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与新课程同成长 专业化脚步永不停歇
2022-05-30令狐林冉孟琴李永望彭升鹏张艺
令狐林 冉孟琴 李永望 彭升鹏 张艺
教育是时代上继往开来的事业,他要趋合时代,适应潮流;他要发扬文化,扶植思想,在未来的时日中,他决没有止境。
——1932年《巴蜀建校宣言》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从历史中走来,在实践中丰厚,在创新中发展。坚守“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秉承“教育是做的哲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步一个脚印,转变育人观念,推动育人方式改革。
溯古通今,见微知著。新世纪伊始,国家启动课程改革,巴蜀与时俱进,每年举办学术年会、小学教育巴蜀峰会。追问、实践、研究,“1+1+N”,与新课程同成长,发展素质教育,助推学校课程改革和内涵发展。
聚焦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
聚焦律动课堂“三维目标”,关注学生课堂“行为素质”“思维素质”“情感素质”。总结课前、课中、课末“三段式”课堂的规范和要求,形成“尊重、激发、共生”律动课堂文化,沉淀《律动课堂管理八大策略》,建立《律动课堂学科共育标准》《学生能力达标测试标准》《律动课堂评价标准》,发布《律动教育思想的哲思与畅想》。
聚焦“学科课堂教学”。承办重庆市中小学校“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减负提质”现场会。“化、联、跨、展”全链条实施,构建与实践“生动、互动、灵动”的律动课堂。
聚焦“跨学科教学”。承办“桥·全球教育共同体暨第二届小学教育国际会议”,探索跨学科主题化、项目式学习,建构“(教室)小(学校)中(社会)大课堂”一体化教育模式。
落地核心素养 课程整体改革
聚焦“课程目标”,召开“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变革”巴蜀峰会,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建设,发布《学科素养的校本表达》。
聚焦“课程结构”,召开“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实施”巴蜀峰会,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发布《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实施(1+10)行动指南》。
聚焦“评价协同”,召开“评价创新 驱动未来”巴蜀峰会,研发学生学力、活力、潜力“三力”评价模型,推出巴蜀榜样电子徽章,由“筛”到“泵”,“教—学—评”一致。创新期末乐评嘉年华主题情境表现性评价。
提升育人质量 管理和保障改革
聚焦“管理护航”,沉淀学校“做”的哲学(DOING)行动范式。举行“教育是做的哲学:学校综合改革与教师使命”巴蜀峰会、“学校名片 我来代言”学术年会。激励教师们从我愿、我能到我有,展现出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聚焦“技术赋能”,建设智慧校园,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研发推出巴蜀公开课,探索“未来学习新形态”,服务个性化学习。
聚焦“教研创新”,举行“教·学工作坊:课程综合化教学新形态”巴蜀峰会。落实“双减”,推出“学·教小助手”。以工具撬动学习,以资源实现自主,以协同提升品质。
担历史之前程,于铁石之肩头。
开拓着,创新着;追求着,捍卫着;奔跑着,突破着。
文化浸润,学术相伴;共同经历,彼此滋养。
整体设计、综合实施、选点突破、螺旋递进。
成果推广应用,学术会议研究深化,推动学校开放办学和高质量发展。
從“我”到“我们”,从“我们”到“他们”。
与新课程同成长,专业化脚步永不停歇,接续奋斗培育时代新人。
真心做,做到真,做至美。
以学术的方式守候生命的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