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法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2-05-30董丽花
董丽花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已从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教育,但随之而来的是高等教育的质量明显下降,学生基础薄弱,课堂学习不够专注,自律能力差,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学习。[1]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笔者在综合分析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无机化学的课程特点,在2020级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采用了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针对当前我国高校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将课堂一分为二,一半用于教师精讲教学内容,另一半用于学生讨论,在讲授和讨论之间留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的时间错开,变“即时讨论”为“延时讨论”,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学习思考。
对分课堂不仅是课堂时间的对分,也是教师和学生权责的对分。在对分课堂上,教师只做引导式和框架式的讲授,不应面面俱到,即所谓的“精讲留白”。课后自学阶段,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复习、查阅资料完成作业任务,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带着学习的收获和问题参与讨论。讨论有很多种形式,根据实际学情,可以是组内讨论、组间分享,也可以是全班分享,通过讨论,解决低层次问题,凝练高层次问题。对分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单向传导、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交互性不强的问题,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陈志超指出:对分课堂不是以“教”为中心或以“学”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成长。[2]
混合式教学是结合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而进行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它将网络学习和课堂教学进行充分融合、优势互补,实现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完美结合。混合式教学利用在线学习的优势,可以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2020年,随着线上教学的广泛开展,各种网络教学平台也逐渐成熟和完善,促进了混合式教学的发展。目前,混合式教学已在各级各类高校中广泛实施。
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法将对分课堂和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有机融合、合理重构,在对分课堂实施过程中,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资源、发布作业、辅导答疑,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讲授、内化吸收和交流讨论等环节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贯穿始終,使师生交流随时在线,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对分课堂的实施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二、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法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无机化学是化学、化工、制药、环境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无机化学课程承接高中化学内容,又在此基础上对化学基本原理及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了拓展和深化。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来说,无机化学教学内容难度适中,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内容的系统性较强,且大一学生有比较充足的时间用于课后自学和内化吸收。笔者在对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无机化学的教学中开展了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法实践。大学一年级学生刚经过高三的线上学习,对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比较熟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学生最为熟悉的“超星学习通”平台。在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使用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而对于较抽象难懂的物质结构部分内容,仍然以讲授法为主,避免因学生经验不足而无法深刻理解物质结构理论的精髓。
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依然采用对分课堂中的“课堂精讲、内化吸收、讨论提升”三个环节,现以无机化学中“稀溶液的依数性”为例,说明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稀溶液依数性在无机化学中的课时安排为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渗透压,对分课堂分为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两种形式,本节课采用隔堂对分的方法进行教学。即教师第一节课讲授内容框架和重难点,并布置作业题,学生课下独立学习,对内容进行内化吸收,第二节课针对所学内容参与分组讨论。
对分课堂不主张学生提前预习,因为大学课程专业性强,学生自己预习很难把握分寸,容易受挫。[3]而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法借助网络学习平台的优势,可以在上课前给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且与生活联系密切的视频、实例或其他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本节课讲授前,先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展示下雪后环卫工人在路面撒融雪剂以及病人在医院进行输液的小视频,并提出问题:融雪剂的成分是什么?输液用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激发认知冲突。
1.课堂精讲
稀溶液的依数性的课堂讲授约为1学时,分为课堂引入、精讲留白和提出问题三步。第一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敞口杯子中的水很快就会蒸发,而密闭水杯中的水不会减少,引出饱和蒸气压的概念。第二步精讲知识框架,讲授纯溶剂的饱和蒸气压与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之间的关系、拉乌尔定律。再通过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引出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知识点,讲明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的产生原因和计算公式。通过由半透膜隔开的U形管两端纯水和水溶液的液面所发生的变化,引出渗透压的概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课堂讲授要发挥留白艺术,留给学生想象、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填空”。第三步提出问题、布置作业,问题和作业是连接讲授和讨论的核心环节,是对分成功的关键。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学以致用,布置如下讨论问题:(1)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如何计算?(2)凝固点降低和沸点升高的性质有何应用?为何凝固点降低比沸点升高更显著?(3)输液用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的浓度是依据什么确定的?浓度过高或过低有何影响?为提高教学效率,问题和作业可提前发布到学习通讨论平台。
2.内化吸收
内化吸收是在课下进行的。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收集学习素材上传教学平台,如教学课件、教师微课等。学生根据课内教师的讲解和提出的问题,结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并在线提交作业。除教师布置的讨论作业之外,“亮考帮”作业也是对分课堂的特色,在自学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或分类,以思维导图或其他形式提交到学习通的作业区,即“亮闪闪”;对于自己已经掌握,推测他人可能存在困惑的内容可以提出问题让别人回答,即“考考你”;“帮帮我”则是指将那些百思不得其解、需要求助别人的问题,提交到学习通平台。这种作业形式反映学生的自学情况,体现了学习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讨论提升
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讨论环节分为“线下讨论”和“线上讨论”两种形式。线下讨论在第二次课开始时进行,主要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学生经过内化吸收,带着自己的“亮考帮”,有备而来,其主动性、互动性和参与度明显提高。首先分组讨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小组成员互相解决困难解答疑惑,先解决低层次的问题;再通过组间讨论、全班交流等,凝练高层次的或者具有共性的问题;最后教师通过点评和总结,解决具有共性的问题,深化学生对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线上讨论”可以随时进行,在内化吸收环节,学生可以在讨论区进行交流,互相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参与讨论或进行点评。课后,有些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的一些延伸性问题,也可以继续在线上发问,如可乐为何越喝越渴(高渗溶液)?海水如何净化(反渗透)?面对这些熟悉又难以回答的问题,学生会持续保持学习的动力,产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最后,教师通过平台在线发布课程小测验,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强化关键知识点。
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學法的三个环节对应着学生从知识学习到能力培养再到素养提升的发展过程。通过教师的精讲和学生的内化吸收,学生进行独立分析和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讨论环节,学生通过交流、提问和探究,实现了对知识的理解转移和学习思维的创新,促进了深度学习。
三、结语
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法是采用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融合课堂教学与线上学习的优势而提出的,在移动学习的背景下,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线上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知识的内化;线上交流和线下讨论相结合,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受时空的限制,更有利于思维的碰撞和能力的培养。
笔者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无机化学教学中,通过实践发现,开始时很多学生不适应这种教学方法,表现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等。通过教师的沟通和引导,学生逐渐认可并喜欢上了这种教学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学生不再因教师讲授内容过多而失去对课堂的兴趣,所以听课时更加认真,及时掌握了学习重难点,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直接的交流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了师生关系。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应用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法进行无机化学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但是,该教学法尚处于探索阶段,因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个体差异等因素,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等方面多下功夫;另外,教学方法的改变也必然对应教学效果评价的改变,单一的成绩评价不能体现该教学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效果,如何对教学效果进行多元化评价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宋建平,王红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文山学院学报,2016(3):83-85.
[2]陈志超,陈瑞丰. 对分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运用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探索[J]. 思想教育理论导刊,2017(11):113-116.
[3]赵婉莉,张学新. 对分课堂:促进深度学习的本土新型教学模式[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47-49.
(作者单位:齐鲁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责任编辑:庄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