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的区别与联系探析

2022-05-30王笃利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学术著作

摘要: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分别作为高校及科研单位教学与学术活动成果的物化载体,对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国民素质提升以及出版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文化强国战略和“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的重要价值得到了更多学者和相关部门的关注,目前已成为学科和专业建设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二者的出版需求也愈发旺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学术界、出版界和管理界对二者的理解不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关规划、评价和信息统计工作。综合学术界研究并结合我国出版实际进行分析后发现,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既存在差别又彼此关联,特别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二者的联系愈发紧密。文章从概念和分类、建设依据、内容特点等方面论述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以期对作者、管理人员以及出版单位年轻编辑提供有益借鉴,助力高校教材建设和学术著作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材;学术著作;区别与联系;概念与分类;建设依据;内容创作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1-0190-03

普通高等学校(简称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分别作为高校及科研单位教学与学术活动成果的物化载体,是大学出版社和专业出版社的两大产品支柱,对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国民素质提升以及出版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文化强国战略和“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的重要价值得到了更多学者和相关部门的关注,目前已成为学科和专业建设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二者的出版需求也愈发旺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学术界、出版界和管理界对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的理解不一,例如,有些学者将高校教材归属于学术著作,而出版界和管理界虽意在将二者区分,但未做明确的界定。各界对二者的认识存在偏差或模糊一方面会影响对出版管理部门的规划与评价、基金机构的资助分配和数据统计[1],另一方面可能导致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的出版价值和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

综合学术界研究并结合当前我国出版工作实际进行分析,笔者认为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既存在差别又彼此关联,特别是教育部在2019年年底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明确提出教材要“反映相关学科教学和科研最新进展”[2],这也预示了二者的联系将愈发紧密。借助文献检索工具,笔者尚未发现有关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系统对比的研究文献。文章尝试从概念和分类、研发依据、内容创作方面论述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以期对作者、管理人员以及出版单位年轻编辑提供有益借鉴,助力高校教材建设和学术著作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一、从概念与分类上来看

(一)高校教材

《办法》对高校教材做出了权威解释,指出“高校教材是供普通高等学校使用的教学用书,以及作为教材内容组成部分的教学材料(如教材的配套音视频资源、图册等)”[2]。尽管《办法》未对高校教材进行分类,但除了应用更为广泛的本科生教材之外,高校的另一类重要人才培养群体所使用的研究生教材也应属于高校教材范畴。

(二)学术著作

学术著作目前权威的定义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12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所给出的,“学术著作是作者根据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研究成果而撰写的作品。这些作品或在理论上有创新见解,或在实践中有新的发明,或具有重要的文化积累价值”[3]。定义指出了体现创作对象即研究成果价值的三种类型——理论创新、发明创造和文化积累,同时从学科属性上强调了涵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类型上为研究型著作,并特别指出不包括通俗理论读物、科普读物,其中未提及教材。

历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资助申请指南》(简称《指南》)从自然科学学科角度对学术著作做了进一步区分,将其分为学术专著、基础理论著作和应用技术著作三类[4]。其中,学术专著和基础理论著作均指出了作者需要满足在某个学科领域进行长期深入研究的创作条件,前者强调理论创新或实验上的重大发现,后者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创新成果;而应用技术著作则是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能促进产业进步并具有可复制推广价值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指南》将教材和学术著作做了明确区分,指出教科书不属于资助范围。

(三)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单从以上管理部门提供的概念来看,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二者并没有显著的区分,因为一些学术著作也可以作为高校的教学参考用书,而创新性更强的研究生教材,甚至一些融入作者科研成果的本科生教材若仅从概念上来看也可以视作学术著作。而《指南》对教材和学术著作所做的区分,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层面的意志。

二、从建设依据上看

为进一步梳理并厘清二者的关系,打造各方认可的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精品,需要出版社和作者共同做好顶层设计——前期的选题规划,明确写作和出版的依据和希望呈现的效果。

(一)高校教材

高校教材建设的初衷是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办法》中明确指出,“教材编写依据教材建设规划以及学科专业或课程教学标准,服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養”。可见,高校教材编研前首先要做好选题规划,依据各教学单位制定的专业培养方案及其相应的课程教学标准设计教材内容,其读者群体主要面向高校学生。

(二)学术著作

学术著作主要依托作者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精深的科学研究,或是来源于作者的某项课题研究成果,主要是为其科研和学术活动而服务。尽管针对学术著作尚未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国家、省、学校在选题和出版物评奖及重点项目规划方面也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的“四个面向”成为学术著作选题策划的重要遵循。在此基础上,国家出版基金、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等国家级重点出版项目指南也是学术著作选题策划的重要依据。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管理者是其潜在的读者对象。

(三)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在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等选题规划依据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高校教材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标准,为人才培养和教学服务,其所面向的读者群体以本科生或研究生为主;而学术著作则是依托作者深厚的科研背景,对其科研活动的总结和凝练,读者受众限于作者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有助于促进该领域的学术知识体系的传播和发展。此外,二者的写作主体可能相同,因为高校老师既从事科研活动,又承担着教学任务。

三、从内容创作上看

(一)内容特点

1.高校教材

根据《办法》对教材编写提出的指导意见和要求,结合同行以及自身出版实践,笔者认为新时代的高校教材应配合金课建设,在“两性一度”的基础上有所拓展。一是思政性:高校教材的根本与灵魂。高校教材的重要功能是育人,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并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思政内容。对此,教育部自2020年起先后出台重要文件,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反映出教材思政对于课程思政的根本作用。二是基础性:教育教学需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夯实学生的基础性知识和能力。因此,高校教材理应体现知识体系的“厚基础”特征。《办法》中“全面准确阐述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学术体系”的要求便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三是系统性:《办法》要求教材内容“体系完备”,即确保能在规定的学时内,系统全面地阐述满足教学所需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这也契合了高校“宽口径”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四是高阶性:编研内容应与国家战略与产业发展需要对接,满足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结构体例上,可设置富有启发性的专题研讨案例或拓展阅读,能反映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发展规律及学科专业特色及其特有的思维方式,体现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实现从本科教学到研究生培养的过渡。五是创新性:可在知识体系和呈现形式两个方面体现:在知识体系上,要反映教学和科研最新进展;在呈现形式上,《办法》提出了教材新形态建设的要求,通过数字资源与纸质教材的多媒介融合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六是科学性:科学性是高教教材的核心。结构编排上要科学合理,语言表述上要科学严谨,知识要素上要准确无误,学术规范上要严格遵守。七是适用性:应尽可能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教学需要。因此教材编写应在联合更多高水平院校参与的同时,适当吸纳产业专家参与,通过产学研合作,增强教材内容的适用性。八是挑战度:无论是通识课、公共课还是专业课教材,相应的知识体系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富有挑战性。

2.学术著作

综合学术著作的官方定义以及学术界对学术著作特点的总结和分析,笔者认为,新时代的学术著作特征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理论性:学术著作的基础和支撑。从《通知》和《指南》给出的定义来看,从理论上做专门、系统、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是学术著作的一个显著特征。二是专门性:学术著作的内容通常是针对某一学科领域的专门研究,因此学术著作的读者受众是少数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5]。三是创新性:同样可体现在内容特色和出版形态两个方面。内容特色要突出作者团队的创造性工作,即在理论、技术、方法、材料、应用、研究对象和重要文化积累方面取得了哪些新突破和新实践,解决了哪些卡脖子问题。在表现形式上,尤其是有条件的应用技术学术著作,通过信息技术赋能,实现关键实验或技术操作、复杂应用场景等重要知识点的可视化,对科研和管理工作者等读者而言可能更具出版价值。四是系统性: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属性决定了学术著作是具有一定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的系统研究。五是探索性:注重对内容中涉及的创新性理论和方法等探索性研究的阐述以及对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展望,激发读者深入研究的渴望也是优秀学术著作所应具备的重要特征。六是科学性:此为学术著作和高校教材创作的共同要求。

(二)内容体量

1.高校教材

对于传统纸质教材而言,出版社出于对课程的教学大纲及其学时数、课堂教学规律、读者消费能力以及编辑出版周期和成本等因素的考虑,往往会对作者提出限定编写字数的要求,由此可能导致有些精彩的教学案例无法在教材中呈现,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随着《办法》提出的新形态出版理念在高校教材建设实践中的不断成熟和深入,教材内容的丰富性与知识容量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将得到解决。

2.学术著作

学术著作的字数同样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但相对较小,主要取决于作者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积累程度。数纸融合的新形态出版形式同样可兼顾学术著作的出版成本和内容体量。

(三)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在内容特点上,政治导向正确是对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高校教材的思政性和基础性与学术著作的理论性、专门性和探索性是二者各自的显著特征,前者重在“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体现思政育人内容,知识体系讲求系统全面、循序渐进,体现出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因此更为成熟;后者则强调科研创新,行文上开门见山,内容注重专、精、深,原创性和探索性更强,对业内专家无须赘述基础内容。在字数容量上,高校教材出于教学和读者对象的考虑会受到更多的限制。而创新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则是优秀学术著作与高校教材的共同特征,并且二者在服务国家战略、激发读者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等方面有着共同追求的目标。《办法》中明确高校教材应体现教学和科研的最新进展,反映了国家对科研反哺教学的迫切需求,因此,随着创新驱动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科研和学术创新成果在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中体现,二者的原创程度也会随之提升。

四、结语

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既有各自鲜明的本质特征,又彼此紧密相关。除了文中所述之外,二者在隶属管理、出版价值评价(评奖以及基金或规划项目遴选和申报)等方面也都存在区别和联系,文章不再赘述。总之,作者和出版单位作为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的生产主体,应深入研究新时代的新需求,充分把握二者的个性和共性特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对二者进行统筹规划建设,通过信息技术赋能,整合共享双方的优质出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互促发展的目的,以新的视角、新的理念研发出版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和体现“四个面向”的原创著作,为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 叶继元.学术图书、学术著作、学术专著概念辨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1):21-29.

[2]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19〕3号)[EB/OL].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gov.cn/srcsite/ A26/moe_714/202001/t20200107_414578.html,2020-01-07.

[3] 新聞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EB/OL].新闻出版总署官网,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312/74511.shtml,2012-09-24.

[4]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资助申报指南(2022年度)[EB/OL].科技部官网,http://www.most.gov.cn/tztg/202109/W020210909578451271251.doc,2021-09-09.

[5] 刘永红.学术著作出版相关概念研究综述[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40(4):207-212.

作者简介?王笃利,硕士,副编审,研究方向:高校教材建设与学术著作出版。

猜你喜欢

学术著作
沈阳师范大学学术著作《各国金融体制比较》评介
大型学术著作《药理研究方法学》出版发行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社会治理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民间叙事与区域史建构》评介
森林昆虫学经典学术著作再版
中国学术著作出版高质量发展:逻辑与进路
学术著作及教材目录
学术著作及教材目录
学术著作出版的边界
学术著作及教材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