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大学生专业认同调查与研究

2022-05-30戴绍芳

成才之路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专业认同高职生新时代

戴绍芳

摘要: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过于注重学生的就业率,对学生的专业引导较薄弱,这导致高职生对所学专业认识不足,缺乏专业认同,以致影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采用秦攀博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量表”调查福建省4所高职院校的2100名在校生的专业认同状况,发现高职生专业认同水平较高,且专业认同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志愿选择、就业前景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对专业知识和就业前景的宣传;其次,加强对学生进行专业领域的情感教育;再次,建立和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最后,应把专业知识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生;专业认同;调研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1-0050-03

一、前言

认同(Identity或Identification)是一个心理学名词,翻译成中文为认可、赞同、同一性等。心理学意义上的“认同”这一概念最早由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他把个体在心理上与外界趋于一致的心理历程定义为认同。国内研究者秦攀博认为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在对所学专业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内心逐渐认可和接受该专业,是一种认知、情感、态度自我移入的过程。本研究把专业认同界定为:个体在对专业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内心逐步喜欢并认可所学专业,在行为上积极获取专业知识并获得乐趣的过程。

新时代的高职院校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其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是达不到本科录取分数线的学生,他们经常被贴上“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不足”等标签,这会影响高职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面临更多心理问题和就业压力。具体来说,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源于高职生的“自卑感”,他们对自己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能力和行为信心不足,另一方面可能是学校缺乏对学生专业认同的引导和专业情感的培养。这容易导致高职生对所学专业缺乏认同,仅仅将专业学习作为未来就业的一种手段,对自身专业的发展无信心、无目标、无规划。由此,高职生的专业认同培养应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以调查研究为基础,探索高职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以便为高职院校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方法及结果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高职生为被试,研究对象来自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这4所院校的在校生,共发放问卷2100份,回收2100份,剔除无效问卷35份后有效问卷计2065份,有效回收率为98.3%。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秦攀博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量表”,共有23道题,分为四个维度:认知性维度、情感性维度、行为性维度、适切性维度,问卷采用5级计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的专业认同水平越高。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70。

3.研究结果

(1)高职生专业认同的描述性统计。由表1可知,高职生专业认同总体均值为3.43,各维度均分在3.36~3.47之间,各维度的均值从大到小排序为:情感性>行为性>认知性>适切性。

(2)高职生专业认同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比较。由表2可知,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高职生专业认同总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女生在专业认同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高职生专业认同总分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非独生子女在专业认同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

(3)高职生专业认同在年级上的差异比较。由表3可知,高职生专业认同总分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s>0.05)。但专业认同随年级的升高,呈现下滑的趋势。

(4)高职生专业认同在志愿选择上、就業前景上的差异比较。由表4可知,高职生专业认同总分及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4个维度的得分在志愿选择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s<0.01)。经事后检验发现,在专业认同、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上,自主选择>服从调剂、他人选择。高职生专业认同总分及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4个维度的得分在就业前景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s<0.001)。经事后检验发现,在专业认同、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上,热门专业>冷门专业、一般专业。

三、讨论

1.高职生专业认同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职生专业认同总体均值为3.43,高于中等临界值3,表明高职生专业认同总体情况良好。从维度上看,情感性维度得分最高,适切性维度得分最低。这可能是因为:第一,高职院校的就业形势较好,社会认可度较高,专业设置符合社会需求,专业的实用性强,目的性明确;第二,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学生在专门领域的技能,学生因为就业导向明确,愿意倾注时间寻找专业学习的兴趣点,能够认真完成学业,并认同所学专业,故情感性得分较高;第三,受高职院校办学历程较短、办学层次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自身特长与专业的匹配度没有把握好,故情感性得分较低。

2.高职生专业认同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职生专业认同总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在专业认同及各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与林媛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由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不仅对专业有一定了解而且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而女生在专业学习上比较积极、勤奋,所以女生的专业认同度比男生高。

高职生专业认同总分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非独生子女在专业认同及各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这与杨倩怡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家庭环境有关,独生子女在家里往往能受到更多关注,而非独生子女由于父母需要关注的孩子不止他(她)一个,家庭资源有限,这使他们更具竞争意识,更愿意努力学习。

3.高职生专业认同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职生专业认同总分在年级上不存在顯著性差异,但专业认同随年级的增高而呈现下滑的趋势。大一、大二和大三的高职生,在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这4个维度上均呈现随年级增高而整体下滑的趋势。这与张永亚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大一新生刚步入大学生活,对专业存在新鲜感,对专业知识有求知欲,因此他们的专业认同及各维度的得分比较高。而大二学生的学习以专业课为主,正处于对专业了解加深、出现学习困难(如专业技能掌握不扎实、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阶段,因此专业认同及各维度的得分有所下滑。大三学生则面临实习和找工作的压力,有些人步入实习岗位后发现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甚至所处岗位与所学专业不相关,因此专业认同下滑。

4.高职生专业认同在志愿选择上、就业前景上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职生专业认同总分在志愿选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这4个维度的得分在志愿选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经事后检验发现,自主选择要显著高于他人选择和服从调剂。这可能是因为自主选择的专业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对专业的了解所选择的,所以比较喜欢自己的专业,便在学习上更加积极,因此专业认同水平较高。

高职生专业认同总分在就业前景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这4个维度的得分在就业前景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经事后检验发现,热门专业要显著高于一般专业和冷门专业。这可能与就业环境和市场需求有关,热门专业更能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专业教师会积极向学生介绍该专业的就业趋势和前景,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因此热门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较高。

四、结论

高职生专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专业认同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志愿选择、就业前景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具体表现为:女生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自主选择高于非自主选择,热门专业的专业认同水平最高。因此,高职院校开展专业教育时,应注重对男生专业意识的培养,提高其专业认同水平。还应加强对非自主选择专业和冷门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引导他们在对本专业有相应了解的基础上,将自身特长与专业技能进行有效结合。

五、建议

首先,在宣传上,要通过“两微一端”、学生互动社区、专业教育网站等宣传专业知识和就业前景;其次,在情感上,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专业领域的情感教育,并挖掘学生的自我能力与专业要求的契合点,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再次,在渠道上,要建立和增加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加强人文关怀,培养师生感情,为学生专业学习效果的提升和专业发展提供支持与引导;最后,在活动上,应该围绕专业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把专业知识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把学生引向趣味盎然的学习境界。

参考文献:

[1]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

[3]李金伟,陈晶,余晓敏.专业认同在武汉市大学生班级氛围与学习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J].医学与社会,2020(09).

[4]林媛.重庆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5]杨倩怡,李方君.独生子女自我效能感、专业认同及职业同一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03).

[6]张永亚.客运专业高职生专业认同、自尊与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Dai Shaofang

(Fujian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 Fuzhou 350000,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som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 employment rate of students and the professional guidance of students is weak, which leads to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understanding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which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study uses the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scale" compiled by Qin Panbo to investigate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2100 students in fou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Fujian provi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level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s high,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whether they are the only child, voluntary choice and employment prospects,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ade.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first,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employment prospects; secondly, strengthen the emotion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in professional fields; thirdly, establish and increase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finall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Key words: new era; higher vocationalstudents;professionalidentity;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猜你喜欢

专业认同高职生新时代
高职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情绪关系的研究
高职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高职院校护生专业认同研究进展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