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微课,点亮小学语文课堂

2022-05-30孙虹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恐龙微课文本

孙虹

在信息技术的革新背景下,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语文教学同样不例外。现代技术的革新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并以微课的手段点亮课堂,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营造学习氛围,激发自主意识

微课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授课模式,将音形影融为一体,使课堂氛围充盈着令人欣喜的意味,调动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学生可借助形象化的方式理解文本中的知识点。在语文授课过程中导入环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师应在导入环节花心思,利用微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提炼文本中的精彩内容,比如趣味性较强的情景,展现景色的精彩词句等,并以动态视频的模式呈现给学生,以此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深入体会,从而彰显微课的授课价值。

例如,《花钟》作者在第一段就介绍了9种不同的花开花的时间,而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部分文字极为生动形象,作者通过拟人的手法展现出花开的美。如果学生可以学会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后不管描写景物还是事物,都能描绘得活灵活现。若是按照常规的授课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导入环节,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微课视频:一阵悦耳清灵的旋律响起,晨光乍现,大片大片的牵牛花次第开放,花瓣上还残留着昨夜形成的露珠,那晶莹剔透如珍珠般的露珠在晨光的映射下发着幽微的光,颤巍巍地,犹如一片紫色的云彩。在这片紫色的光芒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小小的花朵上,只因上面呈现出生命的光辉,学生很快收敛心神,深深地陶醉于牵牛花的美,对文本学习的欲望瞬间点燃。仅仅5分钟的微课,就让学生对阅读满怀期待,为后面的阅读学习埋下精彩的伏笔。

“先声夺人”是课堂导入环节必须具备的特质。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导入环节越精彩,学生越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不妨在导入环节插入适宜的微课,让学生眼前一亮。

二、弥补教材缺陷,拓展课堂深度

小学语文教材是由教育专家共同制定的,其中涵盖各个领域的知识,让学生见识到语文之树的枝繁叶茂。然而语文教材毕竟是统一教材,而每个班级的实际授课情况是不同的,学生的学情也是参差不齐的,为了让课堂更加灵动、温馨、惬意,使学生在浪漫的语文世界中自由穿行,教师就需要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给学生增加更多可能性。语文教材有其自身的不足,学生很可能出于阅历的缘故难以理解语文课中的一些知识,而微课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微课,可以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为课堂增添灵动之美。

例如,《飞向蓝天的恐龙》的作者提出了一种科学上的假说,即“鸟类是由恐龙演变而来的,鸟类很可能是某一种恐龙的后裔”。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学生参观过自然博物馆,对恐龙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尽管他们对这方面知识充满了好奇心,但却难以理解鸟类和恐龙之间潜在的演变关系。尽管教材内给出了两幅插图,但这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制作一段有关恐龙知识的微课视频。在微课视频中,教师既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恐龙种类,还可以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化石以及我国的重要研究成果。通过这样一段视频,学生一边听一边看,对恐龙的演变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此时让学生进行文本学习,他们也更容易提出自己的见解,也更容易理解文中的假说。

利用微课弥补教材的不足,是一条有效的教学路径。通过微课视频的辅助,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泛起层层智慧的涟漪,学生争先恐后表达各自的见解,课堂气氛也变得更加活跃热烈。

三、微课碎片学习,打破学习限制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整个社会都进入了微时代,微电影、微视频、微博、微小说、微信、微课也随之出现。尤其是微课,它对语文教学以及其他科目的学习都将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而微课本身也契合当下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特征,这种近似于碎片化的学习模式更容易让学生坚持,也更容易达到教学效果。语文知识本身相对烦琐,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讲起,教师不妨将语文在阅读、写作或其他层面的一些重要知识制作成不同的微课,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这样可以打破学习的限制,让学生时刻畅享语文世界的精彩。

例如,习作“缩写故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改写”和“概括”的内涵以及方法,知道如何改写故事,哪些地方需要概括,以此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以及运用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在面对故事时往往抓不住重点,不知道哪些应该保留,哪些应该去掉;此外,学生无法识别句子成分,常常出现病句问题。教师就可以将缩写的一些重要技巧制作成相应的微课,比如保留故事的主干,去掉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在删减句子时注意保留主语和谓语,去掉其他可去掉的无关成分,如形容词或者副词等。这样学生即便不理解教师在课上讲解的知识,也可以在课后重新学习,从而突破了学习的限制,提高学习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学生往往听不懂教师讲解的一些知識,此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些内容制作成相应的微课,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随时随地复习。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创设课文场景,实行高效教学

语文源自生活,生活也包括丰富的语文知识,而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故事就发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不妨借助微课为学生创设一些高质量、高效率的场景,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动性,降低文本理解的难度。除此以外,通过微课进行生活化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学习一些相对复杂的文本。如古诗文这类文本距今较远,学生由于阅历以及学识的浅薄,往往很难理解,此时就可以借助微课创设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这类文本,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例如,教学《山居秋暝》,这是一首意境深远的田园诗,从字面来看相对简单,但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诗歌中呈现出来的禅意、作者描绘的景象以及其中蕴藏的归隐之意。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搜集与这首诗歌密切相关的图片,为每一句诗寻找一幅相匹配的画面,并将这些画面按照诗句顺序制作成动态视频,让学生对每一句诗都可以展开对比学习。除此以外,为了降低诗歌的理解难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到生活中去发现与诗歌内容高度相关的风景,并用手机摄录功能拍下来,指导学生利用手机剪辑软件将其制作成相契合的动态视频,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提高诗歌学习的吸引力,还可以降低诗歌理解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触摸诗歌内涵。

在当前这个提倡速度的微时代,以微课辅助教学早已不是新鲜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微课,既能为课堂增添更多可能性,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期待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之路更顺畅。

作者简介:吉林省长春市高新第一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恐龙微课文本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