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2-05-30金春华吕晓敏王晖
金春华 吕晓敏 王晖
摘 要:数字智能技术正在对会计学科产生深刻变革。智能会计专业或方向能为人才市场培养既懂技术又懂专业的复合型高端会计人才,是未来高校会计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本文基于336所高校会计学专业的调查分析以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改革实践,提出了智能会计专业或方向应遵循“信息引领+优化通识+学科交叉”的改革思路,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传统会计课程、信息类课程和智能会计融合类课程三大模块共同发展,真正打通专业与技术双向发展的职业通道。
关键词:数字智能时代;智能会计;人才培养
一、数字智能时代会计学专业人才需求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变革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持续且深远的影响,也带动了企业组织商业模式、生产方式、管理范式的变革,直接或间接地对传统会计职能造成了冲击[1]。面对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会计专业应当构建什么样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一个亟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1.会计岗位的新变化
在数字智能时代下,财务云、电子发票、移动支付等影响会计职业发展的十大信息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且上述信息技术在不断加速企业财务活动与业务活动中融合。在“业财融合”“财务共享中心”“财务机器人”等新兴内容的冲击下,会计岗位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一方面,云会计技术的应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地实现办公[2];另一方面,财务机器人及时快速的反应和全天候无休的工作效率也替代了传统会计人员大量重复工作[3]。这样一来,会计人员只需要从事有别于财务机器人的特有价值工作,部分基础会计岗位正在锐减或将面临消失。
2.会计教育的新挑战
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影响下,会计学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和会计学均属于门槛较高的学科,面对机器学习等基础核心技术及Python等软件语言学习都具有较高难度,传统科班出身的会计学教师对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较为陌生;而传统计算机类的教师掌握好会计学原理以及实务也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且当前高校對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与顶尖企业存在着激烈竞争。因此,同时具备会计理论知识与信息技术基础的高校教师较为缺乏,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逐步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产生的人才需求短缺是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根本驱动力,但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革相对较慢,导致高等教育人才输出相较于行业实践发展较为滞后[4]。当前高校的会计教育仍偏重于培养传统财务会计“票账表钱税”的初级会计人才,对具备会计信息挖掘以及综合性财务分析能力的中高级会计人才还缺乏相应的培养体系。
3.会计人才的新机遇
同时具备会计核算和智能技术的人才将会在未来发展中占据优势。其一,数字智能技术发展为会计创造了新岗位和新角色,例如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会计相关内容进行大数据分析需要数据分析师;设计运行会计财务智能化软件需要会计基础知识支撑的软件架构师及产品经理等。这些新的岗位目前供不应求,薪酬待遇也较高,是未来智能会计人才就业发展的新方向。其二,数字智能时代仍有大量的会计领域无法被替代,例如财务机器人等典型“智能+会计”的产物只能完成重复性、规则性较强的任务,对于考虑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情境因素的管理会计、战略会计等领域,仍需要大量中高端会计人才,更需要既懂技术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参与决策、分析等。因此,顺应智能会计发展趋势培养的智能会计高端人才将在未来的人才市场中具有更高价值。
二、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调查现状
2019年4月,教育部等13个部门开始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覆盖高等教育全领域的人才培养计划。“新文科”作为一个全新的高等教育理念呈现在广大人文社科工作者的面前。相较于传统文科,新文科的“新”字主要体现在文理交叉、文工融合,即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文史哲、经济管理等人文社科领域的学科建设。围绕国家高等教育顶层设计,国内各高校均开展了“互联网+专业”的数字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本文以2022年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最新发布的“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会计学专业上榜的336所院校为分析样本,通过其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收集了这些高校会计学的招生计划以及会计学专业特色及开设课程情况,调查了目前全国高校会计专业现状以及智能会计方向改革的现状。
1.智能会计相关专业或方向开设情况调查
当前我国336所会计学软科上榜高校中,仅有17所高校在招生计划中明确开设了智能会计相关专业,并纳入本科招生(详见表1)。
开设智能会计专业或方向的高校中,综合类大学共有4所,占比23%,代表院校如中国人民大学;财经类大学共有10所,占比59%,代表院校如上海财经大学;理工类大学共3所,占比18%,具体包括武汉工程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由此可见,当前开设智能会计专业的高校主要以财经类院校为主,这也是财经院校的优势。此外,全国有多所高校对外宣传了其智能会计的转型和发展,但目前还未列入本科招生计划,如重庆理工大学和山东财经大学等。
在开设智能会计相关专业或方向的17所高校中,华北地区的高校有7所,华东地区4所,华南地区2所,华中地区3所,西南地区1所,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还未有高校开设智能会计专业。由此分析,当前开设智能会计专业或方向一定程度上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存在联系,华北及东部地区是国家新兴技术发展的重要区域,进行产学研合作的机会较多,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高校会计专业智能化改革。
当前有开设智能会计招生计划的高校中,共有11个智能会计专业是在会计学一级学科下设的方向,有8个是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的方向,有3个是在财务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的方向。其中2所高校还为智能会计设立了相应的实验班,成为学校招生的“金字招牌”。
从开设智能会计高校的专业名称上来看,当前17所高校均在已有会计学或财务管理专业下设智能会计相关方向,以区别于传统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等专业,其中会计学(智能会计方向)的名称采用最为高频,共有7所院校;采用会计学(大数据会计)和财务管理(智能财务)名称的分别有2所,其他8所各有不同。
从智能会计相关专业或方向招生计划要求来看,当前17所高校中有3所学校要求报考学生必须选物理和历史其中一科,有一所学校要求报考学生必须选历史科目,另外13所高校并未限制报考要求。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智能会计的课程体系一般要比传统会计课题体系更难,大部分的人工智能类课程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数学功底以及灵活思辨的能力。因此,限定学生报考要求也在情理之中,甚至可能会成为趋势。
2.智能会计相关专业或方向课程体系调查
本文进一步通过官方网站查找了336所会计学软科上榜高校的课程体系,比较了17所开设智能会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典型院校课程设置见表2。
通过表2的比较分析发现:(1)智能会计相关专业或方向总体课程饱满。从17所学校的专业情况介绍来看,目前智能会计相关专业课程普遍较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的总课程和总学时多,课程设置更为细致。(2)传统财会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明显。17所高校智能会计专业或方向的课程特点大体可以归纳为在会计和财务管理基础课程上添加计算机类课程。传统会计课程涵盖会计学原理、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成本会计等共性课程,占比一半以上;信息类核心课程主要包括Python语言;少部分院校还开设了介绍人工智能基础的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导论以及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对于智能会计专业或相关方向的特色课程,则各学校差异较大,其中商业数据分析以及财务大数据可视化课程设置较为常见。可见当前高校开设智能会计专业或相关方向更偏重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财会领域的应用,涉及软件设计和开发的较少[5]。
三、信息类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践——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作为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信息学科较为齐全的高校,是一所以信息特色、行业特色、军工特色为标志的北京市属高校,也是国内较早一批开展“信息+专业”改革的院校。本文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智能会计专业改革为例,讨论适应数字智能时代发展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会计学专业坚持“会计+信息”的特色,培养方案在设计时借鉴了国内主要高校會计数字化、智能化改革经验以及本校多个“信息引领+优化通识+学科交叉”学科改革模式(如2004年开设的计算机审计专业等),在人才培养方案展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三大模块课程特色明显且相互融合。专业在设计会计学(智能会计方向)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时,按照技术与专业深度融合的思路设置了三大模块课程。其中,传统会计类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的六门主要课程以及会计专业英语等辅助课程,以六门注册会计师教材为授课内容,强化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会计准则认知以及职业判断能力;计算机类课程主要包括Python程序设计、MySQL数据库技术、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等信息基础课程,旨在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Python等计算机语言;智能会计类课程是本校的创新特色课程,包括智能会计、智能审计、RPA财务机器人开发及应用、财会建模与可视化等课程,主要是在本校会计信息化发展基础之上重新整合校内资源设置的理论和实训课程,旨在提升学生对财务云、RPA等智能会计系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迅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在课程安排上,一方面,压缩了传统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学时,留出更多的课时让位于技术类和智能会计类融合课程。另一方面,补充和增加了丰富且有特色的专业选修课,如人工智能基础、文本分析与文本挖掘、加密数字货币与区块链经济、大数据风险管理、Python会计数据分析与展示、数据思维实训等。此外,本专业在智能化课程设置时,还精准协调了各门课程的学期分布,以保证智能化课程四年不断线。
二是Python语言贯通培养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考虑到增加智能会计类课程后专业难度大幅提升,且高考报考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较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弱,因此在如何贯通智能会计类课程时,专业筹备组进行了多次探讨,决定以可视化较强、编程基础要求相对较低,且现在较为流行的Python语言为基础,贯通整个培养方案,旨在让学生真正掌握以Python语言为基础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审计、财务大数据分析及智能决策等相关工作;同时降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难度,将Python语言反复应用于不同课程中,提升技术应用熟练度。
三是理论与实训课程配套设置。着眼于学校应用型大学的定位,专业依托北京文管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知识管理研究基地等教学和学科平台,对理论与实训课程进行了配套设置,并在部分理论课内增加实训学时,旨在加强学生理解和运用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同时强调实训、实习、实践环节,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见表3)。此外,本专业长期与7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共建“财会审产学研联盟”创新实践基地,旨在推进多个创新性选修课和开放性实验项目的开发与应用。
四是课程体系融合AACSB商学院认证。对标国际精英商学院认证(AACSB)是国内各院校当前改革的重要方面。本专业课程遵循AACSB商学院认证要求,设计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也在智能会计方向改革时融入商学院认证的能力和知识测评,旨在建立人才培养国际化长效机制。商学院认证能力标准实现矩阵,具体如表4所示。
五是开展本科科研启蒙式教育。当前全国硕士研究生规模扩招,为解决学生面临“考研热”的需求,本专业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对新型会计从业人员的人才需求,融合会计、金融、管理与人工智能等前沿学科的国内外优秀学术资源,在会计学(智能会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改革中还增加了本科科研启蒙式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为学生完成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考研和读研奠定优势,培养学生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利用定性、定量等研究方法对财务会计、审计及相关领域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具体而言,专业开设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等专业必修课,“统计软件分析与应用”必修实践课以及“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文本分析与文本挖掘”“毕业论文专题讲座”等专业选修课。在大一的夏季小学期增加了为期一周的专业选修课“科研训练与学科竞赛导航”,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并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学科竞赛项目;在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分别增加了为期两周的“科研开发类项目实践(1)(2)(3)”专业选修课,旨在将学生参与的科研类项目展示出来。最后,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来应用所学信息技术方法和科研培训成果。
四、数字智能时代信息类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在数字智能时代,人才市场对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等专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出了较高的发展需求,但从以上336所会计学软科上榜高校的调查分析可见,当前针对“数字智能时代”市场需求变化做出应对的高校还相对较少,尤其是理工类院校。由此,本文分享信息类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
一是抓住改革机遇,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传统会计专业以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通用技术几乎已成为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共识,但要把智能会计之类交叉融合的学科办好,需要多种资源。例如,当前一些院校虽然开设了智能会计专业或方向,由于校内不具备学科交叉的师资力量,形成了校内与校外人工智能技术咨询培训机构合作办学的局面,这作为过渡尚可行,但长期而言对于学科发展会产生诸多困扰。而信息理工类院校本身具备学科交叉融合的先天优势,如信息理工类院校因为对会计学等软科不够重视等原因,未能抓住机遇改革会计学等软科人才教育,则可能错失学科发展的重要红利;如果信息类高校能抓住发展机遇,能使本校会计学等软科专业人才培养转型成功,很有可能使得这类学科在国内实现“弯道超车”,并成为校内招生及就业的优势学科,成为学校发展的引领者。
二是内部资源整合,实现学科交叉融合。信息类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办学历史和特色优势,组建会计与信息技术等工科专业融合的交叉学科,有资源和能力的信息类院校甚至可以考虑成立独立的交叉学科学院。这也是教育部2018年印发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文件中大力支持和鼓励的做法。如果要将智能会计专业办好,需要跨门类、跨学科、跨专业和跨领域整合资源,布局好智能会计课程。在此方面,信息类高校更容易建立起学科交叉的课程群,优化或丰富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强化师资力量,更能将智能会计核心课程办出特色,更能促进智能技术与会计课程的真正融合。
参考文献:
[1]何欣哲.“数智”时代如何实现会计人才培养改革[N]. 中国会计报,2021-12-03(11).
[2]张敏,王银屏,李昂.智能会计(财务)专业培养方案:一个框架构建——基于AACSB认证视角[J].中国大学教学,2021(6):25-33.
[3]秦荣生.人工智能与智能会计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20(18):11-13.
[4]周守亮,唐大鹏.智能化时代会计教育的转型与发展[J].会计研究,2019(12):92-94.
[5]王爱国,牛艳芳.智能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1(6):34-39.
[基金项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促进高校分类发展—教学改革—经管学院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项目代码:5112110857);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课程建设项目资助(项目代码:2022YKJ13)]
金春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