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核心任务的设计与评价
2022-05-30冯晓波
【摘 要】初中语文单元教学中的核心任务关系着整个单元的教学效果,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核心任务一直是困扰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难题。文章从核心任务的内涵和特征入手,从“研读单元内容,确定单元统领要素”“勾连素养要素,撰写单元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单元学习任务”三个步骤来设计单元核心任务,并从认知、观察、阐释角度评价核心任务,实现“目标—任务—评价”一体化。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核心任务;学习评价
【作者简介】冯晓波,二级教师。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素养立意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研制与推行研究”(2022SC008)
当前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对单元的认识不够准确。一些教师虽有“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识,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是一篇一篇地教,一课时一课时地教,机械地训练知识点。二是对单元的学习任务不够明确。一些教师虽然已经学习了“单元整体教学”的相关理论,也尝试将几篇课文整合后进行教学,但由于没有提炼出一个具有统领性的学习任务,导致整个单元的教学比较散乱。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设计一个高质量的核心任务。核心任务关系着整个单元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在阐述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核心任务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核心任务的设计步骤和评价方式,旨在给一线语文教师提供思路与借鉴。
一、核心任务的内涵与特征
(一)核心任务的内涵
核心任务是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高质量的单元整体教学依赖于高质量的核心任务。那么,什么是核心任务呢?笔者对相关文献中关于核心任务的阐释进行了梳理,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核心任务指任何领域中最重要的表现要求[1]。这种观点强调了核心任务是领域中关键的表现要求。二、核心任务指单元核心任务,主要表现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材料提示、对学习和交流活动的组织引导、读书的引导等[2]。这种观点对核心任务的表现形式做出了界定。三、核心任务等同于学习任务群,具有鲜明的探究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3]。这种观点明确指出了教师在核心任务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是学生进行单元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上述三种观点从核心任务是学科领域的重要表现、存在多种呈现形式、教师的组织作用等角度来阐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笔者认为,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看,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核心任务是指语文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设计的一个学习任务,包含本单元语文学习的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能让学生在核心任务的驱动下有效开展单元学习,引导学生“在做事中解决问题”和“在做事中学会做事”。简言之,核心任务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与品格。
(二)核心任务的特征
1.学习的深度性
学习的深度性指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核心任务,能够明确告知学生本单元的学习需要经历哪几个阶段,能够引起学生对本单元浓厚的学习兴趣。简单地说,学生的学习需要经历一个从知识获取到能力转换的过程,避免各个阶段的学习只是对浅层知识的反复识记,强调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与能力。
2.知识的统领性
知识的统领性指核心任务中的学习任务能够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是对整个单元语文知识的高度概括,并且能够统摄每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可以说,每一课时的学习任务相当于核心任务下面的若干个子学习任务,是一种从属关系。同时,核心任务明确指出了本单元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学习核心任务就是建构本单元的语文知识。
3.问题的情境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明确将情境划分为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4]。核心任务的显著特征在于它具有学习的情境性,即核心任务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在一个真实或拟真实的情境中完成对任务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质量的核心任务必须具备以上三个特征,这也是确保单元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核心任务的设计步骤
明确语文学科单元整体教学核心任务的内涵和特征后,笔者认为,可以从“研读单元内容,确定单元统领要素”“勾连素养要素,撰写单元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单元学习任务”三个步骤,设计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核心任务。
1.研读单元内容,确定单元统领要素
教师要设计出高质量的核心任务,就要根据单元学习内容的特点,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中该学习内容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认真研读单元导读中的文字内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采取“双线组元”的形式编排单元内容,每个单元都设有单元导读,导读是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组合,意在强调语文学习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知识。教师应认真研读单元导读内容,根据单元篇目的文体类型,找出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才能确定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只有认真通读、理解课程标准和单元导读内容,才能确定本单元的统领要素。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事物性说明文单元。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要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结合第五单元导读的文字内容,笔者认为可以将本单元的统领要素確定为:事物性说明文的基本知识及运用;非凡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力;科学探究的精神、态度与方法。第一个要素涉及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强调学习并运用事物性说明文的知识;第二和第三个要素涉及单元导读中的人文主题,要求学习古人的智慧和科学探究精神。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单元统领要素都必须包含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新闻“活动·探究”单元。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要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结合单元导读中的文字内容,笔者认为可以将这一单元的统领要素确定为:新闻类文体的基本知识及运用。在这个单元教学中,语文教师就不需要考虑单元的人文主题,只需要将单元学习的重点放在语文要素上。
2.勾连素养要素,撰写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后要达成的一系列目标。单元学习目标的拟定需要勾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单元统领要素,并形成对应关系。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事物性說明文单元,笔者撰写了以下单元学习目标(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本单元的三个学习目标是统领性目标,但目标的文字表述比较笼统、模糊。例如,目标二“理析事物性说明文的写法”就只是笼统地点出了这个学习目标之下要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手法。单元学习目标会对应相关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比如,目标一“整体感知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对应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文化传承与理解”。此外,语文学科某个核心素养在不同的学习目标中都有体现。例如,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在三个学习目标中都有体现,具有持续性。
简言之,单元学习目标的表述需要根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单元统领要素来确定,形成对应关系。单元学习目标表述虽模糊,但指向是清晰的。换言之,单元学习目标的指向是清晰的、可观察的、可测评的和可评价的。因此,笔者用行为目标叙述的方法,采用“1+X”的形式来呈现单元学习目标,即1个统领性单元学习目标下有X个子学习目标,且这些子学习目标与统领性单元学习目标是从属关系。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单元学习目标和子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可用表2表示。
3.撰写一篇事物性说明文
3.1至少从三个方面把握所选定事物的主要特征。
3.2撰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事物性说明文,介绍所选定的事物。
3.3根据小组评议的意见,至少从三个角度修改征集的习作。
上述子学习目标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能让学生根据子学习目标的表述展开单元内容的学习。同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在大目标的统领下,即紧紧围绕单元学习目标展开的。总的来说,任何单元学习目标都可以采用“1+X”的呈现形式,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单元统领要素的引领下阐述、表达。
3.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单元学习任务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才是活知识。学生能运用活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切实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确定单元统领要素和单元学习目标后,教师设计核心任务时要勾连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在复杂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把语文实践活动分为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三类。个人体验情境指向学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及创作文学作品等。社会生活情境指向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强调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域中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强调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述方式等。学科认知情境指向学生探究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语文学科认知能力。[5]
选择适切的问题情境来设计单元核心任务,既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单元整体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单元学习。笔者尝试将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事物性说明文与个人体验情境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如下核心任务。
同学们,我们学校打算制作一本介绍学校的宣传册,栏目主要有《学校况概》《标志建筑》《特色空间》《精致一角》等,拟向广大师生征集一批文章。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对象,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说明性文章。根据宣传册栏目的设置,选择的对象可以是总体介绍学校的布局与建筑;也可以是学校某一个建筑,如行政楼、教学楼、食堂、体育馆等;还可以是某一个特色场景、空间,如校园电视台、自动图书借阅区等。
为此,我们先要完成的两项子任务。
子任务1:学习事物性说明文的写作手法。阅读四篇事物性说明文,理析作者是怎样把事物介绍清楚的。
子任务2:熟悉、把握所选事物的特征。实地观察、访问,查阅资料,进一步熟悉、把握自己所选事物的特征。
这个核心任务的表述采用“主任务+子任务”的形式,勾连学生校园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宣传册的征文活动,开展单元学习。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既能完成主任务“撰写一篇说明性文章”,还能完成两项子任务“学习事物性说明文的写作手法”和“熟悉、把握所选事物的特征”。核心任务中的学习情境是真实的,让学生成为学校宣传册的设计者之一,能够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本单元之后能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真实遇到的问题,并在小组范围内制作出一份简单的校园宣传手册,体现“做中学”的理念。
总而言之,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核心任务要紧扣单元学习目标,体现单元文体的特点,勾连学生的学习生活,设计主任务和子任务。
三、核心任务的评价策略
教育评价三角模型强调,学习评价的设计至少包含三个核心维度:认知、观察、阐释。[6]单元整体教学中对核心任务的评价也可以从这三个核心维度展开。认知维度强调“评什么”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做出合理评价;观察维度强调“怎么评”的问题,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阐释维度强调“如何正确运用评价结果”的问题,根据评价结果,教师诊断并改进自己的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笔者认为,从认知角度,可以采用“核心任务等于评价任务本身”的策略;从观察和阐释的角度,可以采用“制订多维度、多层级的评分规则”的策略。
1.核心任务等于评价任务本身
评价任务是评价目的、评价目标的具体体现。在语文实践探究活动中,学习任务即为评价任务,是根据评价目标而设计的符合语文学科逻辑的学习项目,或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6]由此可见,从认知角度来看,核心任务与评价任务可以是同一个,解决的是“评什么”的问题。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事物性说明文的核心任务与评价任务就是同一个,学生需要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后完成一篇说明文的写作,即完成核心任务。同时,学生能否撰写出一篇说明性文章也是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若学生能够撰写出一篇说明性文章,则证明学生已经完成了本单元的核心任务;若学生不能撰写出一篇说明性文章,则证明学生没有完成本单元的核心任务。
需要注意的是,当核心任务就是评价任务时,核心任务应该是开放的,要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换言之,學生完成核心任务的成果是多样的,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例如,核心任务“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对象,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说明性文章”,就没有给学生限定写作的对象,而是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说明对象,选择的范围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校园的了解,选择最感兴趣的说明对象进行写作,积极参与征稿活动。
2.制订多维度、多层级的评分规则
评价核心任务的目的在于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这就需要建构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笔者认为,应制订一个多维度、多层级的评分规则,用来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反馈学生的单元学习效果。
从观察和阐释的角度来看,可以解决“怎么评”和“如何正确运用评价结果”的问题。以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核心任务为例,笔者制订了一个《事物性说明文写作评分规则表》(见表3),让学生参照这个评分规则表对核心任务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这个《事物性说明文写作评分规则表》共分成六个维度,每一个维度又分成四个层级。学生在撰写完说明性文章后,既能参照评分规则对自己的文章做出初评,并对照不足,修改自己的文章,还能有效调节自己的单元学习情况,提升自我的元认知能力。
因此,若学习内容是阅读与写作结合的单元,其核心任务可以是“撰写一篇某种文体的文章”,并设计一个关于某种文体的评分规则表。当然,评分规则表的制订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因为依据学生的学情,尊重学生的学情,能让评分规则表更有科学性,也体现了“评价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的理念。
从学生学习的视角来设计基于真实或拟真实学习情境的核心任务,是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高质量的核心任务通常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目标—任务—评价”一体化。当然,单元整体教学中核心任务的设计与评价仍旧需要每位语文教师、专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改进。
参考文献:
[1]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2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刘璐.基于单元核心任务的课堂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2021(29):42-44.
[3]王光宗.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J].甘肃教育研究,2021(5):32-3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5]潘素文.写作任务情境的设计路径[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10):33-36.
[6]李倩.初中语文实践探究活动中的学习评价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21(10):4-8.
(责任编辑:周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