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2022-05-30马铁立杨冬梅马铁威
马铁立 杨冬梅 马铁威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能够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提高国内教师的国际竞争力,能够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经验,培养出高水平的国际人才,提高中国的整体教育水平。基于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优化措施包括:构建多层级沟通机制、优化考核方式、明确中外教师角色定位、加强评价反馈机制的构建、构建交流学习平台。
关键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8.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7-0046-03
基金项目:2019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国际化背景下中外教师深度合作策略研究”(编号:SJGY20190737);2018年度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業务费科研项目“‘一带一路视域下目的论旅游外宣文本翻译策略研究”(编号:135309409);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中俄大学生文化艺术交流基地建设与提升对外汉语教育教学质量研究”(编号:GJB131914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对中外合作办学提出了明确要求,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鼓励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该条例对中外合作办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就目前而言,诸多高校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具有较高的探索热情,尤其是合作办学中的中方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已成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重中之重。
一、基于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外教师教学特征对比
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订方面,外方教师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外方教师对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系统的能力、编程能力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并通过课程群设置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上述能力。中方教师则重视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水平。以多媒体技术课程为例,中方教师要求学生掌握多媒体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及多媒体产品制作技巧,不太重视实践环节。
外方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挖掘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学生个性化发展水平。在教学活动中,外方教师侧重于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外方教师比较重视应用对话、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他们会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关于基本知识的参考书,让学生自行阅读学习,或进行讨论学习。中方教师则倾向于运用理论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重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太重视实践教学和讨论教学。
二、基于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国内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水平
其一,在中外合作办学资源中,师资队伍处于核心地位。优秀的师资队伍一旦缺乏,则很难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由此,要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就必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提高国内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水平,为国内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及国际视野的开拓提供平台,使师资队伍建设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其二,中外合作办学在办学过程中可以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能为国内教师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极大的支持,使国内教师的国际化思维和跨文化教学能力等都得到有效培养。
2.有利于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
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中外合作办学要坚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要密切结合国家、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鼓励在国内急需、薄弱和空白的学科领域与外国高水平大学以及具有优势学科的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因此,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要选好合作对象,确保其有优质的教育资源,选好合作内容和合作模式,确保其拥有良好的人才培养能力,以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和综合服务实力。在合作办学过程中,中方学校应引导外方教师对其核心课程进行详细讲解。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双方学校应共同参与,以便更好地落实外方优质教育资源。
三、基于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不足之处
1.中外教师沟通有限
外方教师在中国的停留时间较短,授课任务通常至少为40学时,再加上考核和阅卷工作,时间非常仓促。这样,双方教师的沟通时间就非常少。另外,双方教师的沟通内容往往以课程时间安排、考试方式等为主,很少涉及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术知识等,因此很难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缺少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集中化的授课期间,考核方式通常是以一张试卷、一份报告为主。这样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很难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难以客观、准确、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欠佳。
3.中外教师角色定位的明确性不足
在中外合作教学中,中方教师的“助理角色”比较突出,通常以翻译和维护课堂秩序为主,课堂教学参与度不高。实际上,中方教师对学生情况、国内行业动态等更加了解,应该充分发挥外教合作伙伴的作用,走出被动协助的局限。从备课到课内外教学活动,中方教师都应该保持较高的参与热情。外方教师通常是在外方学校的派遣下来学校授课一段时间,容易存在自己只负责课堂教学的认知误区,很少参与学生课下学习活动,对自身角色定位认知有偏差。
4.缺少完善的评价反馈机制
首先,缺少多元化的学生信息反馈途径。当前,对中外教师的评价通常是调查问卷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效果较好,但因为部分学生尚未完全了解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所以在评价教师时难免缺乏客观性、公正性。其次,评价反馈的实效性不强。一些高校比较重视学生的反馈,但是对教师的意见调查较少,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比较了解合作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最后,基层管理人员的反馈没有被及时采纳。学生代表、辅导员、教研室主任等基层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信息来源具有广泛性、立体性,更了解中外教师之间的合作情况,但是他们在信息反馈中没能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
5.合作平臺有待构建
首先,中外教师的合作意识淡薄。一些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将专业课分设成独立的中教课和外教课,而且对中外教师之间的信息分享没有提出明确要求。由于一些教师对合作教学重视不够,交流不足,因此很难确保课程衔接的顺畅性。其次,统一管理的水平有限。针对中外合作项目,国际学院应加强统一管理,但一些中方专业课教师往往出自其他院系,这加大了学院管理的难度。最后,学习交流平台需要完善。由于交流平台的规模化水平不够,虽然教师有学习交流的想法,但其无法在校际间的交换学习和资源共享中起到显著的作用。比如中外教师之间的语言障碍、办公区域不在同一处等因素就是阻碍双方合作交流的原因之一。
四、基于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优化措施
1.构建多层级沟通机制
由于外方教育机构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因此中外合作双方应基于多层级视角,加强沟通机制的构建。中外双方教师沟通机制的构建,不仅涵盖合作的教师,而且包括全部项目的教师,这样才能让中外教师更好地交流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并激发出双方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合作中的热情,满足资源共享性需求。
2.优化考核方式
根据合作协议,中外教师应将各自授课任务的考核落实下去,但是考核应通过双方的协商来进行,以弥补单一考核方式的缺陷和漏洞,全方位、多角度地监督学生学习效果。一般来说,中方教师应重点讲授第一阶段的基本知识,在结束后安排预备考试,旨在准确掌握学生第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并为第二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3.明确中外教师角色定位
在课堂教学中,双方教师必须明确各自的教学目标。在备课方面,中方教师对学生和国内行业情况比较了解,应与外方教师保持密切合作,共同致力于教学方案的制定,对教材和教辅资料进行合理选择。在课堂参与方面,中方教师既要为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提供帮助,也要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学习,面对文化差异时应进行及时、有说服力的解释说明。中外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明确分工,保持良好的默契度与协调度。外方教师应明确自身对学生学习负责的职责,既要关注课堂教学,也要重视课下环节,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应积极解答,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中外合作教学的紧密融合。
4.加强评价反馈机制的构建
高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不断提高管理效能。高校的教务人员应积极拓展获取学生反馈信息的渠道。面对中外教师配合性不强的问题,应进行深入调查及摸索。调查时不仅要借助常规问卷,还要拓展调查渠道,如采用一对一约谈、班会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对中外教师进行评价。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代表、辅导员、教研室主任等参与进来,让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中外合作教学的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将合作教学推向更为长远的发展道路。
5.构建交流学习平台
首先,中外合作教育机构应提高对合作教学的重视程度,定期培训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参与教师,提高他们对自身教学项目的重视程度。其次,管理层应加强对授课教师的培养,并在同一办公区域合理安排中外教师,使他们可以随时进行交流沟通,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让他们针对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展开交流。最后,管理层应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交流学习平台的构建,实现联谊互惠机制的顺利构建,对于双方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应相互学习、相互共享,提升双方院校同一专业资源的共享水平,满足互换互用需求,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五、结语
总之,中外合作办学能够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提高国内教师的国际竞争力,能够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经验,培养出高水平的国际人才,提高中国的整体教育水平。在当前的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要具备迎难而上的精神,形成合力,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扬,王雨琦.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对中外教师教学的满意度———水平、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
[2]谢丽.基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外籍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04).
[3]夏蓓蓓.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2).
[4]祁小峰.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师资源整合问题探析[J].教育探索,2014(02).
[5]那丽.中外合作办学中外籍教师教学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04).
[6]李莉,徐秋梅.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教师专业素质调查与探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7]张静,刘巍.合作办学项目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新模式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9).
Research on the Cooperative Teaching Mod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Teachers Based on the Sino Foreign Cooperative School Running Projec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 Tieli1, Yang Dongmei1, Ma Tiewei2
(1.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Qiqihar University, Qiqihar 161006, China; 2.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Qiqihar University, Qiqihar 161006, China)
Abstract: Sino 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can make full us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domestic teachers, cultivate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talents and improve Chinas overall education level by introducing foreign advanced educational ideas, educational ideas,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experience. The optimization measures of the cooperative teaching mod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teachers based on the Sino foreign cooperative school running projec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e: constructing a multi-level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optimizing the assessment methods, clarifying the role orientation of Chinese and foreign teacher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 and constructing an exchange and learning platform.
Key words: Sino 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inese and foreign teachers; cooperative teachingmode;talent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