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区西晋墓发掘简报
2022-05-30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1年秋在洛阳市新区定鼎门街与翠云路交叉口东北向发掘一批古代墓葬,其中编号为M150的西晋墓较为重要(图1),简报如下。
墓 葬 形 制
该墓为带墓道的多室土洞墓,方向180度。由墓道、封门、甬道、前室、侧室、后室组成。墓道位于墓的南边,平面作长方形,南窄北宽,斜坡底。墓口距地表0.5米,总长9.14米,南宽0.4米,北宽1.08米,深6.2米。在距墓室0.4米处用条砖横放两层作为封门,封门与墓室口或作为甬道。前室位于墓道北侧,平面作不规则方形,墓室南壁与墓道相接处呈喇叭口状,即从墓室口向东西两侧呈弧形。西壁直,东壁两角均作弧形,平底,顶部垮塌,或为穹隆顶。长2.96米,南宽2.9米,北宽2.56米。墓室西部靠北壁有一长2.3米、宽0.9米、高0.06米的生土棺床。棺床上南北并排两具保存不全的人骨架,棺痕不明显。侧室位于前室东侧,平面长方形,直壁,平底,顶部坍塌。入口处北部放一陶棺。进深1.68米,宽1.34米。后室位于最北端,平面作长方形,直壁,平底,顶部坍塌。进深1.77米,宽1.16米。
墓内葬有三人,其中墓室棺床棺内有人骨架两具,葬式为仰身直肢,或为夫妇二人。侧室入口处有一陶棺,棺长1.48米,前宽0.44米、后宽0.38米,前高0.4米、后高0.32米。棺内残存有人骨架,放置散乱,且已成粉末状,葬式不明。陶棺的底、两帮和前后两档各用一块陶板组合黏合而成,两档头均向内凹进(图2)。盖用两块板,其中前一块盖板上刻有文字,能识别有“泰始十年二(?)月十五/囗陵囗囗囗”“氏女囗囗囗河南眉中園公名表(?)斐”。
随 葬 器 物
该墓早年被盗扰,甬道处有一不规则形盗洞,但墓内扰乱较轻,随葬品除个别外,多数位于原位。墓中共清理随葬品41件套,分陶器和铜器两种,放置有一定规律。前室近墓门处呈一排从西向东分布有执盾武士俑、陶罐、陶盘、陶牛车、陶男女俑、陶马和陶犀牛,正中有一陶槅,东北角有陶模型明器井、灶等。后室门口放陶鸡、陶狗、陶熏炉和陶耳杯,铜镜、铜钱放于棺床上和陶棺内,其中陶棺内有两面铜镜。
陶器32件,除一件泥质红陶外,余均为泥质灰陶。有生活用器、模型明器和俑类等。
1.生活用器 18件。
盆 1件(M150:35)。泥质红陶。敞口,宽弧沿,弧腹,平底。口径31厘米,高11厘米(图3)。
双系罐 6件(M150:6—11)。形制相同,大小有别。直领,弧肩,深腹,平底。肩部有两个对称的桥形系。标本M150 :11,口径8.7厘米,腹径12.7厘米,底径6.8厘米,高9.2厘米(图4)。
熨斗 1件(M150 :18)。由插座和头斗组成。座呈带底座的柱形,柱顶作兽首形,下接圆柱,底为大圈足。兽首下有一穿孔。斗作有沿圆盘形,一侧有一细长柄,插于穿孔内。高36厘米,底径16厘米(图5)。
槅 1件(M150:27)。长方体,上部分为大小方形格,下有圈足。长37厘米,宽24厘米,高7厘米(图6)。
盘 1件(M150 :12)。大口,方唇,浅腹,平底。口径21.8厘米,高3厘米(图7)。
碗 4件(M150 :13—16)。形制、大小相同。敞口,圆唇,弧腹,平底。标本M150:13,口径8.6厘米,高3厘米(图8)。
勺 1件(M150 :19)。弯钩状柄,椭圆形勺。长11厘米,宽10.4厘米,高8.1厘米(图9)。
耳杯 1件(M150:28)。椭圆形,两侧有耳,浅腹,平底。长13.4厘米,宽10厘米,高4.2厘米。
灯 1件(M150:17)。豆形灯,上盘口稍外敞,斜直壁,下接灯柄,柄较粗,下为喇叭形圈足。高23.1厘米,盘径12.8厘米,足径8.8厘米(图10)。
博山爐 1件(M150:26、33)。由盖和炉组成,盖呈博山形,炉作豆形,下有短足,足下有浅盘。盘径17.6厘米,炉腹径16厘米(图11)。
2.模型明器 7件套。
井 1件(M150:34)。圆筒形井栏,栏口宽沿,上有井亭,亭顶为两面坡形。高21.3厘米,栏口径11.4厘米,栏底径15厘米(图12)。
猪圈 1件(M150:23)。圈作长方形凹槽,一侧有阶梯。上部有歇山式屋顶的厕所。通高21厘米,圈长16厘米、宽10.8厘米(图13)。
磨 1件(M150:21)。圆形,分上下两层,上层正面中部隆起且有两孔,正背两面均有放射状沟槽。下层正面中心有半球形突起,四周也刻有放射状沟槽,平背。直径10.4厘米,高3.6厘米(图14)。
碓 1件(M150:22)。平面呈长方形,一侧有长方形框架,另一侧为内圆外方的臼窝,中放杵杆,平背。长15.4厘米,宽12厘米,高4.6厘米(图15)。
灶 1件(M150:20)。长方体,前有火门和梯形挡火墙,后有烟窗,面上有两个火口,其上均有一釜,其中一釜上放有一甑。灶面上模印有刀、锅盖等,并饰有卷丝纹和波折纹。通高13.7厘米,长20厘米,宽14.4厘米(图16)。
牛车 1套(M150:36)。由牛和车组成。牛站立状,体壮。车为卷棚顶,底平,前有二辕,后有方门。两侧各一车轮。通长22厘米,高20厘米,轮径11.6厘米(图17)。
帐座 1件(M150:4)。方形,上削角呈梯形,中有孔。长16.6厘米,宽13厘米,高6厘米,孔径3厘米(图18)。
3.俑 7件,分人俑和动物俑。
人俑 3件。1件武士俑和2件侍俑。
武士俑(M150:5)。头戴高顶盔,突目张口,山羊须。身穿右衽短衣,下着长裤。左手执盾上举,右手握空心拳举过肩。双腿分立。高42.4厘米,盾长15.2厘米、宽8厘米。
侍俑 标本M150:31,做站立状。头梳团髻,面带微笑。身穿左衽宽袖长衣及地,腰束带。双手置于腹前。高25厘米(图19)。标本M150:32,做站立状。头戴平顶帽,帽前额有一饼状饰。面带微笑。身穿左衽窄短衣,腰束带。下穿长裤,足穿鞋。操手置于胸前。高25厘米(图20)。
动物俑 4件,有马、犀牛、狗、鸡等。
马 1件(M150:29)。站立状,昂首,垂尾。背有活动马鞍,鞍上刻画菱格纹。高26厘米,长29.2厘米(图21)。
狗 1件(M150:25)。站立状。昂首,竖耳,卷尾。高11厘米,长13.6厘米(图22)。
鸡 1件(M150:24)。有冠,短尾,模印双翅和尾羽。高10.8厘米,长10.3厘米(图23)。
犀牛 1件(M150:30)。犀牛做抵牾状。颈背有四角五尖。口微张,大眼,阔鼻,小耳,长尾上翘,四肢短粗。高24.7厘米,长34.5厘米(图24)。
4.铜器 8件(组)。种类有镜、弩机、簪和钱币。
镜 3件。均圆形,半球形钮。标本M150:2,出于棺床。钮上下两直线连成竖格,内书 “君宜高官”四字。左右饰夔凤纹,外侧饰三周凸弦纹和一周栉齿纹。平缘。直径9厘米(图25)。标本M150:40,出于陶棺内。钮上下两直线连成竖格,内书 “位至三公”四字。左右饰夔凤纹,外侧饰两周凸弦纹和一周栉齿纹。平缘。直径9.5厘米(图26)。标本M150:39,出于陶棺内。两周栉齿纹夹一周铭文带,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窄缘。直径6.7厘米(图27)。
弩机 1件(M150:41)。明器。由郭、牙、望山、悬刀等构成,牙、悬刀均能活动。长4.9厘米,宽4.4厘米(图28)。
簪 3件(M150:3)。形制相同,呈“U”形。长16.3厘米(图29)。
钱币 82枚(M150:1、38)。均为五铢,其中部分为剪轮五铢。五铢钱,直径2.6—2.2厘米,剪轮五铢钱,直径2.2—2厘米。
結 语
陶棺盖上刻字中“泰始十年”,为晋武帝司马炎年号,即公元274年,为西晋初年。而M150墓葬形制为多室土洞墓,在洛阳地区西晋墓分期中属晚期阶段。随葬品中多子槅、牛车、执盾武士俑、熊首座熨斗等,都是洛阳西晋中晚期墓中典型的器物组合。其中的多子槅、博山炉、执盾武士俑等,与洛阳偃师杏园村M34所出的同类器物基本相同。而牛车被认为是西晋晚期墓葬中新增加的随葬品。因此,该墓的相对年代应为西晋晚期。“泰始十年”陶棺,应是该墓埋葬时迁移入葬的。这种前高后低、前宽后窄形式的陶棺,汉晋时期较为少见。1950年代洛阳曾发掘一座西晋时期出有这种陶棺的竖穴墓M151,并被认为是“属于未成年的幼童”的墓葬。洛阳新区M150侧室陶棺内骨架较小,二者的形式及作用应相同。因此,该墓的发掘,为洛阳西晋时期墓葬形制以及葬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