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提升的路径研究

2022-05-30代中杰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高校

代中杰

摘  要: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要从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立足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和坚持走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立足后继有人根本大计中把握其价值意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因此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提升的关键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政治素质、专业素质、道德素质,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培训。在这基础上,还需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质量内涵,即加强教学改革,提高亲和力;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实效性;健全体制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质量提升;新时代;高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3月,习近平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2022年4月,习近平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2]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化价值引领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主战场。[3]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仍存在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因此,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价值意蕴: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

(一)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深入领会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再加上,严峻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加速了大变局的演变进程。这给新时代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又带来挑战。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在世界动荡变革的时局中,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理性把握“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深刻领悟“中国之路、中国之治”的优越性,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深刻洞察大变局中潜藏的大风险和孕育的大机遇,帮助大学生辨析各种社会思潮,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进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身力量。因此,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在世界大变局和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中把握主动、积极应对、开创新局。

(二)立足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走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准备把握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足中国实践、扎根中国大地的产物,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创新发展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的优势体现和内在要求。从历史逻辑分析,中国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家国情怀、立德修身等德育思想及注重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这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思想营养。自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并把其作为强党强国强军的“生命线”,为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自1949年开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7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自身学科建设、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呈现向高水平发展的态势。从学科性质分析,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政治属性和社会意识形态属性,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一方面要从国家和地方改革实践需求中发现新问题、构建新理论,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对学生思想理论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因此,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的内在要求。

(三)立足后继有人根本大计,深刻认识重要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而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由于青年的价值追求关涉未来国家的价值取向,把青年大学生培养为敢于责任担当、勇担时代使命的时代新人,对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就显得非常重要。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复杂多样的互联网文化不断冲击“0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针对当前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困惑,开展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刻的学理阐释、系统的逻辑论证和精彩的案例嵌入,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高校持续改进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使其成为“听党话 跟党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而使党和国家的千秋伟业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因此,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的高度,高校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灵魂课程”的重要价值。

二、提升关键: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

教师作为重要的教育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提升的关键。因此,高校应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并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培训,努力建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一)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质,使其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政治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当然,这也是成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首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信仰或政治立场不坚定,甚至自身有错误思想或言论,就无法对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或者学生头脑中的思想困惑作出深刻的学理阐释,无法向学生传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增强政治定力,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师首先必须全面、准确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否则无法引导学生增强大是大非的辨别能力,甚至有可能将学生带入歧途。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必须不断坚持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增强理论和实践自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特征要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律性的把握。这样才能将抽象的思想理论说明白、讲透彻,进而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心之所向、心之所想,必将势不可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信心,才能增强铸魂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才会遇到学术难题不躲避、在学科挑战面前不退缩,才能引导学生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

(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提高其教学水平夯实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关乎学生课堂参与感和获得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作为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及教师职业所要求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术能力。第一,夯实理论储备。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理论储备,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阐释能力,以透彻的学理阐释、深厚的理论功底说服学生、赢得学生,做到理直气壮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激发学生对思想理论的兴趣,使学生思想上“解惑”又“解渴”。第二,强化教学能力。当前,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部分教师忽视教学能力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深入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成长需求,瞄准学生思想困惑点、找准教学突破点,积极化解学生成长的困惑、满足学生的成长期待,努力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同时,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及时补充和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增强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第三,加强科学研究。教学和科研是有机统一体,是互相促进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围绕党的创新理论问题和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主题开展学术研究,不断深化新时代理论问题的研机析理,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前沿的实践研究,以丰硕的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以科学研究精神引领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提升,实现科研反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道德素质,使其用心用情用力教学

教育的本质是塑造灵魂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铸魂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师要做“大先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情怀要深”。这为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应注重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群体,引导他们不仅做“经师”更要做“人师”。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注重提升自身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弘道树人、润己泽人,用自身的人格和思想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引领学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不忘铸魂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并把初心和使命融入日常教学科研实践、融入对学生的日常指导中,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一门有温度、有力度、有效度的课程。

(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培训,推动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仅仅依靠教师自身力量是不够的,高校应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平台助推教师成长。第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学校应给予人事政策倾斜,鼓励优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读博研修访学,同时吸纳优秀校内兼职教师转为专职教师,以提升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优化学缘结构。第二,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更新快、教学方法多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课程讲深讲透讲活,需不断加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学习。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对思政课教师的专题理论轮训计划、示范培训计划,切实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5]同时,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定期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新进教师培训,严格执行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第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校应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发展和成长,搭建优势互补、老中青结合的教师团队。针对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有计划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集体攻关,合力在精品课程建设、智慧课堂建设、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有新突破、新成绩,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三、内涵提升:坚持守正创新,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

坚持守正创新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提升的重要原则。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提升应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内涵提升。

(一)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

思政课亲和力既为更有效和更有针对性地传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添砖加瓦,也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6]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持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提升的应有之路。

第一,丰富教学形式,增强说服力。针对“00后”学生追求体验式、喜欢新事物的心理特点,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形式,采取场景化教学、模块化教学和项目化等教学形式,使思政课堂内容关照社会热点、思政课堂形式贴近学生需要,进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例如,邀请校外专家进讲堂、邀请学校优秀大学生团队与教师同台讲授、引入校本化思政案例等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第二,创新教学方法,强化互动性。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进而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比如,高校可以开展思政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有序组织“精彩思政课”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技能“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活动,加强教师之间新理念、新方法的学习交流,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训、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构建智慧课堂。思政课智慧课堂是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在翻转课堂实践基础上,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起点和目标的研创型教学模式。[7]思政智慧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解决任务的能力,因为它把新时代智能技术充分运用到课堂环境、教学资源和教学流程中。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坚持高阶性、创新性标准,遵循“成果导向”理念,积极适应智能化时代课程改革创新的新趨势,构建新时代思政智慧课堂,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趣有味、有声有色,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和效果。

(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巩固和补充,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轻实践重理论、知行脱节等现象,这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补理论教学之无、充实践教学之缺,高校应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打开方式”。例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社会实践、基地参观体验、田野调查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感受社会、体验生活,同时要坚持效果导向,加强实践内容和结果的考核,有效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课实践教学的质量。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从“知”到“悟”再到“行”的转化,使科学的思想理论根植于学生头脑中,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学生练就“大心脏”、磨砺“铁肩膀”,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此外,高校可以依托本土优势资源和结合办学特色,建立一批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系列本土化、沉浸式的实践教学活动,用身边事、实角色、真情感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品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立体化、规范化、品牌化,进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

(三)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制机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健全思政课程体制机制,为其提供制度保障。第一,落实高校党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主体责任。高校党委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切实担负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主体责任。具体来说,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制度的顶层设计,每年要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设工作,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指示落实落细;在政策制定、学科建设、队伍保障等资源配置方面给予优先确保,尤其是推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称评定“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充分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健全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想政治理论课机制,带头进课堂、带头上台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带头听思想政治理论课、带头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时了解和重点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关键问题。第二,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体系、网络资源平台上丰富育人主体、加强协同合作,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各部门协同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教务处或教学质量管理中心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并及时反馈,严格教学督导制度,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效果。第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机制建设。教育评价是一个指挥棒,能够指引教育实践导向。高校应以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课程教学评价“小杠杆”撬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大提升”。具体来说,在评价主体上,应分为学生、督导专家、同行;在评价方式上,坚持发展导向,注重利用智慧信息等技术手段加强对课程学习的过程性和增值性评价;在评价结果运用上,一方面用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质检”,查找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短板和弱项,以针对性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另一方面将评价结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奖评优、职称评审等挂钩,有效激励教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提升是一场协同战、持久战,需要学校各部门长期协同合作。学校应在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素质、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上持续下功夫,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亲和力,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助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4]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2]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01).

[3]李巧针.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问题与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22(Z1):102-1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的通知[EB/OL].(2019-04-29)[2022-05-23].http://www.gov.cn/xinwen/2019-04/29/content_5387361.htm.

[6]胡晓菲,吴华眉.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构成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03):93-99.

[7]马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6):48-50.

责任编辑  黄邦道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高校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