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减”与“增”
2022-05-30黄绿云
黄绿云
“双减”政策的目的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它并非指要减少课堂学时,而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减少学生无目的的学习和低效的重复作业。这对教师的备课、课堂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主动学习,深研政策,解读课程标准,转变理念,不断探索“双减”政策下新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学生的减负提质。
一、减盲学,巧授“法”,增学习的目的性
1. 课前读文三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学生的阅读预习,第一遍要求读通课文,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掉字,画出不会读的生字或词语;第二遍要求读顺课文,不读破句,可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或者借助插图、字理知识等来弄清字词的音、形、义,并在该字、词的旁边写上相应注释;第三遍要求阅读时要有一定的语速节奏,读出语感,画出自己喜欢或有感受的词句,并能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不管哪一年级学生,都应强调预习课文应读文三遍,让他们在一遍遍带有不同要求的朗读中,尝试自行解决认识生字和词义理解的学习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检测,再抓住重点的字或词进行点拨和提醒。在不断的朗读训练中,学生锻炼了方法,积累了知识,懂得提炼关键信息并形成语感,为课堂的教学节省了时间,听课也会更有效率。
2. 课中分享所得。随着年级的增加,教师可逐步提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在课堂上,一些段落是文章的重难点,为减少学生盲学,可要求他们用喜欢的方式先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写写理由或感受;在教学后,可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启发及感悟。如四年级下册《琥珀》一文,在谈到琥珀的价值和意义时,笔者结合课后题“通过琥珀可以推测几万年前的故事”来提问:“有人说苍蝇和蜘蛛在这块琥珀里,生命得到了永恒,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结合课文的理解,有的回答说:一粒琥珀要经历那么多的沧桑,才能成为珍宝,价值不菲,同时也启示大家要珍藏好大自然给我们留下的珍宝。有的说:琥珀的形成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果。尽管经历了时间的消磨,但却成为永不消灭的事物,它永远激励着我们崇尚科学,聆听科学之声。还有的说:从课文中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认真对待短暂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只能在历史舞台中扮演过客,反之,我们便会成为一个永恒的主角。这样把课文的讲解及课后练习题相结合,精设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就会运用课中习得的方法进行赏析,同时水到渠成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探索兴趣。
3. 课后迁移学习。在课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在课前及课中学习到的精彩处或是认为应该积累的词句、佳段摘录下来。俗话说: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做摘录,眼、手、脑并用,效果比单纯的读更好。对于文章写作的背景,对文中涉及的历史典故、知识,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询等方式来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并获取新知,学生也能逐渐养成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可设计一些个性化、创新性、实践性活动(如语文课本剧、人物情景语言模拟体验、研学游记等)来弥补书面作业中的一些缺陷,培养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的学习效率和语文学科素养。
二、减盲做,巧抓“眼”,增学习的探索力
1. 抓“眼”教学。课堂效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所在,为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备课中应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从而有的放矢,达到高效教学。
以三年级下册《宇宙的另一边》一课为例,本课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精读课文,而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这也正是本课的知识点和训练点。抓住了本课教学之“眼”后,笔者在教学时围绕“宇宙的另一边都有什么秘密”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在文中都列举了哪些事物在“宇宙的这一边”的表现?又想象了它们在“宇宙的另一边”是怎样的?在字里行间圈画出来。这一问题的设计能帮助学生梳理文中的重点内容,想象“宇宙的另一边,他们的数学课和语文課的是什么样子”。同时,笔者播放学生日常学习的视频来说明他们的数学课是多么的有趣和诗意,在作文课上放飞想象的欢乐。有了实证例子,既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了想象的奇妙;又充分地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高效有目的的学习。
2. 抓“眼”作业。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基础的目标是掌握生字词语和阅读理解课文,这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一定量的抄写作业。但如何优化设计作业,才能让学生从重复的字词抄写中解脱出来呢?笔者认为,一篇课文一般至少有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在第一课时中,可以以掌握课文的知识点为重点来设计作业。比如,每一篇课文都有应掌握的生字与词语,不一定要抄好几遍词语,教师可先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进行归类识字,然后用小测的形式在课堂上加以检验,帮助学生进行随堂巩固。
而在第一个课时结束后,可以让学生结合本课的重点生字与词语,设计词语活用的语境题或是针对易读错的读音、易混淆的字形进行选择题的作业设计,既让学生有目的地巩固生字或词语的学习,又给学生提供创作的机会,避免了机械重复抄写,反而深得学生喜爱。
而第二课时的学习重点,基本是要解决课后的练习题,这也是各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点和每篇课文的学习重难点。根据教学的需要,有的练习题可以在第一课时结束后即可解决,有的则可以在第二课时作为课堂的即兴练习来完成,以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应变能力。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宇宙的另一边》一课后,笔者结合文章描述:“在宇宙的另一边,加法是这样的:大地万物+一场雪=一片白茫茫=孩子们的节日;乘法是这样的:早春二月×竹外桃花三两枝×春雨贵如油=春风又绿江南岸=碧玉妆成一树高。”这样巧妙地与数学学科结合,极富想象又诗意般的加法和乘法,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想象。笔者因势利导布置拓展性作业,让学生想象“宇宙另一边”的夏季和秋季是什么样子,并以减法和除法来仿写句子。这样的作业设计,将课后习题进行了巧妙转化,也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在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宇宙的另一边”,充分体验感受了想象的神奇之后,笔者适时抛出课后的第二道练习题:想象“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什么秘密?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看谁想象得更奇妙,要求他们课后把想象的内容作为小练笔写下来,然后查询相关资料进行验证,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将课内课外整合实施教学,既能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又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
总之,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学生学业成长的主导线,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减压线”。作为一线教师还需不断探索,转变观念,把“减”落实在课前、课中、课后,才能切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