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的教师专业能力重构

2022-05-30寇爽

中小学管理 2022年11期
关键词:学本课堂教师专业发展双减

寇爽

摘要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以“立人教育”理念为指导,推动教师专业能力重构,回应时代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首先,通过确立“立己达人”的教师文化观,激励教师立德、立功、立言,实现价值引领;其次,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在“学本课堂”“学本作业”“‘3+X导师制”实践中促进教师核心能力发展;最后,通过创新平台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多元保障。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文化观;学本课堂;作业设计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11-0051-03

注释:① 本文系河南省2021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重点研究项目“STEM视角下虚拟情景式小学安全教育课程研究”(课题批准号:2021-JSJYZD-064)的研究成果。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以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做支撑。随着“双减”政策、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的相继出台,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评价都在发生变化,中小学教师也正面临诸多挑战。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必须重构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更好地回应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一所具有近百年办学历史的传统老校,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郑州师院附小”)近年来基于对学校文化传统的凝练和校情师情的分析,探索以“立人教育”理念为指导,推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

一、价值引领:确立“立己达人”的教师文化观

郑州师院附小的前身是创办于1931年的“崇德小学”,有着91年办学历史。学校现有教职工105人,队伍整体素质优秀,其中具有省市区级教育教学专业荣誉称号的教师占到专任教师的75%,具有中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到全体教师的12%。教师平均年龄37岁,但年龄分布不合理,且有部分教师安于现状,专业成长的内驱力不强。近年来,学校明确提出“立人教育”的办学理念,将“五育并举、立人至上”作为行动纲领,在传承学校文化、落实国家要求、同步时代趋势、融入未来畅想的基础上,以学校文化、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管理行为的系统化建构,营造立人生态,进而实现“立德以树人之本、立身以树人之基、立智以树人之才、立美以树人之灵、立行以樹人之能”,让学生拥有一个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未来。

基于对校情和师情的深入分析,结合学校“立人教育”办学理念,学校不断思考以何种理念来引领教师队伍的能力提升。育人者必先立己方能达人。古之学者向来以“三不朽”作为人生追求,即立德、立功、立言。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和典型的终身学习者,天然具有追求“三不朽”的使命感,而只有在自我发展上追求卓越的教师,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拓展宽度与高度。为此,学校确立了“立己达人”的教师文化观,提出“立德、立功、立言”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其中,“立德”强调要以德为先,拥有充满大爱的教育情怀、永葆激情的事业追求;“立功”就是要有卓尔不凡的专业能力、踏实精进的专业品质;“立言”是指要有植根实践的教育智慧、彰显风格的教学主张。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以师德建设为基础,以专业发展为中心,以培养中青年教师为重点,系统规划教师发展,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激励教师立德、立功、立言,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精业尚研、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

二、赋能增效:以任务驱动助推教师核心能力提升

面对落实“双减”给教师专业能力带来的新挑战,我们探索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促进其核心能力的有效提升,由此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赋能增效。

1. 以“学本课堂”建设强化教师课程实施能力

课程实施能力是教师的关键能力。学校基于培养“拥有‘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的新时代‘三好少年”的育人目标,统整构建了“三好·生”课程体系,同时在推动国家课程学本化实施和选修类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着力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具体实践中,学校引导各学科教师基于“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的育人目标,在梳理不同学科课堂教学共性规律的基础上,归纳、提炼了“学本课堂”形态,并以此规约学科课堂教学的价值立场、基本范式、评价标准,夯实学科育人的本质追求。“学本课堂”强调真正把“人”置于课堂中央,由此,教师必须主动求变,变“学科教学”为“学科育人”。价值决定观念,观念撬动行为,教师开始重新审视课程标准的育人要求。我们要求教师紧扣教学基本环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坚守学本立场,重视学习目标的叙写和评价任务的设计,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在以课程标准要求为目标依据、以学习表现为效果证据的基础上;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针对目标,进行策略选择、流程确定和资源统整。为确保学习品质,评价始终与教学相伴而行,评价任务、评价规则、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使用等针对目标进行系统设计,从而实现学评融合,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教学原则。

面对新的课堂教学形态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的高要求,学校针对课堂教学能力要素,开设了系列化项目式研修工作坊,支持教师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各学科教师通过自主研究、合作探究、专家引领的研修和实践经历,在改善设计、优化实施、强化评价的过程中不断精进,把知识传授的过程变成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观的改变让提升课程实施能力成为许多教师的自觉行动。

2. 以“学本作业”优化提升教师作业管理水平

作业管理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双减”背景下,加强作业管理,对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优化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郑州师院附小从2019年开始探索由教师自主设计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的“学本作业”。为此,学校制定了《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作业管理实施方案》,在对学校作业管理提出整体要求的同时,还明确了“作业的统筹管理实行年级主任负责制”“作业总量控制实行学科协商制”“作业布置实行班主任负责制”“作业设计和批改实行学科教研组长督导制”等具体措施。

作业管理,核心在教师对作业价值的理解和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学校以此为杠杆,全面撬动学科育人的新实践。我们引导教师重新发现作业的育人价值,将其定位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发现意义的载体。为此,教师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将新的作业定位作为作业设计的出发点,将单元作为作业设计的基本单位,将真实情境作为问题背景,按照一致性原则,系统设计驱动性学习任务,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自主学习经历。学校要求教师在作业的设计、实施、评价等过程中做到“分学段”“分时段”“分学科”,科学分类,全面提升作业设计能力,做到“精准设计作业内容”“精巧规划作业容量”“精心创意作业形式”。

学校还组建了由15名一线教师参与的作业设计成果推广应用核心团队,制定学校作业设计成果推广应用方案和规划,带动全校97名一线教师全员参与,细化学科单元作业设计要点和推进计划,通过学习研究,形成作业设计框架,提炼作业设计评价策略,以工作实践助推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全面提升。

3. 以“导师制”实施提升教师个性化成长指导能力

早在2020年9月,学校就开始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课后服务。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学校以提高教师支持学生个性化成长的专业指导能力为重点,从2022年春季学期正式开始实行课后服务“3+X”导师制。这里的“3”指的是心理导师、兴趣导师和学习导师,“X”指的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小伙伴。

学校依托拥有“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资质的教师组成的“雨点姐姐”团队,着眼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学习潜能的开发,在每天课后服务的心理关爱时间段,通过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兴趣导师由艺术、体育、实践等学科教师组成,负责对学校的全息探索世界、美雅戏曲社、美墨书法社等社团活动进行指导。另外,学校还组建了一支由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教师组成的学习导师团队,结合教育部提出的“小学阶段书面作业不出校门”的相关要求,充分利用课后服务的作业辅导时间段,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学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校保质保量完成作业。

为了保证课后服务效果,学校中层以上干部认真进行督導,及时发现不足,随时随地开展教研,推广好的做法。同时,学校每月开展一次导师工作常规检查,通过学生座谈、作业抽查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结合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三类导师相应的指导能力。

三、多元保障:创新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机制

为更好地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不断创新各种平台机制,提供支持保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1. 创新“四课研讨”,助力教师差异化发展

为了更精准地为每位教师提供帮助和支持,我们通过采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基本信息”业务清单,为每位教师建立个人专业成长档案,进一步明晰教师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师从教时间、职称情况和获得业务类称号的情况,将教师划分为专家型教师、骨干教师、提升教师、达标教师四个层级,合理构建成长阶梯。“四课”指专家型教师每学期一节引领课、骨干教师每学期一节示范课、提升教师每学期一节研究课、任教五年内的达标教师每人一节达标课。学校依据国家《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河南省义务教育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针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炼出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四个关键模块,对学校四层级教师对应的专业标准进行细化,以此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分级发展目标、梯级评价标准和逐级进阶路径,助力教师差异化发展。

2. 创建“平台研讨”,营造教师成长的学术氛围

为建立学科教研长效机制,学校在课程表设置上保证学科教师集体大教研时间每周不少于4个学时,集体小教研时间每天不少于2个学时。另外,学校最大化利用设在本校的教育部领航校长工作室、郑州市名师工作室以及“学在郑州”平台,以课例研讨、专家引领、主题论坛、管理诊断等形式组织各级各类教师研修活动,在营造学术氛围的同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多元机会。

3. 创办“立己月论坛”,促进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

我们邀请教育专家走进学校,通过专题报告、工作坊、专项分析等多种形式,打造学习型、学术型、学者型教师,有效实现教师自我提升和团队共同发展。每一期“立己月论坛”的主题选择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为全面总结近三年来的线上教学,学校“立己·云论坛”特邀18位一线教师录制指向线上德育、线上教研、云课堂等专题的“在线教育大家谈”节目。学校利用大教研时间组织全体教师现场观看、研讨交流,以精细化、高标准推进线上教育教学工作。“立己月论坛”自2019年3月开讲,迄今已举办28场,涵盖教师专业成长规划、课程建设、走近教育家、教育研究发表等28个专题。

4. 创立“高校共建工程”,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对接

借助附属小学的优势,我校与郑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深度合作对接,共建“大学和小学老师共上一节课”的双师授课模式,即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门学科探索由两校教师同上一门课,同带一个学科。另外,我校10位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与郑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的五位博士组成五个联合攻关小组,对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养存在的制约瓶颈和难点问题,发挥高校教师的学术优势和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形成联合攻关项目。

例如:在“基于STEAM的6E工程设计教学方法案例”实践研究中,我校各学科教师以“时间”为主线,开展各种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STEAM教学实践,但是均在实践层面,理论高度不够;基于此,高校教师便在实践案例的基础上为我们提供学术支持,找到理论支撑,提炼构建模型,从而形成教学方法模型有效梳理的联合攻关。

(编辑 崔若峰)

猜你喜欢

学本课堂教师专业发展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如何在学本课堂中提升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农村初中英语“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教学相长新内涵视阈下的学本课堂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