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制作文试题的方法还原与评价审视
2022-05-30涂韶华
涂韶华
新课程高考是基于课程标准与高考评价体系要求的高考,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等是新高考测试的重要内涵。基于此认识,笔者结合作文题命制过程,提出一个建立在课程目标基础上的高考作文模拟试题研制实践逻辑。
一、命题文本:“多看效应”主题文本
【考情分析】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高考语文作文命题首先在“立德树人”原则指引下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育中培植学生家国情怀的准则。从2017年全国卷Ⅰ“关键词看中国”作文主题到2021年全国乙卷“可为”“有为”青年的写作主题,充分体现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爱国主义情怀”“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要求。其次,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担负着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使命。“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维度,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高考作文命题,正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亮点。如2020年全国卷Ⅰ作文的评价历史人物,将人物身上呈现的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再次,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突出理性精神,引导学生辩证思考生活。高考作文命题设置具体的生活情境,突出对学生在据图而特定的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题干中“选择一个角度”就需要基于多角度、全面分析问题,最后呈现认识深刻、表达严谨、结构清晰、语言精彩的文章。最后,高考作文命题关注个人的生活阅历。作文命题关注新时代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指向学生切实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人生成长的思考,在表达中体会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认识个人发展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增强新青年一代历史担当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命题呈现】
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多看效应不仅仅是在心理学实验中才出现,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发现这种现象。有些人善于制造双方接触的机会,从而提高彼此间的熟悉度,互相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在我们新认识的人中,有时会有相貌不佳的人,最初,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个人难看,可是在多次见到此人之后,逐渐就不觉得他难看了,有时甚至会觉得他在某些方面很有魅力。(——摘编自360百科)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现实,写出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整体感知】
本试题选取了“多看效应”这一社会现象命题。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人想增进人际吸引力,就要提高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熟悉度,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个人成长角度上看,首先要认清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多看”多思考,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命题依据:语文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能够基于表达目的准确、连贯、得体地陈述实和见闻,表达感受和认识,顺利完成交际任务。”具体到写作测试任务实施过程中,命题指向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积累的语言知识、写作知识和表达策略,以及在对交际任务与情境做出敏锐把握的基础上做出相应反应,并以写作的方式完成,最终呈现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命题过程:“多看效应”主题文本命题多维观察
本题设定“多看效应”写作材料,充分考虑了写作语境因素,即这材料对学生来讲具有特定而具体的社会情境,从而让学生在审题立意中可以使自己的表达目标清晰、对象明确、话题集中。同时,这一生活化的作文材料,可以让学生灵活调动自己的语言知识、生活经验和写作知识积累,熟练地运用口语和书面语个性地表达。
【测试情境】本题材料为一社会普遍现象,内容由4句话组成:第一句界定“多看效应”的含义;第二句由心理学视角转向社会学视角;第三、四句分别从社会和个人层面说明“多看效应”的意义。写作指令由“思考”“联系”“看法”等关键词构成。具体分析如下:
【命题还原】作文命题是比较典型的体现人文情怀的材料,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材料所蕴含的人文思想以及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关注自身在社会中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强烈愿景,以艺术地表达、创意地表现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关键能力】语感(语音、语义、语法)、文感(内容、思路、技巧)和情感(观点、态度、立场):运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方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学科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
【解题思路】这则材料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能运用“多看效应”,更加容易增进彼此感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自我封閉,不与人交往,遇事逃避退缩,只会让你的人生发展之路止步不前。可见,“多看效应”将影响我们的行为、习惯、性格和命运,是人生中的一种重要体验。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利用“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来激发和培养我们的兴趣爱好;总是看别人优点的人,心中有无限动力和光明;耳濡目染对成长有着重大意义,建立良好的成长环境;看的多了,懂得的也就多了;见的少了,经验相对就匮乏;“多露面”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和便利;认清自己等。
四、命题审视:基于高考评价体系
作文命题按照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把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作为命题逻辑,在形式上要凸显语文思维的操作实施,以具体的生活情境驱动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写作知识和技能,创造出自己心中美好的形象,呈现自身对社会、生活和人生的情感、态度和观念,充分发挥作文育人的价值功能。
1.命题理念:充分发挥命题的育人价值
命题选取“多看效应”这一社会性材料,内容和写作的主题可以体现对学生人生成长的积极引导。其根本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展示自身对材料正确的把握并进行合理的写作,从而发挥作文命题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2.命题形式:关注语文思维能力的呈现
就命题形式而言,作文命题凸显了语言文字的语用能力、写作知识的内涵及其外延阐释过程和学生个体主体审美体验与思考认识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运用语文思维解决问题。总体来看,试题关注生活经验“多看效应”这一内容性知识,同时,也关注学生运用语言、写作等知识,通过语文学习的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3.命题逻辑:凸显语文核心素养的主线
作文命题“请联系现实,写出自己的看法”这一硬性规定,就是要求在具体社会生活语境中体验生活中“多看效应”现象,思考“多看效应”生活现象,进而表达对“多看效应”生活现象的理性思考与审视。在语言建构与运用过程中,提升与发展自身的思维,培育自身鉴赏与创造美、理解并传承文化的能力。
4.命题驱动:践行创设命题情境的要求
作文命题践行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情境化命题,“多看效应”这一话题的写作,关联了具体的社会生活,突出了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语文学科认识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信息资源完成写作任务,即在写作过程中实现语文课程关于“创作表达”的目标。综合整个命题过程,基于文本创设的“情境”信息——“多看效应”社会情境,发挥了有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和写作技能的整合。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
责任编辑:王 燕
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语文素养导向的高考‘试题研究—讲评教学统整建构研究”(编号:19PTZD03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