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索

2022-05-30李雨玲谢念湘

新校园 2022年9期
关键词:双减专业发展

李雨玲 谢念湘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在教育环境背景下,基于教师个体的人生追求和职业发展愿望而进行不断改造的过程,通过自我规划、设计、实施与反思而不断丰富自我,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个体的知识与能力发展、加强教师队伍的高水平建设,而且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是培养时代发展所需人才、保障我国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当前时代发展及教育改革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现实困境,探索“双减”政策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是推动我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构建高质量教师发展体系、促進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所需要面对的关键议题。

一、“双减”政策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减轻中小学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角色的转变;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政策保障了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强化配套治理的落实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双减”政策中提供校内课后服务和严格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两项重大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校内中小学教师增加了职业压力和教学负担,使得当前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以下困境。

1.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缺乏终身学习意识

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多为“80后”“90后”,享受着稳定的薪资待遇,部分教师认为自身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不再需要进行自我提升,因此安于现状而缺乏对自身职业的发展规划。在实际教学中,多数中小学教师被动地完成教学任务、应对各种制度化考核,没有主动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缺乏通过专业发展来适应教育改革环境的终身学习意识。在中小学教师对于专业发展的认识方面,大部分教师局限于认为专业发展就是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对自身教育观念的革新、专业知识的储备、教材研究与开发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等综合能力的提升,使得自身教育理念与教育改革脱节,教学能力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在“双减”政策和“疫情”反复的社会背景下,如果没有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中小学教师将很难根据社会环境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做出创新性的教学战略调整,从而难以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2.缺乏系统化专业发展体系,个人专业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在教育制度的要求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带领下,现阶段中小学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专家讲座、技能培训等专业发展活动,以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知识与技能进行丰富和补充。但是,这样统一化的培训活动并没有对教师教龄、教学风格、发展需求、教学难题等进行系统化划分,对不同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需求定位不清晰,活动形式单一、组织零散、理论难以结合教学实际、缺乏激励、评价与反思机制等问题突出,导致专业发展活动呈现盲目性,流于形式。长此以往,教师会对专业发展活动产生抵触和倦怠情绪,以应付任务的心态来对待活动,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系统化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及时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现阶段的“短板”,清楚当下自我专业发展的方向,规划专业发展目标,切实满足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求,并在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作用下激发专业发展兴趣与动机,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3.缺乏团队引领,专业发展不具可持续性

现阶段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多以专家及一线名师讲课、中小学教师听课的讲座或研讨会等形式进行,中小学教师在活动中与一众专家、名师简单互动,而活动结束后,当中小学教师回归到实际教学中遇到教学或管理等难题时,却很难得到专家与名师及时的专业指导,使得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发生脱节。如果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及时就专家理论和名师策略结合不同教育情境、教育问题进行巩固研讨,制订应用方案,那么当任何一位教师遇到教学难题时,都会及时获得团队的专业支持与引领,及时为教师答疑解惑,从而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4.专业发展时间冲突且支持不足

“双减”政策下,中小学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课后和线上学习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增添了工作负担,占据了一部分个人精力。另外,中小学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不仅需要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配合学校行政部门完成各项非教学工作,易产生时间冲突,因个人时间紧张而无暇顾及专业发展。而当有些教师想要通过学习网络课程、购买书籍、参加社区活动等来进行专业发展时,却往往因得不到学校的支持或不符合资质要求等原因而作罢。时间支持、政策及领导支持、经费支持等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是激发教师自主进行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降低教师职业倦怠、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内在动力。

二、“双减”政策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使得中小学教育发生了巨大变革,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小学教师应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育改革环境下,对“双减”政策进行深入解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教育方向,依托教师法修订的政策支持,紧跟教育改革步伐,进行自我调整和专业发展,以绝对的核心能力适应并带动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1.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前提

“双减”政策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小学教师要正视教育改革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专业发展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方位丰富自己,逐步由“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教师转化,才能够直面教育改革中的各项挑战。学校一方面应引导教师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倾听教师的发展需求、问题及个人规划,帮助教师认识到专业发展并不是增加工作压力和负担,而是教师成长、职业发展、丰富人生的必经之路,不断实现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升,树立职业信念,才能形成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通过多元化的专业发展活动促进教师与学校、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深层交流合作,构建学习型、民主型、合作型的校园文化,激发教师教学创新研发的内动力,引导教师积极探索适合自身专业发展的路径。中小学教师只有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够自主学习与探索,在工作岗位上不断丰富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健全专业发展工作机制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规则、程序运转的基础,是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从中小学教师研修制度、奖励制度、赛课制度三个方向健全专业发展工作机制,借助教育指导专家、学校管理者、学科名师等多方力量对机制进行监督落实及调整。专业发展工作机制中中小学教师研究制度应在对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进行精准定位的基础上展开,满足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围绕教育改革中教育背景、内容及形式的革新灵活开展,激发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创新教师研修思路,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带动教育环境的积极改变,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健全奖励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发展中去,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自我效能感以及责任心,是提高中小学教师能力和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赛课制度是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评价,学校通过定期举行赛课活动,及时发现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问题与困惑,优化适应课程改革,共同探索调整方案,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教师专业发展机制需要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共同探索和完善,确保教师专业活动的灵活、精准开展,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高效与可持续性。

3.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促进中小学教师可持续性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具有共同学习愿景的教师群体通过合作互助的形式来共享教学资源,形成情感共契,建立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自信的精神共同体。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双减”政策背景下,发展中小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中小学教师能够在学习共同体中及时获得问题解决意见,自由分享教学见解及经验,共同探讨创新型教学方案,实现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密切结合。中小学应基于本校的师资实况,结合学校发展路径,制订校本化教师学习共同体,让教师能够在自身所熟悉的教育环境中对教育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与实践,从而能够及时了解实践研究成果,推动进一步专业发展。通过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教师能够在积极的共同体氛围中保持对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积极性,缓解职业倦怠,及时获得最新的教育动态解读,脱离“孤立无援”的盲目发展状态,激发发展的内动力,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共同体中去,从而实现可持续性专业发展。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绝不是独立的个体发展,而应是教师团体紧密合作、共同进步发展。

4.减负增效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举措

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高质量教师队伍,必然要扫除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障碍。当下中小学教师不仅要高质量地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而且要压缩备课时间来配合学校完成各种行政类工作,“双减”政策下课后服务和线上答疑为学科教师增添了压力,因此,学校应适当减少或取消中小学学科教师的非教学工作,让教师将工作中心转移到教学上來,通过落实轮岗服务、弹性上下班等措施,来为教师“减负”。顺应当下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及网课对教师网络技能的需求,学校应通过配备先进教学设备、组织多校教师线上同课异构、网络赛课等形式激励中小学教师主动拓展网络技能,丰富网络授课内容与形式,增强授课效果,为教师“增效”。学校应抓住“双减”课后服务和线上答疑的时机,引导教师将压力转换成自我探索和提升的动力,将更多合理的教学服务思路应用到课后服务和线上答疑上来,顺应教育形势的变化创新教学形式,为自己“减负增效”,培养核心能力,促进自身多元化的专业发展,实现个人发展愿景与教育改革愿景的融合。

三、结语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有效落实教育改革政策、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必要举措,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师个体职业成长、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路径。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责任编辑:庄 源

猜你喜欢

双减专业发展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