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刍探
2022-05-30俞小丽
俞小丽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承担起立德树人重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工具性、人文性和思想性的公共必修课程,具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优势。高职英语教师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水平。文章探讨高职英语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分析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教学要求,并探索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德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1-0025-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极大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影响着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关系着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因此,各高校必须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探索各学科实施课程思政的策略。在高职院校,英语学科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公共必修课程,其开设范围广,授课时间长,且具有人文性和思想性,非常适合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本文探讨高职英语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分析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教学要求,并探索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以期在英语教学中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职英语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高职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覆盖面广,授课时间长,在高职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语言是思维和文化的载体,高职英语课程内容除了包括英语语言知识外,还体现出英语语言国家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等,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学生学习英语时,既能学习语言知识,又能了解蕴含在英语语言中的文化知识,进而开阔视野,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然而,部分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相对偏低,还不具备完善的是非判断能力和成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思维习惯,容易对西方文化出现理解偏差的问题,以致影响自身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学生在大学阶段不仅需要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还要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方面得到正确引导。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形成对外界事物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阅读教学要求
1.学校及教师均要重视课程思政
在当前课程改革及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各门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作为高职英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只重视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不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观念和做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潜移默化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为此,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使其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自身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不断探索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高职英语课程具有人文性特征,具有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优势,尤其是英语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语篇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人文知识等。因此,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语篇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并结合生活实际,从育人角度出发,适时、巧妙地融入思政教育,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及综合素养。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1.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部分高职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清晰准确,导致教学目标存在不明确、不清晰的问题。其一,英语教师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而自己主要负责教授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其二,英语教师认为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他们更需要提高英语语言水平,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具有一技之长,其他方面的教育都是次要的。长此以往,英语课堂就逐渐失去了育人功能,无法发挥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功能,无法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立德树人目标。
2.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不全面
高职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职业性,这决定了高职英语课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不太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无论是高职英语教材,还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都较少涉及文化知识,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高职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资料大多是关于外国文化的,其虽然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由于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较少,因此无法使学生更好地认知中西方文化差异,无法运用英语语言来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1.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
提升高职英语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是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基础。所以,高职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英语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首先,学校要营造课程思政建设氛围,通过宣传、培训及座谈的方式让英语教师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强调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责。其次,学校可以将课程思政实施情况纳入教学评价体系,通过相应的奖惩措施来鼓励和督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践行课程思政,并针对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受教育情况进行调研和考评。最后,教师自身应树立专业化发展意识,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素养,通过言传身教发挥自身榜样示范作用,引领学生提高综合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爱国情怀。
2.優化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要提高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就要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高职英语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这是自己的职责所在,才能形成工作热情,制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引领教学,教师要为英语阅读教学制定明确的课程思政目标。首先,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兼顾知识传授、技能培训、思想道德素养及人文素养的培育。其次,要明确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需遵循的原则。比如,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语篇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将英语的工具性、人文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和价值性进行有机结合,以实现协同育人。此外,教师要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目标,针对英语教材缺乏中华文化元素的问题,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搜集一些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使学生既具有国际化视野,又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增强文化自信,主动担负起向全世界宣传中华文化的责任。
3.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传统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现阶段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要求,同时,学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课堂参与度不足、学习效率较低等问题。对此,高职英语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灌输式教学模式,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充满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水平,实现全面发展。比如,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在锻炼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创新教学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第一,当前,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时,应积极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教育内容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营造生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第二,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促进思维碰撞、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讨论热情,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从而提高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学习的自信心等。第三,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时,还要避免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的割裂。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堂生动形象的课就能达到教育目的的,而是要贯穿于课堂内外,渗透在学生学习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延展性和连贯性的教育,从而实现全程育人。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英语阅读课堂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并尽量建立起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及英语教师要针对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三方面入手,提高英语阅读课堂的课程思政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小玲.新时代“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研究———以教学单元“Holiday Celebrations”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2019(06).
[2]耿海粟.课程思政在高职“职场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英语广场,2020(09).
[3]张铁辉.高职英语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培育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4).
[4]王星远.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4).
[5]宋金艳.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21.
[6]吴丽华.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及实施路径[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6).
[7]史中慧,李艳芳.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及思考[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20(03).
[8]潘梦来.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04).
[9]赵娜.高职英语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路径和实施保障[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3).
[10]吴艳.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探究[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
[11]卢魁.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5).
[12]刘霞,刘小勇.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9(09).
Exploration of English Reading Classroom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Yu Xiaoli
(Yancheng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 Yancheng 2240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task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que, beauty and labor. As a public compulsory course with strong instrumentality, humanism and ideology,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course has the natural advantage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rganically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improv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implemen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eaching requirem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read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moral education; talent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