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2-05-30高超云
高超云
思维可视化是指用思维导图、鱼骨图等方式将思考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思维和较强的逻辑思维。思维可视化非常适用于高中作文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实验,它能进一步优化作文教学的内容与环节设计,既可以探索出更新颖有效的、能强化高中生写作思维的方法,也能够为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发展创造条件,为作文教学活动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
一、把握作文要点,实现审题立意可视化
1.把握作文三要素,快速找准切题角度
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则是审题的结果,立意能否做到科学合理,重点还是在于审题。通常情况下,作文审题要对材料内容、情境要求,以及写作任务这三个要素全面把握。如图1,在看到一段写作材料后,要先认真阅读材料,找出其中的事实依据,然后再抓材料的核心。在此基础上,明确作文要营造的情境,确定自己是要在怎样的时间、地点、情境和氛围中呈现作文内容,只有做到对材料内容、创设情境的准确把握才可以明确写作任务。而与常规审题方法不同,可视图能帮助学生快速捕捉到作文材料的中心。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对作文材料内容的认真分析来做到对立意可视图的灵活选用。
2.结合作文材料,多元选用可视图立意
不同类型的作文材料的特点也各不相同。对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先带领学生找出材料的要点,然后再从关键词句着手完成迁移引申,之后再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在思维导图、结构图等可视图的帮助下完成对作文立意的分析。
第一,基于结构图进行关键词句的梳理。关键词分析是作文审题立意中的有效方式之一。因为关键词就是作文材料中反复出现的、和文章中心主旨有着密切联系的词语,可以让读者在未阅读文章内容前,就可以根据关键词了解作文内容。在作文教學实践中,通过画结构图来梳理材料中的关键词,能更准确地确定文章立意。以下列作文材料为例: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娇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比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提升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视为确定的目标,并以行动来体现,理想就能够实现。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与文体,题目自拟,不得抄袭或是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上述材料,可以从中提取出“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和“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就能实现理想”,在关键句子中,可以将重点字词提炼出来,然后在梳理整合后完成审题立意。如图所示:
基于这一思维图可以将上述材料地概括成:提升自身修养,端正思想,将“义”定为目标,然后付出时间和行动,便可心想事成。在写作时,学生可以由此立意:从理想入手,以免在行动、奋斗与实践等方面出现偏题的情况。有效提取材料中的关键词,能快速明确立意的关键点,准确把握材料间的密切联系,更顺利地完成作文审题立意。
第二,基于思维导图实现联想迁移。在作文教学中,还有一些作文材料的审题立意需要教师、学生充分发挥文本分析能力来实现迁移联想,明确写作主题。所以,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围绕关键词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给予学生恰当指导,鼓励学生在发散思考中做到对立意点的准确把控,更好地审题立意。
比如:有的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具有同一指向性的,作文内容一般都是由同向性词语构成的。以下列材料为例: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身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字数不少于800,不得抄袭。
在上述材料中,“器”是关键字,而其他的,如器物、器量、国之重器等都是与“器”类似的词语,所以,中心词便是“器”。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从中心词入手思考这则材料,并围绕“器”进行发散思考,通过联想、引申、迁移等方式确定立意。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先给大家充足的时间阅读和分析作文材料,之后再提出:围绕“器”这个核心,大家可以联想到哪些词?在大家给出器物、器具等答案后,再鼓励他们将具体的实物举出来。如,陶瓷、绳索等。然后再让学生说一下自己阅读材料后的想法,在讨论中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器物联想并引申到人,之后,再结合“器”这个关键词,带领大家深入思考可以迁移到人的哪些方面?如,坚持、创新、美德等等。然后让学生将这些词语填充到结构图上,并说一说这些词语可以联想到哪些人?将“器”视为联想点,全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更好地发散他们的思维,实现从最开始的物到人再到人的精神品质的联想。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整个思考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地理清楚材料之间的关系,做到精准立意,这样之后的写作也会结构清晰,有条理。当然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作文材料来讲,不一定非要绘制出完整的思维导图,只要能够在草稿上将立意和思路清晰呈现即可。
第三,要多角度多种方式灵活立意。首先要对材料中提到的人或事物做出准确把握,若有多个,则要明确主人公以及人物间的复杂关系,再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清楚。之后再基于材料要点准确找出立意角度,明确性质知晓倾向,材料的结果若是积极的正能量的,那么命题者大多是赞成的态度,但结果若是负面的,命题者一般对这个观点持否定态度。若材料中没有明确观点,则说明其内容的性质是中立的,在写作中可辩证分析。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灵活利用结构图、思维导图,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大家在写作中进一步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为语文思维的深层次发展创造条件。
二、综合各种文体,实现章法结构可视化
简单说,作文结构就是对所写内容的排列组合,是安排内容的一种具体方式。如果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结构便是整篇文章的骨骼所在,会直接影响到作文质量的高低。所以,对文章结构的布局指导是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如写演讲稿。作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引用较为广泛的文体之一,演讲稿具有警示、号召、推广等作用,不仅能够让读者进入情境,也能够产生共鸣。写作格式要点如下:
三、明确材料类型,实现素材处理可视化
首先,利用表格来归纳不同主题的写作素材。在一篇文章中,学生可以用关键词划分零散的素材,理清写作思路。每个关键词下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整合成信息点,以帮助更多学生深入挖掘关键词中的信息,对相对应的素材进行总结归纳,以准确定位题材适用的写作话题。
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文中的人物、事件很适合高中生要引用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人物为中心归纳素材,相比于常规的素材积累方式,从事件或是人物的角度进行归纳和积累,能更高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杂乱无序的素材。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对所需写作素材的归纳,也能够让作文教学有趣、有效,通过实现思维可视化来进一步帮助学生轻松、顺利地完成写作。
其次,利用树形图归纳课内的写作素材。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有很多常见的但也是常考的作文素材,但学生很少意识到语文教材在写作素材积累上发挥的作用。所以,在之后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可视化的方法,将语文教材中的作文素材全面挖掘出来。
以《滕王阁序》为例,在具体讲解中,先让学生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名句的内在韵味,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原文进行改写或是扩写,然后指導学生积累经典名句,以为日后的写作提供论据支撑。将课本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充分利用其中的故事,不仅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也能够帮助学生探索出更新颖独特的写作思路。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语文教材中涉及的不同主题的写作素材归纳整理好,然后以树形图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在之后的写作练习中,再鼓励学生利用树形图对不同类型作文题材进行归类,全面挖掘并充分利用课文的价值,并将其灵活应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在这一框架下,学生能更高效地搜集素材和整理素材,写作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最后,基于思维导图实现课外写作素材的拓展。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写作素材紧缺,学生也没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文本,一般只局限在语文教材上。因此,在如今的作文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着重围绕时事热点开展不同主题的阅读活动,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他们对信息收集储备的能力。如,可以基于“爱国”“诚信”等关键词,去搜集最近发生的时事热点。在获得更新颖的素材后,再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对不同主题的作文素材进行分类,用思维导图完成作文素材库的重构。
教师在指导学生汇集写作素材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理解题材所表达的深层含义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灵感及时记录下来,并对自己需要的内容做特殊标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也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涉猎课外内容,还要积累好词好句,以便为后续的写作提供帮助,为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写作能力的不断提升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