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微创意课程群:为师生个性化成长赋能

2022-05-30徐芳

中小学管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课程群

摘要江苏省张家港市江帆小学通过微创意课程群的开发实施、迭代升级,以多种课程形态服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师生高素质、学校高品质同向发展。微创意课程群经历了散点状、以增减课程门类为主的1.0版,条线形、以开发特色课程为重的2.0版,区块状、以一体两翼为标志的3.0版,发展成为注重五育并举、多维联动、深度呼应的4.0版。学校基于温暖的现场、生长的磁场、真实的在场等课程场域,不断丰富完善微创意课程群并推动课程实施。

关键词 学校课程;微创意课程;课程群;五育并举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10-0047-03

一所新建学校如何统筹资源实现快速成长?如何让想象的学校模样变成现实中享有良好声譽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市江帆小学面对建校时间短、新市民学生占比高、新毕业教师多的现状,探索立足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实施微创意课程群,以多种课程形态服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助力师生共同成长,为学校赢得发展空间,实现了师生高素质和学校高品质的同向发展。

一、立足实际,初探短、小、精、活的微创意课程

2013年9月,地处城郊接合部、为拆迁户安置小区配套的江帆小学全新启航,并全盘吸纳了一所村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做食品批发生意,每天起早贪黑无暇顾及子女,因此学生的行为习惯十分令人头疼,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出口成“脏”、搞破坏性恶作剧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个个看似匪夷所思的行为背后,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以问题求解为开端寻找突破方向,首先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不论何时,人,总在中央”,想象江帆学子该有的模样,由此将“嘉言懿行”作为学校培养目标。

全体教师群策群力,从“微”处着眼,利用每天中午全校学生在校用餐的契机,开发“小餐桌课程”,以温和的方式倡导“美行美心”行动,用学生力所能及的N个小行动,努力实现“优雅用餐天天见”的目标。我们在餐厅地面,跨界引入交通礼让斑马线、红绿灯“十字路口”、银行一米等待区等标识;学生进入餐厅后,自觉跟随地贴小脚丫开启“静悄悄”模式,规则意识逐渐融会于心。为了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能力,我们采取不同年段学生混龄用餐的方式,由高年级学生“大手拉小手”一对一帮助并教会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如何取餐、用餐、倒餐;开展儿童帮厨岗位体验活动,有序组织学生参与打餐服务。在学校“一米园”里,老师们带领学生体验“我是能干的小菜农”,认识“每日一菜”,参与从播种到耕耘、从采摘到品尝“绿叶汤”的全过程。

作为第一届江帆学子养成教育的重要抓手,“小餐桌课程”以点带面,将节约粮食、用餐礼仪、劳动实践、互帮互助等诸多要素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劳动、节约、文明赋能少年儿童,使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渐向好。“小餐桌课程”在入眼、入耳、入心、入脑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心灵和五官同时苏醒,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促劳中实现五育并举。

在此基础上,我们逐步形成江帆小学独特的微创意课程开发思路。我们所说的微创意课程,就是立足学生来源不同而呈现的生活经验的多样性、学校位于城郊而呈现的课程资源的多元性、教师理解不同而呈现的改革心理状况的差异性,以“问题导向、指向需求;符合规律,纵向进阶;多维联动,自洽文化;共性鲜明,个性活跃”为建设思路,基于学校现实,源于教育实践,根据学生需求开发的短、小、精、活的课程。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也深切地体会到,微创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成为师生协同发展的创新引擎—“短”“小”易于操作、“精”“活”充满创意,根据学情稍作修改可以循环使用,对新入职或新调入教师来说借鉴性强、上手快。由于教师愿意、能够开发与实施课程;学生喜欢、能够深度参与课程,师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二、迭代升级,形成多维联动的微创意课程群

在具体实践中,江帆小学的微创意课程不断丰富完善,经历了散点状、以增减课程门类为主的1.0版,条线形、以开发特色课程为重的2.0版,区块状、以一体两翼为标志的3.0版,如今已发展为指向五育并举、多维联动、深度呼应的4.0版“一帆”微创意课程群。

4.0版微创意课程群图谱融入“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江帆创业主流文化,整体呈帆船型,意为扬帆远航的“江帆号”,甲板上清晰标注校训“千帆竞发”和培养目标“嘉言懿行”,“一帆”则是每位江帆学子的昵称。我们把原来具有内在联系的精品课程按学科拓展课程、浸润课程、社团课程进行分类,形成横向模块成面、纵向递进成序的微创意课程群。

作为“江帆号”发动机的学科拓展课程由纵向主线课程、横向主题课程组成。其中纵向主线课程以单学科为切入点形成年级序列,如数学学科拓展课程“图形里的秘密”,由一至六年级的“生活中的图形”“趣味七巧板”“觅点寻线探图”“对称图形的研究”“奇妙的转化”“图形与比”课程组成;横向主题课程以某个年级为参与面形成学科间融合,如四年级的“小网球大成长”、五年级的“探秘山水湾”、六年级的“童心向党”课程。学科拓展课程以素养习得为宗旨,旨在引导儿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努力建构自己的学科结构,不断提高学科素养。

浸润课程、社团课程是“江帆号”的双桨。其中浸润课程以潜心育人为目标,以项目推进的方式实施,贯穿六年小学生活,下设仪式课程、伙伴课程、节日课程。仪式课程包括成长仪式和入队仪式,旨在引导儿童在课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如一年级的启航课程、四年级的成长课程、六年级的远航课程等;伙伴课程即同伴课程,旨在引导每个儿童学会合作、共同分享,如小餐桌课程、“我和我的祖国”课程等;节日课程即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课程,旨在引导儿童在活动中理解并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如元宵课程、端午课程、春节课程等。社团课程以特长培养为导向,包括生活实践类、体育健康类、表达交流类、思维拓展类、艺术创作类等课程,如表达交流类课程有“小主持”“玩转地球”“故事分享会”“小小旅行家”等。

在构建微创意课程群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握一个原则,即坚持从儿童中来,源于儿童需求、基于学校现实。首先,以“微”为源头,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问题出发;其次,始终坚守“人在中央”的课程信仰,儿童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一切为了儿童;最后,努力实现课程的“创意”,课程开发中师生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课程实施旨在让儿童过上有意义、有意思的校园生活。

三、聚焦成长,拓宽课程创生的真实场域

近年来,学校结合江苏省“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研究,探索以温暖的现场、生长的磁场、真实的在场作为课程创生的场域,不断丰富、完善微创意课程群,同时推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1. 因地制宜,提供温暖的现场

校园是开放的教室,让孩子带着真问题满校园寻找解决方案,理应是学习该有的样子。我们把环境设计融入课程建设,由师生和家长共同创意、开发课程化校园和学科化景观相结合的课程资源,为课程实施提供温暖的现场。

例如:“小码头”“远航吧”“山水湾”“梦想岛”等11个具有江帆特质的微创意课程基地,从现场选址到征集命名,从造型设计到氛围布置,我们既有面向成人的问卷星发放、话题圈讨论,更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各类作品征集。作为进入校园的第一个课程基地,“小码头”是学生启航课程的实践场,主题为“‘我是这样长大的”。曲径通幽的户外连廊里有一段标注拼音的话:“‘我从孕育到出生,经历了近两年的时间。为了让‘我眉清目秀,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叔叔阿姨们几易其稿,讨论会开了一次又一次;为了让‘我骨骼健壮,建筑工人们不分昼夜、挥汗如雨,监理部门的叔叔阿姨们时时刻刻都要围着‘我,查看、测量;为了让‘我充满灵气,老师们赋予了我‘童趣味、书卷气、人文情的表情……”,旁边图文并茂地搭配了江帆小学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对面区域则布置着每一级每位新生的入学笑脸照及入学签名。“远航吧”与“小码头”遥相呼应,这里展现着每一届毕业班的创意全家福、毕业树种植与毕业果采摘的精彩花絮、每位学生的毕业签名。“山水湾”是学科拓展课程基地,学生聚在一起想办法估算山水湾的周长,尝试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测算山水湾的面积,观察蝌蚪如何长成青蛙、鱼卵如何变成小鱼,研究绿藻该怎么清理,参与户外写生创作,用不同颜色的鹅卵石铺设“海洋动物”……每一处微基地都有很多成人、儿童共同参与的课程故事,学生在其中解决具体问题,也在真正投入地寻找答案。

2. 因时制宜,拥有生长的磁场

我们鼓励师生因时制宜、灵活开发,不断创生新的微创意课程,在此过程中,通过以育人目标为统领的整体规划、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多元选择为方式的课程实施等,实现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的高度融合。

以“56个民族是一家,56个集体爱中华”微创意课程群为例。2021年9月,步入办学第9个年头的江帆小学有了56个班级,与我国56个民族恰好呼应。由于学校学生户籍地分布广泛,隶属于不同民族,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充分发挥“56”赋予的意义,依托“56”厚植师生爱国、爱校、爱伙伴的情感,让“56”成为家校共育的载体。基于此,“56个民族是一家,56个集体爱中华”微创意课程群应运而生。在推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各班抽签,确定了一班一民族开展研究,分别为56个民族代言。从“最炫民族风”秋季运动会到“民族知识大百科”跨学科主题学习,从“民族情、中國梦”迎新义卖到“六一”节各班“衣食住行”项目组展示、布置校园民族风情街,大家创生了一系列有意义、有意思的微创意课程,如“走近普米族,我是小导游”“‘慧说‘慧写布依族”“探索毛南族的傩舞面具”“怒放的金达莱之延边故事会”“东乡文化中的数学”“傣族竹竿舞”……

这次行动由全校师生共同规划、设计与构建,实施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为目标,师生立足国家课程,共同挖掘学科教材中“民族一家亲”的元素,然后将相关各科的学习内容从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重新规划和整合。这个微创意课程群的实施打破了课程内容的限制,使课程间的关联性、整合性、互补性、系统性以及课程教学的综合性有机结合,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3. 因人制宜,实现真实的在场

课程建设是团队的行走。我们基于“人在中央”的理念,从“基于儿童”到“教师伙伴同行”,再到“家校社协同发力”,让每个人都真实在场,成为微创意课程群的“剧中人”,更成为“剧作者”。

例如:为了让身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网络文明素养,我们从新时代学生的真实需求出发,开发了“e学习”微创意课程群。课程从健康营养、文化涵养、礼仪教养、创新素养四个维度展开,以心神向“网”、“网”聚能量、礼尚“网”来、继“网”开来为枝干,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围绕“网络里的优雅行”“网语中的辨别听”“网信里的公德心”等话题诠释“嘉言懿行e学习素养守则”,实现网络文明与校园文明的有机融合、同向而行。

我们同时以“好课程由此而来”为主题每年邀约家长:“新学年即将开启,社团课程也将如约而至。如果您在科技、艺术、体育、农耕等方面有特长,我们真诚邀约您为江帆学子的‘一帆微创意课程超市提供耳目一新的‘货源供孩子选择,用您开发的微创意课程陪伴孩子走过一段重要的成长旅程。”大家将自己拟开设的课程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招募海报,学生可以在“课程超市”里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甚至自主开发自创课程。学期末,社团成员静态或动态展示学习成果,通过伙伴评、教师评等综合评价方式,给予儿童激励性的评价。

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江帆小学每年新进教师较多,青年教师占比极大。如何让这些以80后、90后为主体,受过良好教育、拥有开阔眼界的年轻教师更好地担当质量提升和学校发展的重任?为此,我们开发了教师专属课程“‘我是校长微观察”,旨在促动其成长、激活其潜能;同时聚焦教师发展的内驱力、思考力、执行力和创造力等核心能力的提升,创设并形成了跨界融合研讨、活动项目化实施等系列“成长”课程,不断探索年轻学校为年轻教师成长赋能的路径。我们希望更多的“创意”课程由此源源不断地推出,并且能够通过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快速提升教师前置思考、系统谋划、有效跟进的管理能力,让在课程中行走的年轻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共赢者。

参考文献:

[1] 徐芳.阐述学校“自己”的课程表达密码[J].中小学管理,2018(4):50-52.

(编辑 谢 凡)

注释:①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新城区‘总角小学微创意课程群的构建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编号:D/2021/02/181)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为江苏省张家港市江帆小学创校校长,2022年8月调任云盘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课程群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演变、价值诉求与未来建构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面向高精尖信息化产业背景下的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与课程群建设的研究
网络工程专业围绕教学关键点的网络软件课程群构建
基础医学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群的构建及意义张雪莉
基于课程群的软件工程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