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园诗话”情境中多文体写作的教学研究

2022-05-30陈冰沁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2年10期
关键词:记叙文文体情境

陈冰沁

“田园诗话”情境的基本含义是从田园生发出的诗话,也就是对学生真实的田园生活情境进行合理选择和人为改造,以此唤醒他们纯真的诗心,放飞他们本真的诗情,让他们写出诗意之作。它的引申义是指用诗话美化田园,让学生将所观察到的场景,体验到的状态,用诗意的语言呈现出来,激发他们的真实情感和个性语言。在这种状态下教授写作,教师自然不能直接灌输写作知识,也不能强行规定学生写作哪种文体的作品。如果能设计多文体写作活动,则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天性,提升其写作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自然的、开放的、原生态的、诗意的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有情可抒,进行一诗多文或者一文多体的写作,从而写出更有灵性的作品。

一、基于认知心理,谈多文体写作的主题

1.人,洞察美好心灵

开展多文体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诗性思维方式和多元学习需求,让他们聚焦同一主题,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用记叙文、说明文、论说文等不同的形式写作,充分激发他们的内驱力。教师也可以利用儿童的好奇心,让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人,看看他们身上有什么特点,性格是什么样的,然后展开多文体写作。

“形形色色的人”这个题目十分适合让学生去社会中观察。围绕这个主题,学生可以抓住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细节,用记叙文的形式去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也可以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评价,这样能更深刻地展现人物的心灵世界。如有两名学生写的都是清洁工,但是选择的文体不一样。一名学生采用记叙的方式:“她每扫一下就会用扫帚压住簸箕,和深秋的寒风抗衡着。裸露在外的皮肤已经被吹得皴裂了开来。秋风还不肯放过她,时不时地将落叶抛洒在她刚刚扫过的地面上。”还有一名学生用的是议论文的形式:“深秋的寒风中,难道她不想回家休息吗?是责任心让她坚守岗位。古往今来,有这种责任心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虽然写作形式不一样,但是都赞美了清洁工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观察人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记录人们的言行举止,还要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感受他们的诗意人生。在写作中或记叙人物性格,或评价人物行为,或抒发赞美之情,都能使学生洞悉到人物的心灵世界。

2.事,记录童真童趣

学生还可以去田园生活中探寻有趣的事情,然后将这种童真童趣记录下来。可以记叙趣味事件的来龙去脉,可以评价事情的善恶对错,将自己的个性化想法融入文章即可。

结合“那次玩得真高兴”这个主题,教师带领学生来到户外踏青,并让他们观察周围的场景,看看有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事情。针对这个主题,他们可以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游玩的过程,表达自己融入大自然后的喜悦之情;也可以用说明文的形式,详细介绍某种适合在室外玩耍的游戏。还可以把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评价写成议论文。如同样是写捉迷藏,有的学生写成了记叙文,“花园假山中有一个小小的凹洞,只有我知道这个藏身的宝地,我躲在里面,没有任何人能发现我的踪迹。”还有学生用说明文的形式总结了捉迷藏的诀窍:“捉迷藏的必胜法门有三点:藏得深,有耐心,别自爆……”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用独特的眼光观察田园生活,懂得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田园生活,用多彩的笔触展现田园生活中的各种趣事。这样的教学课堂充满童真童趣,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3.景,描摹自然意蕴

多文体写作要聚焦于学生的田园生活,随处可见的田园资源便是写作的最佳素材,有了田园风光的加持,“诗话”也成为学生成长的美好见证。在描摹、评价大自然美景的过程中,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的宏伟与意蕴。

在写作“这儿真美”时,教师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感受自然风光,然后,就让学生描摹刚刚看到的自然风貌。在此过程中,学生大多选择用记叙文去展现自己看到的美景。如一名学生表示:“最让我赞叹的是这里的地面,樱花落地后形成了一条粉白色的小路,蜿蜒伸向远方。”面对同样的美景,有的学生则诗兴大发,即兴创作了抒情诗:“是谁打落了胭脂瓶,在地面留下粉红的倩影,彩霞下,映红了赏花人的双鬓。”还有的学生思考更为深刻,他们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观,而且还用议论文的形式评价了一番:“所以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忙碌的人们匆匆走过,從不低头去看,自然无法看到这样的自然美景。”

教师要巧妙运用田园资源,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既能在充满诗意色彩的生活情境中陶冶情操,又能收集到更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基于写作教学,谈多文体写作的策略

1.散步式,指导有序观察

根据“田园诗话”情境展开多文体的写作教学时,教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出适合他们的多文体写作路径,再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大胆尝试,勤于思考,写出不同文体的作品。多文体写作的路径有很多种,散步式策略就是其中一种,即学生带着悠闲的心情,闲庭信步,走入大自然,进行有序观察,并将感受写到作品中。

“XX即景”这个题目非常适合用散步式教学法讲解。教师带着学生走入大自然,采用先近后远、先静后动的观察方式,看一看身边的景物有什么不同。学生可以采用多文体写作的方式,将眼前看到的景物有序写下来。如在游览江南园林的过程中,教师安排学生按照“先看前,再左右,低头寻,放眼望”的口诀有序观察,并写成作文。有的学生用写景文的形式记录观察所得:“前方是一座小巧玲珑的亭子,左右都被浓绿的树木遮挡住,它们在地面洒下斑驳的树影。一条小路从亭子延伸出去,载着花香,通到不知名的远方。”同样用这种观察顺序,采用诗歌文体,则能写出另一番风味:“亭子如同孤独的少女,在树荫中徘徊,在地面撒落芳心,心爱的人,你是否踏上了长长的小路,独自远行。”

在散步的过程中,学生能观察到平常容易忽略的景物,同时也容易产生灵光一闪的想法,从而对事物发出独有的评价。因此,在此基础上开始写作,就能写出更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2.沉浸式,调动心理体验

沉浸式课堂指的是创设仿真情境,将学生带入唯美的自然情境中,以调动他们的心理体验。如果教师没有条件带着学生感受户外的田园风光,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另外,播放视频、音频等也能打造沉浸式课堂,唤醒学生的内心感受。

在“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作文教学中,为了唤醒学生对过去的回忆,教师可创设一个沉浸式情境,让学生回想自己印象深刻的照片或者小视频,并讲述其中蕴藏的故事。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容易沉浸其中,内心会产生波动。在后续的写作中,有的学生写了自己对“成长”的看法,认为身体上的成长并不是真正的成长,心灵上长大才是真正的成长。还有学生写的是记叙文,介绍了照片的故事,并着重写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在这个瞬间,我才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孩子了,不能任性撒娇,我也要为自己的家庭出一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眼中真实的世界,让他们写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这样学生就能用原汁原味的童真话语,写出具有诗韵芬芳的作品,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鉴赏式,品评经典佳作

鉴赏式课堂指的是构筑一个诗情画意的赏析情境,让学生诵读经典作品,交流阅读感受。教师不要要求学生必须写鉴赏文,可以让他们写下自己的赏析感受,也可以在品评的基础上参与仿写、续写等其他活动,这样才符合多文体写作的要求。

教学《鲁宾逊漂流记》时,教师就可以设计鉴赏式课堂,通过播放影视剧的片段,再配合音乐诵读课文,或者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等方法,意在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原始美和野性美。在写鉴赏文的时候,学生可以运用多种文体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如有的学生写的是作品梗概,精练地概括了作品的内容,还用表格的形式介绍了鲁宾逊的漂流过程。还有的学生写的是评论文,分析了作品是如何来展现大自然的美的。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写的是议论文,对鲁宾逊的行为作出评价,他认为鲁滨逊是现代文明象征,他的到来给充满自然美的小岛带来了致命打击。该学生认为本文反思了人类文明和自然的关系。这些学生的写作角度、采用的文体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表达了自己对经典作品的看法。

在鉴赏式课堂上,要让学生突破格式和文体的限制,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而且,情景式课堂的创建,有助于学生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提升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聚焦展示平台,谈多文体写作的升格

1.拓展时间空间,互动分享

“田园诗话”情境是儿童多文体写作情境的开放磁场,教师要设计开放的交流平台,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以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与写作水平。而且学生的分享交流不应该局限于课堂,要鼓励他们拓宽空间,和家人积极互动,随时随地交流。

在写作“家乡的风俗”的时候,教师延展了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课后参与到家乡风俗调查和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加活动,也可以咨询社区,看看社区街道是否组织了相关民俗活动,还可以和家长一起参加亲子活动,向家长了解各种节令风俗。在此基础上写文章,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节日背后蕴藏的文化含义。如有学生写的是记叙文,叙述的是自己吃年夜饭的过程,表现出欢声笑语的过年场景。还有的学生用的是调查报告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当地春节独特的风俗活动。还有一名学生写的是议论文,他将春节与西方节日做对比,提出了“为何不少人热衷过洋节日,但是对传统节日知之甚少”的疑问,引发了读者的反思。

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田园读书会,分享读书后的心得体会。教师也可以联系家长,让他们利用家庭聚会、外出交流的机会,引导孩子写作。

2.加强学科整合,融合呈现

注重学生多文体写作的交际需要,这是创设“田园诗话”情境的重点。教师要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因为多文体写作不仅限于文学创作,如果我们放宽视野,会发现围绕其他学科选择不同的文体能在融合中写出更有新意的内容。

写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科学学科进行多文体写作和展示活动。例如在科学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科学小实验,然后再安排他们写作,实验的过程就是写作的重点内容,写作的内容可以辅助同学做二次实验。就的“浮力实验”来说,有些学生写的是说明文,先详细介绍了浮力实验的原理,并提示同学们在参加实验前可以阅读实验手册,详细了解实验中蕴含的知识点。还有的学生用的是非连续性文体,他用表格的形式写下了实验的整个流程,在活动中可以按部就班,避免出现错误。也有学生关注的是实验后的反思,针对部分同学用错实验材料的问题,写成了议论文,表示科学研究一定要严肃认真,否则很容易出现问题。他们的作文虽然形式各异,但是都紧密围绕科学学科,这能让学生认识到多文体创作是优化各学科学习的重要渠道。

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写作情境无处不在,尽管学科不同,但也可以通过多文体写作去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

3.借助信息技术,察纳雅言

“田园诗话”情境不应该局限于线下活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在线上设置多元化交流的平台。这样学生可以快速了解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采纳并吸收他人正确的建议。

“XX让生活更美好”这个话题可以参与到多文本的写作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将写好的作文上传到网络,接受广大网友的评价。如有的学生写的是记叙文,写了自己网购的经历,他认为网络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但是在网络评语中,他看到网友对此提出建议,认为他的作文写得太简单了,看不出“更美好”体现在哪里,建议加入一些和过去的对比。该学生深受启发,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加入了议论的部分,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最后得出网络让生活更美好的观点。尽管这样,还是有其他网友提出了批评意见,认为他写得不够辩证,没有看到网络的两面性。于是该学生也接纳了这个意见,加入了辩证分析。通过线上的交流互动,学生们发现网络的交流环境更加自由,也能构筑如同“田园诗话”般的情境。网友提出的建议,不乏真知灼见,可以合理采用。

猜你喜欢

记叙文文体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记叙文阅读专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如何写好记叙文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