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和改革探索
2022-05-30蒋美幸
蒋美幸
摘 要:“工程项目管理”是土木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是一门应用性和综合性较强的交叉学科。随着这门学科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普及,各大高校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文章从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全面分析“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课程建设改革策略,希望能给“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教师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培育出更多高精尖复合型人才,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9-0037-04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重点培养具有一定的建筑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现代工程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建筑管理专业知识,掌握建筑工程管理实践技能,并能从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现场协调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就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而言,其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有工程技术、管理,也有经济、法律等内容,表现出非常高的综合性特点[1]。不仅如此,同其他诸多课程内容存在显著差异,该课程内容中的很多知识体系大都源自项目实践经验,表现出显著的实践性特点,因此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无法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课程内容教学成效的发挥。
在本研究所展开的探究活动中,在结合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通过充分挖掘和发挥项目管理课程的特点,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及内容予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寻求适宜的实践改革方法,实现对学生技能的有效培养,并将其与其他专业课程并驾齐驱,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二是结合当下市场发展现状及需求,培育能够满足市场变革需求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2]。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国内工程项目发展历史悠久,相关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也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设工程项目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不断创新和成熟,以及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各专业分支的细化和发展,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体系也在不断地深化和变革,由于教学的资源往往落后于现代化工程项目的发展步伐,伴随而来的课程教学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土木工程与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专业课程之一。就课程内容来讲,其设置建设的最终目的即期望能够通过实施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与项目管理相关的技能,让他们能够结合不同的实践项目,选取适宜的管理路径,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的效应,确保工程建设目标的最终达成等等。然而,从教学实践成效层面来看,大多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课后通过考试进行评估,学生的主动性非常低下,也未开展相应的实践操作活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3]。
(一)教材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
从当下高校实际现状层面来看,在对项目管理课程内容的开设中,每个学校的侧重点均存在显著差异,市面上流通的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类:注册项目咨询工程师等相关职业资格培训、考试用书[4];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规划教材,侧重理论;基于软件和虚拟仿真技术的新型教材。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的教材也针对不同专业和层次来编写,由此造成了在当下阶段中教材内容繁杂、整体质量显著偏差的现状。即使是对于土建这个专业大类,其中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有差异,选择的教材侧重点也会有差异。因此,选择好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尤为重要,也是课程建设关键的第一步。
(二)与其他课程未建立良好的联系
由于土木工程涉及的知識领域众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同其他学科内容建立起紧密的关系,只有如此,才能够最大限度提升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是人培方案修订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重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通常表现出显著的综合性特点,建立起学科、课程之间的良好联系尤为重要。在土木工程人培方案中,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专业选修课往往是在其他专业核心课程之后被安排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未被重视,也就很难和其他课程建立良好联系。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工程合同等课程中有少量重叠的知识点,未能合理区分,导致重复教学。
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单独的专业课,应该有专门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一方面,学生层面上很难独立处理课程交叉知识点的辨别与区分,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与梳理。另一方面,教师层面上在制订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时更多地关注本课程,未考虑到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
(三)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案例实践教学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与工程实践密联系的课程。在当前阶段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通常侧重于采用理论讲解和案例说明综合实施的教学模式,相较而言,该种模式虽然能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技能,然而在实践培育方面的力度却显著较弱,不利于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一方面,教师本身工程实践经验不足。对于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的课程,教师同样需要学习和培训,甚至深入工程企业逐渐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缺乏经典的教学案例。教材配套的案例非常少,案例单一且老旧,也很难在其他资源上找到完整公开的教学案例。加之自身的经验水平有限,且没有相应的教学实例作为有效参考,导致教师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主。
(四)考核机制不完善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期末考试成绩,再加上平时的作业和考勤情况作为最终的成绩。这对理论课程来说是比较合理的,而对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来说却不太合理。对于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如进度管理、施工现场布置以及计算机相关软件的应用等,这些部分很难通过传统的卷面考核方式来评定成绩。工程项目管理的沙盘模拟需要小组团队协作,通过借由该种模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理解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体系。沙盘模拟作为实训教学部分更加不适合进行理论考核。因此,考核机制的改革也迫在眉睫。
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改革的策略
近年来,教育改革深入不断增强,加之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转变,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与输出也发生了显著改变,逐渐开始朝应用型方向靠拢。尤其是在工程建设领域,这一需求尤为凸显。在新工科的大背景下,作为实践操作技能非常显著的工科专业,更应该关注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育,要充分协调理论教学同实践操作两者之间的关系,尽可能为市场需求输送多元化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从课程教学改革入手。
(一)合理选择适合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
这门课程的开设,主要是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主要是指从项目的决策、实施、运行等三个阶段对项目的组织结构、成本、进度、质量、合同、信息和风险七个方面进行控制与管理。在选择教材也应该以此培养目标为基础,最大限度确保实践教学成效的发挥,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操作技能,让他们能够很好地实现理论知识同实践操作两者之间的有效转换。不仅如此,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不应刻意追求理论研究型内容,课程内容少而精,应着重朝设计、管理等领域靠拢。
另外,工程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国内外有不少差异,在教材选择时,教师还是应以国内的管理理念和工程实践案例为主。尤其是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需要通过优质的教学资源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立志将学生培养成现代化的卓越工程师。
(二)建立起工程项目管理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针对与工程项目管理直接关联的设计、施工、监理、招投标等专业课程知识点重复、割裂的现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优化,构建新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纵观整个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内容建设情况,工程项目管理既是一门选修课,也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来实施,表现出两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综合性特征,二是实践性特征[5]。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必须掌握工程造价、工程经济、工程法规等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另外可以和“工程项目管理”在同一学期开设,工程施工技术和工程项目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懂技术才能更好地管理。两门课程相互融合渗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讲授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时,必须把重点厘清,把与其他课程相似的知识点分析透彻,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本课程。
(三)引入BIM技术,重视案例教学
通过借由BIM技术,能够很好地展示建筑模型,使学生对建筑的施工过程有更直观立体的认识。通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该技术手段,不仅能够很好地进行建筑模型展示,也能够加深同其他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度,进而为课程教学的实施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如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场地布置,可以动态展示施工现场的三维布置和模拟施工建造过程。这在投标阶段非常实用,也是领导决策层进行项目管理的有力手段。如广联达BIM施工现场布置软件,操作简单上手快,学生可以在建模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了解施工现场的情况。既是案例教学,也是BIM技术的应用,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改革,可以组建BIM教师团队和BIM实训室,教师团队将基于同一案例的信息模型作为核心教学内容,从土木工程制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施工技术和组织设计等课程出发,把一个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可提高教师的专业协作能力,把专业学科理论、专业实践教学、信息技术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培养和锻炼教师全方位的能力。
(四)改革和完善考核机制
通过构建适宜的考核机制,能够很好地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近年来,随着教学内容及路径改革深度的不断提升,若仍沿用以往单一的考试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宜,基于这一前提,有必要进行新型考核模式的探讨和改革[6]。如通过演讲和分享的方式介紹自己的BIM软件应用成果,同学互评结果作为考核的一部分;案例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评比环节也作为考核的一部分等等。再加上考勤、作业和考试综合考核,能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掌握程度。
采用试点班的实验方法,确定适合学生的课程组织模式。严格遵循理论实践有效协调的教学路径,每一个学习情境都要按照“知识+范例+实践”的教学模式,做到教、学、做相结合,使学生具备解决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中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试点班的教学效果,验证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逐步完善课程考核方法。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与应用效果
(一)项目化的教学模式
遵循一定的标准,可将教学划分为如下几个环节:1. 建立学生项目小组:按照教学班各相关成员的实际情况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将教学班分成多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人数控制在15人左右,进一步细化和分配不同部门,负责项目组内相应的具体工作职责;2. 项目组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内容及目标两方面内容,引入学校正在建设或已完成的项目,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在以总体目标为具体导向的基础上,设置适宜的项目任务,学生在课堂上以项目管理的形式使用知识;3. 项目分工与合作:项目任务分配到项目组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项目组项目工程指挥部按照不同职能机构之间的具体特点,下达任务目标,制定任务计划,明确各部门的完成时间。以经理为核心导向,统筹规划总体布局,积极协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发挥各职能机构之间的效应,确保任务的最终达成。其中教师将统一指挥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具体事宜的处理。
(二)工程化的教学模式
工程教学是依托一定的工程项目,通过采用实践方式来实现相关知识的教学活动。基于这一论述,在实施工程教学设计环节中,要尤为关注实践问题这一内容的构设,要充分考虑实践案例的具体情况,并辅以相应的理论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索、实践,让他们能够主动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去应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不需要提交书面的结果和答案,教学活动的评价,更多侧重于对知识应用情况等学习成果的考量。如在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开展项目计划、撰写可行性报告等等,以此来评估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深度[7]。
在未来十年内,学校将建设项目,为项目管理等许多课程提供培训基地。结合学校建筑工程实体项目和虚拟沙盘项目,通过工程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使教学课程设计更加系统、连贯,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大大提高。对学生来讲,能够促使其动手操作技能的进一步强化,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处理实践操作中所遇到的种种难题。此外,由于工程教学结果的高度可视化和评价,有助于更好地展现学生在教学中所获得的实际成效,还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能动性。
(三)模拟式情景教学
本研究根据土木工程与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教学需求,结合土木工程及相关建筑工程的实际工程案例,组织构建了一个有针对性的模拟教学场景——“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综合楼项目招标”。在这种情况下,由教师肩负起招标组织这一角色类别,而学生通过组建小组的方式来肩负起不同类型的招标团队。在实施招投标过程中,由不同小组予以协调进行,需要完成完整的项目工作流程,包括项目前期、项目招投标和管理规划、项目设计、施工准备、施工(模拟)和竣工验收。团队招标结束后,招标组织将按照预先确定的评标规则对每个项目团队进行评标。整个活动过程均依托实际情境展开,在投标环节中,学生还需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提交纸质的招标文件。在借助该种教学路径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将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这对进一步强化其技能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丛培经. 工程项目管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6-7.
[2]杨红霞. 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1):159-160.
[3]郭永成,雷进生.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高教学刊,2020(19):147-149.
[4]郭庆军,刘慧萍.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07(03):95-89.
[5]卢永琴,熊伟. 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08(04):119-121.
[6]樊志红. 基于应用型本科土木类专业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J]. 工程管理,2019(01):180.
[7]张博,江海深,闫光辉,等.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与工程化教学改革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20(09):168-169.
(荐稿人:张杰,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理工农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責任编辑: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