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英语EOP转向模式探究

2022-05-30蒋晶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高职英语

蒋晶

摘  要: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存在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教学模式偏传统、教材缺少专业针对性等问题。对高职英语进行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职业用途英语转向研究,构建以“语言素养”为核心、“项目化”和“信息化”为方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两翼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创新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有利于高职英语这一公共课程协同专业课程,共同培育新时代社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英语;职业用途英语转向模式;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9-0066-04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职业教育创新的主攻方向。目前,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主要集中在专业课领域,而鲜少运用于公共课领域。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职公共必修课程,承担着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基础语言能力与职业发展潜质等重要任务,是一门必不可少却又地位边缘化的公共课程,亟待改革创新的引领提升。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仅仅强调大学英语作为通用英语的身份以及文化传播媒介的功能,尽管在教材内容上也融入了一定的职业元素,但这些职业元素并不具备特定专业针对性,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也未及时更新,仍然停留在传统“填鸭式”授课的怪圈中。特殊用途英语理念的融入,尤其是职业用途英语的参与,将为大学英语顺应产教融合改革方向带来新思路。

一、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一)教师团队整体改革积极性不足,普遍缺乏企业实践经验

目前,高职院校已有不少大学英语教师意识到要将语言教学与行业企业岗位要求相结合进行英语教学改革。然而,坚守传统教学观念的教师仍不在少数。在这些教师看来,大学英语课程只是一门普通的公共基础课程,面向全体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语言基本知识、技能与西方文化的授课,不需要结合真实的行业企业工作进行教学。同一所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一般都采用统一的课程标准与实施方案,上级领导进行教学检查时也是据此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考核评价。如果一所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无法形成较统一的教学观念,产教融合方向的教学改革也将独木难支。

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大多缺乏对其他专业的了解,各类行业企业的实践经验更是匮乏,对相关岗位的工作流程和英语需求缺少调研,使大学英语产教融合改革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实现与专业、行业的有效融合。

(二)教学模式仍偏传统,应试教育痕迹明显

现阶段,高职院校很多英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只在教学内容和手段上进行简单的职业化、信息化变革。这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存在一定的职业惰性,不愿花费更多时间进行教学创新;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大学英语属于高职院校边缘课程,课时一再遭到压缩,也不受学生重视,推进课外自主学习的难度不断增大,教师为顺利完成几乎等量的教学内容,只得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加快教学进度。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考核测评仍停留在学生A级或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上,考核评价内容单一,应试教育痕迹明显,导致教师占用大量时间进行考试题型讲解和答题技巧传授,忽略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

(三)教材职业元素匮乏,缺少专业针对性

近年来,各大出版社不断推陈出新,编写的行业英语教材涉及金融、旅游、计算机等各大领域。不过,该类教材的研制开发毕竟处于探索实践阶段,需要在大量行业调研与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不断修订,否则将难以符合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需求。同时,大学英语教材的变更也需要通过学校层面的层层审核,如果骤然针对不同专业使用不同英语教材,将无疑增加教材审核的难度。

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通常通用性有余、职业针对性不足,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不同需求。如果教师不加甄别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无法满足市场对就业人才的多元需求。

二、大學英语EOP转向的必要性

(一)EOP的界定

职业用途英语(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属于特殊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分支。特殊用途英语则与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互为补充,共同构成英语教学的两大领域。EGP注重培养学生的五大基本语言技能,而ESP则强调语言技能和专业方向的融合,有更强的专业针对性、实用性[1]。自ESP理论产生以来,国内外学者就对其具体分支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归结起来,ESP大致可分为职业用途英语(EOP)与学术用途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分别满足学习者的职业需求和专业、学术需求。然而,中国学界在对ESP的研究过程中,窄化了“学术”一词的意义,逐渐将EAP局限于学术写作、学术交流和学术语篇结构研究,因而出现了ESP的三分法,即分为职业用途英语(EOP)、学科用途英语(EDP)与学术用途英语(EAP),有学者又将EDP细分为“为专业课程学习服务”和“作为专业或科目学习”两类[2]。由此可见,EOP教学是专门针对职业岗位需求而言,有别于为学术研究、辅助专业目的或作为一门专业所进行的教学。这种三分法有助于教师在研究中更好地区分各类英语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助力大学英语找准进行EOP转向的课程定位。当然,这三类英语教学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它们与通用英语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相通性。

(二)转向EOP的必要性分析

1. 是高职大学英语教学职业特色的应有之义

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凸显职业特色,才能区别于普通的高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然而,大学英语课程又不同于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作为一门专业进行学习的学科英语,更不是只服务于某一专业课程学习的英语辅助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的授课对象庞大驳杂,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教学中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同专业对工作中运用英语的职业素养要求也有所不同,若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必将使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进行大学英语的EOP转向,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施具有职业针对性的教学,本是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应有之义。

2. 满足行业企业对综合素养人才的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与国之间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交流与合作。这些交流与合作需要大量既精通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英语应用能力的综合素养人才。然而,这种具备高技能高素质的可持续发展人才目前十分匮乏。仅仅学习通用英语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行业企业更需要其员工能运用英语处理相关岗位涉外工作事务。进行大学英语的EOP转向,在教学中融入真实的工作情景和任务,将有效支撑行业企业对此类人才的极大需求。

3. 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满足其就业需求的必经之路

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更喜爱以动手实践为主的实践性课程,对于大学英语这种非专业、非实践、非擅长的理论性课程兴趣普遍不大。很多学生努力学习英语的动力就是通过A级或四六级考试,将阅读、语法和刷题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与方式,这种学习模式不但导致其在真实环境中的英语应用能力极度欠缺,还会进一步降低其英语学习兴趣,形成恶性循环。进行大学英语的EOP转向,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内容和职场工作情景开展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其在更熟悉的内容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切实感受英语在未来职场中的作用,这是从学生视角出发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改革创新的必经之路。

三、构建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英语EOP转向模式

(一)项目化教学概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理解要建立在和学生生活相关的、有意义的实际情景中[3]。知识是动态发展的,意义是通过学习共同体在具体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合作互动、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4]。项目化教学就是一种基于真实工作情景、将知识点学习内化于学生合作任务中的建构主义教学法。

项目化教学最初由美国教育学家凯兹提出,随后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并在德国形成颇具影响力的基于行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5]。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原本的教学内容被设计成一个个具体的仿真工作项目,学生分组接受项目任务开展协作学习,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学生由简单的“学习者”转变为“项目任务实施者”,而教师则由传统的“传授者”转变为“项目设计师”“项目指导者”[6]。一个项目可根据规模大小下设数量不等的子任务,项目和项目、任务和任务之间不是简单随意的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岗位实际,整合学生所需掌握的英语知识技能循序渐进开展活动。

高职大学英语要实现EOP转向,就离不开项目化教学的实施。EOP转向绝不是简单的通过变革教学内容即可达成,需要教师由内到外实施基于工作环境的英语项目任务。这种项目任务的开展,一方面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构建于情景互动中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能让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群体通过分组协作的方式进入相互带动学习的良性循环。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以作为项目负责人,对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进行指导。同时,这些学生也能在指导过程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探索更多相关知识。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则能在团队成员的鼓励支持下,为顺利参与到项目中而努力发掘新知识。当然,项目的设计不能过于复杂,也不能完全照搬真实的工作项目而不加改变。项目的设计要以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必备技能和必要知识为基础,仿照工作场景进行真实情景演练,从演练中让学生的英语技能、知识得以提升,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在现实的工作情景中如何使用英语完成岗位工作。

(二)构建“一核两化两翼”的高职英语EOP转向模式

1. 以“一核两化”为引领整合教学内容、重构教学过程

“一核”指的是以“语言素养”为核心,“两化”指的是英语教学的“项目化”和“信息化”。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目前大学英语教师还普遍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对各行业企业情况了解不足,对公共课程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意见不一,且同一门课程针对不同專业使用不同教材,在教师、学校层面有时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因而在维持现有统一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内容整合,再借助线上教学平台逐步增添具有专业岗位针对性的内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能使部分英语教师和上级领导通过教研交流、示范课等活动慢慢改变自身观念,意识到EOP转向的必要性,也能预留更多时间让其他一些英语教师率先进行企业实践,积累足够的企业经验。

大学英语教材一般以单元话题为主线展开教学内容,话题可能涉及社会生活、职场工作等不同领域。每一单元中,教材编写者都会设计针对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训练内容。根据现有教材的这一特点,围绕“语言素养”这一核心目标,教师可将单元话题按照一定的工作情景整合成一系列项目活动,再将每个单元的听说读写译技能训练整合成一系列子任务。项目活动按照情景发展进行铺排,可分为通用项目和专业特色项目。通用项目适用于所有专业学生,专业特色项目则根据院系不同而各具特色。子任务按照阅读、听力、口语、翻译与写作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语法内容则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融入各大项目中,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要点的穿插讲解。教师遵循这种思路进行线上平台的课程内容设计,除去教材上所选取的内容外,再从网络等渠道搜集更多与学生专业岗位相关的英语教学资源。教师的每堂课都应只以一到两个技能为中心展开子任务。若一堂课训练的技能类型太多,学生将抓不住重心,反而得不偿失。同时,教师可根据专业岗位对英语的不同需求进行技能训练的取舍,课前提前下达任务清单,让学生及时开展课前自学,课堂上则展开分组任务与成果展示,教师穿插讲解与答疑,课后学生再对其任务成果进行完善、修订。

2. 以“两翼”为辅助增加教学趣味、深化教学效果

“两翼”分别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语言素养”为核心进行项目化教学并不意味着只需要强调英语的工具性特点。英语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的人文性特征使其成为课程思政的主要阵地之一。在以往的教学中,教材内容多由英文原版资料进行改编,渗透了较多西方文化,较少涉及中国文化和价值观,难以满足该课程的育人需求。因此,在项目任务的设计以及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均可进行二者间的渗透与融合。

以笔者所教的数媒专业学生为例,因其专业主打“新媒体”与“视频制作”,所以在设计专业特色项目时,可发挥其制作视频的专业特长。针对“环境”的话题单元,教师可将其设计为“承接制作环保宣传片”的项目活动,该项目的目的是通过视频向外国宣传展示中国在全球环保中贡献的中国智慧,下设“知污染”“论策略”“举成果”“展宣传”四个子任务,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始终。在“知污染”的子任务中,教师课前结合教材提供一些关于环境污染的英语资料供学生阅读自学,课上则组织学生分组搜集更多相关资料并整理总结生活中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践行文明、和谐等价值观的方法。在“论策略”的子任务中,教师课前让学生通过线上平台自主完成教材上的相关听力训练,课上学生就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环保策略分组讨论,教师播放相关环保英文无字幕视频,设置拓展练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学生结合视频内容再次分组讨论我国在环保方面所采取的重要策略,教师适时融入孟子等古人的环保思想。在“举成果”的子任务中,学生课前分组搜集我国将环保与经济发展统筹协调的有效成果并形成简短中文稿,课上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其中的某些中文表达如何翻译为英文,再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英文稿撰写。在“展宣传”的子任务中,学生课前在前三次子任务的基础上分组制作简易英文视频,课上进行视频展示,再根據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建议进行完善修改,最终形成环保宣传片。

四、结语

高职英语实施EOP转向能使其有效符合职业教育育人特色。以项目化教学为引线,结合岗位需求系统串联英语基本知识、技能,融入思政元素,能使该课程有效助力高职院校培育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倪宇红.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J]. 外语界,2013(04):90-96.

[2] 刘丽宁. 专门用途英语分类评析、分支的领域演变及分类探讨[J]. 中国ESP研究,2021(03):41-51+136-137.

[3] 佟磊,王文娜.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的探索——评《高职英语项目化教程》[J]. 新闻与写作,2017(03):122.

[4] 李璇律,田莉.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深度学习[J]. 教学与管理,2019(12):1-4.

[5] 孙立清,马永红.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下小组协作性学习影响[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3):23-24.

[6] 刘静,龚红,俞娴,等. 高职公共英语项目化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 海外英语,2020(12):253-254.

(荐稿人:史小平,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项目化教学高职英语
浅析药理学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讨
探讨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刍议项目化教学法在本科动漫实训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众筹模式引入工业产品设计项目化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