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类专业本科生就业意向调查与分析
——以河南城建学院为例
2022-05-30章梁虹尹国友
孙 婕,章梁虹,尹国友
(河南城建学院 生科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36)
1 学生就业意向
本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回收问卷254份,其中有效问卷249份,问卷有效率为98.03%。
1.1 专业认知
关于学生选择修习本专业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50.3%的学生填报第一志愿到本专业,26.5%的学生填报第二、三、四志愿到本专业,21.7%的学生未填报本专业,但由于某些原因被调剂到本专业,还有1.6%的学生是入学后转专业到生物类专业。超过半数学生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生物类专业,并且学院也接受了一部分调剂生。说明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不会盲目跟风[1],也有学生入学后发现自己对生物类专业比较感兴趣而转到此专业。
图1 学生修习本专业的原因Fig.1 Reasons for students to study this major
学生对生物类专业的喜爱调查结果显示(见图2),13.2%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48.7%的学生表示比较喜欢,35.4%的学生表示喜欢程度一般,2.1%的学生表示不喜欢,0.5%的学生表示非常不喜欢。这表明生物类专业在学生群体中的接受度较好,绝大多数学生对生物类专业的兴趣和喜爱度是比较理想的,这也反映了生物类专业本科生在专业的教学质量上较为满意,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一种肯定,但并不表示没有问题的存在[2]。
图2 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喜爱度Fig.2 How much students like their major
1.2 就业认知
对生命科学领域就业压力进行评分的调查结果显示(见图3),学生评分的均数为7分,占总人数的24.9%。对就业压力评到10分的结果表明,学生认为生命科学领域就业压力比较大,这是因为虽然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前景较好,但是其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发展具有不稳定性,从而导致学生感受到较大的压力[3]。
图3 学生对生命科学领域就业压力的评分Fig.3 Student ratings of employment stress in the life sciences field
图4 学生毕业后首选的去向Fig.4 Preferred destination for students after graduation
关于学生毕业后首选的去向调研结果显示(见图4),36.5%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43.9%的学生准备就读或备考生物类专业研究生,5.3%的学生准备就读或备考跨专业研究生,只有0.5%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此外,9.5%的学生没有明确毕业后的去向。调研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去向已经明确,极少部分学生由于对生物类专业就业情况和自身能力条件等没有明确的认识,导致去向不明确[4]。去向明确的学生中,选择升学的学生比例与选择进入社会直接就业的学生相差不大,这说明面对生命科学领域的就业压力,很多学生选择升学深造以延缓就业[5],其中有少数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与兴趣选择跨专业读研[6],然而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热情并未提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关于毕业后去生物类企业就业,学生希望就职的岗位调研结果显示(见图5),61.4%的学生选择技术研发类岗位、7.4%的学生选择销售类岗位、13.2%的学生选择工艺改进类岗位、10.1%的学生选择人事管理、3.2%的学生选择公关、4.8%的学生选择其他岗位。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在选择岗位时仍然倾向于技术类岗位[7],学生希望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得到充分运用。而选择销售、人事、公关等需要大量人际交往岗位的学生明显较少,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对自己专业的人才需求、就业岗位认识不够充分[8],这也使学生平时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容易忽视自身人际交往、组织协调等非专业能力的培养。
图5 毕业后去生物类企业就业,学生希望就职的岗位Fig.5 Student’s prospected position after the employment of biological enterprises
关于学生毕业预期月薪的调研结果显示(见图6),52.4%的学生预期月薪为3 500元以上,41.8%的学生预期月薪为2 500~3 500元,5.8%的学生预期月薪为1 500~2 500元。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对薪资的看法较为理性,几乎没有学生对就业薪资持过于悲观的态度,说明部分学生对于进入社会就业后的薪资水平了解不够[8]。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社会各行各业就业复工均受影响,高校毕业班学生的就业形势尤其严峻[9]。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情绪比以往更加严重,线下招聘暂停导致学生就业机会减少等问题较为突出[10]。针对这种情况,本研究针对生物类专业本科生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就业态度进行了调查。
关于学生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生物类专业发展前景影响的调研结果显示(见图7),52.4%的学生认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生物类专业发展前景具有有利影响,12.7%的学生认为基本无影响,18.5%的学生认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生物类专业发展前景具有不利影响,16.4%的学生持不太确定的态度。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关注和思考了外部环境和时事对自身就业的影响,并且针对此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学生再一次理解了生命科学学科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如核酸检测、疫苗开发和药物研发等[11]。其中超半数的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专业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一个较好的趋势。
1.3 自我能力认知
关于影响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困扰的主要因素调研结果显示(见图8),74.6%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实习和实践经历,41.3%的学生认为自己缺少求职技巧,65.6%的学生认为自身专业和职业能力不够,33.9%的学生认为自己就业目标不清晰,28.6%的学生认为生物类专业招聘岗位少、不理想,46.6%的学生认为自己就读的学校或学历层次不够,2.1%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因素。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经历比较重视,这也是许多用人单位看重的因素[4]。这也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需要加强学生在自信、自立、自强和增加就业实训等方面的培养。部分学生求职目标不明确并认为自己缺乏求职技巧[12]。此外,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比较匮乏也让学生认为生物类专业岗位少。
图8 影响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困扰的主要因素Fig.8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job hunting
2 学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
2.1 社会因素
目前,我国生命科学行业快速发展,虽然生物类产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但是生物类专业学生能力与生物类产业对人才的要求存在不匹配的现象[5]。本研究显示,企业要求与学生能力的匹配度显著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竞争力的自我评估。认为企业要求与学生能力匹配度越低的学生,也认为自身就业竞争力越低,反之则越高,如图9所示。
注:其中有9名学生表示没有了解过企业用人要求与学生能力的匹配度,故不计入统计。 图9 企业要求与学生能力匹配度和学生 就业竞争力自评的关系Fig.9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 requirements and students’ ability matching degree, and self-evaluation of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此外,社会舆论的负面报道也使学生对生物行业的就业形势和前景产生怀疑,增加了生物类专业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压力。学生在校期间正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阶段[12],各大培训机构对考取研究生等方面的过度宣传,以及其他一些外界环境的影响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2.2 学校因素
学校对于生物类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显示,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的满意程度显著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竞争力的自我评估。对学校就业指导满意度越高的学生,对就业竞争力的自我评估也越高,反之则越低,如图10所示。
图10 学生对就业指导满意度与就业竞争力自评的关系Fig.10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their self-evaluation of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在调查问卷的一道开放题中,学生提出学校对于生物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过于模糊笼统,就业指导教师不够专业,学生得不到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此外,学校对生物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与企业的用人要求难以匹配[13],生物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校的培养方式却重理论与研究,而轻实践与应用,这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认知与就业能力,加大了学生就业难度。
2.3 个人因素
学生自身的素质与态度是生物类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显示,学生认真关注就业情况的时间也显著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竞争力的自我评估。学生关注就业情况的时间越早,对就业竞争力的自我评估也越高,反之则越低,如图11所示。
注:其中有7名学生表示还没有关注过本专业就业情况,故不计入统计。 图11 学生关注就业的时间与就业竞争力自评的关系Fig.11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me students paying attention to employment and self-assessment of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也是引起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14],有学生临近毕业仍然缺乏一个清晰的就业目标。学生职前准备的不充分也加剧了学生缺乏求职自信的现象。此外,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不扎实,实践经历与社会经验的缺乏,就业期望值过高也增加了学生求职的难度[13]。
3 建议与对策
3.1 对社会的建议
第一,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让有关部门对高校招生工作进行评估与监督,加强学生就业监督,避免学生遭受就业歧视,加大对生物类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12],缓解生物类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压力。同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15]。第二,社会舆论会对学生就业取向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大众媒体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12],如媒体对就业形势不应做夸张的负面报道,不对生物类专业进行带有偏见的评论等,以免引起学生的消极就业情绪。第三,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要摒弃盲目选择名校、高学历毕业生的思维,应当从职业素养、发展潜力等方面科学评估人才,珍惜人才,给学生提供展示和锻炼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16]。
3.2 对学校的建议
第一,在招生政策和人才培养计划上,高校可以适当调整生物类专业本科生招生规模,以适应生物类产业的人才需求量,避免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17]。学校可以适当调整生物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强通识教育和学生通用技能的培养,同时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专业教育,设计开放型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流程和操作,并不断提高对学生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等方面的要求[16],以增强学生进入社会的就业竞争力。第二,学校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多提供企业用人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习,感受就业氛围,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观。充分并有效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学资源和实践环境,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综合能力[18]。第三,学校也应当继续优化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可以将就业指导课程安排在每一个学年的计划中,并对不同年级进行不同侧重的指导,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19]。同时,也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20]。
3.3 对学生的建议
第一,在专业选择时,学生需要对所选专业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包括该专业在校内所处水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学习的课程以及专业大致的就业情况等,避免盲目追求名校和热门专业[2]。第二,生物类专业本科生入学后,学生应当认识到生物作为基础学科,其知识范围广、跨度大,因此扎实学习专业课程十分必要,专业基础也是用人单位和高校评估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21],扎实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与实践。第三,学生应当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扎实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适当关注自身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如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管理策划能力等,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和品质,适当发展自身的兴趣与特长,提高竞争力。第四,学生应当在本科期间基本明确自己的就业意向[13],充分利用学校的就业指导资源,寻求专业教师的帮助,进行合理的就业预期,避免好高骛远,认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