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嘉靖时期瓷器鉴赏

2022-05-30杜森张学儒

理财·收藏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斗彩彩瓷官窑

杜森 张学儒

明世宗朱厚熜,明代第十一位皇帝,1521—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在位时间仅次于万历皇帝(在位48年)。嘉靖时期明朝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风气逐步向奢靡转变,这也给瓷器发展带来了机遇。本文主要选取几件具有代表性的瓷器,共赏嘉靖时期瓷器风格。

承前启后的时期

嘉靖帝为明正德皇帝朱厚照堂弟,正德十六年(1521年)正德帝驾崩而膝下无子,其母张太后同内阁首辅杨廷和商议,拥立在湖北安详兴献王朱厚熜为帝。继任之初,便与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展开斗争,通过“大礼议”事件,逐渐掌握朝局,自此开创嘉靖时代。据史料记载,嘉靖时期为明朝烧制瓷器以来数量最多的时代。嘉靖时期派烧瓷器达60余万件,加之弘治时期未烧制完成的30余万件,共计有100万件之巨,数量之大、品种之多为前朝所不能比。

嘉靖时期主要品种有青花、五彩、斗彩、单色釉等,造型较成化、弘治、正德时期更为丰富。部分永宣时期的器物到嘉靖时期已绝迹,但各朝留传下来的碗、盘、玉壶春瓶等继续发展并有了新的变化。嘉靖自“大礼议”之后,逐渐独断专行,上下皆以迎合皇帝喜好为己任,因而嘉靖个人喜好对整个社会文化习俗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嘉靖沉迷于道教,重用方术士,因而整个朝代道教盛行,葫芦瓶、三足炉等成为嘉靖时期最为盛行的器形。从装饰纹样方面看,除传统的龙、凤、花卉等纹饰外,八卦、八仙等颇具道教色彩的纹饰亦十分多见,还出现了“捧字”“托字”等新的装饰手法,主要是在图案纹样空白间隙内,用圆圈写上“福”“寿”等字样。嘉靖时期,由于烧制数量巨大,且工匠管理制度不甚合理,“官搭民烧”制度逐渐兴起,这极大地带动了民窑烧制的发展,瓷器上的图案更加丰富多彩,原有的亭台楼阁及戏曲故事等图案,逐渐被山水人物画及活泼可爱的禽鸟图所代替。

嘉靖时期青花及单色釉发展

嘉靖时期的青花与成化至正德不同,多采用西域的回青料,颜色较前朝而言更加浓脆艳丽,青中带紫。嘉靖年间《江西大志·陶书》记载:“旧陂塘青产于本府乐平一方,嘉靖中,乐平格杀,遂塞。石子青产于瑞州诸处。回青行,石子遂废。”这说明嘉靖时期曾使用过三种料,其中回青料属于官窑瓷器专用,多为官府保管,使用异常严格,民窑只有在接受官府派烧的时候,才能“非法”挪用一点点。实际上就算是官窑,回青料依旧需要配比江西料掺和使用。依据比例不同,青花或亮或灰或黑,如要达到浓脆艳丽效果,则需按照正确配比才可。虽然回青料管理严格,但由于烧制量巨大,至万历二十四年回青料几乎断绝,可以说采用回青料的青花瓷瓶仅有嘉靖元年至万历二十四年这一段时间,珍藏价值极为宝贵。故宫博物院藏文物中,有一件青花芝桃仙鹤符箓纹盘(图1),高8.1厘米,口径57.5厘米,足径41.7厘米。盘敞口,浅弧腹,圈足。内外以青花描绘仙鹤、蟠桃及灵芝纹。盘心青花双圈内书一符箓。素底无釉。外口沿下署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横排款。此盘形体硕大,做工精细,为嘉靖官窑产品。青花呈色蓝中泛紫,说明使用的是回青料。嘉靖皇帝信奉道教,因此嘉靖官窑瓷器上大量出现有关长生不老的题材,如灵芝、八卦、璎珞、八仙、云鹤等,此盘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嘉靖时期的单色釉较前朝并无太大发展,除白瓷之外,蓝釉(霁青釉)、黄釉和红釉最为突出。嘉靖时期蓝釉器特征是蓝中带紫,接近底足部分变为发黑色,这是由于蓝釉杂质较多导致。而其中有一部分蓝釉,由于采用回青釉,光泽较为艳丽,经鉴定成分为钴蓝,根据配比不同颜色鲜亮程度亦不同。首都博物馆藏文物中,有一件回青釉盘(图2),撇口,浅腹,下塌底,圈足。底足修饰平整,足背露胎处有火石红痕迹。通体施回青釉,足底白釉。底书青花双圈“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胎质洁白细致,釉层均细滋润,色调鲜亮明快蓝中泛紫红,为嘉靖时期典型代表。与蓝釉相比,黄釉和红釉则稍显不足。黄釉较弘治时期相比,娇黄而显深;红釉则因高温红铜难以烧制,发色并不鲜艳,后期多以低温铁红(矾红)来代替。

灿烂多彩的彩瓷时代

与单色釉发展滞后相比,嘉靖时期彩瓷的发展可谓一骑绝尘。在瓷器鉴定划分中,常常将嘉靖万历并列阐述,可见嘉靖时期彩瓷是划时代的工艺品,从品种之多和民窑发展来说是空前的。

彩瓷依据工艺不同可以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嘉靖时期多为釉上红、绿、黄三彩,由于黄色为古代帝王专用,只可能出现在官窑中,民间多以金彩代替黄色。除三彩外,还有采用红、绿、黄、紫、孔雀蓝的五彩瓷器,图案花纹主要以龙、凤为主,也有以花鸟鱼虫为主题,少数则以人物故事为主题。

故宫博物院藏一件五彩鱼藻纹盖罐(图3),通高33.2厘米,口径19.5厘米,足径24.1厘米。罐直口,短颈,丰肩,硕腹,圈足。通体以红、黄、绿及青花装饰。肩部绘变形莲瓣纹。腹部绘莲池鱼藻纹,八尾红色鲤鱼姿态各异,极其醒目,莲荷、水草、浮萍为陪衬。近底处绘蕉叶纹。盖面绘璎珞纹,中心置火焰纹宝珠纽,盖沿饰鱼藻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 双行六字款。该罐体形硕大,造型古朴,腹部采用通景画方式,将八条鲤鱼呈现而出,寓意“富贵有余”,造型和色彩皆精美,寓意和祝福皆丰富,不属于后世瓷器。

在彩瓷中有一种特殊工艺,便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将青花当作一种蓝彩使用,称之为青花五彩;而以青花描边,中心涂彩的瓷器称之为“斗彩”。斗彩自成化创烧以来便历久弥新,但明代文人雅士并未将“五彩”和“斗彩”严格区分开,在各类著作中都将其统称为“五彩”,直至雍正、乾隆时期成书的《南窑笔记》中记载“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體,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才将“五彩”和“斗彩”区分开。嘉靖时期的斗彩并无改进,多数为仿造成化斗彩而作,虽造型优美、制作精良,却无成化斗彩的姹紫色彩。故宫博物院藏文物中,有一件斗彩灵芝纹盘(图4),高3.6厘米,口径14.8厘米,足径8.6厘米。盘撇口,浅腹,折底,圈足。内外斗彩装饰。内底绘如意云头一周,外壁绘灵芝纹七组。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方栏。此盘造型小巧精致,纹饰简练,色彩鲜艳,灵芝描画严谨工整,寓意长寿、吉祥。

与之相比,青花五彩发展则独具特色,由于将青花作为蓝彩,与其他釉上彩搭配,共同组成图案。此种图案比单纯的釉上彩更为绚丽,因而逐渐成为彩瓷主流。明代青花五彩最为发展时期虽然是万历时期,但其风格形成于嘉靖晚期,在这些器物中,大多为官窑瓷器,器形丰富多变,以盘、碗、壶、罐为主,图案花纹以飞凤、花果、鱼藻纹为多见。这些图案,大多寄予了祝福之意,与前代含蓄表达相比,嘉靖时期的寓意表达则更加直白,画法更加平铺直接,代表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这也能侧面说明嘉靖皇帝对于长生的追求。

结 语

嘉靖时期明朝统治已进入中晚期,天灾不断,流民四起。对内20多年不上朝,任由严嵩等奸臣把持朝政,贪墨横行,国库亏空;外有强敌鞑靼、倭寇骚扰不断。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嘉靖时期的瓷器发展却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嘉靖挥霍无度,在西苑大肆参与道教祭拜,肆意增加派烧,间接造就了瓷器工艺的发展。嘉靖时期的瓷器制作精良,纹饰细腻,器物样式更加丰富,对比弘治、正德时期,更加恢宏壮大,为后来万历时期的瓷器发展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斗彩彩瓷官窑
斗彩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与古代艺术大师画粉彩瓷
千古“贵”瓷 争奇斗艳
西夏官窑瓷器
此“官窑”非彼官窑
浅绛彩瓷欣赏之一
漏痕彩瓷作品
界画在醴陵釉下五彩瓷中的表现
王淑凝·作品欣赏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