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视角下的地方政府人才引进公共服务模式
2022-05-30吴坚
吴 坚
(湖州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1 问题提出
自2017年以来,全国各省市纷纷出台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人才发展政策,吹响了争相吸引人才的号角,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1].2021年我国人口净增长仅为48万,人口形势日益严峻,意味着人口零和博弈的到来,开启了一个区域人口流入、其他区域人口流出的时代,人口、人力资源、人才的争夺更加激烈、紧迫.区域人才的效益与成本决定人才争夺的效果、人才集聚的效应,即人才争夺、人才集聚效应的生成机制最终取决于人才发展环境,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区域综合实力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政策环境、发展空间、文化认同、人居环境等因素决定人才流向和作用发挥[2].人才环境分为人才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等6 个子系统[3].人才生态系统是以“人才”为中心,以人才的社会交往、社会协同为驱动力,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资源共享互动为导向,形成的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开放式集群的发展系统[4].因此,地方政府的行为和作用都是人才发展环境中极具重要的一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人才引进的短期效果看,其重要性更为突出.“人才大战”的发起者、参与者也多以地方(城市)政府为主,地方(城市)政府的主要政策工具是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如:奖励型政策,包括一次性补贴、税收优惠、表彰奖励;引进人才发展型政策,包括职务聘用、融资支持;引进人才保障型政策,居留落户、社会保险、医疗保健、子女入学、配偶工作、住房保障[5].各地人才政策工具主要集中于人才创新创业和人才引进,放宽落户条件已是大势所趋.“人才争夺战”逐渐演变为人口劳动力之争.人才落户、购房补贴、生活补助、税收优惠等已成各地政府吸引人才的主要手段[6].人才引进政策对城市劳动力市场规模具有正向作用,对城市人力资本积累也具有正向影响,降低生活成本和提升工资待遇是人才引进政策的主要中介作用机制[7].然而,在人才争夺的实践中,人才新政的优质高效落实、人才公共服务至关重要.目前,学术界对“人才新政是如何落地执行的,人才引进公共服务是如何进行的”缺乏关注,研究成果也不多见.
2 人才公共服务相关文献回顾
人才公共服务是指在人事人才工作领域的公共服务,是人才工作和公共服务两者的交集,是以满足用人主体和一切人才在“引、用、育、留”各环节各需要为目的的公共产品或劳动的总和.政府是人才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生产者,同时非政府组织、第三方组织也可承担生产、供给责任.21世纪初,我国人才公共服务研究开始出现,并认识到“一个专业的、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共同搭建、服务于各类人力资源的公共平台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践中都几乎处于空白”[8].人才公共服务是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承担着人才公共服务提供和管理的重大责任,因此亟须强化政府人才公共服务职能[9].目前,人才公共服务存在能力弱化、盲目市场化、服务单一化、产品固化、制度缺失等内在缺陷[10].部分政策的政策目标、政策执行主客体、政策执行责任、政策执行程序不够明确;部分政策约束效力、权威性、稳定性和规范性先天不足,各部门间协作机制缺失政策执行混乱[11]、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设置重叠、机构整合不到位、职能定位不清晰、服务范畴不统一[12].因此,需要积极推进人才公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促进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专业化,服务内容的丰富化、多样化,服务渠道的网络化、便捷化[10];从整合性和协同性视角出发,强化公益性职能,纵向整合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平台[12];转变人才公共服务理念,搭建人才公共服务基础平台,并加快体制改革,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加大经费投入,规范服务行为,加大监督力度,加强人才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人才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13].
综上,人才公共服务研究总体上还停留在基本内涵、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地方实践介绍的初始阶段,且以定性研究为主,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具体深入的探索不多,如人才引进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质量监控、合作生产、绩效评估等方面的研究鲜见.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引、用、育、留”等各环节,各环节虽彼此联系,但也各有特色、各有特点,人才公共服务研究也应因此而多样、多元和多环节.本文主要关注人才引进公共服务研究.
3 浙江省H市人才引进公共服务案例
H市是浙江省北部的一个地级市,是长三角核心城市之一,其经济总量居于浙江省中下游.近年来,H市在经济增长、人才集聚等方面都取得了较满意的成绩,人才工作考核连续多年居于全省前列,也多次获得全国人才工作创新奖.2018—2020 H市引进人才成果如表1所示.
表1 2018—2020 H市引进人才成果
本文首先采用扎根理论,收集相关政策文件、领导讲话、工作总结等书面材料进行主题词提炼,然后结合相关工作经验和理论素养进行推理归纳,在形成有条理、有逻辑的基本认知后,再进行补偿访谈和验证访谈,最后总结提炼H市人才引进公共服务的具体做法,从而提出全链条式人才引进公共服务模式.全链条人才引进公共服务是指在人才需求搜集、信息公布、宣传推介、面试招聘、政策兑现等人才引进的所有环节、所有要素中进行的无缝隙的公共服务活动和行为.全链条强调体系化、系统化,包括从书记、市长到工作人员、普通市民的引才主体多元化、关系结构化,引才过程环环相扣.
3.1 四方联动打造引才共同体
(1) 市、县区联动、部门整合,建立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信息互通、活动互联,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将人才聚引工作作为县区、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听取自查工作汇报,召开座谈会,查看相关工作场地、资料等形式对招引工作进行专项督查.
(2) 人才供应地的高校、人才协会、人才中介组织共同链接,形成引才战略合作联盟.在外地建立人才工作站,推介城市,宣传人才政策,服务目标人才;在本地建立就业创业联络站,为人才在本地的游学、社会实践提供支持和帮助.
(3) 海外协会、海外引才工作站、海外院士专家顾问、海外引才大使对接联动,建立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海外引才联盟.委托第三方专业团队设立运行境外孵化基地、产业基金,鼓励风投、猎头、众创空间等市场化主体参与引才工作.
(4) 设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特色小镇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和人力资源服务超市,进行专业化、市场化独立运营,引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行业协会,加大中介引才奖励力度,促进引才渠道的专业化、多元化.
(5) 激活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打造企业雇主品牌,对建立国家级创业创新平台、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给予奖励.建立企业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机制,如推进全省首个蓄电池行业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试点,以拓宽人才来源.
3.2 多措共举增加引才亲和力
(1) 市领导带队组团到高校推介大学生就业创业新政,举办大学生就业创业新政宣讲会、综合性招聘会、新春综合招聘会、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洽谈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实习招聘会等活动,积极开发大学生就业实习岗位.每年组团赴国(境)外招才引智,举办人才智力项目洽谈活动.
(2) 推行“地籍人才归雁计划”,在恰当的时机开展诸如《致在外学子的一封信》、大学生家乡行、访名企、专场招聘会等系列活动,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增强大学生的本土认同感、归属感;邀请高校和人力资源机构考察就业创业环境,邀请外地大学生参加招聘会,以提升活动知名度,打响城市品牌.
(3) 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突出产业导向,围绕产业链,完善人才链,实施菜单式引才.针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 (含 “金象金牛”“双高”“独角兽”企业)、重大项目,专门编制专家和技术攻关需求目录,在海内外广泛发布,以提升合作洽谈成效.
(4) 多元化引才,建立“海外工程师计划”“星期日工程师”等柔性引才机制,大力引进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外国专家.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融入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G60科创走廊建设,赴上海、杭州、南京等周边重点城市开展人才招聘、项目交流和智力对接活动,以短期聘用、挂职兼职、技术咨询等形式柔性引进人才.
3.3 优化机制提升引才兑现力
(1) 深化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明确各项补贴政策的申报材料、申报程序,改进兑现流程环节,精简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限,在市本级33个补贴审核事项中,14个原由市负责审核的补贴项目下放至区进行审核,6个原由市负责审核的补贴项目下放至市、区分别审核,各项补贴的审核时限均控制在8个工作日内.
(2) 统筹建立“服务大厅、服务网络、热线平台、多媒体平台”四位一体的“创业服务综合平台”,增设就业创业服务热线和专窗,提供“一站式”服务.重点产业、小微企业等认定工作直接由工作人员做“代跑人”,充分发挥创业帮帮团、创业导师、人才服务专员的作用,确保新政补贴“精准、便捷、有效”落实.
(3) 构建“引才云”云平台,联通市、区县人才市场数据,精准分析招聘需求、应聘供给等情况,以供需适配度建立人才流动状态检测、岗位招聘缺口与饱和预警机制;升级“人才码”云服务,遵循“区县互认、服务共享”原则,创新建立“人才码”一体化核销结算机制,为人才提供医疗就诊、免费停车、观影健身、人才公寓等高效便捷的线下“扫码”服务,有力推动人才引进公共服务机制的重塑再造[14].
很多人才一开始被引才政策的良好条件所打动,但经实地考察后发现,更多的人才是被招才过程的“五星级服务”所感动.上到市委书记、市长,下到普通工作人员温情的服务作风和行为模式,已成为开放包容、具有世界眼光、世界格局社会主义新城的品格和积淀.正如一位引进的企业家所说:“超前服务、主动服务、真诚服务、细致服务让我感受到的是贴心、暖心”.她所指的是当自己还不知情时,工作人员主动联系提醒、帮忙申请创业补贴,以及在参观园区时全程陪伴讲解体现出的专业和效率,带给她的感受.
3.4 案例启示
公共服务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梳理公共服务的内涵、特质、服务目标、服务内容、供给主体、供给工具等基本问题,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情境中,实现公共服务从回应到前瞻的功能超越[15].在人才争夺激烈的情况下,人才引进公共服务不仅要做到从回应到前瞻的功能超越,还要从全链条、全要素的视角去思考、改善、优化人才引进公共服务.在人才政策趋同、政策工具同质化的背景下,使人才引进公共服务链条化、品牌化,才能赢得主动、赢得竞争力,从而推动引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H市人才引进公共服务模式可以概括为“整体智治”模式.该模式方便了供需双方的对接,提高了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匹配效率,大大降低了双方的成本,尤其是引进人才的成本;科学有效地构建了政府、市场、企业等多元协同合作的“服务主体”,主体间关系呈现出良好的相互促进、相互扶持的状态,人力资源服务业取得长足进步;科学系统地建构了重点突出、主次有别的“服务内容”,有效推进了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科学精准地优化了快速落地高效率、自动化、集成化的“服务方式”,体现了公共服务精神.H市人才引进公共服务模式也扩展了引才公共服务的范畴,其前期的校地合作、扩展实习生岗位、接纳实习生就业、提前接触本地籍大学生进行文化情感的介入等,都是人才引进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尝试.从城市经营、雇主品牌、活动品牌、政策品牌的视角进行人才公共服务创新的确大有可为,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道.
4 结 语
做好服务型政府的角色,让城市变得温暖,是人才引进公共服务全链条设计的初衷和更高使命.面向未来的人才公共服务,需要考虑生活和人文关怀方面的公共服务,考虑共同富裕、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非价格式的人才争夺,如城郊企业、乡镇企业周边配套生活设施匮乏,出行时间成本较大.因此,提升人才公共服务,促进招引人才高品质生活是未来工作的趋势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