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05-30张苗
张苗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十分重要的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十分必要。其中,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教学不容忽视。然而,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农村学校,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致学生写作兴趣不高,作文水平低下。对此,教师要积极地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将探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仅供参考。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文章缺乏新意
写作是抒发内心真实情感,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然而,大多数小学生将作文视为一项任务去完成,为了如期完成作文,学生会在作文中记流水账,有的甚至直接照抄照搬,以致写出来的文章大同小异,毫无新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即为: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比较单一、死板,拘泥于教材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不仅如此,在作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进行公式化教学,要求学生按照固定模板练习,这就使得学生的思维逐渐固化,面对写作主题很难有创新,写出来的文章没有新意。
2.写作思路不清晰
目前,很多学生在写作中存在思路不清晰的问题。作文中的思路不清晰主要表现为层次混乱,过渡不自然,无主题或主题表现不突出等。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阅历不足,对事物的认知不够全面,再加上平时的阅读积累不足等,往往在作文中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不能很好地取舍素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结构混乱,主题不明。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1.设计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1)灵活运用范文,构建写作框架
目前,大多数小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情况。长此以往,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逐渐低下。对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帮助学生了解每一种文体的框架体系,使其可以明确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掌握文章的构思技巧等,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步提升其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直接布置作文题目或临时找一些范文,让学生结合范文与题目开展写作训练活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直接照搬范文内容,而不会主动认真地分析并找出范文中的闪光点。结果就是即便看了很多优秀作品,学生仍对类似题目不知道该如何构建写作框架,作文水平难以提高。在支架式教学理论的科学指导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范文,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写作框架,从而降低写作难度。人物描写类作文是小学阶段常见的写作类型,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熟悉范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范文,这样可以使学生提前进入写作状态。
如在《少年闰土》中,作者细致地描写了闰土的外貌;在《灰雀》中,作者通过人物对话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等等。在分析范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归纳知识点,如可以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入手,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如文章中“有些发紫的脸”能够侧面反映人物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再如“抬起手准备敲门,却又慢慢将手放下”,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可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也间接展现出他的性格特点等等。经过长时间的有效训练,学生会逐渐学会构建写作框架,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等,写作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2)开展情境教学,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产生动力的源泉。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写作中。教师要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从而使其可以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
例如,在学习《詹天佑》一文时,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有限,认知水平不足,很难想象詹天佑当时所处的艰难环境,自然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够。对此,教师就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影片,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詹天佑当时所处的危险环境,这样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时会更加准确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也会不由得佩服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与此同时,播放的影视片段也可能成为学生日后的写作素材。经过长时间的有效积累,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2.强化教学互动,引导学生观察
(1)加强课堂互动,提升教学水平
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大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上很少与教师互动,课堂参与严重不足。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为了讲解更多的写作知识点,教师会增加知识密度,一味地讲解,很少与学生互动。这样,学生获取的知识很难消化吸收,学习效率也难有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科学地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理解和掌握与写作相关的知识点,使其能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从而增强其学习自信心。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参与,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然后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观点和看法,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學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例如,在确定作文题目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拟定,或者让学生自拟题目,写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主动参与写作。再比如,写一篇描写景物的作文,大多数教师通常会直接设定校园一角或美丽的公园等题目,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然而,基于支架理论的作文教学,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探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写作。在作文训练中,教师不应提太多要求,做过多限制,如可以让学生自主拟题,自由选择文体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助于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写作效率也能得到提高。
(2)认真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目前,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没有内容可写,不知如何下笔,这不仅是因为学生的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对事物缺乏认知,更因为学生平时很少观察生活,不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和挖掘素材,以致在作文过程中常常会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将作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作文与生活紧密相关。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寻写作素材并不断积累,如可以让学生记日记或写随笔等等。在观察初期,或许学生无法准确地找到观察点,教师要耐心认真地引导,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观察方法和技巧,如观察顺序要根据方位与时间的变化进行转换,这样可以使其更加全面、立体地观察事物,尽可能观察到事物的全貌;要从多个角度与多个层面进行观察,这样可以使描写的事物鲜活立体,能有效提升作文质量。
例如,在以“我最喜欢的花”为题目开展作文训练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想一下自己最喜欢的花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花朵颜色与形状等特点。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观察与花朵有联系的事物,如开花时是否吸引到蜜蜂与蝴蝶,阳光照到花朵上是什么样的,还有人们如何给花朵浇水、施肥除草的场景等,这样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