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2022-05-30臧波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学困生学习兴趣

臧波

[摘  要]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学困生是教学中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群体,教师应该关注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以生为本;学困生;学习兴趣

数学学困生是指在数学学习上暂时出现困难,对于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缺乏相应学习方法的学生. 数学学困生在每一个学校都会出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推动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成绩具有极大的作用,因此关爱学困生,解决学困生的学习问题是教学中教师迫切关注的问题.

数学学困生的重要表现就是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于数学学习投入的程度决定了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呈现出的学习水平. 数学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都面临着无法理解、缺乏解题思路、数学定理概念记忆模糊等困难,但是导致他们出现这些困难的原因却是各种各样的. 因此要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成绩,首先要研究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探讨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实现减负增效,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1].

落实生本教育理念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展学生的潜能,鼓励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落实生本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能够将知识串联成线索,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探索,个性学习,实现自我的成长. 教师的教学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感悟数学思想,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成长,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内心的感悟.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进行考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特点. 教师的教学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更要关注学习的对象,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数学教学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分析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种是智力原因,另一种则是非智力原因. 根据研究,单纯因为智力因素引起的学习困难,所占比重很小,更多的则是非智力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关注引起学习困难的非智力原因,这也是占比较大的一部分,解决这一原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困生的学习情况. 学困生的非智力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缺少学习的动力

学困生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他们很少能主动学习,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他们甚至不能主动完成作业,更加不可能再主动去进行额外的学习,因此在学习上表现出懒散和逃避的状态. 他们对于教师给出的学习任务懒得参与,不能积极动脑思考,也不会积极动手操作,更不会主动地进行画图联想和推理,课堂上看不到他们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主动发言,面对困难他们也不会主动去寻求帮助,对于学习上的问题他们也懒得反思纠正,这样的表现使他们的学习缺少动力,学习成绩明显落后.

2. 缺少明确的认识

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与新学的知识互相作用,产生新的认识的过程. 对于数学学习来说,知识点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和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新的概念知识的学习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度加工,通过思维活动产生新的认识. 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学困生的思维活动较慢,记忆以及联系知识的能力明显要落后于其他学生,对数学的特征理解和组织能力不足. 在课堂学习中学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分神,很难长时间聚焦一项内容,因此会出现记忆的断层,导致其难以理解所学内容,出现厌学和逃避心理. 学困生的学习意志相对薄弱,缺少足够的坚持和内驱力,自身的知识体系往往都是支离破碎的[2].

3. 缺少学习的正能量

学困生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轻松,其实他们往往会受到很多的情绪困扰,耐挫力不足,情绪波动大,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容易焦虑、紧张等等.

(1)厌学情绪. 部分学生对于学习存在明显的厌倦心理,上课不听,睡觉或者讲话影响课堂等,课后不能完成作业,缺乏学习的目标,将学习视为烦人的事情,只要提到学习或者作业,马上产生负面情绪的条件反射.

(2)害怕心理. 有一部分学困生并不是不想学习,他们希望可以学好数学,但是由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不足,或者自身的知识储备等影响了他们在学习上的突破,使得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难以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 长期的打击使得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恐惧的心理,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这种长期的恐惧心理导致其更加难以理解数学、学好数学,长期下去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3)紧张心理. 很多学生在平时的表现还可以,但是一旦涉及考试,就容易发挥失常,以至于拿到试卷就非常不安和焦虑. 学困生由于平时的思维反应速度慢,因此在学习和考试时更加紧张,甚至会出现生理反应,心跳加快、出汗、头晕等,严重影响了数学的学习.

(4)环境影响. 学习的表现还会受到周围的环境影响,比如学校环境、班级环境和家庭关系等等. 初中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往往喜欢凭自己的个人喜好影响自己的行动. 因此有些学生如果对数学教师产生抵触心理,往往教师的一句话可能就会影响到他学习的状况. 还有部分学困生是因为家庭问题,家长的漠视或者过分溺爱都会影响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如有些学生表现为行为习惯差、有些学生懒散等等,都与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当然学困生与其个体的心理、性格等特征都有着很大的关系,与其长期以来的行为习惯也有密切联系,这些都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状态.

唤醒学困生的教学策略

面对学困生教师应该用平常的眼光去看待,不能戴有色眼镜,要认识到学困生并不是一天形成的,因此要改变他们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样面对学困生,教师应该尊重他们,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教學中给他们创设相应的平台和机会,根据不同的形成原因具体对待,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信心[3].

1. 分层要求,激发兴趣

案例1:班上的小明同学学习较为困难,上课注意力分散,课后不做作业. 在一次作业布置时,笔者故意对全班学生说:“全班除了小明以外,每人做一份试卷. ”小明非常惊讶,连忙说:“我也要做作业. ”课后笔者和他交谈,他表示自己也想改掉原来的坏毛病. 教师表示,以前没有注意到他也是爱学习的,只是苦于学不会,所以和他约法三章,只要他完成自己会的,不会的可以私下问老师. 果然,小明转变得很快,有了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上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可见学生其实还是要求上进的,教师不妨换一种教育方式,与其不断批评,不如找一找激励的方式,反而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 促膝谈心,方法指导

案例2:班上的小刘同学性格文静,学习认真,但是偏科非常严重,文科较好,数理化比较弱,以至于产生了逃避和恐惧的心理. 面对她的问题,笔者找机会和她交流,告诉她,她的问题是没有主动提问,不会的问题全部积攒下来,以至于问题越积越多,导致学习困难. 在测试之后,继续找机会和她交流,不断鼓励她,渐渐地小刘找到了学习的自信,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

这说明学困生的心理辅导应该优于学科辅导,其只有在心理上实现了突破,才能在学习上有明显的进步.

总之,学困生的成因多种多样,要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一切的学生,教师要不断创新,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立军. 教师备课存在的问题及其化解策略[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3(01):29-32.

[2]潘忠. 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的几个案例[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 (10):9.

[3]朱晓楠.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学困生学习兴趣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发挥后勤服务育人的作用,培育合格的高职大学生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