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检报告异常先别慌,分清情况不必过度治疗

2022-05-30闫君茹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刊文早搏酮体

闫君茹

定期体检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已知悉,但不少人收到体检报告,面对晦涩的医学术语与密密麻麻的数字时,仍是一头雾水,如果看到指标后面再带有上下浮动的箭头更会紧张不安,刺激度堪比“开盲盒”。尤其是看到体检报告中出现“结节”“增生”“息肉”“囊肿”等异常提示时,会惴惴不安,担心会不会发展成癌。其实,有些可能并不是病,先别慌!

1.三類尿常规指标异常

一管尿液交给医生后,就能拿到一张有几十项指标的尿常规报告单,有指标异常就意味着生病吗?

“有些指标,即使报告结果显示‘异常,也有可能是正常的,先不必吓唬自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肾内二科主任张益民曾刊文谈到。

(1)尿胆原阳性:喝水少可能异常

尿液浓缩,尿色深黄,就会出现尿胆原阳性。例如喝水很少时,或早晨第一次排尿,颜色都会比较深。如果同时胆红素也是阳性,需要查血液的胆红素水平,排除肝胆胰腺疾病。

(2)尿比重偏高/偏低:喝水不足或过多可能异常

尿比重反映了尿液的浓缩程度。出汗很多、喝水不足时,可能会出现尿比重大于正常值,即假阳性;反之,大量饮水后,尿液得到稀释,尿布中则可能低于正常值,出现假阴性。

(3)尿酮体阳性:饥饿可能导致异常

酮体是脂肪分解代谢的产物,正常在尿中应是阴性,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尿液中则会出现阳性。但是,如果不存在尿糖阳性,体型瘦,体检前没有吃饭,饥饿也可能导致尿酮体阳性。

2.血常规稍微超标或降低,且无症状

血常规检查出现临界值的情况其实是很常见的,因为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因素很多,如压脉带使用时间、血液采集的部位、保存方式及时间,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的海拔高度、雾霾污染程度,甚至是季节的变化都能对参数产生干扰。同时,空腹血糖增高、高血脂、高尿酸等生化指标异常同样会对血常规的检测产生一定影响,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指标只高一点点或低一点点,且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医生就会认为没有问题。

不过,如果检测结果与正常参考值的差距比较小,自己的确有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就属于“异常值”,可能是疾病早期的提示。

3.偶发的转氨酶指标增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王东曾刊文指出,转氨酶是十分敏感的指标,服用某些药物、饮酒、熬夜或剧烈运动等都会引起转氨酶升高,在停药或休息后,转氨酶可恢复正常。但如果转氨酶持续增高,就要怀疑是肝胆疾病问题,需进一步检查。

4.两类心律不齐和早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岩曾刊文指出,在心脏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以下问题,不要过度紧张,也尽量不要过度治疗。

(1)偶发的心脏早搏

随着年龄的增加,很多人都会出现心脏早搏,如果动态心电图评估是属于偶发的,而且也没有明确症状,多数注意观察就可以,也不要想着应用药物和其他手段。

(2)窦性心律不齐

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提示着心脏是正常的心率,但是,节律稍微有些不齐。多数情况下,年轻人和老年人多见这些,不需要过度关注。

5.肺部的钙化结节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胡洋曾刊文指出,ct报告中肺结节样钙化灶、钙化结节、陈旧增殖灶等,都是疾病恢复后遗留的一种疤痕,大多数由于既往的肺结核或肺部感染所致,并不会影响肺功能,也不会发生癌变,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猜你喜欢

刊文早搏酮体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尿酮体“±”或“+”代表啥
《中国教育部》刊文报道汕大打造奉献文化的丰硕成果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基本药物制度背景下山东省乡镇卫生院慢性病患者处方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他汀类药物对胃癌预防效果的系统评价
对尿常规检查中酮体的观察
妊娠期妇女尿酮体检测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