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年一贯制合并校如何“无缝衔接”?

2022-05-30崔铁成

中小学管理 2022年11期
关键词:组织文化核心素养

崔铁成

摘要基于九年一贯制合并学校面临的现实挑战,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探索通过不同学段合并校的全方位深度“衔接”,形成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体化发展的特色办学模式。一是明确“优势成长教育”文化定位,重建组织文化,系统规划学校的整体发展;二是以“一月一素养”为目标、“一班一专题”为途径,构建融合贯通的德育体系,形成一体化办学特色;三是以成长衔接为抓手,优化配置师资,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强力支撑。

关键词 九年一贯制;合并学校;组织文化;小初衔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11-0054-03

注释:①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2021年度课题“教育集团背景下幼小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纵向衔接一体化的行动研究”( 课题编号:SJSYB2021—007)的研究成果。

九年一贯制学校有利于统筹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从而保证学生的稳定成长及可持续发展。为此,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合并学校,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以下简称“北方工大附校”)直面现实问题,基于不同学段合并学校在管理模式、课程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差异,从重建组织文化、重构德育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探索形成九年一贯制合并学校一体化发展模式,在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逐渐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简要阐述我们的探索与实践。

一、重建组织文化:凝心聚力,规划学校发展蓝图

北方工大附校由三所一般中小学合并而成。这些学校在原有发展过程中都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形成了本校特有的文化,既有各自的优势,也存在不同的问题,特别是一般校可能还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教师观念落后、内部矛盾重重等复杂多样的问题。如何将各合并校的干部、教师凝聚在一起,实现人的融合,是合并学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从学校组织文化的重建着手,以发展愿景凝聚价值共识,为学校未来发展凝心聚力。

1. 明确文化定位,系统规划学校整体发展

其一,梳理历史文化,寻找价值契合点。合并之初,学校领导班子便着手梳理合并前三所学校各自的文化脉络,总结不同学校的精神内涵和办学特点。通过系统研究发现,三所学校都遵循了一条“追求办学特色,构建优势领域,激发学生潜能”的发展思路。无论是原来的中学创办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开设计算机网络特色班,还是原来的小学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管乐队、提出“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均是希望通过打造特色项目来建立学校的办学优势,以此形成教师队伍的专业优势,促进学生的潜能开发。

其二,共绘未来蓝图,明晰发展新方向。在此基础上,学校依托北方工业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学术背景,结合一般校师生自信心不足但勤恳踏实的特点,系统规划合并学校的整体发展,提出“优势成长教育”的文化定位。所谓“优势成长教育”,即在“学生的自信和教师的唤醒”中发现优势、在“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引导”中发展优势、在“学生的自立和教师的激励”中发挥优势,倡导学生、教师双动力发展模式,通过双轮驱动、双翼齐飞,实现师生优势的协同发展。至此,我校确立了一条以建立优势、实现领先为核心文化的未来发展之路,坚定了以优势育人、以优势治学、以优势提质、以优势增效、以优势制胜、以优势引领的办学决心。

2. 举办品牌活动,助推学校文化深入人心

为了让“优势成长教育”真正发挥凝聚人心、统领发展、辐射全局的强大作用,学校举办一系列全校性大型品牌活动,包括“一校一品”全员运动会、电影节、安全教育嘉年华等,不断增进合并学校干部、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以此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推动学校文化深入人心。例如:为了让师生、家长广泛参与学校管理及各项活动,我们举办了“爱祖国强体魄,做自己赢未来—‘金未来杯微电影节”活动,为参与者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师生及家长发现、发展、发挥自我优势提供了舞台,从而让“优势成长教育”的学校文化理念逐渐在全校师生、家长心里生根发芽,成为北方工大附校人的共同追求。

二、重构德育体系:贯通育人,彰显一体化办学优势

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育人连续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为此,我们基于“优势成长教育”的文化定位,探索构建融合贯通的一体化德育体系,打造系列进阶性特色德育活动,凸显了一贯制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1. 一月一素养:以进阶式德育目标培育“完整的人”

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学校的“优势成长教育”理念,提出了校本化的學生核心素养,包括善、志、技、恒、律、责、识、合、悦等九个方面,旨在塑造和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聚焦核心素养培养,以“一月一素养”为思路,明确了九年一贯的德育目标。

所谓“一月一素养”,是指将一年的12个月(其中1月和2月、6月和7月、8月和9月分别合为一个月)与上述九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相对应,搭建完整的德育目标框架。其中,第一学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8月至次年2月,依次对应善、志、技、恒、律五大核心素养,从人的本性出发,关注“我的道德”“我的梦想”“我的才艺”“我的意志”“我的行为”的发展;第二学期注重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从3月至7月,依次对应责、识、合、悦四大核心素养,关注“社会责任”“全领域知识”“多方合作”“文明礼仪”的发展。我们认为,学生只有个性和社会性协同发展,既有对自我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基于以上贯穿全年的德育目标框架,我们从思想情感、生活卫生、学习求知、文明礼仪、遵纪守法、健康安全、勤俭环保和志愿服务等八个主题入手,开发了德育校本课程“小未来养成记”。课程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把学生“小未来”的养成落实到一个学年的9个“成长教育月”中,包括建德月、铭志月、术攻月、持恒月、律己月、职守月、博雅月、尚合月、从心月,旨在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以及如何与人沟通合作、如何承担责任义务、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等。例如:11月为术攻月,主要通过时事论坛、时事竞赛、科技节等市区和校级活动,促进学生勤思考、广实践、多探究,达成“技”的培养。

2. 一班一专题:以系列化德育活动镌刻“青春印记”

我们以“一班一专题”为途径,将每个月的德育目标落实到每个班级、每位学生,推动九年一贯的德育活动螺旋进阶,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围绕上述每个月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结合本月与核心素养内涵接近的节日、纪念日、重要时间节点等,挖掘教育素材,设计不同内容、类型的德育活动,形成当月的教育主题群。在此基础上,九个年级分别选择教育主题群中的某个主题开展活动,从而形成各个年级专属的德育活动专题。例如:12月是持恒月,所对应的核心素养“恒”包含认真、执着、拼搏等内涵,基于此,各年级分别形成了“21天=1个好习惯”、家庭“毅力”小档案、与时间赛跑、温暖无声世界、一生专注一件事、“一二·九”长跑活动等德育活动专题。不同年级在同一个月中开展各不相同、各有特色的德育活动,不仅营造出百花齐放的校园图景,也丰富了德育活动实践,建立了可供借鉴的德育活动资料包和教育资源库。

此外,我们还以学生发展中心设计的“青春印记”成长评价手册为载体,从学校、同伴、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对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表现实施多元评价,颁发“青春印章”,使学生在深度参与中增强体验感、获得感,从而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搭建小初衔接阶梯:聚焦成长,助推教师“一体化”发展

学校合并后,如何合理调配原有的中学和小学教师团队,优化配置师资力量,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是九年一贯制合并学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三校合并后,北方工大附校调整组织架构,将全校分为低年级部(一、二年级)、高年级部(三、四、五年级)和中学部(六、七、八、九年级)。学校围绕“六年级合并到中学部”这一主要调整,积极推进中学和小学教师共同执教六年级,通过互相听课、协同备课、专项培训、课题研究等方式,促进中学和小学教师优势互补,共同助力学生的成长衔接。

1. 以小初衔接为突破口,引领教师团队协作共进

小初衔接阶段是统筹中学和小学教师资源的切入口,在小初衔接年级,教师最容易形成交流和互补。为此,学校遴选安排教学经验丰富、师德素养较高、有强烈责任心及爱心的中学和小学部教师共同从事六年级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通过集体教研、参与培训等方式,在教育教学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一方面,学校组织中学部和小学部教师开展协同备课,共同参与市区级教研活动,引导不同学段的教师加强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升。我们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引进来”,积极邀请相关市区级学科专家和教研员走进学校、深入课堂,指导小初衔接年级的日常教学工作;组织教师进行中学和小学课程标准的比较学习,中学和小学教师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彼此交流研讨,加深从学生成长的纵向角度对不同学段学情特点的思考,夯实对新中考改革中“把九年的积累考出来”要求的认识;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同一节课由中学和小学教师共同设计、分别实施,通过课例研讨增进教师对不同学段教学异同点的理解和把握,以此提升教学交流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学校结合市区各级各类培训项目,统整中学和小学部优质教师培训资源,让衔接年级的教师有机会参与到更多培训项目中,助力教师的专业提升与发展。我们主张教师不仅要加强实践学习,更要增进理论学习,通过为教师提供专业书籍,促使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班级管理、德育工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开阔视野,进而优化教育教学实践。

2. 以课题研究为关键点,助力教师“一体化”提升素养

开展课题研究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途径和重要方式。对于九年一贯制学校来说,进行有关小初衔接的课题研究具有天然的人员和资源优势。对不同学段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认知规律、生涯发展等多个方面的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整体意识,有利于教师确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避免违背教育规律的短视行为,从而切实推动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为了促进小初衔接,我校围绕六、七年级教育教学开展多项相关课题研究,其中既有学科教学类研究,也有生涯發展类研究,如“小学与初中数学由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衔接的研究”“九年一贯学校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与初中有效衔接的实践研究”“九年一贯制背景下英语学科渗透生涯发展的实践研究”等。教师以课题为引领开展系统研究,进一步反思实践,不断提炼、总结小初衔接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与成果。例如:数学教师团队通过教材分析、学生访谈、问卷测评等研究方法,确立了由“算术数”到“有理数”、 由“数”到“式”、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等小初数学的过渡衔接点,教师据此开展进一步研究,并带题授课,积极进行课堂实践。

此外,我们还通过“同课异构”课例研究、学业监控评价、师生家长访谈等方式,及时总结、不断深化课题研究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研究与实践相融共进,专业素养得到提升,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玉国.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定位与系统改进[J].中小学管理,2020(1):34-37.

[2] 包赟甲,聂兴贵.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的对策[J].吉林教育,2017(31):35.

[3] 孙冬槐,胡爽.顺势衔接·拾阶而上:为学生搭建成长的阶梯[J].中小学管理,2022(6):59-61.

(编辑 黄子珂)

猜你喜欢

组织文化核心素养
高校管理与高校文化之间的双向建构关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演变与领导作用动态匹配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财会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管理建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