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宁海县特色农产品数字化发展对策

2022-05-30叶毅强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10期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乡村振兴

叶毅强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和数字乡村的构建为广大农民探索出更好的增收新途径。基于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时代背景,从政府、农民、企业的角度探讨我国特色农产品数字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并针对如何更好地发展特色农产品提出完善农业数改整体布局,构建特色农产品数改新体制;优化财政投入标准,建立资金流向监察制度;加强一线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才补助政策;学习优秀企业成功经验,扩大数改规模;优化企业资金结构,积极争取补贴融资;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培训及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等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数字化发展;特色农产品;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9.022

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了乡村振兴的远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而农业是中国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最广阔、最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为了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通过农业数字化发展将科技成果传递给农民,用科学技术服务农民。当前,我国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但脱贫只是起点,致富才是终点,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产物,而这些特产正是农民致富的新思路,是拓展农民增收的好途径。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为例,探讨通过农业数字化促进特色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1  农产品数字化的重要性

农产品数字化是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以空间和资源为基础,融入物联网信息交互系统,通过态势感知、云计算数据分析、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等技术,具有跨学科、多专业的特点,将原本具象繁杂的过程转化成可视化的数字编码进行信息整合处理,以便于在生产、流通等阶段进行科学的管理与决策,进而显著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的新型农业发展方式[1]。生产过程的可视化打破了产销双方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黑匣子”困境,为服务农产品数字化而增建的基础设施也可为农民生活带来许多便利[2]。因此,农产品数字化的发展将很好地解决“人、地、钱”难题,对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乡村振兴起到积极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方面

2.1.1  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善

从宁海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当前宁海县政府正在根据浙江省政府提出的“1612”体系开展以“数字政府”为主题的数字化改革(简称数改),农业数字化改革是其中一个方面。宁海县农业农村局将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数字化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到市委市政府成立的数改办相关要求进行全面改革;按照省农业农村厅数改办相关要求进行专门化的农业改革。按照省农业农村厅数改办的要求,宁海县农业农村局成立农业数改办,对宁海县的农业数字化进行全面改革。但由于未成立独立的大数据中心,缺乏农业信息技术专家和科研团队,宁海县农业数改的信息服务体系与科技创新体系仍较为薄弱。而且由于是首次进行农业数字化改革,在没有先行案例作为标准的参照物、监管体系与标准尚未明晰的情况下,数改办较难对农业数改相关环节进行监管。

2.1.2  财政投入有限

当前,宁波市农业数字化改革财政投入一般分为市财政投入和县财政投入。市财政每年都会投入一定资金到农业数字化改革上,而县财政对于农业数字化改革的投入是根据当地财政收入情况而定,而企业、单位只有在农业数字化改革领域做出突出成果并获得省市级试点审批,才可申请县财政资金投入。从宁海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2021年市财政投入100万元用于农业数字化改革,宁海县财政没有资金投入;预计2022年市财政还将继续投入100万元。由于宁海县水产养殖数字化改革“宁渔促富——渔业产业大脑”项目入选了浙江省农业农村重大应用第一批“先行先试”名单,宁海县财政部门正在规划对其进行资金投入。由此可见,财政投入在农业数字化改革中力度不足,改革激励效果不显著。

2.1.3  一线工作单位條件艰苦,人才引进进展缓慢

由于宁海县的特色农产品大部分为水果、海产、茶叶,这些农作物的生产地区远离城镇,且宁海县背山靠海,沿海低山丘陵地区出行不便。为了更好地服务农业数改,大部分基地位于山坡、海塘之中,农业工作者需要经过长途跋涉开展工作。宁海县农业农村局2020年148号文件指出,对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35周岁以下,在农业生产领域自主创业、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等单位工作的大学生提供扶持补助,经核实符合条件并公示后,市财政对创业者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补助,县级财政按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虽然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力度不小,但是历年来返乡就业创业的大学生人才数量却不增反降,从2013年共有35人申领了70万元大学生就业创业补贴到2021年仅有8人获得16万元补贴,大学生对于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革这样基层一线打头阵的工作往往产生畏难心理,造成县域农业人才引进进度缓慢。

2.2  企业方面

2.2.1  龙头企业数字化建设规模小,转型意愿低

目前,宁海县在县政府支持下一共成立了2家省级数字农业工厂、2家数字牧场基地和1家数字渔业基地,有11家市级数字化种养基地。而宁海县一共有县级以上农业合作社295家和家庭农场168家,经营宁海特色农产品的占60%左右,与之相比,“5+11”的数字化农业生产企业可谓是凤毛麟角,而其中生产经营特色农产品的仅有6家。同时,其他还未进行数字化改革的企业对于数改仍持观望态度,如宁海县农业农村局学习慈溪市农业数字化先进案例在宁海县开展“共享冷库”活动,号召有冷库的32家农业合作社等共同参与其中,但仅有11家表示愿意共享冷库。由此可见,目前宁海县的企业农业数字化规模较小,特色农产品的数字化没有得到重视,企业数改态度仍然比较消极。

2.2.2  数改技术设备昂贵,企业投入产出不平衡、盈利周期长

从宁海县农业农村局相关技术人员处了解到,目前农业合作社在作物种植、畜牧养殖中投入较多的技术和装备主要用于各项指标的检测,如土壤检测、水质检测、氧浓度检测等。通过与其中一家从事水产养殖的合作社负责人了解得知,该合作社专门从事宁海特色农产品“长街蛏子”的养殖,养殖基地目前安装有水温检测器、氧浓度传感器、密度检测器等数字化设备,价值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普通小型组织难以负担。并且由于这些设备长期在海水环境中,而海水较强的腐蚀性造成设备探头易损坏,需要定期维护,长期持续的维保费用支出也是降低企业数改积极性的一大因素。该负责人表示,数字化设备的投入使用确实让养殖变得更加科学,但是高昂的投入成本也是不争的事实,而农业生产是一个盈利周期较长的行业,设备投入的资金在短期内无法收回容易让一些实力一般的企业陷入资金周转困难处境。

2.3  农民方面

2.3.1  务农人口减少,文化素质不高

根据宁海县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2018年宁海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为72 944人,2021年下降至72 040人,年均减少约300人。对于传统农业生产来说,劳动力就是第一生产力,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绝大部分是中老年人,由于劳动力有限,随着时间推移,务农人口的减少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同时,大部分农民由于知识水平较低,在面对数字化设备、数字化技术时往往无从下手,即使不少农民已经开始学习数字化技术及应用操作,但是接受起来仍然需要较长时间,学习培训效率低下。

2.3.2  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多为散户

虽然目前宁海县有各类农业合作社近300家,但是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仍然以小农户为主。以宁海县特色农产品白枇杷主产地一市镇为例,2021年宁海县共种植白枇杷1 000 hm2,一市镇种植面积达800 hm2,而宁海红香园农业合作社、银龙水果专业合作社和红蓝水果专业合作社等一市镇最大的几家白枇杷种植合作社的种植面积不足镇域种植总面积的1/2,其余的白枇杷种植土地都由零散的农户承包。散户承包无法形成规模化种植,现代化设备无法使用,土地使用出现留白期,作物生长情况参差不齐,不仅造成生产效率低、土地使用浪费、采摘时间出入较大,更会影响白枇杷交易价格,并最终影响农民的收入。宁海县白枇杷种植的组织形式是该县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一个缩影,在水产养殖业上也存在着散户众多、规模化养殖较少的情况。

3  解決对策

3.1  政府方面

3.1.1  完善农业数改整体布局,构建特色农产品数改新体制

根据目前数字化改革现状,宁海县应完善整体农业数字化改革体系,再针对宁海县的特色农产品因地制宜地设置数改工作组[3]。1)由农业农村局各分管领导牵头,成立针对不同企业、不同特色农产品的数改小组,深入开展数改试点专项工作。2)成立农业大数据中心,建立与其他大数据中心的联系,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健全信息服务体系。3)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与高校合作开设人才培养专班,鼓励建立实验室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与科技公司深入合作,健全科技创新能力与体系。4)宁海县政府应积极完善监督体系,参照其他县市成功案例结合自身试点单位特色,对其数改进度、质量进行整体把控。

3.1.2  优化县级财政投入标准,建立资金流向监察制度

当前,获得宁海县财政农业数字化改革项目资金支持的前提是该项目获得市级或省级试点,这样虽然可以提高企业、合作社进行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但是也会因试点名额有限、竞争压力过大等造成部分优秀项目无法得到投资。因此,应尽快优化县级财政投入的标准,对在特色农产品数字化发展上有创造性、实用性的项目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这样既可以支持企业继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又可以鼓励更多企业参与特色农产品数字化发展及农业数字化改革。同时,为了保证资金投入的有效性,县政府要成立专门的监察部门,对数改资金的流向进行跟踪。

3.1.3  加强一线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才补助政策

面对毕业大学生因为基层条件艰苦而不愿意返乡创业就业的问题,政府应逐步加强基层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活配套设施,提高生产基地数字化程度,改善一线生产基地的条件。同时加强人才补助力度,根据每年财政收入情况,对专业人才返乡创业就业给予住房补贴、奖金奖励、人才落户等福利待遇,制定合理的农业技术人才晋升制度,提高职称、薪资等晋升空间。

3.2  企业方面

3.2.1  学习优秀企业成功经验,扩大数改规模

企业应借鉴模范地区的经验,鼓励企业互相交流学习,使走在数改前沿的企业从理念、技术、管理等方面加强对拟数改企业的指导,扩大宁海县农业企业数改规模,提高数改质量,更好地实现农业数字化改革和特色农产品数字化发展。

3.2.2  优化企业资金结构,积极争取补贴融资

企业应优化自身资金周转结构,对自身战略发展进行明确定位,缩小企业业务范围,减少不必要开支。根据政策要求进行对应业务调整,按照宁海县农业数改财政补贴要求开展相关工作,积极争取补贴资金。加强与其他企业或者投资机构的合作,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

3.3  农民方面

3.3.1  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培训

农民应积极参加政府开办的农业数字化课堂,学习农产品数字化生产的技术及设备使用方法[4]。农业数字化改革不仅需要专家学者的引领,更需要农民发挥人口基数庞大的优势,特别是在劳动力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对农民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政府不仅要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的课堂讲座,还需要在各乡镇设立指导站,定期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指导数字化技术和设备的使用。

3.3.2  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为了更好地进行农业数字化改革和特色农产品数字化转型,应鼓励散户尽快融入大的农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5]。相关部门应使农民了解规模化生产的益处,落实补助政策,让农民加入合作社有保障、能放心。同时合作社也要跟进相应的并入补贴措施和利润分配方案,保障散户应有权益不受损坏,只有企业获地、农民获利,数改工作才能更好推进。

4  结语

以宁海县农业数字化改革情况为基础,阐述了农业数字化改革与特色农产品的数字化转型,明确了要想更好地实现特色农产品数字化转型,应解决好数改体制、财政投入、技术应用、效益分配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朱婷,夏英.农业数字化背景下小农户嵌入农产品电商供应链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22(8):115-123.

[2] 罗志伟,何慧妍,王敏.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数字化农业空间构建与实践:以广东省紫金县茶产业为例[J].热带地理,2022,42(8):1324-1334.

[3] 赵楠.“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12):81.

[4] 程显奇.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数字化转型研究[J].上海农村经济,2021(4):32-34.

[5] 姜长云.发展数字经济引领带动农业转型和农村产业融合[J].经济纵横,2022(8):41-49.

(责任编辑:刘宁宁  丁志祥)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特色农产品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电商冷链标准化研究
特色农产品出口贸易如何拓展国际市场
基于电商平台的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湖南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分析
四川特色农产品推广销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特色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