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逆向设计
——以译林版《英语》三(下)Unit 2 In the library为例

2022-05-30戚琪瑶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22年4期
关键词:语篇规则目标

文|戚琪瑶

一、立足素养,明晰大单元主题与目标

1.确定单元主题

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笔者将教材原有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确定单元主题。通过对课程标准、学生学情、教材内容的综合分析,确定了本单元的主题为“走进生活中的规则”。以“规则伴我行”主题式学习统领整个单元。

2.设定单元目标

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通过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学习内容和学生学段特点,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1)理解目标:在“走进生活中的规则”这一真实学习情境中,学生能够听懂、会读课文,并理解语篇意思;能够听、说、认读单词run,shout,eat,talk 等动词;能够理解、运用祈使句的否定句“Don’t...”;能够掌握字母p 在单词中的发音并会唱歌曲“Don’t talk,Tom!”。

(2)应用目标:学生能通过观察讨论本单元语篇中刘涛、Tom及Jack 的行为表现,发表自己的评价,发展思辨能力。

(3)迁移目标:在“规则伴我行”专题性学习中,学生反思并互相谈论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制订“最佳班级公约”,在活动中生成对公共场合基本文明礼仪观念的认知。

二、对标素养,采用适切的单元评价方式

1.针对理解目标的任务和评价

学习理解类目标属于结果目标,教师可依据阶段性测评数据来判断学生的目标达成度。现代信息技术互动平台的使用,可以有效收集和记录过程性数据,从而辅助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自我评价、互动评价的开展,以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本单元主题二“识别规则标识”中,教师设计了学习理解类活动:制作禁令标识,正确识别标识。教师播放标识制作视频做示范,之后引导学生两人一组,制作并在学习平台上传自制的禁令标识,完成图文匹配。教师基于平台检测数据,给予学生反馈。

2.针对应用目标的任务和评价

应用实践类目标属于过程目标,针对学生在课堂应用类活动中学习和思考的表现,教师给予即时评价。在本单元中,故事板块、卡通板块和歌曲板块的三组语篇中分别呈现了Liu Tao,Jack,Tom 三个不遵守规则的人物形象。在课堂观察及交流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别对这三个人物形象展开讨论。比如本单元任务一“分辨学校图书馆规则”,针对刘涛在图书馆的表现,师生之间展开如下对话:

T:(设问)What does he do in the library?

Ss:Shout,run,eat...etc.

T:(追问)Is it right? Why?

S:No,it’s not.很不文明,会影响到图书馆里的其他人。

T:(示 范)I agree.If I were in the library,I would say,“Don’t shout,please.” What about you?

Ss:Liu Tao,don’t eat here! Shh,don’t shout please.

...

T:(反馈)Great! We should obey the rules and stop wrong behaviors in the library.

讨论及交流将贯穿单元每个课时,目的是使学生深入研读语篇,通过对语篇主要知识的不断运用建立结构化知识;通过对故事人物共性问题的不断思考,生成对规则意识的理解。

3.针对迁移目标的任务和评价

迁移创新类目标属于体验目标,教师可以从单元主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在课堂体验式任务中,升华主题意义,发展创造性思维品质,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内化。比如本单元任务五“综合辨别运用规则”中,教师设计了“共同制订最佳班级公约”的任务。基于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规则表现,教师给出如下示范框架(见图1),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为评选“最佳班级”制订本班公约。学生讨论、填写好公约内容后,根据评价指标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见表1)。

图1 班级公约示范框架

表1 汇报评价指标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思考、书写、表达,通过与单元主题和单元学习任务一致的综合测评,实现教、学、评相一致。

此外,教师针对整个单元的评测,设计了单元整体评价表,内容包括学生自评及小组评价(见表2)。通过对单元评价表的整理及分析,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并基于学情对下阶段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表2 单元整体评价表

三、落地素养,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

依据确定的单元主题、单元目标及单元评价方式,笔者确定了本单元各课时主题及教学板块(见图2)。单元目标的实现基于各个课时目标的实现,学生对单元主题的认知在各课时的小组思考讨论、合作展示、评价反思等活动过程中达成。

图2 单元计划及课时主题

1.主题一:分辨学校图书馆规则

任务1:首先,教师课件呈现本单元主题“走进生活中的规则”,并明确本单元主题式学习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学习。接着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导入课时主题“图书馆规则”,同时告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评价形式,作为串联整个课堂教学的线索,然后与学生进行预热游戏:If you see a verb,please shout and act it out.If you see a BOOK,please say shh.以此激发学生的动词储备,并自然进入图书馆的情境。学生基于单元话题和词汇谈论自己日常生活中在图书馆遇到的不文明行为。

任务2: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对Story time 部分进行图片环游、观看视频、语篇听读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动词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结构化知识。围绕故事板块内容,教师提出事实性问题:What does Liu Tao do in the library? What does Yang Ling say? 及思辨性问题:Why does Yang Ling say don’t so many times? Does Liu Tao know about the rules finally? 引导学生寻找细节信息,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给出观点和看法。

【反思与评析】主题一旨在让学生在学校图书馆的任务情境中,通过故事板块的学习初步感知“规则”这一大单元主题,立足课本,以“图书馆规则”这一课时小主题助推学生对语篇大意的理解,对动词及祈使句的否定句的掌握。在班级绝大部分学生达成目标后,我们进阶到下个小主题的学习。

2.主题二:识别规则标识

任务1:教师课件呈现游戏Let’s correct,引导学生运用单元目标句型“Don’t...”纠正图片中的社会不文明行为,之后进一步带领学生识别常见的公共场所禁令标识。

任务2:教师播放禁令标识的制作示范视频,引导学生两人一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制作。学生学习视频后,在学习平台上传自制的禁令标识图,并输入对应的祈使句的否定句,完成图文匹配。最后教师拿出课前做好的标识,做展示示范:This sign means don’t shout.And that one means don’t run.学生与同伴一起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禁令标识,并自评、互评掌握情况。

【反思与评析】主题二旨在通过禁令标识的制作、识别,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理解本单元主题“规则”,巩固知识的建构和深化,达到内化运用的层次。单元小主题由“学校图书馆规则”过渡到“规则标识的辨别”,学生对大单元主题“规则”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扩充。

3.主题三:分辨公共生活规则

任务1:教师呈现本单元歌曲板块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找出歌词中的事实信息:What are Tim and Tom doing?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进一步追问:Tim is sleeping.But Tom keeps talking to him.If you were Tim,how would you feel?学生基于自己的真实想法在组内各抒己见:Tom不尊重他人的感受。Tom 应该等Tim 睡醒了再找他说话。讨论后,教师带领大家学唱歌曲,并尝试把歌词中的动词改成学过的其他动词,创编新歌再唱一唱。活动结束后教师提问: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ong? 学生反馈踊跃: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尊重他人的感受……

任务2:了解完歌曲中不堪叨扰的Tim 后,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本单元另一个非常苦恼的主人公——卡通板块语篇中的Bobby。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Who makes Bobby crazy?”观看动画视频,整体感知故事。接着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语篇,引导学生读一读、选一选细节信息:What does Jack eat and drink? What does Jack take away?通过细节朗读、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真实感受主人公Bobby 的心情,加深对语篇的理解。教师最后提问:After learning the story,what do you think of Jack? What do you get from the story?学生的回答都很好地联系了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Jack is naughty.Jack is impolite.我们不能不问自取……

【反思与评析】主题三旨在通过设计“To be a good friend”“To be a good visitor”两个活动,将同一单元的两组语篇进行有机整合,使基于同一主题“规则”下的歌曲板块和卡通板块建立起更紧密的意义关联,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大单元主题的意义建构,层层推进单元育人目标。

4.主题四:自查自纠社会规则

任务:本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涵盖五个教学环节的转盘游戏。指针依次指向Game time,Library time,Sound time,Reading time 以及Homework time。在依次巩固复习本单元各板块重点内容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照自己在生活中的规则表现,进行对照反思。最后教师拿出本单元阅读拓展材料绘本《大卫,不可以》。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大卫的不文明行为,并通过思考回答:Is it right for David to do so?Does Mum like David? What should David do then? 学生基于自身生活经验和体悟,反馈踊跃:大卫这样做不对,他违背了日常规则;大卫的妈妈非常爱他,就像我妈妈爱我一样;大卫已经长大了,他应该学会遵守规则……

【反思与评析】主题四旨在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整合复习及融合绘本的拓展阅读,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语言结构,并让学生在丰富的故事情境中对守规、懂礼有更深刻的认识。学生在前后课时渗透友情、亲情等多维度情感话题的单元学习中,生发对“生活中的规则”这一大单元主题的更为丰富的思考,从而实现学生深度的认知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和价值判断。

5.主题五:综合辨别运用规则

任务1:教师带领学生反思并互相谈论自己在班级生活中的规则表现,随后呈现班级公约内容支架,引导学生聚焦本班同学身上较普遍的规则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订“最佳班级公约”。学生填写完公约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教师结合评价指标给予各小组过程性评价。活动结束后教师提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rules? Are they im -portant?基于本单元学习的体悟,学生发表感受:规则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遵守规则很重要,它让我们成为同伴的好朋友,亲戚的好客人,家里的好孩子……

任务2:教师带领学生填写单元整体评价表格中的相关内容,学生基于个人和小组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类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完成自我评价及小组评价。

【反思与评析】主题五旨在让学生基于主题语境“规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具有现实意义的班级问题展开探索学习,指向问题解决。学生在实践活动、评价活动中建构起更加全面的单元主题认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分给学生以主体地位,推动他们参与大单元主题的理解并进行自评、互评。至此,学生对主题“规则”的认知由“图书馆规则”走向“社会生活规则”,由单一维度的“纠错”走向对他人的共情和对亲情的理解,自然生成知礼、明礼的文明意识。

猜你喜欢

语篇规则目标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