的成长。因此,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思维等方面获得扎实的本领,应对未来的挑战,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目的。在种植劳动实践基地中,学生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中,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劳动的全过程,能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养成爱观察、爱探究的科学思维习惯。

例如,在种植准备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了解种植方法,并尝试实践。当发现本班劳动基地的植物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查找资料,或邀请家长、专业花工来现场指点等方式,反思排查问题。然后通过资料的收集、科学道理的理解、不同植物种植方法的学习等,引导学生更深刻、全面地掌握种植植物的要点。再如,在种植的过程中,为了探究增加土地肥力的功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分析土壤的特点,并实施堆肥、烧灰等不同的肥土方法,通过前后土质的颜色、松软程度、植物生长的茂盛程度等,检验肥土的功效,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种植活动不仅是简单的劳动实践活动,还是一项多学科知识融合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在“寓教于劳”的劳动深度体验中,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与劳动实践建立联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

三、延长劳动教育时间线,培养劳动习惯

在心理学领域,“习惯”被界定为“通过高频重复的奖励习得,在记忆中形成的情境与反应之间简单的内隐联结”。华夏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体现的是一种“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精神内涵。在开展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二十四节气的特点,种下时令农作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子会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即时或延时的奖励,学生能从中看到劳动的价值,获得劳动的愉悦感和成就感。长此以往,在劳动实践中,学生会养成自愿劳动、自觉劳动、安全规范劳动的习惯。

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发挥团队和亲子合作的优势,或通过学生之间的分工协作、记录交接和相互提醒;或通过家长的亲子互动,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在家长的陪伴引导下,提升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学生在这样的劳动教育过程中,能养成想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习惯,实现劳动的价值。

四、渗透劳动教育延长线,铸就劳动精神

“以劳育美”“以劳树德”以劳动创造幸福生活是劳动教育的目标。在劳动教育实践中,笔者将有土种植和无土栽培两个劳动实践基地相呼应,让传统农业和现代化农业双线并行、互相补充。这样的种植劳动实践基地既是植物园,又是科技园,为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在无土栽培基地中,学生了解了传说中的“水中种菜”,还了解到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无土栽培还可以“上天入地”,进入航天、远洋等领域,可以在沙漠、海滩、荒岛等难以耕种的地方栽培,不受土质、水利条件的限制,摆脱了自然环境的制约。

有了传统种植和现代种植方式的全面对比,学生展开了观察式、体验式和项目式学习,在习得劳动技能、获得劳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团队合作,并针对课程中感兴趣或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开展课题探究。例如,有的学生将水培和土培植物进行对照,将温室水培和室外水培植物进行对照,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的劳动体验结合在一起,提升了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实践创新的综合素养。

经历了深入的种植实践研究,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就不是浅尝辄止,停留于理论知识的层面,而是深知其趣,能深刻感受到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了解到现代农耕技术的神奇之处,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劳动改变生活的巨大意义,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样的种植实践活动,能有效引导学生形成坚忍不拔的劳动精神和劳动品质,让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进而养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习惯。

综上所述,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大自然为教具,坚守儿童立场,追寻自然生长,以劳动培育理想,在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图谱、育人路径的同时,完成劳动、教育与生命的相互成全。教师要以种植劳动实践基地为场域,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掌握科学的劳动知识与技能,提升劳动能力,发展劳动精神。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学生能在历练中学会担当,在成长中学会尽责,深刻领会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2]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9,40(1):21-26.

[3]徐海娇.劳动教育的价值危机及其出路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0):22-28.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学校)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劳动教育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观照与理性回归
当前农村中学学生劳动素养存在问题与对策
“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策略研究
依托“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实践探索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缺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