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如何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2022-05-30苏婉贞
苏婉贞
摘 要:学习需要兴趣的支持,在大多数情况下,学习的过程是比较枯燥的,但怀揣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反而成为一种得到进步的享受。学生最好的教师是兴趣。有兴趣去学,学生才会积极行动,才能热爱观察并提出问题,才能让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好学、乐学。学习数学亦是如此,数学课堂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数学课堂;解决问题;实践教学
一、导入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所有的事情,开头都是不容易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如此。要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要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进行合理的课堂导入,从而引导学生将学习当作乐趣。如此一来,学生学习愉快轻松,教学质量也得以提升。举个例子,在数学课堂上,教授“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引入八戒吃西瓜的情景:一天,悟空买来一个西瓜,分成同样大小的三块。八戒得到一块,但他嫌少:“才给一块,太少了,太少了。给我两块!”悟空不想理他,把第二块瓜平均分成四块,给了八戒两块。但八戒还是嫌少:“太少了,太少了,我要三块,快给我!”悟空没说话,把第三块西瓜平均分成六块,分给八戒三块,他拿着许多块瓜,高兴地走了。这时沙僧在一边捂嘴偷笑呢。同学们,你们想一下,他在笑什么呢?大家很快就进入到这一情景中了,并猜到了原因,充分参与到课堂中。
二、联系生活,以开放的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點、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投入学科知识中。情境教学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强调兴趣的培养,提倡学生以已有的感性认识和知识体系为基础,在实践中逐步接受新的知识,在发展、创造中提高素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人才发展导向的转变,加快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紧迫而重大的工作,过去单纯的书本教育转化为重在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应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师,不仅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还要多给学生创设课堂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只有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的能力,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动手操作,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位数学教师经常谈论的话题,大家都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认真备课,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等;我认为除此之外,兴趣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数学的效果。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不仅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轻松愉快地学习,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会产生持续的影响。但是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培养,创造主动愉悦的学习气氛,是数学学习的关键环节,也是诱发学生求知欲望,产生学习动力的前提。如果学习数学时学生对数学事物发生兴趣,那么或许会更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并能够在从事与它有关的活动时,用意志去克服困难而不感到疲倦。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浓厚的兴趣对学习的推动力是任何强制力量所无法比拟的。
一切知识都是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知识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又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具体的结合生活的问题,交给学生去处理,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使学生心理上得到放松。例如在教授“圆锥的体积”时,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纸片做圆锥和圆柱体。再进行小组合作,将圆锥体装满沙子,再倒进圆柱形容器中,试试多少次可以倒满。通过这样动手动脑地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体积知识。
四、设计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引导学生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行创新。在课堂中,在教授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学习内容以后。学生都掌握了公式,都很得意。这时教师拿出一个不规则物体,比如一个梨子,问大家:“能算出这个梨子的体积有多大吗?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梨子就给他吃。”同学们顿时来了兴趣,都陷入了思考中,不一会儿,有同学说把梨子放进长方体容器中,灌满水,水升高的部分的体积就是梨子的体积;甚至有同学说,先切出来一个正方体的梨子块,再算出整个梨子的质量,就可以得到体积等。不论方法的对错,这样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勾起学生的互动性,让学生产生愿意学、喜欢学、快乐学的兴趣。
五、运用社会调查,激发学生解决应用题的兴趣
生活因数学而美好,数学的来源也是生活。数学题目的设置都是贴合生活实际的。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通过一些合理的社会调查,继而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的经验,并将所学知识反馈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如“百分数”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当地的银行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存款利率情况,让他们自己去算5000元如何存款才能得到最大的利息收入。这让学生发现数学是处处都有的,激发学习的兴趣。
六、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在教学中,特别是小学教学,孩子的认知能力还不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相对比较短,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就需要情景让学生参与进来。如教授“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人民币面额之后,教师可设计一个换钱的游戏:有一天小明要和大家换钱,他有1元钱,想和大家换,你们会怎么和他换?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让大家回答。有些人说用2张5角换;有说用10张1角换;还有用5张1角、一张5角换等。
这样,在教学的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获取新知。
七、体验成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学生往往乐于表现自己,想要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思考。教师要适当地为学生提供这一机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勇敢发言,将学到的知识分享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鼓励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求知欲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要为学生创造这种机会,给予学生鼓励,使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提高内心的自信。
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不要过分肯定或者否定学生的答案。要循循善诱,给予鼓励,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快速增长。
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激发学生兴趣是最好的一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灵活多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旨,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提升,以及勇于探索、敢于前进的品质,活跃学生的思维水平,以更好地接受知识,达到课堂教学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秀玲. 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要求[J]. 教育管理研究,2018(37):60.
[2]王守恒. 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 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19.
[3]王燕霞. 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提高对策的研究(以上饶市为例)[D].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