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系统”:打开统编版教材之门的“金钥匙”
2022-05-30孟林林
孟林林
摘 要:统编版教材是一个有机整体,既编选了文质兼备的优秀范文,又基于学生之学设置了立体化的“助学系统”,其中包括单元“篇章页”、课后习题、资料袋、阅读链接、教学插图、小贴士等。这些资源都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巧妙地穿插、渗透在教材中的每一个角落。本文提出,紧扣单元篇章,明确单元整体教学方向;把握课后习题,洞察单篇课文教学价值;有效运用教材插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助学系统” 统编版教材 单元“篇章页”
统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旨在借助鲜活的人文情境,丰富学生必备的语文知识,历练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教师要想真正解读教材,不仅要将关注力聚焦在具体的课文上,更要借助“助学系统”,明晰编者的用意,强化教师之“教”,为学生之“学”服务。下面,笔者以冰心的《肥皂泡》一文的教学为例,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和尝试。
一、紧扣单元篇章,明确单元整体教学方向
统编版教材以单元为抓手编排课文,这意味着一个单元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整体。其中,编者在每个单元都设置了“篇章页”,明确了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不仅再现了单元学习的具体内容,而且指出了单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语文要素”为例,教师在解读单元篇、章、页这一“助学系统”时,不仅要了解语文要素的具体内容,还要明确“这一单元”应该达成的目标尺度和标准。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肥皂泡》一文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分别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运用批注,抓住细节体会人物心情”“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系列的语文要素依循着从简单到复杂、从浅到难的顺序呈现。因此,笔者借助这一“助學系统”,明确本单元基本的教学方向“紧扣语言文字,感受不同作者笔下童年时代的真实生活,走进不一样的缤纷世界,并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来理解难懂的语句,运用从课文中积累的阅读方法,描写自己童年成长过程中一个熟悉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针对这篇课文,笔者设置了四个教学目标:(1)认识9个字,会写12个字,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廊、仰、越、若”等生字;(2)学会运用一连串动词,写清楚做一件事的具体过程;(3)通过细致观察,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句,品味作者描写肥皂泡语言的生动优美;(4)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肥皂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
二、把握课后习题,洞察单篇课文教学价值
从整个单元到具体课文,编者在“助学系统”的设置上进行了巧妙的转移,依循语文要素的转化和落实所需经历的层次,设置了识记类、感知类、运用类三个不同层次的课后习题。因此,教师以逆向化的思维,将课后习题的重要指向和文本的整体性感知进行整合,丰富学生对课文的感知与解读,进一步彰显了单元整体性视角“这一篇”独特性的教学价值。
比如,在《肥皂泡》的课后习题中,第一道题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吹肥皂泡的过程”,旨在帮助学生复习故事讲述的方法,唤醒学生的原始经验,让学生借助已形成的提取信息的能力,针对课文中“吹肥皂泡”的语段,展开复述,同时为本单元“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栏目中关于“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提供了经验基础。第二道题是要求学生针对“不容易懂的句子,说一说其中的意思”。很明显,这是针对单元语文要素所设置的一道专门题型。从这篇课文的角度来看,难懂的语句主要是作者针对具体描述之后抒发感受时出现的,都集中在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比如,作者描摹肥皂泡的样子时,为什么会想到运用“颤巍巍”“玲珑娇软”“光影零乱”这些词语?晶莹的浮光为什么会在球面滴溜溜乱转呢?为什么作者会将肥皂泡想象成为“美丽的梦”?……学生理解的障碍点与困惑点,正是教师需要关注的生长点和突破点,而上述问题都源于课文中难懂的语句。笔者针对不同的问题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措施:(1)联系生活经验,结合观察到的画面,帮助学生消除困惑;(2)拓展相关资料,结合作者具体的背景资源,帮助学生打开另一条理解的渠道;(3)发散学生的思维,将语言文字转化成为鲜活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作者内在的理解力和洞察力,进而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第三道题则是“想象会飞到哪些美丽的去处”。这是基于课文中的排比句式,从学生童化的心理特点出发设置的。课文中的原句清婉且富有浓郁的诗意,对学生而言,天马行空的想象并非难事,但要理解作者的想象则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笔者组织学生细读课文的语句,探寻这句话中内在的表达特点“蕴藏着丰富的童年趣味,承载着真挚的美好情感,裹挟着难以割舍的人生哲理”。在探究与感受中,鼓励学生沉浸在文本语言的情境之中,顺势放飞自我,与作者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真正体现出“助学系统”所起到的教学价值。
三、有效运用教材插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统编版教材中的“助学系统”是多元而立体的,起到了拓展资料、形象再现、点拨提示的作用,其中插图和资料袋,体现了视觉和文字的双重冲击。因学生缺乏作者的人生阅历,自然无法完全站在相同的视角,与之同呼吸共命运。
还以《肥皂泡》这篇课文为例,这篇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关键性的核心语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将文字所展现的画面浮现在脑海之中,然后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加以强化。比如,这段话中“五色的浮光”一句,究竟什么是“五色的浮光”?“五色的浮光”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教师可以先从课文的内容入手,组织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浮现出“五色浮光”的外形,然后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深度品味、展开辨析,从而起到强化、巩固、印证的作用,鼓励学生将教材中原本静止的插图想象成为活跃的画面。同时,出示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浮光之所以乱转的原因,继而将学生的认知与“光影零乱”等词语进行统整和联系。再如,在教学“玲珑娇软”时,有的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了解难懂词语”,通过联系生活、紧扣语境或者查阅工具书等策略,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借助“娇小玲珑”这个词语的语段资料,引导学生在统整对比中,进一步丰富对这个词语的解读,最后通过播放视频,将其画面镌刻在学生的意识之中。针对第五自然段的教学,教师则可以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基础上,拓展冰心的生平资料,让学生了解到冰心小时候就是在大海边长大的,与大海有着深刻的情感。再对接课后第三道题,引导学生尝试带着对冰心的了解,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感受,将自己的阅读与作者形成巧妙的交融。
总之,统编版教材不仅层次鲜明、内容丰富,与过往教材相比,还精心设置了一套“助学系统”。如果教师仅看到教学资源,而忽视了对“助学系统”的解读和落实,那么统编版教材的教学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语文教材由选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和“助学系统”组成。“助学系统”作为四大系统之一,它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教师而言,“助学系统”在教学中具有指导作用,能够明确教学目标,指导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助学系统”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石宇娥,黄耘.部编版第一学段语文教科书导学系统分析[J].文学教育(下),2020(1):36-37.
[2]王广金.小学数学导学问题设计落点的选择[J].小学教学参考,2021(3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