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女孩复学记
2022-05-30冯晓燕
冯晓燕
[摘要] 小升初是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转折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进入快速发育阶段,加上学校学习节奏的变化,会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压力,使他们面临很大的适应困难。小升初能否平稳过渡和转换,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案例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对一例初一学生适应性问题进行辅导,通过调控情绪、改变认知、寻找优势,共同探讨小升初心理衔接时家、校、社的应为和可为。
[关键词] 小升初;适应性辅导;积极心理学;辅导个案
一、个案概况
小欣,女,14岁,初中一年级学生。
从小学开始,小欣脾气暴躁时有发生,不想上学,喜欢玩手机。自小学升入初中后,家长发现她的手背和手腕处留下了一道道的伤疤。第一学期结束,家长带小欣去医院就诊,评估为中度焦虑,采用物理治疗和服药一个月后,自我感觉效果不明显,便停止了服药和治疗。
一次在学校课堂上,小欣突然把书撕掉,还写了一句话:活着没意思。学校通知家长把孩子带回家休息,待情绪稳定了再去上学。
作为市级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指导中心的辅导老师,听到电话那头家长的求助,我思考着如何帮助小欣积蓄自身的力量,走出小升初的心理困扰。
二、个案处理策略
市级心理辅导站与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有诸多不同,对于个别辅导而言,主要表现如下:
1.咨访关系的熟识度
辅导者与来访者通常是不熟悉的,需要在咨询中建立咨访关系,敞开彼此的心扉,赢得来访者的信任。
2.原因分析的客观性
要全面分析个案形成的原因,依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即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评判其是否有心理问题或疾病,需要全方位了解个案表现、身心状况。市心理辅导站以电话方式全天候预约个案,了解到的个案信息基本以家长描述为主。在没有面对面接触个案时,较难做出全面、客观的原因分析和判断。比如,个案的认知、情绪、行为状况,包括身心表现、问题严重程度、家庭情况、生活经历、人际交往等等。
3.个案辅导的针对性
本个案需要理清三个问题,即归因、现状、可行。
(1)归因:个案焦虑源是什么,小升初带来的种种不适应,是因为人际关系还是学习压力?是受家庭成员、学校老师、同学的影响,还是与自身相关?
(2)現状:面对指导中心陌生的环境、人员难免会紧张、尴尬。加上个案本身焦虑,往往会比较敏感。要建立良好的关系,让来访者感受到安全、被理解和支持,从而理性、客观地认识自我、解读自我。
(3)可行:没去上学有多久?如何梳理、寻找合适的方法,做出“不自我伤害,回归校园”的行为约定,并尝试执行。
三、辅导目标
以积极心理学为辅导理念,帮助来访者在面对学校、家庭环境等人际交往变化或挑战时,能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并勇敢地面对,寻找自身的优势项目,合理调节自我的紧张、焦虑情绪,并以主动的姿态面对家庭成员、学校老师和同学,调整自我行为。
1.打开心扉,通过心灵对话,了解焦虑的来源和
原因。
2.重拾信心,寻找优势项目,发掘自我成长的心理能量。
3.尝试改变,缓解焦虑情绪,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社交常态。
四、辅导过程
面询是妈妈带小欣一起来的。妈妈先说明来意,孩子中度焦虑,有自伤行为。
初看小欣,清秀文静,微笑不语,看不出紧张胆怯。关键还是要打开她的心门,听听她内心的想法。于是,我请妈妈在休息区等候,便与小欣开始了近一个小时的心灵对话。
第一步:倾听共情,探秘焦虑来源
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内在动机的发展部分取决于其交往需要、胜任需要和自主需要,以及让父母、老师或生活中重要的人满意的程度。”我运用倾听、共情、开放式问题等咨询技术深入了解小欣的烦恼,解读她内心的矛盾源。
1.家庭关系:“爷爷重男轻女!”
“很高兴认识你,如果你信任我的话,我们就像好朋友一样聊聊天,可以吗?”
询问家庭关系:“在家,你和谁的关系比较好?让你感觉心里不太舒服的事情有哪些?可以具体说说吗?”
在小欣的讲述中,我了解到弟弟在私立学校上四年级,爷爷比较宠爱弟弟。“弟弟两个星期回一次家,爷爷把好吃的菜都放在弟弟面前,还给弟弟夹菜,却从不给我夹。弟弟不要吃的菜才给我吃。爷爷重男轻女!”说到这个细节时,她的泪水顺着脸颊淌了下来。我递过纸巾。
“噢,爷爷给弟弟夹菜,让你感觉爷爷对弟弟好,对你不好,你感到有些委屈、不舒服,是吗?”她点点头。
除爷爷之外,与家中其他成员都没有什么人际冲突。与妈妈之间的交流很多。于是,我顺势引导:“不开心的事,闷在心里不说会更难受。你愿意跟谁说说呢?”小欣当即表示,妈妈对自己很关心,和妈妈之间就像闺蜜一样,以后可以和妈妈说说。
2.近日状态:“手机成了最好的玩伴!”
小欣这几天没去学校,在家基本就是睡觉、玩手机,偶尔会打打篮球。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用手机,如聊天、听音乐。每天睡觉经常是晚上11点之后,还总是睡不着。看来,目前离校在家的小欣,脱离了正常的学习环境和同龄交往圈,陷入终日手机相伴的孤独世界。
3.校园生活:“老师说我不行的!”
我:“升入初中后,学习上有了什么变化?”
小欣:“小学学习都还行,现在进入初中后,语文、英语70分左右,数学不好,有时考试会不及格。”
我:“噢,你对哪一门学科比较感兴趣?”
小欣:“我比较喜欢体育,我跑步快。”
我:“你能具体说说吗?”
小欣:“最近学校运动会上,分获800米、400米项目的第一、第二名。”
我:“哇,很不错噢!得到金牌、银牌,当时的感受怎样?”
小欣:“很开心啊!”
我:“看来,运动是你的强项。你愿意说说最近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
小欣:“学校组建运动队,体育老师挑了我的同桌。我明明跑得比她快啊!”
我:“噢,你比同桌跑得快,她进了运动队,你却没有进。你同桌是什么反应?”
小欣:“她去和体育老师说了。她跟我说,体育老师说‘她不行的,她很差’。”
我:“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
小欣:“体育老师偏心,不公平,明明我比她跑得快!”
我:“嗯,因为这,你有点想不通。升入初中后,有好朋友吗?”
小欣:“原来小学里很要好的同学都分在其他班,平时也不怎么来往了。现在我总感觉同学们在说我的坏话。班级里没有一个好朋友。有时,走廊上站了人,我也不敢一个人在他们面前走过。”
我:“当你遇到困难或不太开心时,会怎么做?会找哪位老师说说呢?”
小欣:“班主任是男老师。”
我:“噢,男老师让你感觉不好意思说。学校有心理老师,好像是女老师哦?”
小欣:“她和许多老师在一起,我觉得很难为情,不敢去找她。”
在和小欣的对话中,我慢慢清晰地了解了她目前的心理状态。进入初中后,成绩直线下滑,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同伴之间的交往减少,加上钟爱的体育也得不到赏识和机会,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接连的挫败让小欣产生了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等一系列心理
问题。
第二步:寻找优势,开启积极思维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挖掘人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如何帮助小欣发现自己的优势,发挥长处,提高自我接纳和自我认同感呢?
1.自我暴露,激发内心潜能
“老师和你一样,也喜欢跑步,愿意听听我的故事吗?”听我这么一说,她眼睛里闪着光,微笑地点头。接着,我与她分享起了“我的体育故事”。“小学时,体育险些不合格,六年级起跟着老师长跑;初中时,每天一早操场跑6圈,后来还参加了市越野赛,体育中考得满分,最近镇运动会得了800米、400米两个第一。”
相似的爱好,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近。我让小欣说说自己的想法。“只要肯坚持,就会有收获。”“你比我跑得更快,相信自己,你可以的!”
2.绘本投射,停止自我伤害
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就看你怎么去面对。说理式教育太过苍白,我就和她一起看我自己制作的绘本动画《胆小鬼威利》。“威利的逆袭”给了她不小的启示,在轻松的氛围中,将绘本角色投射到现实空间,帮助她体悟人生的哲理。
我又握着她受伤的手。
我:“看着这些伤,我很心疼。估计当时爸爸、妈妈、老师也很着急噢!”
小欣:“嗯……”
我:“当时你是什么想的?”
小欣:“我不是真的想自杀,我只是用美工刀轻轻划,不会太用力。”
我:“什么时候你会这样做?”
小欣:“紧张、不开心时。”
我:“这样会让你感觉好一些?”
小欣:“是的,感觉会舒服些。”
师:“如果再遇到紧张、不开心,你觉得可以用哪些方式?”
小欣:“嗯,我以后不划了。我会深呼吸一下。”
我:“真不错,这是个调节的好方法。我们一起来做个‘蝴蝶拍’放松一下。”
放松过后,我与她达成了“不再伤害自己”的约定。
3.发现优势,做出积极选择
要适应新集体,让小欣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获得成就感、存在感很重要。“你能为集体或他人,做点什么?”小欣主动提出,自己的字和画画水平不错,小学时经常负责出班级黑板报。愿意主动向老师提出,参与班级黑板报的制作。
“接下来,你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努力的是什么?”她的回答坚定而有力:“体育,我正在学跆拳道和篮球。”运动不光能强身健体,也是很好的减压方式。爱运动的小欣对生活还是抱有很大希望的。
第三步:对话共商,促成行为约定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会通过努力学习、坚持不懈、良好的策略和他人的指导提高自身的能力。随后,我通过家长、小欣和老师的三方约定,鼓励小欣主动投入有意义的事情中。
1.坦诚交流,跟进家校支持
邀请小欣妈妈共谈。一进门,妈妈就惊讶地说:“孩子愿意跟你说这么多,还这么开心!真有点意外!”接着,妈妈又细说了就诊经历,不到两周花费1.8万多。服药一个月后,感觉没啥效果,就停止了治疗。小欣和爷爷经常会言语冲突,妈妈也觉得爷爷重男轻女。
妈妈对小欣说:“妈妈只有一个愿望,只要你好好的,健健康康、开开心心的,学习成绩怎么样都无所谓。你能去学校就好。”
妈妈能坦诚地面对孩子的现状,也意识到之前跟学校老师联系比较少。我建议家长与班主任多联系,赢得学科老师、同学的更多支持。
2.温情约定,尝试积极行动
随即,我们共商了接下来的行动约定。
(1)与家人,多一些沟通:学会理解爷爷疼弟弟和自己的不同表现,愿意在妈妈的帮助下商定手机使用时间,约定晚上10点前睡觉。
(2)与老师,多一些主动:坚持自己在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主动和体育老师沟通,表达想参加运动队训练的想法。
(3)对自己,多一些鼓励:当紧张、不开心时,可以选择更合理的方法调控情绪,愿意找人傾诉、求助。如果有需要,可以再来中心,老师一直都在。
结束前,我尝试与她探讨:觉得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回学校?我告诉她,人心情不好就像平时感冒一样很正常,不用担心老师、同学会怎么看、怎么说。如果可以,老师期待星期一你能像平时一样去学校。她点头答应。“好,我们拉勾,相信你能做到的!”
五、辅导初步成效
小欣复学啦!2021年4月17日周六辅导后,周一早上特地联系了小欣所在学校的心理专职老师,了解到孩子已经去上学了,请学校心理老师协同班主任、学科老师共同关注小欣的情绪、与人相处等状态,并跟进相应的个别辅导。
我先后于2021年5月、7月、8月进行了三次电话回访,得知小欣的学习、生活等状态良好,情绪稳定,上学期间能早睡早起,从此再没有出现自伤行为。与爷爷之间有时还会不太和谐,特别是语言上。我与家长电话沟通,指导他们学会情绪的暂停,改进亲子对话方式,以防亲子矛盾激化。
爱运动的小欣学会坚守自己的体育梦想,真替她高兴!暑期,小欣参加了两个兴趣班培训,继续练习跆拳道和篮球,跆拳道已经获得“黑红带”了。
六、辅导反思
面临新环境的适应、学习方法的调整、人际关系的建立、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有不少孩子会感到不适应。想实现平稳过渡和快速适应,需要加强三个维度的赋能:
1.家长要当好陪伴者
升入初中后,学生面对陌生环境的焦虑、青春期到来的焦躁,学习科目增多、难度加大,在学习、人际交往方面会出现适应性困难。当孩子面临很大挑战时,需要家长的帮助指引,关注孩子的情绪、学习情况、交友情况,多点倾听和理解,多些陪伴和鼓励,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在和谐的氛围中成长。尤其是二孩家庭,有的孩子讨厌“别人家的孩子”甚至自己的兄弟姐妹,需要调和大宝的心理失衡,引导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2.老师要当好指导师
个案中的小欣酷爱运动,学科成绩不是很理想,在传统学业评价制度下,她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小升初阶段,老师要善于当好指导师。
一是指导学生,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接纳他们在学业上的差异,培育学生的积极思维,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找到归属感,提高自我认同心理,让他们有信心、有能力做好心理和行动的准备,更快地适应初中生活。
二是带动群体,形成班主任、学科老师、心理老师和家庭共同赋能的良性互动,提高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比如,指导学生通过保持乐观、恢复自信、保证睡眠,充足运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化解不适应带来的焦虑不安。
3.辅导员要当好顾问员
本次辅导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用“自我暴露,激发内心潜能;绘本投射,停止自我伤害;发现优势,做出积极选择”等辅导技术,帮助学生改变认知,寻找优势并行动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作为市级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辅导老师完成面询之后无法實现时时关注、反馈跟进。在引导个案自我探索、行为调整方面,会缺少系统的支持。辅导后,要跟进个案的回访,依据个案的严重程度选择保密例外,要协同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体的多方力量,尽心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灵顾问员。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上卷)[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陶新华. 明确家规与家庭角色责任——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03).
[3]雷光舜.小升初转型期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甘肃教育,2020(06).
[4]曾于秦.基于生涯成熟度的初一新生入学适应现状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06).
[5]李潇星.初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干预试验研究[J].校园心理,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