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经典歌曲中歌词的意象美

2022-05-30周银凤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歌词意象

周银凤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便捷的生活方式使多数人无法静下心来咀嚼或品味某種情绪。作为一种独特而精致的抒情艺术,传统的诗与词也渐渐使人类失去了冥想的耐心,那些古老的节奏和意象已经令我们感到陌生。幸而,一门新起的文学艺术——歌词诞生了,它以独特的艺术生命力支持了诗词香火的延续。其丰富的意象美使它高傲地存活于各类艺术之中。本文针对现代经典歌曲中的歌词这门特殊的文学样式进行探析,粗浅地研究了现代歌词艺术中“意象”所折射的审美特征和美学意义,以期对现当代歌词的创作与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现代经典歌曲 歌词 意象

在当代,歌词作家作品可谓空前繁盛,歌词的传播方式也可谓是空前的多样化。然而,对于歌词这门文学艺术的研究却仍是一片荒芜的沙丘,显示出了几分冷寂与落寞。尤其是对于现代歌词的意象美的研究更是寥寥,虽然现已存在几部关于歌词艺术的著作,但他们也仅仅是涉及了歌词的发展历史,并未对歌词的意象美做出更加深层的探讨。本文针对“歌词”这门特殊的文学样式做了初步的研究,探讨了现代歌词艺术的“意象”所折射出的美的光芒。弥补了历史上对于这一研究的不足,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有利于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现代歌词艺术的美学价值,使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领悟音乐中通过歌词所表达出的美的蕴涵。

一.意象的释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元代诗人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曲中句句写景,表现的却是诗人旅居天涯为异客的凄冷、孤寂之情。这些景物通过诗人的情思,感觉的注入以及美的酝酿,已经上升到了艺术的某种高度——意象。这种意象是通过明朗清晰的物象,将暗藏于表象中的词人的情感悸动、思想内容统统附着于审美主体,让审美主体去进行审美体验。而诗词的审美过程是审美主体以诗词为文本,通过阅读感受作者的情愫,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旨的过程。审美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审美主体体味语音词汇层面所指代的形象所包含、隐喻、象征着的以情感为中心的意义及蕴涵,即使审美主体与创作者在理解层面上达到高度统一。那么,什么是意象呢?

“意象”一词,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就提到“窥意象而运斤”,即指创作主体应当以审美意象建构其艺术世界。唐人司空图于《二十四诗·缜密》中也提及“意象欲出,造化以奇”,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也说到:“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这些都指出了意象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美国诗人庞德称意象是“一刹间思想和感情的复合体。”

古今中外对意象的解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笔者的理解来看,“意象”是人们感觉到的并融入了情感与理智的形态或特征。

“意象”是“意”与“象”的统一体,是主观的“意”(情意、情感、情思)与客观的“象”(事物)的有机组合,两者相互依存。“象”是“意”的载体,“意”是“象”的灵魂。“意象”无论在古典诗词中,还是在现代歌词中,其内涵和作用同属于一种文学艺术。然而,在古典诗词中有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情感色彩和象征意义,甚至带有某种约定俗成的性质,从而使人们在欣赏作品时也形成了一种习惯的期待心理。于是渐渐地,人们在不自觉中形成了一种审美惰性。如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以“明月”为意象的诗词比比皆是,明月意象积淀着中国很深的文化内涵,并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之中。有诗为证,诗仙李白在《静夜思》中就写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南唐后主李煜在《虞美人》中写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始终代表一种离愁别绪,一种思乡之愁,“愁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就实实在在点出了“月”这种意象的文化底蕴。而在现代歌词《月亮代表我的心》中则是纯洁、含蓄的爱,不再是思乡的离愁别绪了。当人们看到这种蕴涵时,一向的审美惰性随之一扫而空,精神为之一振。这种意象新人耳目,为歌词艺术陡添异彩。有“月亮”赋予的新蕴涵,负载了现代作者特有的思想情感,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同一物象代表的意象从古至今已经发生了变化。再如,白云一直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特别关注。因为它飘渺、洁白,自由、变幻的个性,总给人一种神秘的韵味,所以很多古诗人喜欢用白云的飘渺来借喻自己归隐的悠然与娴静之情趣。盛唐诗人王维曾写过“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的诗句,表达了他宁静、淡泊的归隐之心。而在现代,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人民生活的改善,人们有了思考精神生活的时间和精力,于是开始歌唱生活,而生活又有亲情、友情和爱情来建构。可见,从物象到意象,在古代诗人与现代词人之中已经发生了变异,如同化学中的基因突变,这是现代词人在文学层面上进行改造的结果。

庞德说:“意象是理性和感性的集合体。”就是说,意象是情与物的相互融合。意象与物象仅有一字之差,意义却相距甚远。“神与物游”产生意象,这句话告诉我们意象依赖于物象而又高于物象。物象一般有固定所指,是关于事物外部形态的记忆,使人逼近现实事物。如中国歌词泰斗乔羽先生的《夕阳红》这样写到:“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作者所描写的深远意境,表面是在写夕阳的美,实际表达的却是一种面对晚年仍然能对生活充满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当唐代诗人杜牧面对瞬息即逝的夕阳,发出了那声绵延千余年的无奈叹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时候,乔羽却用艺术家心中跃动不息的人情美与人性美,盛赞夕阳是“晚开的花”,“陈年的酒”,“迟到的爱”,“未了的情”。一朵花,一杯酒,一片爱,一腔情,炽热而浓郁,醇熟而旷达,这是对生命境界的礼赞,是对人生季节的讴歌,更体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观,让迟暮的老年人,也为自己的年龄而自豪。这首词的深远意境是由花,酒,爱,情,等意象元素构成的。可见,意象就是这样的充满着神奇的力量,通过语言文字的描绘来呈现词作中的艺术形象,可以用简单的物象造就纷繁深刻的意境,产生丰厚的内涵,使人的情感世界氤氲出了动人的音符。

二.现代歌词意象的审美构造

由于意象可以唤起潜藏于人类内心世界的对于现实世界的某种感觉,因而,意象常常被词作家们用来表达思想,传达感情,使歌词中简单的物象升华,随之富有生动的内涵。那么,词作家们又是如何进行意象的创造呢?

意象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无中生有创造出来的,而是经过词作家的精心选择,而后进行加工创造出来的,这同古诗词是相通的。从意象的选择来看,现代歌词与古诗词有许多共通处,比如都要求意象的新颖,形象,富于寓意性。但由于歌词既可以读也可以唱,因而歌词要求朗朗上口,易于传唱,而这样就需要能直接刺激大脑的意象,歌词中的意象是歌词的灵魂 ,犹如流淌于人类体内的鲜活血液,是它让歌词有了“生命”。一首优秀的歌词往往拥有美好的意象,如刘半农写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词中的“微雨、微风、海洋、月光、落花,鱼儿,燕子,枯树,野火,残霞”等意象,都是经过词人精心挑选,这些意象都触发了主人公对“她”的思念,而“她”究竟何指,又使人遐思无尽,可谓意境深远。因为作者没有具体指出,也许作者根本不想去触碰。因而歌词一般具有抒情性,意境美,含蕴美,思想美等特征。而这些特征都脱离不了意象,这对于歌词意象的选择与组合来说就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从当代流行歌曲的歌词中来看,歌词意象选择的角度多种多样,如有从时间着手的,例如《春天的故事》(叶旭会,蒋开儒词)、《大约在冬季》(齐秦词)、《十月是你的生日》(韩静霆词);有从地点着墨的,如《小城故事》(庄奴词)、《鹿港小镇》(罗大佑词)、《外婆的澎湖湾》(叶佳修词)、《梦里水乡》(陈道斌词),还有更多的歌词直接从某种思绪人手,这似乎与现代人的心态理念达成了某种契合,如《涛声依旧》(陈小齐词),歌词中的角度已超出了平常词汇的范畴,而扩展到唐诗《风桥夜泊》的全诗意境,《沧海一声笑》(黄沾编词)也延伸到了《浪淘沙》的深远意境,更有大量歌词很难找到标准的感情寄托。如《流星雨》(邬裕康词)、《夜曲》(方文山词)、《恋曲1990》(罗大佑词),其意境犹如“流星雨”般纷至沓来,稍逊即逝。

现代歌词多如牛毛,但又良莠不齐,区分良莠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了。怎样判定歌词的优与劣呢?兰达说:“好的歌词既是个人的,也是大众的,即要有共时性,也要有历时性;既是浅白的,又是深刻的;既受音乐的制约,又能独立为词。”中国歌词泰斗乔羽说:“歌词应‘寓深刻于浅显,寓隐约于明朗,寓曲折于直白,寓文于野,寓雅于俗。”而这些也都需要通过意象的承载作用来呈现。有人认为歌词意象深奥的,晦涩难懂的一般都是优秀之作,但事实并非如此。空谈文字游戏,只依附华丽辞藻的词作往往没有内容,称不上优秀。经典的歌词应该在人性的深度上,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与统一。让我们仔细体会一下那些优秀之作吧!如《军中绿花》、《父亲》、《发如雪》、《栀子花开》,他们之所以成为人们常挂在嘴边的经典,不正是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吗?“绿花”让我们想到的是军人的橄榄装,“登天的梯”,“拉车的牛”想到的是父亲佝偻的背,“白雪”想到的是因等待而白的发,栀子花联想到了纯洁善良的心灵,这里选择的意象表面都很单薄,因为经常被人见到,但其内涵却极为丰厚。

三.现代歌词意象的美学意义

意象既是创作主体所要表达的“意”与所要描写的“物象”的结合,歌词创作者在创作歌词时,对自己所要表達的意象应有新颖独到的发现,才能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同时,创作者也应该注意到歌词的本质特征既是可“读”的词,也是可“唱”的词。如《我的童年在北方》(苏柳词)“童年是一个冻柿子,想起来就越谗得慌。”冻柿子是北方生活中常见的物象,很少登上诗歌的大雅之堂,然而用在这里却新颖脱俗,合情合理。美国作家苏珊·郎格曾经这样揭示过歌词的本质,歌词是“放弃了文学的地位,而担负起纯粹的音乐功能。”因而使歌词具有以下四种特质:抒情美、意境美、含蓄美、思想美。而这四种美最终还是需要靠歌词中的意象来体现。

歌词意象的抒情美与思想美往往是一体的,互相交织的。因为思想美的歌词在唱出后往往具有抒情美。如《我的祖国》(乔羽词)“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这首早已走进千家万户的歌词精品,典型地表现出了作者对生活题材的捕捉能力,能透过生活的表象去传达人民当时心灵深层的情感,意趣的高远。祖国,是个永恒的歌唱主题,他的思想美永远不会随岁月凋零。但是,祖国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歌唱祖国必须严肃,又不能缺乏抒情性,只有具备抒情性,才能把爱国的思想情感给传达出来。而《我的祖国》的可贵之处,就得利于它别开生面的开始,一句“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便打开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生动画面,“大河”、“波浪”、“风”、“稻花”等是人们生活中常出现的依依乡土。而这是什么?“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作者就是这样通过貌似平凡的意象,通过对人们浓烈情感的准确把握,实现了对时代精神与人们社会心理情态的概括,再配上刘炽作的高亢抒情的曲,使这首歌曲思想和抒情达到了完美。作者正是抓住了人们心中对祖国这一典型存在的意象,才深深触动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具备抒情美或思想美的歌词一般出现于特定时代,这个时代带有较多表现群体组合,具有维持社会的政治安定、伦理和睦等因素,如《走进新时代》、《大中国》等就是这类歌词,歌词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有情思的音符,有回肠荡气的音乐旋律。所谓“意境”,是指作者主观情感、同客观景物融合为一,构成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激起人美好联想又富有审美韵味的艺术境界。

歌词意象的美学价值还体现在意境美。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有高格,自有名句。”可见,意境美对于歌词艺术的重要性。这其中必然需要“意象”,而“意象”通常是景物的呈现,通过这些景物来传情达意。因此,这类歌词要正确处理情与景的关系,即要做到“词中有画,景中蕴情”的境界。这样才能使作品所要表达的情与所要描写的景浑然一体,水乳交融,达到上乘的意境美。如《梦里水乡》正是这样的作品,这首词的作者给我们一一描绘了水乡的多个侧面:古老的窗、杨柳岸、晚霞中的新娘;“古老”二字点出了梦里水乡的古朴,“杨柳岸”则展现了水乡的清新与自然;“晚霞中的新娘”则给我们描绘一种江南水乡特有的纯朴的民风民俗,让我们感觉到水乡的远离喧嚣,宁静与自然,又婉约柔美。这首词表面形象似乎全在写景,俨然一幅优美画面,并无直接抒情表达的痕迹。而细细品味,其中隐藏着淳朴又旖旎的水乡情趣。从这些意象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淳朴宁静生活的赞美,从中我们也体会到了一种特有的意境之美。《梦里水乡》意境美的妙处除了情景相融之外,还做到虚实相生,写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以虚化实,以少胜多,引发读者听众凭借自己的想象去生发、充实。

歌词意象的美学意义除了以上三点外还有一点最为奇妙,即它的含蕴美。一般来说,好词的境界都是隐约迷离的。这就要求歌词的意象美还在于涵蕴哲理,使意象美从感知上升到理性。意象美要有蕴涵不是指意象本身的美,而是指它融合了“意”的情趣美,使词人的情趣有所寄托,让读者有所回味。我们知道爱情是人性中最为深刻、永恒的一种情感。恩格斯称它为“八百年诗歌旋转的轴心”。在当今歌词中描写爱情的歌词不计其数,然而,爱情歌曲中精品却不多。因为这些歌词不是内容过于浅显化就是表达时过于直白化,多用散文化的大白话,一气泻出,对语言不加锤炼,不讲文采,不重韵律,缺少回味想象的余地。而优美的爱情歌曲应当充分提示出爱情的矛盾复杂性,在表达上也应该委婉含蓄一些。这点上,《比我幸福》是成功的作品。词中并未出现一个有关“爱情”的词眼,但读起来,我们却能感受到主人公那种无畏的爱。除了蕴涵之外,歌词意象美还在于哲理性,因为象征手法能加强词的理性力量,对于歌词来说,抒情与思想很重要,而这些都离不开理性的思考,如《叶子》(林夕词)“叶子,是不会飞翔的翅膀;翅膀,是落在天上的叶子”。词意显而易见,这里使用了叶子、翅膀这两个意象,不仅使人得到具体的美感,同时引导我们去思考这两个意象包含的深刻内涵,使我们有种要体味其中的哲理美的冲动。

歌词的美学价值深如海,有待词作家们不断的开发与追求。总之,意象无穷,意象创造是歌词艺术的永恒主题,而词作者对歌词意象的追求则使意象具有了更丰厚的美学意义。这种追求不仅孕育美好的意象,还催生不朽的艺术。

参考文献

①陈宝树.诗歌中的意象与意象组合[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3).

①陈树宝.诗歌中的意象与意象组合[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3).

注 释

①徐有富.诗的意象[J].词刊,2006(127).

②徐有富.诗的意象[J].词刊,2006(127).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猜你喜欢

歌词意象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一场细雨,携着意象而来
意象、形神
谈“理想声音的概念”在演唱中的应用
粤西北怀集桥头山歌述略
《刘三姐》等经典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学性
新材料作文“歌词”立意探析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歌曲Someone like you的歌词
谈如何写好歌词的标题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