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蝴蝶夫人》中人物的塑造

2022-05-30刘璨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9期
关键词:蝴蝶夫人

刘璨

内容摘要:文化有深层和浅层之分。《蝴蝶夫人》是意大利剧作家普契尼创作的一部伟大的抒情悲剧。本文主要从文化的深层结构入手,从世界观、家庭和历史角度对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中人物形象塑造进行分析,探究其中主要人物形象差异的根源。

关键词:文化的深层结构 《蝴蝶夫人》 人物形象塑造

学者们对于文化模式采取了多种分类方法,其中塞缪尔·亨廷顿的分类方式是现今使用的主流方法之一。普契尼,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被称为“继威尔第之后最伟大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的著名歌剧《蝴蝶夫人》是一部抒情悲剧,该作品通过发生在一个纯洁美丽女孩身上的悲剧,展现了巧巧桑起初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最终因背弃而选择自杀的巨大反差。本文旨在从文化的深层结构角度出发,从世界观、家庭以及历史三个方面对巧巧桑和平克顿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究接受不同文化的人对相同的事情采取的不同观点,以及现实的根源对文化的影响。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直观看到东西方在不同的宗教背景下、家庭结构以及历史发展影响下的不同思维方式和选择,以期为日后从文化的深层结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以及反映的文学现象提供良好的案例。

一.文化的深层结构

文化,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从中国的传统观念来看,文化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所以文化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与这个社会的历史有不可脱离的关系。亨廷顿表示“由于受不同的文明影响,人们对上帝与人类、个人与群体、公民与国家、父母与子女、夫妻之间的关系均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人们对权利与责任、自由与权威、平等与等级制度的相对性持有不同的看法。”(亨廷顿,1993)萨莫瓦指出“文化的深层结构是现实的根源。”(萨莫瓦,2000)毋庸置疑,文化的表层结构即文化的表层现象,是人们易于察觉的,而文化的深层结构则是埋藏在文化结构冰川下部的不易察觉但十分重要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亨廷顿提到的所有问题都涉及到这一深刻话题文化的深层结构。几个世纪以来,这些问题一直是某一特定文化的构成部分,并有助于定义这种文化。一种文化形成的方式和原因可以追溯到它的(1)世界观(宗教),(2)家庭,(3)历史。这三种社会力量共同创造、维护并且加强了所有文化中存在的基本要素,它们对人们的行为方式、说话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蝴蝶夫人》简介

《蝴蝶夫人》是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一部歌剧。该剧剧本由雷基·伊利卡及乔赛普·贾科萨撰写,并且对美国作家约翰·路德·朗的短篇小说《蝴蝶夫人》进行了改编,亦参考了皮埃尔·洛蒂的小说《菊子夫人》。该剧讲述了一个跨越东西方的爱情悲剧:故事发生在明治时代,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美国海军舰队在日本长崎停泊。一名叫平克顿的海军上尉娶了一位日本妻子,巧巧桑。平克顿只是逢场作戏,而年轻单纯的巧巧桑却将他奉为神。巧巧桑为了迎合平克顿,改变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日常语言用英语代替日语,并且尽自己所能适应平克顿的习惯。而平克顿却将这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当成一个可以随意捡起又丢弃的洋娃娃。婚后不久,平克顿应召回国,天真的巧巧桑相信了平克顿的承诺:当知更鸟筑巢时,他就会回来。此后,巧巧桑生下了一个儿子,日复一日等待平克顿的归来。三年后,平克顿携美国妻子重回日本,并企图带走巧巧桑生下的唯一的儿子。巧巧桑得知真相后,悲痛欲绝又无可奈何,她拒绝了平克顿的赡养费,将一面美国国旗塞到儿子的手中,含恨自尽。至此,全剧终。

三.从文化的深层结构看《蝴蝶夫人》中人物形象塑造

1.世界观

自文明社会伊始,每个群体中都会有人察觉到形成并发展一种世界观的必要性。感知、文化和世界观之间的联系在霍贝尔和弗罗斯特对世界观的定义中体现得很清楚,即“根据个人文化观念,人类对事物的色彩、外形和排列方式的内在看法。”因此,世界观对我们感知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对我们的信念和价值体系以及我们的思考方式产生影响。对宗教的研究不仅揭示了人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而且也为我们了解一种文化的社会方面提供了线索。

作为一个基督徒,平克顿相信上帝是全能的。此外,西方关于个人重要性的观念可以部分地与基督教联系起来。基督教的传统源于假设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并且有意义的,因为上帝创造了它。人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上帝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他们。上帝与每个人都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因为上帝可以看到、听到、奖赏并且惩罚人类。每个人对上帝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个重视个人主义的文化中,基督教也许是一个完美的宗教。除此之外,基督教传达出的一个强烈的信息是勇气,这一点可以在卡莫迪笔记中得到证实,耶稣是勇敢的。得益于他的勇气,美国人可以征服其他西方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只有美国人才不怕任何困难,走遍全世界,寻找冒险的乐园。无论是享乐还是作生意,他都随意大胆地去干。什么时候有了灾难,他马上放手回家转。如果他不能获得每个国家里最可爱最美丽的姑娘,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可言!”从剧中台词我们可以看到,平克顿像众多美国基督教徒一样,或者说他的世界观就是如此,美国人不怕任何困难,什么都可以随意大胆。他们这种对新事物探索和勇气早已转化为一种侵略,不光是对弱势种族的领土侵占,甚至还有对当地人民的侵占,并且还把这种恶劣的行为赋予一种伟大的骄傲与光荣,所以平克顿才会对巧巧桑视为神圣的婚礼仪式当成儿戏。

而在日本,很大一部分人信奉佛教。佛教徒坚信一种至高无上又奇妙的真理,这个真理不可言说,也难以表现。本质上来说,生活是痛苦的,人注定要历经苦难的。基于这一道义,佛教导众生都要有克服苦难的能力。尽管所有的世界观都试图通过超自然的解决方案来给它的信徒提供安慰,但佛教是完全不同的。费希尔和卢斯特表示:“从传统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苦难中得以救赎得益于我们自己的努力。但佛陀教导我们,只有当我们理解自尋烦恼的途径时,我们才能获得自由。”(费希尔,1991)巧巧桑是一个典型的佛教徒,面对平克顿的抛弃,她所能做的就时接受现实,独自承受痛苦。“我要告诉你一件秘密。昨天我一个人走进了教堂。这事谁都不知道,连我的和尚叔父也不知道。我要相信我丈夫的上帝,因为我要把我的一切都交给你。”这坚贞的语言,从十五岁的巧巧桑口中说出,让平克顿大为震惊。巧巧桑为了平克顿改变了自己的信仰,但是她的行为还是符合传统的佛教徒思维。由此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世界观影响之下,巧巧桑和平克顿处事的态度完全相反,前者是隐忍接受,后者是勇敢掠夺。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巧巧桑勇气和做出的牺牲,她为了这个理想中的美国男人,放弃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仅仅因为她对所谓丈夫的爱。

2.家庭

家庭因素也是组成文化的重要一环。家庭是人类所有制度中最古老和最基本的制度之一,因为人出生在一个家庭中,在一个家庭中成长,并且形成新的家庭,并在去世后给在世的人留下回忆。家庭生活是一种普遍的人类体验,它有助于塑造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及个人在世界中的位置。家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家庭负责将一个生物机体转化为一个人,他必须与其他人一起度过余生;第二,虽然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世界观剥夺了其主导的宗教观点和文化历史,但该家庭是这些观点和价值观的主要守护者,并将它们传播给文化的新成员;最后,家庭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支撑了人类身份的一部分。因此,无关文化,家庭为个人提供了自我概念和沟通能力的基础。

其中,适当性别角色教授是家庭模式中最重要的之一,这也存在于所有的文化之中。对于日本来说,性别角色可以追溯到儒家思想的影响。金说:“儒家思想使男性成为社会成员,并将女性降级为社会的依赖者。”巧巧桑由于生活贫穷,她早就深谙世事,做了一名卖唱献舞的艺妓,以此谋生。她隐忍真挚,渴望受到怜爱,从她的台词“越过那海洋,越过平原,春天的和风带来了温暖。 我是全日本和全世界最快活的姑娘,我已听到幸福的召唤,啊!甜蜜的爱情已来到心间。”笔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她无比渴望摆脱之前贫困潦倒、仰人鼻息的生活,她渴望获得真正的爱情,渴望幸福的生活。但是她又逆来顺受,毫无抱怨的接受生活的磨难。在被平克顿抛弃之后,作为一名日本女性,她并未想过为自己寻求一个公道,一个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法。由于家庭原因以及周边的生活文化熏陶,她所能做的就是接受现实,忍受苦难,牺牲自己。但如果主人公换成一名追去自由独立的美国女性,结果就完全不同了,当然,这也是平克顿可以从巧巧桑那里获得自豪感的原因之一。

3.历史

历史是影响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如埃德蒙·柏克所说,“历史是死者、生者和未出生的人之间的契约。”柏克的观察向我们展示了历史和文化的相互交织,因为在一定意义上,两者都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渠道。对于美国来说,这是一个独特的国家,其主导文化相对年轻,主要是通过两个过程形成的。首先,那些最初到达大西洋海岸的人带来了许多英国的价值观,英国的法律体系,以及在16世纪盛行的基本的商业组织。其次,这些定居者立即迎来了一批通过移民来的新公民。这两个过程使得美国人重视个人价值,不拘泥于形式,但是也使美国文化充满个人主义与暴力。自信、骄傲、勇敢的平克顿的人物性格使得美国文化得以良好彰显。首先,事件的背景是1894-1895年中日战争,美国在表面上发挥着中立的作用;事实上,它是日本最大的支持者,这展示了他们的暴力文化。当然,美国的历史上充满了关于暴力的故事,比如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其次,享受着巧巧桑的钦佩,与自己的美国妻子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使得平克顿自在地接受了她,他不太关心她的感情,甚至剥夺了她的爱和她唯一的儿子,这美国人个人主义的显现。最后,在这部歌剧的开头,平克顿唱着“只有美国人才能克服所有的痛苦,周游世界,发现冒险。无论是娱乐还是生意,他们都愿意享受它。”由此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平克顿对国家的自豪感,还可以看到在美国文化中独立的重要性。

相反,日本是一个岛国,它的历史发展相对孤立。根据赖肖尔的说法,这种分离“在日本人身上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我认同,在他人面前也产生了一种近乎痛苦的自我意识。”(赖肖尔,1988)此外,与世隔绝也使日本人敏锐地意识到任何来自外界的东西。此外,日本人通过封建主义学会了纪律和牺牲。海斯还列举了日本人的其他三个特征,一个是缺乏个人主义;二是个人对自己所处的位置感觉是根深蒂固的,并且所有的内心生活都为其服务;三是一种饱含“义务”特征的生活方式。巧巧桑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士族家庭,生活的贫困使她早早开启了做为一名艺妓的生活。当她知道自己可以嫁给平克顿的时候,这个高达魁梧、接受着西方正统教育的海军军官,在她眼中宛如神一般的存在。对自身条件的自卑,对对方的崇拜,使得巧巧桑更加重视平克顿的感受,而忽略自己的个人回报。其次,她放弃了自己的佛教徒信仰,无视别人的批评;她选择做平克顿的夫人,并且对这个身份格外珍重,属于摆明自己的身份,并为此服务;最后,在巧巧桑知道自己被抛弃后,她没有任何反抗,选择接受现实,把儿子交给他父亲,通过自杀来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也反映出她的牺牲精神,这与日本历史发展对日本人民的影响紧密相连。

东西方文化差异一直都是值得学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文化的深层结构入手,以普契尼创作的著名歌剧《蝴蝶夫人》为例,通过世界观、家庭和歷史因素对巧巧桑和平克顿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来比较日本和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基督教与佛教教义的差别、家庭结构差异以及历史变迁发展促成了东方文化的隐忍接受、集体主义观念和牺牲精神,西方文化的勇敢探索、个人主义以及寻求个人的满足感的诉求。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平克顿的残忍无情和巧巧桑的隐忍顺受可以看出悲剧的产生,不仅来自于双方个人原因,还归因于他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其次,两国之间文化特点的显著差异,它们分别代表着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强烈分隔;最后,我们可以借助一定的文学作品了解其背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不同的深层根源,从而达到对某一文化角度的深层次研究,进而促进该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蒋丽萨.歌剧《蝴蝶夫人》的东方形象解读[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2]李真.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中东方主义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

[3]萨莫瓦等著.《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吴晓明.《文明间冲突的现代根源与前景:与亨廷顿的对话》[M].上海证大研究所,人民出版社,2005.

[5]王琛.普契尼及其歌剧《蝴蝶夫人》的简析[J].大连大学学报,2019,40.

[6]王燕.《蝴蝶夫人》赏析[J].戏剧之家,2017,13.

[7]Huntington. Samuel P.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M]. Foreign Affairs,1993.

[8]Puccini. G. Madam Butterfly. [M]. New York, 1905.

[9]Reischauer.E.D. The Japanese Today: Change and Continuity. [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8.

(作者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蝴蝶夫人
《蝴蝶夫人》存在种族主义?
蝴蝶夫人的逗趣笔记
情报站
《蝴蝶夫人》赏析
心跳歌剧团《蝴蝶》:解构《蝴蝶夫人》中的男性幻想
《馨香与金箔》中的另类“蝴蝶”
从“蝴蝶之死”中审视东方主义者的胜与败
汉朝版的蝴蝶夫人
“蝴蝶夫人”还是“蝴蝶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