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2022-05-30高斌

学周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教学现状培养策略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文章在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討了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几点策略:在思想上加以重视,这是重要前提;重视导学,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从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重视实效,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重视复习,培养学生总结巩固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学习习惯;教学现状;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8-014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8.049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基础教育由单纯的关注“知识”到关注“人本身”的变化,即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体现了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为了指导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国家颁布了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标准解读等相关指导性文件,文件中要求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要以落实课程标准精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奠基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习惯的关键时期。学生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主体地位的发挥程度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须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对此教师必须予以重视,并采取恰当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打好基础。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尝试,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方面

教师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导,要设计好、组织好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有效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数学教师对于新课改的要求并未真正接受,教学中依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思想,依然以考试为主要目标,甚至在教学中完全主导着课堂的进程,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教学过程,其学习的主动性很难真正被激发出来,导致数学学习习惯无法有效形成。特别是在教学方法方面,很多数学教师依然是以单向的讲授灌输为主,在这样的单向输出过程中,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听,其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无法真正形成,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还有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了新课改的新要求,也知道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教师盲目放权的现象,学生只是表面上进行活动,但学习实效往往很低,这造成了课堂的“虚假繁荣”,并未真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一些数学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缺乏针对性,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难以达成一致,这不仅影响了教学的效率,也不利于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学生方面

学生应该是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居于核心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探究教学内容,应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就目前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有效的课前预习,主要还是寄希望于教师全面细致的讲解;在课堂上还是以听为主,缺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特别是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缺乏深入、细致、耐心的思考;针对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者疑惑之处,并未及时寻求教师或其他学生的帮助;面对课后作业更多的是为了完成,对于质量的要求却不高,存在应付的心理,更缺乏主动拓展和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导致思维面较窄,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这些问题的存在意味着学生自身尚未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容易成为学生学习进步的阻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在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力争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即要使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这就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在小学数学学科的具体表现。教师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着手,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也是学生成长和进步的重要前提。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

关于习惯的重要性,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曾经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也是如此。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真正、有效地动起来,这需要以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作为保障,所以小学数学教师既需要准备好自己的教学,更需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良好习惯的养成。

具体来说,教师要主动转变思想,认真研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新要求和新理念,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制定契合小学生成长规律的习惯培养策略。教师要立足于长远也就是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涯,通过合理的规划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例如,在小学低年级学段,教师要在养成教育的基础上明确具体的习惯养成目标,如怎样听课、怎样书写、作业的格式、如何思考问题等,力争在开始阶段打好基础,然后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习惯养成目标去落实,让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成为教师教学认知的一部分,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后,逐渐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一定要把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纳入小学数学学科的备课内容中,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其他教师进行相关的研讨和交流,力争发挥集体优势,群策群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优化学生的习惯培养策略,避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从而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为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做好准备。

(二)重视导学,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做任何事都要重视准备阶段,学习更是如此。预习是一节数学课的一部分,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大部分数学教师都会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要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让学生做好预习。预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第一步,学生通过预习能够提升课堂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同时预习也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部分。预习的过程需要学生去独立阅读和思考新的教学内容,能够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小学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强,学生通过预习往往能够不自觉地回顾和复习旧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良好效果。此外,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自觉发现问题,然后尝试去解决问题,这对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是非常有帮助的。

但是,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预习的要求来看,形式主义或者目的不明确的问题频频出现,主要原因是教师的预习要求太宽泛,对如何进行有效预习、怎样提升预习实效等内容涉及较少,导致学生认为预习就是看一遍教材,未能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导致预习的目标未能有效实现。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首先要具体教导学生进行预习的方法步骤。教师要给学生做好示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如何有效阅读教材。针对小学数学教材中图文并茂的特点,教师要告诉学生如何去阅读、思考教材中的信息,这对培养学生阅读与提炼有效信息的素养非常有帮助。为了发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导者角色,教师可以在预习环节给学生设计导学案,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基础知识、易混淆点、重点问题等全部融入导学案中,这样就可以增加学生预习的针对性。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重视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对在预习环节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发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逐渐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会有极大的帮助。

(三)从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倾听习惯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课堂学习效率起着决定作用,这与学生的有效倾听密切相关,因此倾听也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其倾听能力与上课时的注意力密切相关,这里的注意力既包括有意注意也包括无意注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较为短暂,难以持续投入一节课的时间;而无意注意力就可以成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持续投入数学学习的切入点,因此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兴趣,把学习内容融入相关的情境中,通过给学生创设能够引发其情感共鸣的内容丰富且形象直观的情境,吸引学生不自觉地投入学习中去。例如学生在学习了“三位数的加减”这部分内容后,需要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为了增强这一教学环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把问题设计成小学生身边的情境,例如结合小学生“六一儿童节”外出游玩的经历,设定问题:为了方便班级学生的游玩,学校租了两辆客车,第一辆限乘40人,第二辆限乘25人,每辆车上分别有两名陪同的教师,最后第一辆车上剩下7个空座位,那么参加游玩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这时,学生们就会行动起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演算。为了引导学生提高倾听意识,教师在问题探究前就要让学生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要求,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提醒学生既要动口,也要动手、动脑,全面细致地考虑问题,学生有了思考的方向和原则,很快就会解决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顺势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指导,特别是在听课习惯方面表扬表现优异的学生,引导其他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

(四)注重实效,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

小学生受学习积累不足和学习能力相对欠缺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问题,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方式有利于弥补学生个体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互助能力。而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容易出现因为分组不科学造成的合作学习实效的差异性,甚至有些学生在此过程中沦为了“观众”,因此教师应从提升教学实效性的角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均衡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划分,使小组间的实力较为接近,这样更容易形成竞争氛围;小组内部既有优等生,也有中等生和学困生,从而发挥学生的影响力,实现学生的互助与合作。其次,教师要提供契合学生需求的合作探究任务,用具体任务来驱动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告知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给每一名学生都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五)重视复习,培养学生总结巩固的习惯

小学数学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且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这就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重视及时复习,在此基础上做好每天的总结与巩固,以保证学习效率。小学生对新知识更感兴趣,对复习往往提不起兴趣,大都认为做完作业就等于完成了学习任务,缺乏复习巩固的主动性。对此,小学生数学教师应进行引导,要在每节课结束之前及时引领学生进行总结和巩固。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复习性的作业,并且及时对学生的作业成果进行批阅。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尝试设计思维导图,这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教师可以在“双减”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学生精心设计巩固所学内容的作业,作业中既要体现对基本知识的巩固,也要突出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前提,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所以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春霖.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抽象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8).

[2] 张和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18(12).

[3] 王永清.从低年级入手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J].新课程,2020(47).

[4] 王玉娟.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综合版),2018(8).

[5] 毛竹.关注生活教学 培养核心素养——小學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64).

[6] 张合伟.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问题[J].小学生(中旬刊),2018(12).

作者简介:高斌(1968.8— ),男,汉族,甘肃张掖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教学现状培养策略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