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小微工程”:守护小学生平安健康成长
2022-05-30王丽君
王丽君
摘要为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校园安全教育实效性差的问题,四川省阆中市借助教育政策出台和项目试点契机,在全市小学中推广安全教育“小微工程”,同时通过研制小而明的教育主题、开发小而实的教育案例、建立小而活的教育机制、开展小而精的教育活动、实施小而美的教育考核等“五微”策略,让安全教育入脑入心并内化为小学生的自觉行为,有力保障小学生的平安健康成长。
关键词 学校安全教育;校园安全责任事故;小微工程;“五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11-0057-03
注释:① 本文系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2019年度课题“小学德育教材中安全主题教学研究”(课题批准号:JDNNU20190306)、四川省南充市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项目“区域校园安全‘四方责任机制改革试点”(项目文件号:南市教体〔2019〕51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曾几何时,校园安全责任事故长期困扰着中小学校管理者。“安全教育天天讲,安全事故时时有”,家长怕出事,学校怕担责。特别是小学生群体,由于他们年龄小,身心发展都不成熟,风险防范意识较差,因此出现各类安全事故的概率较大。加之校园安全教育中长期存在的空洞式说教、照本宣科式记规则、机械式用规则等问题,导致校园安全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近年来,四川省阆中市教育科技和体育局以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为契机,以南充市(阆中隶属南充市)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项目“区域校园安全‘四方责任机制改革试点”为载体,通过建立政府主管、教育部门主抓、教研部门主导、学校主责的“四主”工作机制,在全市小学中推广安全教育“小微工程”。通过探索实施包含微目标、微课程、微组织、微实践和微评价在内的“五微”策略,阆中市努力让安全教育入脑入心并内化为小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而有力保障小学生的平安健康成长。
一、微目标:研制小而明的教育主题
安全教育目标是教育者对安全教育活动预期结果的主观设想,是通过一定的安全教育活动想要达到的境界或目的,其主要作用在于为安全教育活动指明方向。学校在制定安全教育目标时,一方面要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小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等因素来确定,内容要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高度概括性;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身心发展特点,避免目标内容变成条款或口号。
在实践中,我们指导学校将社会性、高度概括性的安全教育目标进行转化,以小而明的主题进行呈现。“小”是指安全教育目标小微化、具体化,也就是将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安全知识概念分解为若干小微知识点,并以能在实际教育和活动过程中达到预期目的为标准。“明”是指安全教育主题能联系学生身边的时事,无痕融入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同时在确立安全教育目标过程中,我们还指导学校按照“小步子、分学期、分年级、分学段”的原则,建立序列性的教育目标和主题。
例如:阆中市城东小学针对学生生理安全主题教育,设置了身体自护、校园自护、家庭自护、外出自护四方面内容。其中在身体自护方面,学校分年级设置了如下教育目标:一年级上学期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眼、眉、鼻、耳、唇等五官,同时伺机开启性启蒙教育,下学期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大脑、头发和四肢;二年级设置“守护内裤与背心下的秘密”“敢独自睡觉啦”等主题活动;三年级设置“学会洗澡”“学会洗内裤”等主题活动。这样的内容安排体现出安全教育目标的有序性和递进性。
二、微課程:开发小而实的教育案例
安全教育课程是落实安全教育目标的主渠道。考虑到小学生对于抽象事物和理论性强的教育内容在认知和理解方面存在困难,我们在实践中指导学校结合小学生安全教育主题,开发出一些小而实的教育案例。这里的“小”是指在已经确立的若干安全教育小微主题下,结合小学生现实生活开发的一些小案例,其中既有专门的安全教育类课程,也有融合在其他学科课程内容中的微话题。“实”是指课程通过浅显易懂、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讲述,便于小学生理解和掌握。
例如:阆中市城北小学校整体设计了小学六年的安全教育微课程,包括学校、班级、家庭和学生个体四个层面。其中学校层面的“警钟”安全教育由48个微课程组成,包括生命安全爱护内容15个、心灵安全呵护内容8个、应急突发事件安全自护内容9个、国家安全守护内容16个。这些微课程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安全评估、寒暑假安全教育作品征集、每月安全手抄报、每周国旗下讲话、节日活动等。而在班级层面的“以案说安”安全教育系列微课程中,很多主题都通过微视频、文字讲述等方式实施,每个主题聚焦一个小案例,包括情景模拟、同理推论、应对策略等环节设计,案例均来自学校师生及学生家长,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教育性。如有学生在家爬到高处拿东西不小心摔伤就医,班级教师在了解情况后与其沟通,请该生为同学们讲述“事故经过”,最后这件事还被作为典型案例纳入班级安全教育资源。
又如:阆中市民族小学不仅在校内单独开设安全教育课程,而且要求教师将安全教育内容融入其他学科课程实施。如在《英语》三年级下册《Theyre monkeys》一课中,文本讲述的是一位老师带领学生去参观动物园。该校教师在执教时,设计了模拟动物园的场景,在教学生习得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在动物园不要靠动物太近,谨防遭到攻击;不要轻易给动物投食,否则动物吃得太多或吃错东西会生病等。
三、微组织:建立小而活的教育机制
有效的活动组织是保障安全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在实践中,我们指导学校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整齐划一、封闭性的活动组织方式,建立了具有小而活特征的学生安全教育小组。其中“小”是指每个安全教育小组的人数较少,一般在3~5人,同时小组实行“1+N”包联责任制,即采取学生自由组合、教师遴选等方式,由1名学校管理者或教师牵头联系N名学生。“活”是指包联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中途更换,同时小组活动开展充分依托少先队、学生社团等组织,充分发挥家长及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妇女联合会、国家各职能部门、社区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家校社协同配合的小学生安全教育组织网络。
例如:阆中市不少学校在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主题课程时,将班级安全教育和校级安全教育系列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分别依托少先队中队活动课和大队活动课开展,通过少先队中队和大队的自主教育、组织教育、仪式教育等途径确保学生安全素养得以强化。又如:阆中市白塔小学校将在校学生分成3~5人一组,安排其到社区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提升了交通安全意识,在平时生活中都能自觉遵守各项交通规则。同时,考虑到学校附近有交通路口的实际,该校由校安全稳定综合协调办公室、大队部和家长委员会协同制定方案,开展“守护红绿灯,人人有责”活动,由学校教师1名、少先队员4名(4-6年级学生轮流)、家长委员会成员1名组成守护队伍,在固定时间守护学生上下学的安全。
再如:针对校园安全,阆中市滕王阁小学校充分发挥学校安全小卫士监督岗的作用,通过设立课间上下楼梯监督岗、午休监督岗、午餐监督岗,以及在红领巾广播站开设校园安全播报栏等途径,让孩子们在监督他人的同时也自觉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在近两年的疫情期间,该校还设立校级、班级疫情监督岗,分别负责在校门口监督学生上下学时是否戴好口罩、监督劝说同学在室内戴好口罩并避免课间扎堆等。
四、微实践:开展小而精的教育活动
安全教育实践是落实安全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针对他们开展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应具有体验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特点,要以增强活动实效性为根本目的,同时必须在成人指导下开展。在实践中,我们指导学校开展小而精的安全教育活动。这里的“小”是指每次参与活动的人数少,同时为做到学生全覆盖,采取轮流方式,要求每学期每位学生至少参加一次;又指主题小,既可以是正式的安全教育活动,也可以是各种非正式的安全教育活动,但都能结合生活实际被学生广泛接受。“精”是指活动主题精细,能够直指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实际,避免“大而全”“高而尖”,能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并帮助其逐步养成安全行为。
例如:阆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校探索制定了小学生安全教育实践序列活动,围绕生理安全、心理安全、应急安全和国家安全四个维度,分别设置了对应的总目标,并规定了每个维度的活动内容(见表1)。学校同时明确规定了针对每个维度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次数,其中以年级为单位的活动每年共计24次,每年召開全校性活动48次,小学六年总计192次。该校还明确实践教育活动以情景性、体验式为主,注重强化小学生对安全教育的情感体验。
五、微评价:实施小而美的教育考核
这里所说的安全教育评价主要是指针对小学生个体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虽然不是我们开展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但它却是引导小学生把安全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手段。实践中,我们引导学校通过实施小而美的微评价,达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目的。这里的“小”是指评价内容要落实到具体细节和行为,评价标准可量化,既注重对安全教育效果的评价,也注重学生安全行为的改变。“美”是指评价要注重人文性,即开展安全教育评价并不是为了区分优劣或好差,而是为了促进小学生安全素养的提升。在操作层面,我们指导学校以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素养提升为考核重点,采用增值性、过程性、可视化的评价方式,不断强化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行为。
例如:阆中市多维外国语学校在开展安全教育过程中,围绕生理安全、心理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和国家安全四方面对学生开展评价,并根据桃子、松树、皮影和中国结的形象分别设计了四类徽章体系与其相对应,每类徽章又通过不同的形象设计来反映学生安全素养和行为的进阶。如“桃子”序列以当地盛产的桃子为原型,设计了毛桃、水蜜桃和黄桃三种徽章,对应学生在生理安全方面的“一般、良好、优秀”三种表现。同时该校还明确了四类徽章的获得标准和配套管理制度,用以衡量学生安全素养的达成状态。又如:阆中市实验小学校由校领导、教师、家长委员会代表组成考核小组,根据不同安全主题制定不同的考核方案,形式以游戏或交流谈话为主。如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身体自护,考核小组成员在进行活动时表现出很喜欢小朋友的样子,并假装做出拥抱等行为,结果遭到很多小学生的反对和拒绝,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学校安全教育取得的实效。
(编辑 王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