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

2022-05-29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身份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双一流”建设缘起于国务院2015年10月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该方案将“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双一流”建设,以5年为一个周期。2017年9月首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42所大学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5所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465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此次公布的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内共有建设高校147所,除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为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并自行公布外,其余145所高校的433个建设学科已正式公布。

此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并且对首轮建设成效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相比同类学科在整体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成长提升程度方面相对偏后的16个学科给予警示。相关学科必须加强整改,2023年接受再评价,届时未通过者,将被调整出建设范围。

多维解读

“双一流”不是光环而是责任

实际上,“双一流”不是光环,而是责任和使命。正如有人所说:“国家的竞争力不是始于工厂或工程实验室,而是始于教室。”当前中国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双一流”不僅名单在调整,名单产生的思路也在调整。这种调整,直指当前对“双一流”建设的认识和行动误区。正如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所说,从首轮建设情况看,一些建设高校对“双一流”建设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的理解还不到位,仍把“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为身份和层次追求,存在扩张规模、追逐升级的冲动。而社会公众、用人单位,则把“双一流”作为学校的新身份,不少考生把上“双一流”高校作为升学目标,有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非“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不录。“双一流”新名单淡化身份色彩,有“进”也有“出”,就是为了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于相关领域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重视培养的学生是否真正适应社会需要,产出的科研成果是否确实具有社会价值、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导社会公众不把“双一流”视为学校的身份标签,而关注学校的具体建设成效、办学质量与特色。

争创“双一流”而不唯“双一流”

与首轮“双一流”建设的“开荒”性质不同,本轮“双一流”建设的原则制订与高校、学科名单,是基于首轮建设的实际成效与经验教训之上的,更具实操性与针对性。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此举是为了淡化身份色彩,通过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的建设体系,来引导建设高校在相关领域和方向上不断取得创新与突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强调,“双一流”重点在“建设”,以学科为基础,而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派发“帽子”,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

以世界一流的视野和格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所有中国高校的自觉追求和行动目标,但这并不代表“双一流”就是高校评价的唯一标准,更不代表非“双一流”高校只有成为“双一流”高校这一个目标。建设“双一流”高校固然重要,但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不能只有“双一流”高校,综合发展既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大势所趋。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对于综合性发展的强调,也是这一精神的具体体现,非“双一流”高校同样应当获得与把握各展所长、实现多元化发展的机会。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身份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跟踪导练(三)(5)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