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活力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2-05-30顾红丽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冬景黄河活力

顾红丽

自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情感需求,致力于打破传统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出充满活力的、彰显生命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爱上学习。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学科,需要走在课程改革的前沿,语文教师应积极地“活”化教学方式,构建出更为高效的、科学的活力课堂。

一、趣味课堂导入,为活力课堂构建做好铺垫

有效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具备“活力”的课前导入,可以增强语文课堂的吸引力,让学生对于接下来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无限的期待。这是构建活力语文课堂的第一步。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取平铺直叙的导入方式,例如“请同学将语文书翻到第xx页,今天我们来学习xxx这篇文章”,并对文章的作者、创作时间,甚至是故事的大致内容开始了介绍,让学生的课文阅读变得毫无悬念。可以说不当的导入模式,会让学生在课堂伊始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用愉悦的、充满悬念的、散发浓郁趣味的导入形式,将学生散漫、游离的学习状态快速地拉入课堂,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以《济南的冬天》一课为例。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济南冬天的美丽场景,通过对冬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喜爱、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文中多处运用了比拟、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使用了转品、示现、迭现等并不常见的辞格。全文的景色描写特点突出,基调和谐一致,层次安排得当,景色的呈现井然有序,取景远近大细各得其彰,是一篇十分难得的写景抒情类美文。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课前导入:“一提到冬天,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寒冷,是鹅毛大雪,是厚重的棉衣,是光滑的路面,但是,在作家老舍的笔下——济南,却有着不一样的冬景,同学们想要知道济南的冬天的景色究竟哪里不同吗?”又如“有人说,老舍描述的冬景是‘灵活而不可捉摸的,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化身侦探,一起去文章中寻找线索,看看你能够发现老舍描述的冬景到底有哪些特点吧!”由此,引发学生对济南冬景的好奇心,产生语文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不仅营造出了活跃的课堂氛围,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源于其内心的渴望。

二、巧用信息技术,使活力课堂构建有声有色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领域的前行带来了新的机遇,其中多媒体技术是教师最常用的教育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优势极为明显,可以弥补教师讲授无法实现的画面感,利用音频技术、视频技术为学生打造出一场视听的盛宴,构建出学生喜爱的、充满乐趣的活力课堂。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

以《黄河颂》一课的教学为例。这首诗歌主要赞颂了母亲河——黄河,并且展现了黄河背后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抒发了作者爱国的情感。初中生的生活经历有限,许多学生并没有亲眼看过黄河的壮丽景色,因此对于黄河的了解甚少。此时如果教师只是采用语言讲述的方式,讲解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拍岸的恢宏气势,那么任何形式的語言都显得苍白。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从内心感触到黄河之美,看到黄河的奇景,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收集有关黄河的视频资料,将其整理出来,在学生阅读之前给学生播放。在学生阅读之后让学生再次观看视频,此时学生可以看到黄河的浪花,听到巨浪拍岸的声音,为黄河的奇景惊叹,每一个学生对于黄河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情感。在此基础上阅读文章,品味文本内涵,学生会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获得情感的触动,这是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达到的效果。

三、小组合作讨论,为活力课堂构建增添色彩

活力课堂的构建,需要彰显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组织,可以让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自身才能的平台、说话的机会,促使语文课堂在师生互动、生生讨论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别样的色彩。

以《老王》一课为例。作者刻画了一个不幸且善良的人,体现了小人物的伟大。在这篇文章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只能看到故事的本身,难以从“老王”这一个小人物的形象联想到社会上还有许多这类人,映射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更深一层含义,对于文章的理解方向也较为单一。面对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教师可以组建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合作学习任务布置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例如,教师给各个学习小组布置了如下几个任务。①整体感知,厘清脉络。各学习小组完成老王的人物档案制作工作,补充人物的姓名、职业、婚姻状况、健康程度、居住条件、命运结局等信息。②找出文章中描述老王的主要词汇,说一说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描述了老王的形象。③老王为什么要对作者如亲人般?甚至在临终前拿礼物去报答她?④从老王与作者的事件中,反映出了哪些社会问题?⑤你对老王即使自己病重即将去世,还要坚持的“善”,是否赞同,说出你的想法。学生在问题的解答、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实现思维的碰撞,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

四、多元主体评价,促活力课堂良性循环发展

活力课堂的构建应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评价作为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之一,自然不容忽视。有效的教学评价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激励学生对后续的学习产生动力。活力课堂的构建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构建多元主体的评价模式,以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鼓励,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从中获得成就感,并将自信心与成就感主动地转化为自我效能感,以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以《背影》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这节课中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父亲为什么要在儿子离开的时候,执意去买橘子?”很多学生面对这个问题都不知如何回答,但是一名平时课堂表现不积极、极少发言的学生却在此时举起了手,面对这名学生“不同寻常”的表现,教师就应及时地给予表扬,让学生体会到积极回答问题给自己带来的喜悦,这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表现所做出的及时性评价反馈。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合作讨论问题之后,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组内互评、小组互评、师生互评,以多元主体评价的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共同进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总之,初中语文活力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从学情出发,考虑到初中生的学习情感需求,结合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构建出生动的、有趣的、高效的语文课堂,以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为初中生的语文素养生成提供助力。

作者简介:安徽省濉溪县第二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冬景黄河活力
《太湖冬景》
东北冬景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活力
『黄河』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