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引领下的小学生文化意识培育实践
2022-05-30陈灵芝
陈灵芝
【摘 要】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以PEP教材四年级下册Unit 3 Weather单元整合课为例,教师可以以主题为引领,通过“整体解读教材,明确主题内容;融合主题内容,创设教学主线;聚焦教学主线,挖掘文化内涵”等策略,让学生在比较文化差异的过程中提升跨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明素养。
【关键词】文化意识;小学英语;主题;文化自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指出:文化意识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帮助学生获取文化知识,比较文化异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
教师以PEP教材四年级下册Unit 3 Weather的单元整合课为例,依托单元主题,把文化融入语言教学中,着力挖掘文化意识的培育点,实现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
一、整体解读教材,明确主题内容
主题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了语境。PEP教材以主题为中心编排教学内容,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为学生创造了适合发展的语言环境。四年级下册Unit 3 Weather围绕天气展开,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有关天气词汇的听、说、读、写以及有关询问天气状况、表达人物行为的基础句型。教材A部分通过呈现中国各大城市的天气状况,带领学生学习有关天气、温度和行为的表达方式。教材B部分通过询问、播报世界各大城市的天气,带领学生学习有关表示天气状况的词汇,同时渗透摄氏度(℃)和华氏度(℉)的区别。世界各大城市名的认读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教師要让学生了解各城市的地理位置与重要地标,帮助学生加深对世界各大城市的认识,开阔视野。本单元属于“人与自然”主题范畴,涉及天气与日常生活、世界主要国家及其城市的名称与地理位置等内容。
作为整合教学课,本课侧重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本课单词和句型的基础上,挖掘与主题相关的文化资源,用文化来支撑教学,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气象谚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民间的流传甚为广泛。在日常生活中,气象谚语能帮助人们预测天气变化,便于人们更好地安排生产与生活。在主题内容“天气与日常生活”中融入气象谚语,能让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气候变化是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要点,涉及“人与自然”主题范畴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教师可增加这一主题内容,让学生树立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
基于以上单元整体解读,教师将本单元的主题内容确定如表1。
二、融合主题内容,创设教学主线
PEP教材的每个单元板块都以话题为中心,基于语言功能和结构,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完成有意义的语言任务。但是,每个板块之间缺乏一定联系。在明确单元主题内容后,如何将单元各个板块串联起来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结合主题内容和学情,对教材进行整合和重组,对各个部分进行提炼,创设单元教学主线。
教师聚焦主题内容,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教师以“What kinds of weather do you know? Do you know the weather symbols? Do you know the weather according to the temperature?”等问题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同时滚动呈现天气的表达方式,为后续的活动做好知识铺垫。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就能根据温度和气象图标对天气情况进行描述,具备了“Know the weather”的能力。其次,教师引导学生熟悉有关天气和城市的表达,让学生借助教材提供的语言框架播报天气,学会“Make a weather report”。接着,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了文化知识——不同国家的人们描述气温的方式存在差异。教师以“No weather report, then how do you get to know the weather?”这一问题探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学生通过观看PPT上的内容,了解到除了天气预报,还可以用其他方式预测天气——观物象识天气,他们在“Predict the weather”这一活动中学习中国的气象谚语。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会“Concern the weather”,认识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提醒学生及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拓展国际视野。
教师在设计教学主线时,要让教学内容基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教学中,教师将四个活动串联成学习链,构成教学主线“How to be a little weatherman”(如图1),四个活动分别对应成为“小小气象员”要具备的能力和素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上得到了培养。
三、聚焦教学主线,挖掘文化内涵
语言是一种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产物,因此必须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它。在英语课堂中渗透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至关重要。教材是学生习得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要依托主题,挖掘与之相关的文化元素,使文化融入课堂,在教学中找到适切的文化意识培育点,将文化知识内化为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认知、行为和品格。
(一)比较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意识
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度和自觉性是教师应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英语教学具有跨文化性,教学中,教师要适时、适当渗透中外文化知识,让学生感知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在比较中形成跨文化意识,提高其对不同文化差异性的理解。
开展“Make a weather report”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让学生学习世界主要国家及各大城市的相关词汇,通过听力材料知晓教材中提到的六大城市的天气情况,并运用句型“It is ____and_____in____.”来描述这些城市的天气情况。其次,教师在PPT上呈现表示New York这一城市的天气符号及气温50℉,让学生来描述这个城市的天气情况。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细心的学生发现了温度单位的不同,教师提问:Is it very hot in New York? 一部分学生马上反应过来:No, it isnt. 最后,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中国和美国的温度,让学生进行对比。学生了解到两国在气温描述方面的差异性,中国使用的是摄氏度(℃),美国使用的是华氏度(℉)。通过换算,学生知道了New York的温度(如图2),当教师再让学生描述这个城市的天气时,他们能正确表达“Its cool in New York.”。理解了两国关于气温描述的文化差异后,学生才能完成播报世界天气这一项任务。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学习英语这门语言,学生可以了解到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中西方文化差异,启发学生进行中外文化对比,建立跨文化意识,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二)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传统文化
文秋芳教授在谈“2022年版课标”中核心素养的实施时指出:强调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的同时,要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在“Predict the weather”活动中,教师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渗透中国的气象谚语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教师首先通过问题“No weather report,then how do you get to know the weather?”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以PPT呈现相关图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然后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在语文课上接触了一些气象谚语,教材中的语言生动形象,言简意赅,深受学生喜爱。因此在教学中,学生能根据图片提示用中文快速说出相应的气象谚语。最后,教师搭建框架“People can predict weather by_______.”,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得出“People can predict weather by animals, plants and the sky.”
“小学英语文化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只有恰当地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实现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气象谚语蕴含着我国千百年来积累的民间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气象谚语知识,让学生变身为预知天气的“小诸葛”,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学生用英语表达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传播中华文化打下基础。
(三)链接生活实际,提升文明素养
小学阶段是培育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英语素养,还要重视文化意识的渗透,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在生活中学会做人做事,提升社会责任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当前世界各国的共识。学生是重要的社会成员,应该积极行动,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力量。因此,教师设计了发散性问题,让学生从个人层面说说在日常生活中能为环保做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T: Boys and girls, what can you do for the Earth?
S1: We can plant many trees.
T: Yes, more trees will make a green world.
S2: I will talk to my dad to give up smoking.
T: Good boy! Smoke makes the air dirty and its bad for our body.
T: Now I will show you some pictures, they can help you.
S3: I will go to school on foot or by bike.
T: Good idea! When we go out, we should have a green travel.
S4: We should turn off the lights when we are not in the classroom.
T: Well done. We should have a low carbon life.
在這一学习活动中,教师注重让学生自己思考,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启发式教学。在图片(如图3)的帮助下,参与互动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要树立绿色生活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践行低碳生活,以实际行动保护地球。教师还在教学中渗透了专为保护地球家园而设立的节日——世界地球日,并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做一个环保小公民。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语言与文化相互渗透的意识。PEP英语教材以主题统领单元的各个板块,教师要在教学前深入解读教材,探究主题意义,并依托主题,设计有梯度、有意义、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总之,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与主题相关的文化元素,将文化融入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 [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0).
[4]蔡奕新.在对话教学中有效渗透文化意识的策略:以人教版小学英语PEP教材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31).
[5]李磊.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兼谈译林版《英语》教材修改对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启示[J].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19(24).
(浙江省东阳市实验小学 32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