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论
2022-05-30张彤
张彤
摘 要:矛盾论是唯物辩证法中最根本的法则。用矛盾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诸多矛盾,对于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更好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思想领域客观形势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矛盾、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价值选择的矛盾、主导性学习与主动性学习的矛盾、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与辅导员工作职责要求的矛盾、辅导员队伍育人模式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矛盾、网络思政与线下深度辅导的矛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矛盾等。解决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诸多矛盾,应从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出发:一是坚持矛盾的对立统一原则,实事求是、敢于揭露和面对矛盾,二是,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具体分析普遍矛盾和具体矛盾。三是坚持矛盾“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科学解决矛盾。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矛盾论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辅导员队伍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矛盾,辅导员队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差强人意。“矛盾论”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工具。用矛盾分析法客观研究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诸多矛盾,有利于发现问题、加强改进,进一步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一、矛盾论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意义
矛盾论是唯物辩证法中最根本的法则,其带来的具体方法论启示在于: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要勇于揭露矛盾;二是矛盾有其特殊性,要科学分析矛盾,既要看到客观普遍的矛盾,又要分析具体的矛盾;三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抓主要矛盾,科学解决矛盾。
高校是思想最为活跃的场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发展过程具有诸多矛盾因素。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新时代以来,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变化。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辅导员队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普遍矛盾,也具有辅导员队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矛盾。从现实来看,辅导员队伍在工作时往往面临着很多难点和无力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难免差强人意。用矛盾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诸多矛盾,对于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更好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
(一)思想领域客观形势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矛盾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内思想领域的客观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西方文化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深远,尤其是西方意 识形态观中披着民主、自由、平等外衣的“普世价值” 通过信息、科技等大量输入到国内,诱导着大学生相 信社会中多元价值观存在的合理性,而没有一定理论思考和阅历积累的大学生无法透过现象看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的结构性矛盾,因此造成了大学生思想上的混乱,这种思想状态与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主 流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矛盾。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深化,当前社会的经济成分、社会关系、利益分配等日益复杂多样,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教育不公、腐败问题等现象深刻影响着学生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看法,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在学生思想价值观形成上產生了诸多负面影响。总体来说,当前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其思想呈现多元性、差异性的倾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整体水平与党和国家要求的“时代新人”还存在一定差距。思想领域严峻的客观形势与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之间的矛盾,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价值选择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意识形态导向。在我国,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即引导青年学生的思想行动服务于党和国家建设需要。在新时代民族复兴的目标下,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青年学生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上都有更高要求,旨在培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各行各业需要的“又红又专”人才,因此高校要鼓励大学生顺应大势、立下大志,在个人发展上引导他们去做符合时代需求的选择。但从当前学生个人发展的现实选择来看,当代青年有着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有着更高的开放性和包容度,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更强,自我意识强烈,具有较强主动设计和规划自己人生的意愿和能力,在人生规划的价值选择上也呈现多元化倾向。同时,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下,“内卷”“佛系文化”在年轻人中的影响深远,年轻人在不管是“内卷”与“躺平”的状态中更多地追求的是个人在身心上的舒适度或价值感。整体上看,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上,越来越多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小幸福”,在“大我”和“小我”之间更多追求个人更好发展的平台,而对于国家号召的如脱贫攻坚战的一线岗位、国防军事的艰苦岗位等急需的行业积极性不强。这些现象说明了多元的个人价值选择与国家社会发展需要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有一定偏差。
(三)主导性学习与主动性学习的矛盾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当前,中国的教育改革处于一个从传统教育理念到现代教育理念的过渡时期,即从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到向以学生、活动、经验为中心过渡,尤其是大学教育更强调自主性学习,即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寻找兴趣点、查阅资料、发现问题、讨论分享、积累创新、解决困难等环节进行自我学习,激发学生自我发展成长动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马克思主义认为,反映一定社会发展要求和人们阶级利益的思想、理论、真理只有通过革命、宣传、教育等特定的输入方式才能得以传播。[1]即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不同于专业教育,有其特殊性,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教师要有特定的目的意识、有计划地将正确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要在教师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不断强化理想信念和集体认同。即使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上有很多创新尝试,但本质上学生还是“被动接受”的一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制性决定了其教学方式的教师主导性地位,而这种教师主导性学习方式与当前所倡导的主动性学习之间的矛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带来了挑战。
(四)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与辅导员工作职责要求的矛盾
教育部第43号令中明确了对辅导员九大职责的划分,可以说辅导员的工作最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要求的工作职责覆盖了大学生发展各方面的需求,其工作性质既有管理内容又有育人功能,其工作内容对辅导员个人的政治素养、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创新技能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不少现实问题,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首先,辅导员队伍的总量还存在较大不足,大部分高校辅导员的配比还不能够达到相关文件所要求的额定比例,大部分辅导员都在超额管理学生,其工作的精细化程度无法保证,工作实效性也大打折扣。其次,辅导员人员配置科学化上还有待优化,一方面是辅导员的学历层次相比于专任教师来讲要偏低,另一方面职业准入专业门槛不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学专业等专业出身的人数比例不高,大部分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基本理论掌握度并不高。这导致很多辅导员在开展理论教育时对自身理论素养自信不足,面临着较大的“本领恐慌”。其三,在发展机制上,虽然辅导员具有双线晋升的发展机制,但由于行政任务繁重、工作面覆盖广,大部分专职辅导员很难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完成职称评聘所要求的教学科研任务,辅导员岗位向教学科研岗位转岗的机会少而难。另外,大家存在一种共识即专职辅导员的工作大多是吃“青春饭”,很多人在干完几年辅导员工作后便转岗去行政管理岗位,甚至有很多高校不单独设行政人员招聘通道,就从专职辅导员队伍中选调管理人员,因此造成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不足、流动性较大,职业发展机制不健全。很多人将辅导员经历作为过渡性工作,并没有沉下心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认识,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动力与后劲不足。总的来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诸多问题使其在履职过程中存在分身乏术、干劲不足、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够等现象,辅导员很多时候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诸多需求。总的来看,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与辅导员工作职责要求之间的矛盾是辅导员队伍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一项比较突出的矛盾。
(五)辅导员队伍育人模式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矛盾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三全育人”的理念下,高校辅导员面临着角色转型的问题,即要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与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两种角色的平衡。辅导员队伍应该向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格局的协同者、思想政治工作育人环境的整合者以及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这三个角色转变。[2]但在现实情况中,辅导员承载着太多事务性的学生管理工作,经常忙于学校各行政部门布置的具体任务,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其工作的育人功能不突出。这使辅导员的工作育人模式呈现出“保姆化”的现象。事实上,高校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的场所,高校学生应该在学校生活中培养起自己独立生活、自强不息的品质,而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保姆式”管理模式。这一方面使学生反感这种过度过细的事务管理,学生对辅导员这一角色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重事务而忽视价值引导和心理疏通,容易使学生在面对迷茫等情绪时产生思想上的偏差。总体来看,当前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保姆式”育人模式与高校培养独立思考、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勇于担当的人才目标之间的矛盾,成为高校践行“三全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六)网络思政与线下深度辅导的矛盾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思政为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路径,网络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利用網络推送、视频等各种表现形式来开展工作,有助于辅导员不断创新工作。总的来看,网络思政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辅导员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职责和技能。然而,网络思政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现实问题。首先,网络思政虽然方便快捷,但实效性并不尽如人意。比如,在疫情形势下,网上上课、网上讲座、网上开会等形式虽然为无法进行正常线下教学活动的师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解决办法,但网上教育的直观性、监督性、互动性等都远远比不上线下交流。很多学生反映在网上听课非常容易走神,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也不能很好进行,有的同学甚至一边开着网课一边打游戏等等。其次,网络手段虽然具有广泛性、方式灵活、传播力强等优点,但过多地注重网络思政建设而忽视线下深度辅导的现实情况也影响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现实工作中,很多辅导员为了凸显自身的工作成绩,往往更注重通过方便的网络手段开展名目繁多的线上活动,甚至过多地强调宣传导向,不注重工作过程的育人实效,与学生面对面、心连心的深度交流大大减少。总的来看,网络思政为辅导员工作带来便利和创新,但实际情况中深度辅导的缺乏使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七)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主要指教师以教材为基础,通过课程教学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教学之外,以高校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为活动载体,开展的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系列育人活动。[3]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融合、互相补充、协同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促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辅导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党团行政骨干的双重身份,本应在协同两个课堂方面具备天然的优势,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第一课堂的理论教育方面存在“本领恐慌”,因为很多高校辅导员并不具备开展理论教育的专业素养和学历资质,自身的理论水平不能够达到开展相关课程的要求。同时,第二课堂的开展一般情况下由学生处、团委等部门牵头负责,能够有效协调和管理的队伍是辅导员,教学科研岗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往往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注入了第一课堂的教学。这就导致第二课堂由于理论教育水平不高而缺乏思想力和信服度,而第一课堂的老师又很少参与到第二课堂的系列实践教育中去,辅导员在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互相融合、协同育人上存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不匹配的矛盾。
三、矛盾论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启示
(一)坚持矛盾的对立统一原则,实事求是、敢于揭露矛盾
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必然存在于事物当中,但如果因为矛盾复杂就产生畏难情绪,而不去分析解决矛盾,那永远无法推动事物真正的发展。只有敢于发现矛盾、揭示矛盾、把握矛盾、解决矛盾,才能在对立统一中推动事物的发展。比如,造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各种问题有复杂多样的原因,其中有客观形势、机制、背景的因素,也有辅导员个人素质等主观因素。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复杂的矛盾和难题,不能持有得过且过、畏难甚至掩蔽的态度,应坚持实事求是,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批判精神客观看待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把这些矛盾总结出来,敢承认和揭露矛盾。只有坚持矛盾对立统一的原则,正视矛盾、承认矛盾,才能精准把握好辅导员队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所在,才能进一步把矛盾中不好的一面向好的一面积极转化,不断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二)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具体分析矛盾
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要在把握普遍矛盾上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到事物内部精准地把握矛盾的特点。这就启示在研究高校辅导员队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時,既要看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矛盾,又要研究高辅导员队伍这一专门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矛盾。比如,当前思想政治领域的严峻形势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人价值选择之间的矛盾等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普遍问题,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其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辅导员这一专门队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矛盾。因此,既要把握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普遍矛盾,掌握好其中的规律和相关要素的条件转化,又要根据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特点,解决辅导员队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寻求工作新路径、新方法,进一步提升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三)坚持矛盾“重点论”与“两点论”统一,科学解决矛盾
在事物发展的各种矛盾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主次要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于是要求在解决问题时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善于抓重点。具体到辅导员队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矛盾时,首先,要找准辅导员在育人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比如,辅导员队伍建设现实情况无法满足其职责要求是当前比较突出且关键的矛盾,在这一对矛盾中,不健全的队伍建设机制是导致其工作实效性差强人意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先找准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与分析,在机制措施、政策制度等方面想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提升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其次,在解决主要矛盾时,要随时关注到次要矛盾的条件转化,进行全面统筹。比如,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一方,其个性特点、思想动态等都是教育矛盾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某些条件下,这个因素还会转化为主要矛盾,因此要时刻关注这些具体因素的发展。既抓主要矛盾,也抓次要矛盾,才能全面、科学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学俭,顾超.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的新特点与解决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9(02):10-15.
[2]白晓东.“三全育人”理念下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嬗变与调适[J].思想理论教育,2020(06):91-95.
[3]刘晔,张盼盼.新时期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的优化策略[J].河南教育(高教),2020(05):49-51.
[4]顾明远.浅议教育矛盾论[J].中国大学教学,2020(Z1):4-7+109.
[5]王学俭,顾超.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的新特点与解决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9(02):10-15.
[6]简福平.《矛盾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9,5(02):55-66.
[7]刘欢.《实践论》《矛盾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J].新西部,2020(03):124-125.
[8]崔艳妮.矛盾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领导科学论坛,2019(01):93-96.
[9]林明惠,杨顺昌.高校辅导员“隐性教育放弃”工作模式合理性的探讨[J].教育评论,2017(06):63-66.
[10]赵岩.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
[11]陈育芳,周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事科学,2020(04):35-40.
责任编辑 黄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