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蕨(骨碎补)根茎繁殖技术研究
2022-05-30刘燕琴肖忠韩蓉蓉刘春雷王黎吴廷和
刘燕琴 肖忠 韩蓉蓉 刘春雷 王黎 吴廷和
摘 要 为了解决市场槲蕨(骨碎补)种苗短缺问题,于2021年开展了槲蕨根茎繁殖技术研究。以在重庆市南川区乐村采集的野生资源为材料,采用树上定植、基质扦插法研究不同时间、药剂喷湿对槲蕨根茎繁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6月为槲蕨根茎繁殖最佳时间段,其成活率≥90%、单株新生根茎数≥2.0个;药剂以NAA90 mg·L-1+6-BA5.0 mg·L-1+GA1.0 mg·L-1组合喷施效果最佳。即在适宜时间段用配比药剂处理,可实现槲蕨根茎的快速繁殖。
关键词 槲蕨;根茎;繁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339.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9.005
骨碎补入药早期记载于《开宝本草》,后收录入《本草纲目》;现《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的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1],即是《中国植物志》记载的水龙骨科槲蕨属植物槲蕨(Drynaria roosii Nakaike)[2],其以干燥根状茎入药,柚皮苷(C27H32O14)≥0.50%为控制指标。骨碎补性苦、温;归肝、肾经;具有疗伤止痛、补肾强骨、消风祛斑,治疗跌扑闪挫、筋骨折伤、肾虚腰痛、筋骨痿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及斑秃、白癜风的功效[3-4]。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骨碎补在抗炎症、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5-6]、促进骨折愈合[7-9]、预防牙齿松动[10-11]、改善记忆力[12-13]等方面药理效果显著。槲蕨因野生资源采集、破坏严重,资源锐减,已于2002年被建议列入珍稀植物三级保护[14],发展育苗、人工种植成为必然趋势;根茎育苗技术具有生长周期短、易于推广等优势,研究根茎繁殖技术对发展槲蕨人工种植具有重要意义[1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采自于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乐村石壁(海拔1 386 m,经纬度N29°09.4734′、E107°05.9559′),经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植物资源专家刘正宇鉴定,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药材骨碎补基原植物。
1.2 试验地点
重庆市南川区华尔寺种植园(海拔701 m,经纬度为N 29°05.4104′、E 107°03.1580′),环境郁闭度为0.5~0.6。
1.3 试验方法
1.3.1 材料前处理及定植方法
选取生长龄为2~3年的健壮根茎,剪去孢子叶,保留营养叶、毛状鳞片和须根,切成长度为8~12 cm的根状茎段,作为繁殖材料;切断口用0.2%~0.3%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喷湿创口消毒,待表面水分风干备用。
树上定植法:选取树皮紧致、胸径在5 cm以上的香樟树、栎树、青冈树等的树干为附着物,将根茎须根贴在树皮上,用带状布条缠绕固定,单株间距5~6 cm处绑缚苔藓,呈0.2~0.5 m2小片定植。
基质扦插法(垄栽):选取林下郁闭度为0.5~0.6、土壤类型为棕色壤土的坡地(坡度≥15°),起高约40 cm、宽30~50 cm的垄。以V(粗泥炭土)∶V(粗河沙)=2∶3为基质铺厚约10 cm,根茎插入基质3~4 cm深,株间距8~10 cm,行间距10~12 cm。
1.3.2 定植时间筛选
在2021年2—11月,每月以树、垄定植,观测其生根、叶片生长、新根茎生长等情况。
1.3.3 药剂筛选
于2021年4月,以NAA+6-BA+GA组合[1#,50 mg∶5 mg∶1 mg (为NAA、6-BA、GA之比,下同);2#,90 mg∶5 mg∶1 mg;3#,130 mg∶5 mg∶1 mg;4#,清水对照组]喷湿根茎并风干表面水分,定植,每个处理3个重复,研究药剂对根茎繁殖的影响。
1.3.4 田间管理及观测
根茎定植后,定期用喷雾器喷水(10~20 d喷水1次)保持湿度。
观测统计指标包括生根时间、新生须根数、新叶生长情况、新根茎生长情况、成活率、植株生长势。
1.4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Excel与SPSS 23.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定植时间对槲蕨根茎繁殖的影响
由表1、表2可知,在不同定植时间下,槲蕨根茎的生根时间、生根数、新根茎萌发时间及增殖系数、成活率有显著差异,其中以2—8月扦插繁殖的效果较好;树上定植、基质扦插法在2—8月时间段成活率均可达到78%以上,其中4—6月扦插繁殖的生根、新根茎生长数、成活率方面表现最好。
可以看出,树上定植与基质扦插的成活率随定植时间呈现相似的趋势,并均在4—6月达到最高。
2.2 药剂处理对槲蕨根茎繁殖的影响
由表3、表4可知,药剂处理对扦插根茎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对新生须根数、新生根茎数有促进作用,但对孢子叶的萌发有延缓效果。本试验中,1#、2#、3#药剂的6-BA和GA浓度相同,只是NAA浓度随编号扩大而逐渐增大,可见随着NAA浓度增加其启动效果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势,2#药剂处理在两种定植方法中均表现较好。
3 讨论与小结
3.1 讨论
3.1.1 槲蕨根茎繁殖时间与其生物学特性有较大关系
槲蕨为附生蕨类植物,附着在树皮、石壁等地方生长,生物学特性及生境特别[4]。目前槲蕨资源大都是野生孢子繁殖,但是孢子繁殖周期长,成本高,限制了人工种植。采用树上定植、基质扦插可以有效地模拟槲蕨附生特性,实现其快速人工繁殖。
根据西南地区槲蕨生长周期及特点,发现在10—12月及次年1月温度较低、空气湿度低,不利于槲蕨生长,生长缓慢;在温度较高、空气湿度高的7—8月,也不利于槲蕨生长。而在温度、湿度适宜的2—6月,其单株平均新生根数、新生块茎数、成活率等方面均呈现出优势。
3.1.2 药剂处理对槲蕨根茎繁殖的影响
药剂处理槲蕨根茎,对槲蕨新根生长、新根茎萌发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文伟等以槲蕨的茎、叶片、叶柄等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对其生根效果的影响,发现以1/2MS+NAA0.1 mg·L-1培养基的生根效果最好[16];严福林等研究发现,适当的药剂处理、扦插基质对槲蕨的扦插繁殖有促进作用[17];这些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3.2 小结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西南地区4—6月,采用组合药剂NAA90 mg +6-BA5 mg +GA1 mg喷施,槲蕨(骨碎补)根茎在树上定植和基质扦插均可实现有效的繁殖。
参考文献:
[1] 蒲标网.药典2020版-一部-药材和饮片:骨碎补[EB/OL].https://db.ouryao.com/yd2020/view.php?id=f1ed7cf1e3,2022-08-12.
[2] 植物智.蕨类植物门-水龙骨科-槲蕨属:槲蕨 Drynaria roosii[EB/OL].Drynariahttp://www.iplant.cn/info/Drynaria%20roosii?t=z,2022-08-12.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 田刚,张治国,付小伟,等.骨碎补对卵巢切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47-49.
[6] 邓强,乔小万,李中锋,等.骨碎补活性成分治疗骨骼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7):1-5.
[7] 彭双,韩立峰,王涛,等.骨碎补中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1(2):122-125.
[8] 张军,李浩鹏,楊平林,等.骨碎补总黄酮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J].中药材,2009,32(7):1090-1093.
[9] 谌顺清,梁伟,张雪妹,等.骨碎补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21,46(11):2737-2745.
[10] 檀龙颜,洪娜.骨碎补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11):66-70.
[11] 殷方明,肖涟波,张昀.骨碎补柚皮苷对炎症及骨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15,28(2):182-186.
[12] 王一同,徐艳明,张智博,等.骨碎补总黄酮对氢化可的松模型小鼠脑内海马NMDAR1、GluR2和 CaMKⅡ表达的影响[J/OL].海南医学院学报. https://doi.org/10.13210/j.cnki.jhmu.20220913.001.
[13] 孙婷,崔悦,赵晨宇,等.骨碎补总黄酮对亚硝酸钠和东莨菪碱所致记忆障碍小鼠下丘脑区形态和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8):4418-4422.
[14] 李杨,石雷.中国槲蕨属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研究进展[C]//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第十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2014年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14:91-92.
[15] 李翠,黄雪彦,吕惠珍,等.骨碎补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热带生物学报,2012,3(4):384-386.
[16] 文伟.骨碎补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2):3-6.
[17] 严福林,杜富强,涂俊,等.药用蕨类植物骨碎补(Drynaria fortune)根茎繁殖研究[J].北方园艺,2019(21):95-101.
(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