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训练的初中语文不同文本随文写作初探

2022-05-30孙菱霞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随文说明文散步

孙菱霞

统编教材中所选的文章每篇都是经典佳作,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典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与阅读既自成体系,又相辅相成。阅读部分中的阅读材料可作为写作训练的范例,让学生在感悟、模仿的基础上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度挖掘文本,根据不同文本的特质,找出读写训练点,通过学生的阅读感受,激发写作思维,从而进行随文写作。

一、记叙类文本随文写作教学

1.写出人物特点,突出人物精神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下两册对写人类记叙文提出了明确要求:“写人要抓住特点”“写出人物精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对人物描写的部分进行仔细研究和品析,从而找到人物写作的方法。

如在教学《老王》一文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将身边小人物写得令人印象深刻的?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作者勾画人物的技巧,如文章中一处经典的外貌描写,“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这一处外貌描写将老王虽病入膏肓却仍有情有义的精神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文章中还多处运用了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凸显人物特点及精神品质。在深入文本的基础上,我們可以结合单元的写作训练,进行随文练笔,写一写自己身边的小人物,如《猜猜他(她)是谁》《这个人让我_____》等。

2.选材要真实、新颖,关注身边小事

王君老师在她的著作《天生我材会写作》中说:“在中学阶段,如果说有什么作文秘诀的话,就是‘真、小、新这三个字了。”

《散步》是一篇写凡人小事的代表作。作者抓住“散步”这件生活小事,按照“起因”——“出现矛盾”——“解决矛盾”——“结局”这一思路,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传达了具有哲理性的人生感悟。在对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散步说起,让学生也谈谈自己的散步经历,什么时候、和谁一起去散步,为什么去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触发他们关注身边的小事情,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也为平时的写作积累素材。在《散步》一文学完之后,布置学生写一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散步,这样的随文练笔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写真事,抒真情。

3.情景要交融

在叙事的过程中,可以恰当加入景物描写,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含蓄地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从而引起读者共鸣。

例如,《故乡》一文的开头:“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作者是如何去描绘别了二十多年的故乡的?这段景物的描写有何作用?”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出作者从多个感官角度(视觉:阴晦的天气;听觉:呜呜的响;触觉:冷)描绘出故乡的衰败、荒凉,从而烘托内心的凄楚、悲凉。再由此文引出鲁迅的另一篇文章《社戏》中的一段景物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作者运用多种感官,从色彩、气味、声响等方面入手,将景物描写得充满诗情画意,突出“我”看社戏的急切心情。由这两处景物描写范例,打开学生思维,找到在写作中情景交融的方法。

4.用好教材中的名著专题,读写结合

充分利用部编教材中的名著专题探究,以七年级上册《骆驼祥子》的名著教学为例。首先,全班共同阅读文本,然后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专题,也可以另外选择专题,分小组进行探究。课本上给出的专题有:给祥子写小传、探寻悲剧的原因、话说“洋车夫”、品析“京味儿”,要求学生从中选择完成专题探究后,写一篇读书报告,并在班里举行读书交流会,共同分享阅读体验和探究成果。当然,教师也可以把评改和阅读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作文的修改。

二、说明类文本随文写作教学

说明文写作是初中阶段训练得比较少的一类文体,因而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举步维艰。其实,部编八年级教材中有几篇典型的说明文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中国石拱桥》作为说明文教学的入门篇,我们可以重点从说明对象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角度进行分析。文章先概括说明“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从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三个方面总体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分说了各自独有的特点,恰当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列精确的数字表现赵州桥雄伟这一特点。除此还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引用等说明方法,配合严谨准确的语言,让这篇文章不仅成为说明文的典范,也给了学生写作此类文本的方法指导。在说明类文本语言的表现力和生动性方面,《苏州园林》一文是值得我们重点品味的。首先,文章运用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高树低树的“俯仰生姿”、枝干的“盘曲嶙峋”、花开时的“珠光宝气”“明艳照眼”等等。其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假山池沼、树木花草、花墙廊子甚至门和窗,都心驰神往。叶圣陶这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让我们感受到了说明文的语言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从写作的角度来研读学习文本,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明确写好一篇说明文的要素,并根据本单元写作要求进行随文练笔,让学生写一篇介绍建筑的说明文。

三、议论类文本随文写作教学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中提出了三个议论文写作专题,即“观点要明确”“议论要言之有理”“论证要合理”。这些写作要求对于刚接触议论文阅读的学生来说确实难度较大。我们可以从议论文文本教学入手,九上第二单元的《敬业与乐业》《论教养》等篇目,让学生基本掌握了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首先,指导学生写作时做到观点明确。如《敬业与乐业》一文,文章开头便提出了观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其次,如何做到“言之有理”。为了证明观点,作者采用了哪些材料,也就是论据,其中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如《敬业与乐业》在论证“敬业”问题时,引用朱熹、庄子、孔子的话,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使论证更为有力。最后,在进行合理论证时,“要选用恰切的论据”,也就是论据材料要准确真实并与观点一致。例如《谈创造性思维》一文,为了证明“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这一观点,作者列举了谷登堡发明印刷机、排版术和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充分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使人信服。在议论文文本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单元写作要求,布置学生进行随文练笔,如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就文取材,找到写作的思维训练点,借助文本激发写作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在文字中畅游的快乐。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随文说明文散步
说明文阅读专练
散步的收获
散步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散步畅想
一起去散步吧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