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得重构学古文 修得文化以染心

2022-05-30陈若锋

新教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论语文言文孔子

陈若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进行组织与呈现,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等资源,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遵循《课程标准》精神,落实课程内容统整要求,古诗文教学也应从知识点教学走向大概念教学,多元融合,重构教学内容,搭建知识框架,形成语言知识、思想情感和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网状效应,让学生在融会贯通的学习中亲近经典,启迪智慧,增强文化自信。本文主要以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古人谈读书》的教学为例来进行阐述。

一、以双线要素搭建框架,重申学习意义

统编教科书以双线要素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编排课文,每一课承担了相应的学习任务,文言文也概莫能外。《古人谈读书》一课,教师在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时,要以大单元观整体把握学习要求,以單元双线要素为标为本,科学地发挥文本的学习价值,构建学习的意义框架。

1. 明晰文本与本单元的关系。本单元围绕“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一人文主题展开编排。开篇的《古人谈读书》由两则文言文组成,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六句名言。以《论语》选句作为“读书明智”单元的第一课,充满历史渊源和书香韵味,让学生在历史典籍的吟诵中,梳理孔子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契合单元语文要素的素养培养。“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是苏轼的读书名言,提倡经典常读常新的读书理念,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出“熟读”与“深思”这两种学习方法。紧扣单元主题导入新课,与苏轼的读书方法对接,明晰本课将以熟读和深思明义这两种方法展开对《论语》选句的学习。教学时,要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2. 驱动文本与任务群的关联。作为文学经典,《论语》的很多内容已经成为了常见的成语、名言,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阅读中,或多或少都有接触过。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既有的知识储备进行理解。另外,教材对于《论语》的学习一直都在进行中。可以出示一至四年级“日积月累”中的《论语》名句,落实《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础性学习任务群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要求。学生诵读学过的《论语》名句,以时间线梳理复现,唤醒了学生亲近《论语》的情感体验,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以学情问卷精准施教,重塑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一般篇幅短小,内容也并不深奥。五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方法,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如果教师还是逐句解析,平均用力地进行教学,就会造成课堂的低效。 教师可以使用“问卷星”,通过在关键环节上进行问题设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控,重塑学习方式。

1. 学情视野下反馈式学习。作为语录体这一特殊的言语形式,《论语》篇幅简短,语言精炼。选文中的六句,或长或短,各自独立。课前的问卷调查中有两题分别是针对“难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句子”,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觉得两个长句比较难读,同时难理解的也是这两句。通过学情了解到,那四句比较好读的句子,除了句子短,还因为学生注意到了“之乎者也”这样的虚词,在过往的学习中掌握了规律,把握好了文言文的停顿。而长句容易产生误读,往往是因为学生不理解。因此,在教学这两个长句时,不仅要唤起学生之前学习文言文时关注注释的既有经验,还要充分调动学生既有的知识储备来进行理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2. 多元情境中梯度式积累。通过课前问卷调查,教师基于学情,精准施教,除了通过读出韵味、打节奏等形式指导学生诵读外,还可以积极构建不同的朗读场景,如挑战古人无标点的断句读等。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书写板块”是欣赏欧阳询的楷书,为了呼应语文园地中赏析书法作品的审美力培养,也为了驱动学生背诵积累,教师可出示字形变化多姿的行楷书法作品,以猜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背诵,体现梯度式积累。还可配上钟声和古琴音乐,营造“孔子杏坛讲学”的氛围。学生在情境中读出韵味,读出古人治学的生活情趣,萌发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三、以故事助解深思明义,重建学习方法

《论语》辞约义丰,浅近易懂,用意深远,但因为学生对写作的背景并不了解,所以理解起来难免生硬。 教学时,除了常用的注释助解,教师还可链接与孔子有关的故事,从孔子的言行去体会其治学态度,在情境中与孔子对话,建立句子的内在联系,打开学习《论语》的新方式。

通过句子背后的孔子故事,进一步感知孔子提倡的治学态度与方法。孔子研究《周易》、修订《诗经》、编纂《春秋》,是中国最早的图书整理者。教师可链接“韦编三绝”的故事及相关资料,以佐证孔子“好古”的读书志趣以及“敏以求之者也”的刻苦好学榜样。把支离的句子丰盈成故事,可以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另外,把《论语》中的名句还原到孔子的故事中,还有助于深入理解《论语》的思想内涵以及孔子的形象。可见,利用“故事支架”作助解,帮助学生感悟古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可以让《论语》学习精彩纷呈。

四、以读写结合勉励导行,重赋文化内涵

文言文教学,也要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成长。《古人谈读书》一课明确要求“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教学中,要适时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其与文中的内容或主旨相对接,学思结合,学以致用。

1. 对接生活学以致用。《论语》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在千古流传的潜移默化中,早已成了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选文中的六句,以“读书态度与方法”为主旨进行编排,看似零碎,却是有机整体,句句指向“读书明智”这一要点。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要点,联系读书生活谈自己的体会,是对文言文的进一步理解和消化,是对课文的“二元学习”,打开了学生与《论语》对话的有效途径。以圣人言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文化人,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2. 读写结合认同文化。“我把《论语》中的哪句送给自己?”“我想告诉自己什么?” 这两个问题驱动学生进行读写,把《论语》中的名句作为座右铭指导自己的行动。此时的读写结合,练的是语言表达和思维,提升的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以达到“熟读精思”的目的,从而使《论语》启蒙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一段“美的历程”。

综上所述,用以古对古、以经典解析经典的方法感受文言美感,这是基于学情定教、基于文化取向的多元重构,意在引导学生初步地去了解中华人物故事和中华文化传统,初步习得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洞江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王振辉)

猜你喜欢

论语文言文孔子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孔子的一生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如何读懂《论语》?
孔子的一生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半部《论语》治天下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