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效能感视角下高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动机及路径探索

2022-05-30唐嘉莹

成才之路 2022年11期
关键词:高职教师自我效能感动机

唐嘉莹

摘要: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他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及专业自主发展的动机和进程。文章针对高职教师专业自主能动性不强、专业能力薄弱和学校评价体制单一的问题,通过分析自我效能感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四要素(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設计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的影响机制,提出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多元评价体制和建立专业学习社区这三个增强高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内部动力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高职教师;自我效能感;专业自主发展;动机;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1-0019-03

2012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而教师正是人才培养中起关键作用的主体。因此,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河南省省级骨干教师袁景立认为,教师成才与否不在于外界给了一个怎样的平台,而在于是否有成功的欲望。只有发乎于心、外化于行,教师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发展。本文从自我效能感视角,剖析其对高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动机的影响,并结合现状探索促进高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一、高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存在的问题

1.在功利性目标下,专业自主发展能动性较低

在我国,“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一些高职院校和教师更重视“教书”,忽视“育人”,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还有一些高职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搞科研主要是为了拿到更多绩效和通过职称评审。在这种功利性目标下,教师忽视教育的本质,不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专业自主发展动力也就随之丧失。

2.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不足,专业自主发展意识不强

部分高职教师的知识面较窄,只掌握任课专业领域的知识,对教育心理学、教育原理等教育知识掌握不够。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对高职教师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中职院校升格而成,一些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难以跟上学校发展步伐。现代高职院校发展强调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成为新的发展需求,但大部分高职教师缺乏行业企业实践经验。教育知识的不足及行业企业经验的缺乏,使得高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内在动力减弱。

3.学校考核制度下,疲于进行专业自主发展

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评价考核内容广泛,且有量化要求,如课时量、科研成果数量等。在这种制度下,部分教师需承担多门教学科目,还要兼顾科研,工作任务繁重,容易使教学和科研工作都停留在应付的层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有热情进行专业自主发展。

二、自我效能感对高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动机的影响

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否“自主”,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价值选择和对自身能力的合理评估。从总体上看,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部动因如自我效能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要强于学校和地方政策等外部动因。因此,本文将自我效能感作为影响高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动机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相关研究表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动机的强弱取决于其是否具备专业自主发展的四大核心能力: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设计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具体而言,高职教师自我效能感对其专业自主发展动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自我效能感提升教师专业自主的自我认知能力

自我认知具有三层内涵:知觉、解释、预期。知觉即个体对自身所处现状的客观的理性认识,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对授课方式是否受学生喜爱的判断;解释即回答“是什么使我受(不受)学生喜爱”;预期则是回答“如果我改进授课方式,结果将会如何”。例如,若不采取以“我”为主导的方式,“我”的课堂或许更受学生欢迎。由此可见,自我认知的三层内涵均存在自我推测的因子。班杜拉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正是个体对自身完成某一任务的能力的推测和判断。因此,自我认知属于自我效能感的范畴。有学者指出,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其对任务的胜任程度和工作积极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故自我效能感越强的教师对探索新教学方式的渴望就越强烈,并能够在课堂上积极承担引导者的角色,在课下有强烈的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正向的自我认知。可见,自我效能感越强的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就会越强。因此,自我效能感是提升教师自我认知能力的内在驱动力。

2.自我效能感提升教师专业自主的自我设计能力

自我设计是自我认知的外在体现,其强调以任务为媒介,对具体情境中的角色进行设计。对于高职教师来说,其首先要形成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和能力的自我认知,然后才能肩负起服务人才培养的重任,才能在专业自主发展过程中进行自我设计,包括专业发展规划、目标和实现路径等。可见,自我设计的实现同样受自我内部动力所驱使。若缺乏对自身专业发展必要性的认知,那么自我专业发展规划也就不复存在。在教学实践中,若教师仅仅满足于完成学校规定的课时量,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就不会主动采取措施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具体来说,自我效能感强的教师更懂得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敞开心扉,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学生的发展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3.自我效能感提升教师专业自主的自我调控能力

自我调控能力是个体通过自我监控,矫正某些固有行为倾向,以其他更符合自我及社会标准的行为来取而代之的能力,既包括对内在思想情感、态度的监控和调整,也包括对外在行为的调控。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同样涉及对“自主”态度的调控和专业发展行为的调控。高职教师需要及时调整自身职业认知,增强职业认同感,以愉悦的心态面对教学和科研任务。这样,高职教师才能产生内源性的自主发展动力,并外化为积极的工作态度。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知识点出现照本宣科的倾向后,及时感知到这一倾向并试图调整时,自我调控就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班杜拉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较强的人通常乐于通过“去私有化行为”(deprivatized practice)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换句话说,自我效能感强的人具有较为积极的动机与自己内心对话,自我察觉具体实践中的某种倾向,并对照标准进行适时矫正、调整。就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来说,自我效能感强的教师不仅会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外在专业行为倾向进行把关,还会采取自我监控之外的其他行为来进行自我调控。这样,教师就能及时调整不利于自身专业自主发展的行为,不断对既有目标或规划进行调整,进而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4.自我效能感提升教师专业自主的自我反思能力

自我反思是教师在任务中或任务后对自身胜任程度或能力的理性知觉,所以反思不失为一种自我认知。自我反思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是否完成预定目标,二是达成或未达成目标的原因。自我反思的成果,将重新建構起教师对于自己作为一名专业职业人的认知。相关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强的教师善于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因此,他们在专业活动中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求发展机会,积极参与听评课、学术交流及进修,将专业发展活动映射到自身教学实践中进行审视和分析,以便进一步优化专业发展。

通过上述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四大核心能力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的分析可知,自我效能感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能力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即自我效能感越强,专业自主发展动机越强;自我效能感越弱,专业自主发展动机越弱。

三、自我效能感视角下高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路径

基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个体的掌握性经验、表征性经验和替代性经验均为个体自我效能感获得的重要渠道。掌握性经验,指个体在生产和生活中获得的可不断使用的有效经验;表征性经验,指权威机构或情境中的他人对个体行为的评价;替代性经验,指同一情境下的个体应对同一困难或突发情况时的有用经验。现结合高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高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1.加大高职教师培训力度,强化掌握性经验

就当前情况来看,很多高职教师缺乏专业自主发展的主观能动性。而岗前和职后培训能够使高职教师将培训中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经过不断打磨,形成为其所用的经验,使自我效能感得到强化。因此,重视培训不仅能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还能唤醒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岗前培训的侧重点是高职教师作为专业职业人需要掌握的教育理论知识,职后培训则注重高职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的培训。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培训中及培训后,高职教师需要不断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树立终身发展理念。

2.建立多元评价体制,强化表征性经验

目前,高职教师评价体系较为单一,具体体现在对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的量化上,这导致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流水线的授课工作和科研工作中,很少革新教学方式,在科研方面只注重“量”,难有创新性成果,从而耽误自身的专业发展。对此,建立多元评价体制相当有必要。高职院校应改变将论文数量或课题量作为科研、评聘标准的传统体制,将教师自我发展规划和落实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同时,以教学工作量为衡量标准的制度也应改变,将对教师教学评价的权利下放一部分给学生。此外,还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观摩听课,提出可行性建议,建立师生互评和师师互评的多元评价体制,使教师的表现得到多方认可,增强其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其专业自主发展。

3.建立专业学习社区,强化替代性经验

专业学习社区(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是指一组或多组教师以反思和协作的方式,以专业成长为重点、学习为导向,批判性地分享和审视其教学实践活动的学校组织。专业学习社区主要有三方面特征:反思性对话、合作责任制和去私有化。在反思性对话过程中,教师们会针对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度交谈;合作责任制指同一个专业学习社区中的教师对于学校发展、自身发展和学生发展共同的愿景;去私有化指教师秉承公开透明的原则与其他教师或同行,针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进行交流分享。专业学习社区的建立,可以使教师在听取他人意见、吸取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联系自身不足,优化已有教育教学经验,体现专业自信,进而增强自我效能感,使自主发展意识得到强化。

四、结语

总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其内在动力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甚密。自我效能感强的教师在专业自主发展核心能力上表现卓著,且专业自主发展动机强烈。此外,外部的监控与调整,也能增强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自我效能感视角下高职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路径有:加大高职教师培训力度,强化掌握性经验;建立多元评价体制,强化表征性经验;建立专业学习社区,强化替代性经验。

参考文献:

[1]唐林飞.试论高职院校如何提高教师职业认同水平[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2]李鹏.高职院校教师工作价值观、主观感受及效能感的相关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03).

[3]张越,董树功.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审视与提升路径[J].职业教育研究,2020(12).

[4]高长江,蒋丹兴.高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内涵及途径的探究[J].江苏教育,2014(20).

Exploration of the Motivation and Path of Professional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efficacy

Tang Jiaying

(GuiyangPreschoolTeachersCollege,Guiyang551400,China)

Abstract: Teachers self-efficacy affects thei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motivation and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weak professional initiative, weak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single school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self-efficacy on the four element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ability (self-cognition ability, self-design ability, self-regulation ability and self-reflection ability), and puts forward to strengthen train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multiple evaluation system and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re three feasible ways to enhance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teachers; self-efficacy;professionalindependentdevelopment;motivation; route

猜你喜欢

高职教师自我效能感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浅谈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浅析高职英语自主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