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新策略

2022-05-30廖长安

新教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双减垃圾分类

廖长安

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开发布,这是对“双减”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

“双减”以前,学校放学早,与单位下班时间不衔接,大多数家长只好让学生去上校外托管班,下班到家后,还要陪孩子写作业、做某些学习任务,过着紧绷的生活。“双减”政策正式落地,改变了许多学生、家长和教师的生活。就小学而言,现在实施“双减”后,在作业负担方面,《意见》明确提出: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在作息时间方面,福建省教育厅要求,全省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得早于8:20。因此,“双减”落地后,学生上课的作息时间变了、作业负担切实减轻了。

尊重教育规律,回归育人初心,提升教师的担当与能力,完善创新学校的评价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才能破除“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迷失,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那么,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我们有必要进行一些教育上的变革,采取一些新策略,以适应当前的新形势。

一、课堂学习前置,生活无处不课程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面向学生生活的综合性课程,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让学生走进生活、留心生活并进行课前调查,引导学生体察生活,并从中尝试探究社会的某些特点,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并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效。

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学习”的第三课《做学习的主人》中的第三个话题“我和时间交朋友”的教学为例。课前,笔者通过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在课堂教学时以统计图的形式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发现“同学们在完成同样的作业时所用的时间不同”这一现象,从而引发学生继续思考其中包含的问题“为什么相同的作业量,同学们完成作业的时间却不一样呢?”在教学中,笔者请完成速度快的学生介绍经验,引导学生从中分析归纳出要和时间交朋友就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道理。

再如,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网络新世界》的第一个话题“新世界 很精彩”时,笔者在课前进行生活小调查,从学生交回的调查单中,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学生一周用在网络上的时长:

(1)你接触过互联网吗?一般每周上网多长时间?请在空白处画上“√”或填上数字。

(2)你上网主要做什么?请在方框里画“√”,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一说。

通过收回调查单的分析,笔者发现学生有利用网络搜索资料、收发邮件、疫情期间上网课的,也有一部分学生用来看动画、玩游戏、聊天娱乐的。这份调查单也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提升课堂实效,体验、代入皆策略

新的教学模式,提倡让学生更多地亲身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通过“代入式”“体验式”等策略,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以及人生态度,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 代入式学习法。

代入式学习法,是一种采用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产生代入感,使学习者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让学习过程更高效的学习方法。

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下册《买东西的学问》的第一课时“学会看包装”时,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真实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单元教学目标,笔者确定了本话题的活动目标。而后,笔者以教材文本为范例,选择学生熟悉的薯条、酸奶等商品的包装袋为例,将选购商品时要学会看包装袋上的标识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在课堂虚拟活动中主动去探究,掌握一些购物的常识和技巧,并学以致用,学会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2. 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设趋于实际的情境,再现生活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理解并建构知识、产生情感的教学形式。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生命最宝贵》这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妈妈孕育生命过程的艰辛,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体验怀孕妈妈”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将沙包当作自己的宝宝,然后将沙包挂在自己的胸前,模拟怀孕时的妈妈完成弯腰拾捡东西和彎腰系鞋带等简单的动作,体验到常人轻而易举做成的事,而怀孕中的妈妈却很难办到的真实情境。这样的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母亲孕育生命的不易,从而加深懂得感恩、珍爱生命的情感体验,达到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优化情境,让“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在课堂与生活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建立它们的紧密联系。只有在一个个生活情境的体验中,学生的认知与发展的主动性才能被真正激发,从而提升课堂的实效。

三、课后活动延伸,真正学会爱生活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因此,我们还应当引导学生把问题的发现和探索延续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地去探究、去解决问题,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生课余时间更充裕了,可以更多地投入生活,回归本真的童年生活。在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册《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时,结合垃圾分类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学生在进行物品分类的过程中,对残剩的骨头、榴莲壳等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分类产生分歧。通过查找相关的知识后学生发现,这两种垃圾是属于其他垃圾,而并非我们意识当中的厨余垃圾。此外,在实际生活中,学生通过每天记录家庭的生活垃圾种类和数量,对家庭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并利用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废物利用,将其制作成美化生活的工艺装饰品、学习用具,也可以绘制有关垃圾分类宣传的小抄报,充分将知识转化到生活实践当中。最后,师生还可以共同创编《垃圾分类 从身边做起》的情景剧,让学生在参与创作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到表演的乐趣,更认识到垃圾分类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我们不仅要从自身做起,也要向周围的人去宣传垃圾分类,要用自己的小手拉起身边的大手,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始终要抓住学校这块教育主阵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给学生体验生活留出时间,将学生自己的生活引入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自身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课堂教学过程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将乐县水南学校)

猜你喜欢

双减垃圾分类
垃圾去哪了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分类算一算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分类讨论求坐标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