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主题语境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2022-05-30王丽英
文|王丽英
立足主题语境,深挖主题意义,是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切入点,实现深度学习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抓手。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如何从课程内容视角研读单元全部内容,提炼单元大、小主题意义,构建单元整体框架图?如何引领学生在递增的学习中体验语言、学习语言、提升认知,突出结构化和本质化学习,促进迁移化应用和问题解决,突出学科育人?How to know the truth?How to do?How will be?下面以《新标准英语》(三起)五年级下册Module 7(以下引用“单元”)为例,结合以上几个问题,谈谈我们在立足主题语境,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方面的探索。
一、立足主题语境,整体解读教材,构建主题意义
从现用教材来看,每个模块都是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为主线,设计了具有生活情境的教学内容,但每个模块间缺乏其系统性。所以,可以在通盘考虑《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围绕特定主题语境,深入解读、分析、整合和重组教材等教学资源后,结合学习主体的需求,建构主题意义,搭建起的一个由模块大主题统领、各单元子主题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引领学生通过对不同单一语篇小主题的学习和提炼并建立关联,新旧知识链接、形成结构化和系统化的迁移运用。比如五(下)Module 7。从本模块Unit 1 What time does your father go to work?和Unit 2 I’ll be home at...以及课后的拓展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本模块应该是“Family”大主题下的一个知识点。虽然现用教材还没有明确定位“Family”主题,但从年段的纵向关联来分析,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家人及职业的话题一直贯穿始终,只是主题意义不是很明确,分散于教材不同学段。比如,三年级家庭成员介绍、职业介绍;四年级家庭成员性格特征;五年级家庭成员职业及工作时间、家庭的和谐相处。该话题在意义层面上比较零散,不是很系统,学生学完除了单词、句型等知识技能的提升之外,获得的认知层次比较低,难以系统化。但从教材存在的内在内容去分析,它的主题意义是在逐步提升,只是没有形成系统的大主题。
本模块是关于家庭成员的职业以及该职业的上班及回家时间:What does he/she do? What time does he/she go to work? What time will he/she be home? 在系统问题的建构下,引领学生继续了解家庭成员的职业,并进一步了解、讨论、评价家庭成员工作时间安排,引导学生对家庭成员的感恩与付出做了进一步的提升。通过学习,引导他们意识到家的意义与价值,通过描述家庭成员的职业,认识到家庭成员在家庭与社会中的重要性,主动为创建最美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基于以上认知,本模块的主题及教学内容安排如下图:
单元大主题深化对家庭的理解与认知,构建彼此爱护、支持与鼓励的家庭氛围,学会付出与感恩,主动承担家庭责任,表达对家人的爱。小主题1认识家庭成员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不同角色(了解家庭成员的上班时间)。Unit 1 My father goes to work at eight o’clock every morning.小主题2感悟家庭成员之间的付出,彼此爱护、支持与鼓励,并主动承担家庭责任(了解家庭成员的下班时间)Unit 2 I’ll be home at seven o’clock.小主题3 为创建美好、和谐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绘本故事“My family”整合合P42~43 的拓展内容
二、结合学情,形成系统化思维,确立单元及课时目标
对于复杂的育人目标,单一课时的教学明显是难以完成的。因为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构建深层次的大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学科的本质问题时,学生也就不可能产生系统的能力迁移与应用(Wiggins& McTighe,2005)。如何将凌乱的知识点穿成线、连成片、织成网,纳入系统的知识结构,从而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或深度对统一主题进行多元化解析,建构起围绕特定主题且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发展高阶思维,实现学科教学育人,这就需要我们更改单一课时教学,搭建有单元主题统领、内容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那么单元整体教学首先要结合课标、教材以及学情科学制订单元目标,明确课时目标,体现单元目标的递进性和整体性。(其关系为1/3+1/3+1/3,而不是1+1+1;其模式可以为Room 101,Room 201,Room 301,数字前面的1、2、3体现了目标的递增,后面的1 表示聚焦单元目标。)
比如五年级下册Module 7 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父母的工作以及上班及下班时间,侧面反映出家庭成员的职业、工作时间及家人之间的和睦相处。经多次实践研究,最终我们确定模块总目标与课时目标如下:
单元目标了解父母的职业及职业的特征,掌握职业的名称;能够运用职业及时间描述父母家人的职业及大体的作息时间;感恩父母、团结和谐,能够用英语表达为父母做的事情。课时目标1再认识家庭的构成,能用英文介绍家庭成员的职业,What does he/she do? He’s/she’s a...并能用英语进行同桌交流,强化家庭概念。通过描述家庭成员的职业,认识到家庭成员在家庭与社会中的不同角色。
课时目标2能交流每位家庭成员的工作时间安排(起床、上班/上学、回家),My father/My mother goes to work at...every...通过分析强化对家庭责任与贡献的理解。课时目标3能用英语交流如何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能通过事例说明如何理解父母、感恩父母。总结如何与家人和谐相处。填写最美家庭申请表(用“It’ll be...I will do something.”),为创建最美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Happy Mother’s/Father’s day.Happy birthday!
三、问题导向,分层实施课时教学,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聚焦主题,深入分析教材,在主题意义的系统引领下,以目标为导向,通过创设彼此关联的、结构化的、有逻辑的系列学习活动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围绕真实问题的解决,创设教学情境,构建问题系统,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并灵活运用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与人关联的、参与合作的终生问题解决者的能力。
比如,五年级下册Module 7,我们可以整合为三个课时来完成教学,其教学活动如下:
第一课时理解家庭成员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以及责任。活动1:再认识家庭的构成,能用英文介绍家庭成员的职业,并能用英语进行同桌交流。活动2:利用文本情境——芳芳和大明在步行上学路上相互交流,了解各自父母的职业及工作时间;活动3:通过创设《超级妈妈》绘本故事阅读与创编,再现生活中妈妈的角色,强化家庭概念。第二课时思考成员之间的付出,强化对家庭责任与贡献的理解,感恩父母。活动1:能交流每位家庭成员的工作时间安排(起床、上班/上学、回家)活动2:通过文本情境了解Sam 和Amy 爸爸的下班时间及上下班的交通方式。活动3:通过文本情境,为妈妈送上节日礼物及为妈妈做的事情。第三课时能用英语交流如何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交流感恩父母、理解呵护家庭成员,提升认知,懂得美好、和谐家庭要相互理解、欣赏与爱护。活动1:通过Unit 1 最后部分妈妈送大明、芳芳去上学的情境,复述父母的上班时间。活动2:通过Unit 2 给爸爸过生日的情境再现,复述爸爸的下班时间,以及给爸爸过生日的情境。活动3: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讲述绘本故事“My family”。活动4:通过填写“最美家庭”申请表,陈述自己父母的工作时间以及为家庭所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评选“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