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跟风向标 预见高考题

2022-05-29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作文题目作文材料

每年12月底至次年2月,都是高三学生结束第一轮全面复习的时候。在这期间,全国各地基本上都会进行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即“一诊”(有些地方也称其为“一模”、第一次质量检测等)。

“一诊”是高考前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虽然高考会刻意回避“一诊”考过的题,但据我们对往年“一诊”题与高考题的研究来看,“一诊”的考试题型、难易程度、发展走向,以及考生排名等,都对高考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很多地方民间都将“一诊”视为“小高考”。所以,将“一诊”视为高考的风向标绝对不为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让广大的2022届高三学子在最后不到100天的时间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高考作文备考,我们特地在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全国新高考Ⅰ卷、全国新高考Ⅱ卷及浙江卷的考区范围内,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多个重点地区的“一诊”作文题进行展示,并请来当地名校的名师在对其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对2022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进行预测,以期能让大家预见高考作文题目,最终在高考考场上写出锦绣文章来。

全国甲卷

名师简介

李奇,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正高级教师,四川省人社厅专家服务团特聘专家、成都市“未来教育家”第三批培养对象、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成都市高中语文中心组成员。曾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育科学论坛》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主编、参编多部教育教学书籍。2014年获第四届“中语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一等奖,2019年獲教育部主办的“中华诗词讲解大赛”全国一等奖,所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各类作文比赛一等奖。

试题展示

四川省成都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李泽厚回忆自己的一生,在《走我自己的路》一文中指出:据说有人曾说我“杂”,又是中国思想史,又是外国哲学,又是美学……我倒是觉得,今天固然科学分工愈来愈细,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今天我们正处在边缘科学方兴未艾、各科知识日益沟通融合的新历史时期,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亦然。我以为,一方面确乎应该提倡狭而深的专题研究,但另一方面也不应排斥有更高更大的目标,特别是对搞理论的人来说,更加如此。我自恨太不“杂”,例如,对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太少,没有发言权,否则我想自己的研究工作将另是一番天地。

李泽厚的话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云南省昆明市2022届高三“三诊一模”第一次诊断测试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滤镜是用来实现图像的各种特殊效果的工具。近年来,滤镜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在存留日常生活的影像时也常常使用滤镜,曾有人戏言,照片现在都成“照骗”了。一些热门影视剧也因滥用滤镜,致使画面失真,导致口碑崩塌。

为了更美而诞生的滤镜技术,反而成为大众审美异化的催化剂。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在求美和求真之间,在审美需求与价值取向之间,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对此,你有怎样的启发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猜题、押题是高考作文复习应考的钻营投机做法,不值得提倡,但把握方向、加强积累、有的放矢确是值得提倡的。

在进行高考作文备考时,有几个关键词大家要放在心上,日日揣摩体会,做好相关储备积累,进行深沉感悟思考:立德树人、时代精神、全面发展、个体成长与家国发展、文化(尤其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辩证思维。如从成都市“一诊”作文题目可以预见的是,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的作文试题很有可能审题难度平和,立意关乎青年的成长、人生的品质、国家的发展。这样的作文题目人人皆有话说,但要想写好,写出深度、厚度,就要看考生各自的神通了。

1.无论材料怎么变,“当下社会”“当代青年”的写作视角不会变。在“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等理念指导下的作文命题,一定会指向青年学生的人生思考和健康成长,一定会引导青年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国、关注世界、关注未来。如成都市“一诊”作文题目以2021年11月逝世的美学大师李泽厚的话为材料,引导考生关注“专”与“杂”的问题,并落脚在考生对自身发展的思考上。对“结合自身发展”,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一是要在文中对自身有反思和展望,二是进一步放大到对青年一代的反思和展望。“青年”的主体感是当下考场作文必备的写作立场,所有议题都应该以这样的视角展开思考,大家要努力摆脱一种混沌模糊的议论状态,要让阅卷者看到自己作为当代有为青年对自身、对时代的真诚思考。又如昆明市“一诊”作文题目以考生熟知的滥用滤镜致使画面失真,照片成“照骗”的现象为材料,引导考生反思“美”和“真”、审美需求与价值取向的关系,针对性很强。可见,不管命题者使用什么材料命制作文题,大家始终要坚定地在“当下社会”的语境中考查议题,思考其价值和意义,要从“当代青年”的主体地位出发,观照自身发展和家国未来。

2.无论题型怎么变,“情境”“任务”是关键。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都有比较明确的“情境”(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侧重交际情境,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侧重个人体验情境)设置和“任务”要求,这些“情境”和“任务”是对作文写作样态、话语表达状态、思路推进动态的潜在要求和提示,大家要有能力把这些很容易忽略的表达转化成写作要求,执行到写作过程中去。尽管成都市“一诊”、昆明市“一诊”的作文题目秉承了2021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风格——侧重个人体验情境(“李泽厚的话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对此,你有怎样的启发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以及并没有出现具体的应用型写作的要求,但大家在备考时还是要注意作文题目对文体的规定,有必要知道书信、演讲稿、发言稿、辩论稿、倡议书等应用文体的基本写作规范和风格。

3.无论议题怎么变,思辨能力要凸显。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很重视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常常构设能够进行多元思考的关系型的议题让考生进行讨论。单边思维、顾此失彼、非黑即白的作文思维和表达状态必须抛弃,要培养多元思维能力,学会从多角度来审视议题,展现写作主体丰盈的思维水平和立体的写作格局。如成都市“一诊”作文题目是关于“专”与“杂”的辩证认识。考生在立场上可以更支持“专”或者“杂”,但不能仅仅谈“专”或者仅仅谈“杂”,必须在“专”与“杂”的关系下展开讨论。也就是说,考生要在“专”与“杂”的利弊权衡、价值选择中表明立场,不能割裂开来单边讨论。又如面对昆明市“一诊”作文题目,考生可以正向立意:用滤镜过滤一切杂质,发现生活的别样美好与新奇;也可以反向立意:过多使用甚至依赖滤镜,会让人陷入虚幻,迷失方向,打破滤镜才能客观清醒地认识世界;还可以辩证立意:该美化时用滤镜,该清醒时弃滤镜……

在离高考还有不到100天的时间里,建议大家在进行高考作文备考时做好三件事:

1.审题立意最关键。虽然现在的高考作文题审题难度并不大,但依然有大量的偏题甚至跑题的作文出现,即便不偏题,将作文写得似是而非、浮泛清浅的情况亦比比皆是。若作文能在审题立意上确保恰切精准,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大家要多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审题立意训练来确保面对任何作文题目都能稳定、准确地进行审题立意。

2.片段写作最高效。高三时间非常紧张,作文的训练采用片段写作的方式较为合宜。依据作文要素,各个击破,进而实现整体突破。片段写作训练的方向很多,建议大家可以着重考虑以下几种:引评立式首段写作训练、论点表述训练、一个分论点的论证层次训练、材料定向叙议训练和三十字结尾训练。

3.打造亮点最实在。长于思考的,就把立意深刻、新颖作为亮点;思考力平平,但表达力不错的,就把语言表达作为亮点;长于说理的,就努力提升“金句”写作能力;论证乏力的,就精心打造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诸如此类,打造自己的写作亮点,就是实现作文突破的契机。

写作示范

下面,我们就以成都市“一诊”作文题目为例,来看看如何打造一篇考场高分作文。

“杂”谈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 程鹏舟

在学习研究上,你更倾向于狭深专精的“专”,还是博学杂取的“杂”呢?是的,每个青年学子都将面对这样的问题。对此,我的答案是:当今时代,边缘科学方兴未艾,各科知识日益沟通融合,“杂”应该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有人说,杂取种种,不会使人通今博古、无所不知,反而会分散人的注意力,最后往往一事无成。正所谓梧鼠之技,博而不精,于事无益。专则精,杂则滥,无数人视“杂”为洪水猛兽。年轻的我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杂”的好处,但先辈早就给了我们答案。毛泽东在投身政治与军事的同时,还在文学及书法上有着深厚的造诣;林徽因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却选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之后更是成了著名的诗人与作家。即使是我们许多人的父母,他们的博学多能同样令人惊异。从农田知识、职业技能、机械维修,到哲学思考、历史体悟,他们极大地开发了自我价值,孜孜矻矻永不懈怠,他们的资源或许有限,所学却如此广泛。举目社会,多少人身兼数职,耕耘于各个领域;多少人能力通达,哪里需要哪里亮。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可能性。我们身处于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生活于繁荣强盛的祖国,我们有条件博学,更有必要博学。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畏“杂”避“博”呢?对破圈挑战的紧张而战战兢兢,害怕失去已有“专”功而畏首畏尾,或许是青年不愿“杂”的主要原因。我们只愿停驻在自己的舒适圈内,而把尝试与挑战拒之门外。

其实,对此,我们不要怕,也不该怕!杨澜曾说:“万无一失意味着止步不前,那才是最大的危险。”在这个与你我都相关的选择上,新的方位已经确定,新的目标已经指明。在当今各学科知识急剧融合的时代,我们学习的使命已经不能停留在偏狭自负的“专”上,而要在丰满充盈的“杂”中拓出一条康庄大道来。你要成为科学家,没有文学诗歌的诗性辅助,是不是会少很多心理的能量?你想成为哲学家,没有科学的理性和素养,会不会沦陷在自我迷醉的泥淖?你要逐梦攀高,怎能不需要多样的智慧催发鼓动?新的时代,给予了青年足够的底气;“杂”的追求,需要青年挥洒全部的青春热血去上下求索。这是何等壮阔的征途!这是多么广阔的天地!哪有时间去犹豫,哪有精力去怀疑!敢于拼搏,勇于挑战,这个时代,就是你选择的答案。

當然,并非所有人都应走向“杂”的道路,也不是所有人都擅长于博学杂取。有“专”才有“杂”,恰恰是因为有“专”的稳固基石,才能有“杂”的融会贯通。

复兴不待春眠日,敢立潮头无蹉跎。愿你博观杂取,愿你青春多样。

点评

本文立意高拔慧然,思路流转畅然,表达真诚信然,行文通达沛然。最值得关注的是文章破除了考场上议论文写作的一般模式:开篇简洁明快,提出“杂”应该成为当代年轻人主要选择的立场,接下来反向入笔——摆出对立观点,然后远取近采事例,证明“杂”的价值,有力回击“论敌”,随后放在大时代的语境下,郑重申明博学杂取的必要性。紧接着再回宕一笔,剖析“畏‘杂避‘博”的深层原因,并高呼“不要怕,也不该怕”,然后展开正面论证,引名言、谈社会、设反问、做呼告,行文波澜跌宕,甚有气势。文章表述客观理性,不堆砌典故事例,不藻饰华雕,不故作深沉,始终在当下社会的语境中理性探讨当代青年的人生样态,用语朴诚,表意质真,确属佳文。

全国乙卷

名师简介

鲁智瑛,河南省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河南省骨干教师,郑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教学创新先进个人,曾获得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鲁老师在高中语文教学方面颇有心得,曾参与编写多部著作,如《高中作文进阶手账》《高考考场作文的策略与方法》《决胜2019年高考作文总复习》等,发表论文多篇,所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各类作文比赛一等奖。

刘玲玲,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担任语文备课组长多年,南昌市骨干教师;主持国家级课题一项,江西省级课题一项,受邀江西省教育电视台主讲高考语文备考策略,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获部级“优课”,获得南昌市“探究杯”优质课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得南昌市相关论文评比一等奖,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编《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一书。

试题展示

河南省郑州市2022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这则语录阐释了名位与才能的关系,表明了孔子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其意为:不发愁没有地位,只发愁没有获得地位的才能;不发愁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才能。也就是说,有才能才会有地位名声;没有才能,即使得到了地位名声也容易丧失。

上述材料能给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当今生活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中的一代人,常常被“精彩”惯坏了,他们不习惯过枯燥的生活,喜欢段子、金句、笑点等感官刺激,习惯将费力的文字转化成轻松的视听语言,植入笑点,以使自己远离枯燥,并运用各种现代传媒帮助自己消除各种“枯燥”。

但也有人认为,枯燥并不可怕,在很大程度上,它会成为生命的滋养。

作为成长中的青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热闹”与“枯燥”?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安徽省合肥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汉字意蕴丰厚,经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与启迪。如“易”字,其各种内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汉代郑玄就曾经说过:“易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意思是,无论多么复杂的事物,只要了解它的奥妙,就觉得简单而平易,这就是简易;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中,这就是变易;事物变化背后的基本原理又是永恒不变的,这就是不易。知道了简易,就明白大道至简,要抓住事物本质;知道了变易,就明白要与时俱进,不断求新求变;知道了不易,就明白要追寻真理,按真理办事。

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易”?上述材料能给奋发有为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近年来,全国乙卷的高考作文命题在平稳中创新,注重创设更为复杂的文化情境与更为真实的写作任务,引导考生主动探索文化现象背后的价值导向,着意加强对考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考查。考生只要注意以下几个考查方向,真实面对自我,即可交上满意的答卷。

1.文化浸润,突出时代使命。2021年高考全國乙卷作文题材料中讲到古人追求理想会涉及基础、方法等,又以扬雄的观点进行举证,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而任务中的“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要求考生的思考和立意必须站在特定的时代节点,从青年的角度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这是在紧紧围绕当代中国“铸什么魂”“育什么人”的时代命题,让考生在试卷上书写青春的答案。这一命题思路在郑州市“一诊”作文题目中得到延续。该作文题目以孔子的名言导入,用先贤的处世态度浸润当代青年,引导考生思考名位与才能的关系,进而明确如何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2.自我教育,引导生命体验。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往往要求考生在关注时代的基础上观照内心。这样,考生的每一次写作都是对内心的审视,都是在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要求、自我践行或自我评价。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题也客观促使考生进行自我认知、生涯规划——学生做任何一件事不都要有理想落地,有行动实施,还要有情怀、责任与担当吗?南昌市“一诊”作文题目也一样,材料关涉“热闹”和“枯燥”,题目要求“成长中的青年”去“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谈:我们是否能理性认识“热闹”,拒绝沉溺其中?是否能适当接纳“枯燥”,获得内心丰盈?

3.思维考查,聚焦语文素养。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题的文言表达、材料中的比喻说理能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语言和思维素养。从这个意义上讲,合肥市“一诊”作文题目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作文题目的材料本身既有文言引言,又有汉字文化的演绎,既能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又考能查考生的思维能力。材料中,“易”有“简易”“变易”“不易”三个层面,每一层的提示语都能给奋发有为的当代青年以启示:“简易”,可以理解为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教人不要过度思索,乃至过度解读,只要抓住事物的本质、核心、重点,解决主要矛盾,一切便可迎刃而解;“变易”,可以理解为变化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启示凡事应时而进退;“不易”,则要求凡事遵循规律,顺应法则,启示人们做顺应规律的事,不可做违背规律的事。这三点,考生在文章中都要有所体现。当然,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命题者希望考生能结合自己思考的内容谈深、谈透。

结合以上命题特点,大家在离高考还剩不到100天的关键时期,应精准、高效地进行高考作文备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准确提取二元核心,拟写作文提纲。要加强对各类作文题目的审题练习,学会提取题目材料中的二元要素,进而列出作文提纲(题目、分论点、开头、结尾)。写作时评类材料作文,要善于运用“引—议—联—结”的结构模式,就事论事,由表及里;写作寓言类和漫画类材料作文,要综合提取寓意,以“小”见“大”;写作名句叠加类、关键词组合类和多则材料类材料作文,要找准材料间的逻辑关系,由一元到多元,运用联系思维进行立意。

2.及时关注热点话题,分类积累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大家要重点关注社会热点,尤其是较有争议的热点话题,全方位了解事实,进行多方观察和辩证分析,搜索相关时评文章,进而摘取不同角度、不同立场的评论段落,最后分类积累识记。只有分类记忆,形成“记忆抽屉”,才能在考试时进行有效提取,快速成文。

3.用心升格低分作文,打造作文亮点。高考前专门练习作文的课时会比较少,大家要倍加珍惜考场作文的练习机会。精心构思、精益求精,打造考场佳作。好的作文扣题要“准”、立意要“高”、选材要“新”、语言要“美”、结构要“巧”、文面要“靓”。考试后要及时找问题、补短板,通过老师的讲评、素材的补充等将低分作文的缺点打磨成亮点,将“病文”升格打造成美文。

写作示范

下面,我们就以郑州市“一诊”作文题目为例,来看看如何打造一篇考场高分作文。

无才之名如浮云,唯以才能立自身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 黄佳音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大浪淘沙,千年人物,有人汲汲于名位却无立身之能,终成沉沙瓦砾;也有人“不患无位”,积淀才能,最终“花香蝶自来”。我辈青年,莫望浮云,静心沉淀,如花绽放。

无才之名如浮云一触即散,如泡沫一触即碎。

虽然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但现在早已不是那个总淹没人才、忽略才华的时代了,急于成名并非好事。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出名”似乎成了一件极其容易的事。许许多多的青年男女涂脂抹粉,在镜头前随音乐摇曳身姿,然而缺乏文化内涵的直播不过是繁华落幕尽苍凉;也有“十分钟创作音乐的天才少年”的视频火爆全网,却被曝抄袭,遭人唾骂。这些看似热闹的开场为何最终落得个冷清的结局?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青年急于成名,因网络上几句油腻的赞美而沾沾自喜,却忽视了个人才能的培养与提高。这样获得的名位就如同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一般。因此,青年人切不可被名位蒙蔽了双眼,走上歧路。

立身之才如磐石之固历久弥坚,如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这世上从不乏注重真才实学、潜心研究的平凡英雄。君不见,“救命奶奶”陈菊梅,自青年时远赴苏联学习医治传染病,回国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传染病病毒细胞学诊断实验室,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感染死亡率从85%以上降至38%;君不见,教授叶嘉莹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桃李满天下;君不见,青年雷海为一边吃着生活的苦,一边读着快乐的书,终在赢得“诗词大会”冠军后赢得鲜花与赞美。一个人的名位来源于自身的才能,正所谓“岭深常得蛟龙在,梧高自有凤凰栖”。

才以匹身,位以居世,以才主位,以位辅才,为个人添彩, 为家国效力。

曾标榜自己为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博士的翟天临,屡屡炫耀学历,却被打假,为众人所不齿;扶贫干部刘素兵为了所谓的“名位”,凭空捏造结对帮扶对象养殖收入假脱贫,最终被警告处分。而袁隆平培育出“超级水稻”后不骄不躁,让技术不断进步,再写高产传奇,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谢军团队创造性地实现了卫星批量化生产,为北斗事业贡献力量,照亮中国人的梦。相形之下,高下立判。

青年弘志,重才立本,以才能为基,做搏击长空的鹰,而非趋名逐位的鹜。山高不阻其志,涧深不断其行,流年不掩其意。我们要潜心修炼,培养才能,让青年之名响彻大千与微尘。

点评

文章紧紧围绕名位与才能的关系立意,题目显豁且彰显了作者的辩证思考;接着以三个分论点逐层论证,先否定如浮云的无才之名,然后肯定以才立身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名位与才能的关系——“以才主位,以位辅才”。整篇文章切合任务主题,立意鲜明准确,结构层层递进,不断深入,清晰严谨。作者在论证时使用大量事例作为论据,或组成排例,或正反对比,排面拉得开,总结收得住,很有感染力。另外,引用句颇具说服力,四字短语和骈句在开头和结尾也用得恰到好处。

全国新高考Ⅰ卷

名师简介

黎斌,执教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东省骨干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大学硕士生导师;长期在高三毕业班任教,所教班级高考语文成绩优秀,曾教出多名广东省高考语文第一名,在高考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方面均颇有心得;指导学生每年多人次在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等国家级作文大赛总决赛中获得一、二等獎,编写并出版校本教材《古韵悠扬堪寻访——国学在广州》。

夏保年,任教于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扬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南京市骨干教师,获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称号,曾获“语文报杯”全国首届语文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编撰《作文36计》等教辅书籍50余种。

试题展示

江苏省南京市2022届高三“一诊”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典籍里的中国》以主持人穿越千古时空和先贤对话的新颖方式,拉近观众和民族经典的距离,使观众产生了心灵共鸣;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一路开挂,惊艳全网,其中刺绣、剪纸、皮影等非遗元素亮点纷呈;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品开发风生水起,朝服布包、彩绘陶人俑晴雨伞、故宫建筑微雕等很多“爆款”潮品早已名声在外……中国风搭配时尚感的“潮”式表现,让中国故事融入各种当代元素,在年轻人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也成为年轻人借以表达自我的方式。

学校校刊举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认同”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一诊”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公元前2世纪,张骞历经万险,到达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2020年底,“脱贫攻坚”历时八年,披荆斩棘,圆满完成目标。路是走出来的,每条路都有一个终点。

21世纪,中国人以“丝绸之路”为新起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连通世界。2021年,中国开启“乡村振兴”新计划。每个人都在路上,每条路都有一个起点。

上述材料,给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前行中的终点与起点”为主题,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一模”作文試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60分)

鲁迅对于写作曾经说过12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其实,这何止是对写作的要求,做人做事亦应如此。

请联系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湖南省长沙市2022届高三“一测”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为响应国家“双减”政策,新东方进行业务转型调整。2021年11月初,董事长俞敏洪表示,将退租1500个教学点,为农村孩子捐献近八万套新课桌椅;不久后又宣布,新东方将成立大型农业平台,通过直播带货帮助农产品销售,振兴乡村经济。

材料二: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疫情防控物资紧缺,汽车民企比亚迪公司响应号召,迅速转产,进入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生产领域,公司创始人王传福集结3000多位工程师,亲自带队盯生产线。不到两周,比亚迪生产的防疫物资开始大批量进入防疫一线。

材料三:1931年,钱伟长以物理5分、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爆发九一八事变,钱伟长认识到中国科技水平落后,为了不受人欺负就得研发高科技武器,毅然决定转系进入物理系;后来留学回国,在火箭等领域为国家做出了伟大贡献。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高考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综观2021年高考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命题及部分采用全国新高考Ⅰ卷地区的2022届高三“一诊”作文试题,其导向和范式是基本稳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突出青年维度。命题选材基本稳定在四个维度,即青年与社会、青年与自然、青年与他人、青年与自己。如2021年高考全国新高考Ⅰ卷的作文题目列举了“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的论述,引导考生由1917年那个时代的“体育之效”延伸到对当代青年的理想追求、自身发展的思考上。这样就要求文章的立意必须站在特定的时代节点,考生要从青年的角度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身实际、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对青年生活进行有层次的思考。又如南京市、广州市、济南市、长沙市的“一诊”作文题目或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和给定主题谈自己的联想、认识与思考,或要求考生联系材料谈感受(感触)和思考,它们都无一例外地指向青年与社会、青年与他人、青年与自己等维度。

2.关注热点焦点。命题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选材聚焦“以青春自我的视角谈家国情怀、社会担当,以立德树人的要求谈美德文化、学习生活,以辩证思维的策略分析具体问题”。如建党100周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智体美劳课程设置与考核等热点焦点问题进入2021年高考作文命题,直接而有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出近生活、讲价值、重思辨等特点。又如南京市“一诊”作文题目要求考生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谈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广州市“一诊”作文题目要求考生以“一带一路”为背景谈“前行中的终点与起点”,长沙市“一诊”作文题目更是以“双减”、乡村振兴、抗疫、科技发展等热点焦点问题为背景要求考生谈感触和思考。

3.情境任务、实际运用等常见形式轮动可能是常态。2020年高考的多道作文题目,都采用了“具体情境+典型任务”这一命题形式,如设置了参加读书分享会、世界青年论坛等特定的生活情境,给出了写作文体为演讲稿、发言稿或主持词等具体且明确的写作任务。尽管2021年高考四套全国卷的作文题目以及采用全国新高考Ⅰ卷的南京市、广州市等地区的2022届高三“一诊”作文试题并没有设置具体的交际情境(多考查个人体验情境),也没有明确的应用文体考查,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情境型作文就因此退出了历史舞台。相反,这启示我们:高考作文的命题不会固定在某种特定形式上,几种常见的命题形式轮动登场可能是常态。

综上,大家在进行高考作文备考时一定要做好以下工作:

1. 关注时代人物和社会重大事件。那些奋斗奉献的国之英者、时之楷模大家一定要重点关注。关注他们,能让大家更深入地思考个人成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另外,大家还要关注当下社会正在发生的热点事件,尤其是媒体评论,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半月谈》《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刊登的评论员文章。通过学习这些时事评论文章,大家可以培养以独特的视角发掘生活中别样素材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最终在写作高考作文时,就能展现思想的深度与广度,表达与众不同的见解。

2.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文化的复兴,是大势所趋,需要全体民众的重视。而高考是文化的灯塔,不仅引领方向,而且带动社会。因此,在进行高考作文备考时,大家不仅要意识到传统文化进考题是大势所趋,而且要充分重视传统文化:要识记一些古代文化典籍中的名言名句,积累语文课本里的经典文化人物和智慧,了解传统文化中的节庆文化、民俗文化,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让文章具有文采和文化味道,表达文化自信。

3.强化“情境化”写作的训练。熟悉演讲词、主持词、发言稿、辩论稿、书信、倡议书、读后感等的基本格式和表达形式,练习以标准的文体形式表现不同的写作内容。

写作示范

下面,我们就以广州市“一诊”作文题目为例,来看看如何打造一篇考场高分作文。

永远在路上

广州一考生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前行的征途上,一出出或激昂或灰暗的序幕正在拉开,一次次或盛大或惨淡的落幕正在上演……我们永远在路上,永远走在起点与终点之间。

前行,由无数起点与终点组成,它们是路途上的里程碑,无声预示着开始与结束。一个目标从设立到实现,是一次始终,此后便又要踏上新的征程。因此,一次旅途的终点,可以是下一次旅途的起点,这些延续与接力构成我们前行路上宝贵的记忆。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业已画下句点,新时代的“丝绸之路”却刚刚出发;“脱贫攻坚”历时八年圆满收官,我国又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局面;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千秋伟业风华正茂,第二个百年的发令枪已然打响。许许多多的起点与终点见证了每个人的成长与蜕变,见证了一个国家由弱到强的华丽升级,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起落兴衰。历史的车轮永远向前,我们也永远在前行的路上,从一个终点奔赴下一个终点。

永远在路上,我们立足当下。终点不是一切的结束,在实现一个目标即站在它的终点上时,我们仍要看见当下还有奋斗的空间;在实现目标的途中,我们亦不能只望向下一个终点而忽略了现在的脚踏实地。司汤达曾在《红与黑》中写道:“一条路并不因为它路边长满荆棘而丧失其美丽,旅行者照旧前进。”既然没有永恒的结束,我们就应着眼当下之路,哪怕其间荆棘密布,也要像鲁迅先生所言“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用当下一点一滴的努力去开拓一条属于自己的前行之路。

永远在路上,我们面向未来。每一个起点都是一次新的开始,都是前行者对未来的美好展望与铮铮誓言。“不念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负当下。”在上一段旅程结束之后,我们仍要及时收拾行囊踏上新的征程。行进中的中国给了我们最大的底气,未来的美好画卷正在眼前徐徐展开,我们有机会亦有能力去搭上时代的快车奔赴光明的未来。

个人的每一场小旅程的始与终,最终构成国家的每一次大征程的开局与收官。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以红船为始到以实现全面小康为终,其间是从一个个共产党人舍身报国,到一个个扶贫干部不忘初心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接力奋斗。“一个能让月亮升起的身体,必然驮住了无数次日落。”我们新时代的青年,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用奋斗完成每一次前行,共同擘画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

我们看見一次次出发、一次次抵达,一个个起点与终点在前行路上熠熠生辉,因为我们永远记得当下的奋斗是对未来承诺的兑现,我们永远在路上。

点评

文章最大的亮点就是用简练有力的语言充分阐释了主题中的关键概念“起点”和“终点”的辩证关系,思考深刻有逻辑。文章开头以前行征途上的“序幕”“落幕”设喻,巧妙表达了“我们永远在路上,永远走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的主题。论证部分,先综合运用命题材料中的“丝绸之路”“脱贫攻坚”等为例证,揭示了“起点”和“终点”的关系,然后从“永远在路上,我们立足当下”和“永远在路上,我们面向未来”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既强调“前行”不可只关注终点,更要有当下的努力与脚踏实地,又勉励世人“面向未来”,踏上新的征程。最后将“个人之前行”升华到“国家之征途”的层面,体现了强烈的身份意识、时代意识。

全国新高考Ⅱ卷

名师简介

李亚杰,重庆南开中学语文教师,主研、参研多个市级课题,参编出版多部著作,多次荣获市、区级赛课一等奖,多次代表学校在区级、市级教研会上执教公开课、示范课,辅导多名学生在全国性作文比赛中获奖。

试题展示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一诊”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互联网的发展,新就业形态的不断出现,为年轻人开启“第二职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如今,“身兼数职”似乎正在年轻人中成为潮流,相当一部分人都有了自己的别业。

②台湾著名剧作家、导演李国修的父亲是制作国剧手工戏靴的艺师,李国修年少时,曾埋怨父亲做了一辈子鞋没有发财,父亲痛骂一通后,告诫他: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李国修深受启发,用一生的精力只做“开门、上台、演戏”这一件事,最终享有“台湾莫里哀”的美名。

请整体把握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辽宁省沈阳市2022届高三“一诊”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指出,孩子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国之栋梁。

德智体美劳,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上述材料给追求全面发展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在智与德、体、美、劳的关系中,任选一组或多组,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国之栋梁”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高考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鲜明导向,让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接受思想的启迪、文化的熏陶。我们有理由相信, 2022年高考全国新高考Ⅱ卷的作文题目仍将延续这一命题趋势,并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1.体现全面育人导向,凸显“五育并举”要求。随着新教材的推进和高考改革的展开,高考试题对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导作用越来越明显。2021年高考全国卷的数道作文题目对考生的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均有考查,如新高考Ⅰ卷作文的材料选自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一文,材料立足“体育之效”,使考生认识体育对人生的意义,进而思考个人强弱与国家强弱的关系。而重庆市“一诊”作文题目亦很好地结合了“五育并举”的要求,两则材料都是从“劳动”这个角度出发,对青年如何更好地就业、劳动展开讨论,无论是“斜杠青年”还是“匠人精神”,都是在启发当代青年如何更好地从事工作、踏踏实实地劳动,以便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沈阳市“一诊”作文题目则直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讲话启发考生思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可见,体现“五育并举”全面育人导向,依旧是2022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题中之义。

2.注重优秀文化传承,灵活选择材料内容。紧扣时代主题、时代精神,多方取材,巧妙设题,通过精神滋养、文化浸润、立体渗透的方式,让考生在解题作答的过程中接受思想的启迪、文化的熏陶,是2021年高考作文试题的典型特征。如新高考Ⅱ卷作文“写人与做人”的漫画材料,文字内容语带双关,借“学写字”喻“学做人”,蕴含着古代的“为人之道”,包含儒家的“中庸”观念。而重庆市“一诊”作文题目对“工匠精神”这一精神谱系的考查,实际上也是在启发考生如何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精神。而与之相关的“斜杠青年”实际上与古人所说的“君子不器”具有一致性。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启发青年既承载历史、传承历史,又连接现实、服务现实、开拓未来依旧会是2022年高考作文考查的重點。

3.强化思维品质考查,强调青年主体身份。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来看,偏重理性与思辨已是非常明显的一大特征。可就目前学生写作的现状而言,不讲逻辑、条理不清依旧是一个显著的问题。好在这一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也成为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如2021年高考全国新高考Ⅱ卷“写人与做人”漫画作文,引导考生在读图的基础上体悟含义,从部分到整体,从形式到内涵,感知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断探究,进而鉴别、取舍,以文章形式呈现个人思考,实现对考生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而重庆市“一诊”作文题目“请整体把握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的要求,意在引导考生对材料寓意所蕴含的精神内涵进行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沈阳市“一诊”作文题目也要求考生能够挖掘“五育并举”几个维度的关联,搭建逻辑链条,选择写作角度,建构行文层次。同时,这两道“一诊”作文题目都强调“青年”的主体身份,引导考生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身实际、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引导考生在多重、多种关系中确立观点进行思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为精彩人生赋能。

综上,大家在进行高考作文备考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习逻辑知识,提升思维品质。一个人的语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是否有逻辑性。有些考生写文章,文笔非常好,但缺乏逻辑性,这样就会导致以辞害意,并且很容易出现理由不足、说服力不够的情况。统编高中语文新教材积极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把 “逻辑的力量”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适当学习和了解一些形式逻辑的相关知识,有助于考生使用明确的概念,形成正确的判断;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有助于架构一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观点深刻、理由充足、论证充分的好文章。

2.关注社会热点,训练主体表达。青年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青年有其自身的责任当担和时代使命。聚焦社会热点,反思社会问题,关注社会发展趋势,有助于青年更好地树立人生的奋斗方向和目标。在任务驱动导向下,聚焦一个社会热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个思维链条依然很重要。而强化对这些热点的思考和表达训练,有助于考生个人思想认识的提升。只有在平时多思考、多练笔,才不至于在写作相关热点或话题的作文时不知所措或流于浅表。

3.明晰关键概念,强化审题训练。审题,简而言之,即通过阅读题干材料,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给出切合命题意图的写作观点。有些考生不会审题,对材料关键信息理解错位,甚至出现偏题、跑题现象。这实际上存在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即对题干材料关键概念的模糊理解,进而出现了偷换概念、转移论题等逻辑错误。从这个层面上讲,如何准确地审题,依旧是写作教学的肯綮之处。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明晰关键概念极为紧要。可以说,明确概念是准确审题的关键。

4.巧妙架构层次,凸显写作亮点。一篇好的考场作文可以有很多个亮点,但好的文章必须有一个基础前提,即观点正确、层次清晰、论述充分。因此,架构一个清晰的写作框架就显得极为重要。这一点大家其实可以在平时阅读训练的时候学习一下那些规范的论述类文本的写作条理。在保证一篇文章言之有物的同时,还要确保其言之有理——兼具道理与条理(前者强调恰切性、深刻性,后者强调清晰度、逻辑性)。因此,在接下来不到100天的时间里,希望大家能够在文章的层次架构上多下点功夫,而不是一味追求语言的华美。当然,在审题准确、条理清晰的基础之上,大家应该凸显自己的亮点,诸如素材的丰富性、观点的深刻性、论证的充分性,以及书写的美观性等。

写作示范

下面,我们就以重庆市“一诊”作文题目为例,来看看如何打造一篇考场高分作文。

专于一事,立赫赫之功

重庆南开中学 张雅淇

荀子有言:“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此言旨在告诫人们,行事应专一并专注,才有望成国家之栋梁。但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一心追求成为所谓的“斜杠青年”,追赶“身兼数职”的新潮流。在我看来,此种选择“弊大于利”。

随着思想多元化、信息碎片化,以及社会日益浮躁化,更多的人往往追求即时利益,忽略了精神追求和内在品质。而当下的“斜杠青年”更多来自社会和媒体的标签式建构。我们看到,诸多“斜杠青年”选择多元职业,其实并非源自兴趣,更多的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对风险的焦虑。正如当今娱乐圈内的不少“小鲜肉”,本是唱跳出身却奋力挤入影视圈,开启演员、歌手双栖职业生涯,结果其演技备受诟病,让人不禁质疑“演员的门槛降得太低”。

在注意力和时间被分散的情况下,一个人很难将一件事做好、做精。而如果能“道在我心,一以贯之”,才更易有所成就。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宋代大儒朱熹也说要“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从中外实践经验来看,“工匠精神”都意味着一种执着,即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德国除了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奔驰等知名品牌之外,还有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它们大部分“术业有专攻”,一旦选定行业,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头羊”。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传统,《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雕琢器物时执着专注的工作态度。

时代发展到今天,小到一颗螺丝钉、一块智能芯片,大到卫星、火箭、高铁、航母,都离不开新时代劳动者身体力行的“工匠精神”。“80后”工程师陈亮刻苦攻关,把模具精度控制在1微米之内,被称为“一微米大师”;高级技师周家荣三十年如一日研究钢丝绳,世界排名前100的大桥中,有40多座使用了他们团队生产的产品……正所谓“技可进乎道”,一流的技艺,源自从99%到99.99%的极致追求,源自从一天到一生的心无旁骛,映照着沉潜专注背后的钻劲和匠心。

人生于世,若想通过事物的数量积累来达到成功,大抵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会使你精力分散,在各个领域都“试了个遍”,但每个方面都可能无法出彩。倘若你愿意在某个行业上下功夫,在质量上进行积累,不断精益求精,那么你便能在这个行业出人头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对吾辈而言,“工匠精神”强调执着、坚持、专注,甚至是陶醉、痴迷,但绝不等同于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这意味着我们在树立人生观和做职业规划的时候,既要对职业有敬畏、对质量够精准,又要富有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活力。是春风,就吹遍华夏;是星火,就恣意燎原。愿吾辈青年都能专于一事,成中国赫赫之栋梁。

点评

文章先讨论了一味追求身份多元化的弊端,继而论述了“工匠精神”的优点,紧接着论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时代要求,观点明确、结构清晰,论述层层递进。此外,文章举例翔实,古今中外纵横捭阖;论证充分,表现出优秀的思维品质;过渡恰切,行文层次清晰明了;辩证思考,紧扣时代的发展要求;文气酣畅,语言功底极为厚实。整篇文章表现出作者对时代问题的深刻思考,表达出其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选择,不失为一篇考场佳作。

浙江卷

名师简介

金瑞奇,浙江省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中学语文教研员,杭州师范大学特聘讲习教授、兼职硕士生导师,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在《青年文学》《星星》《江南》等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在《语文学习》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编有《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校园开心辞典》《杭州乡土语文读本》等图书。

试题展示

浙江省杭州市2022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高三成人仪式上,有家长和教师代表发言。一位说,未来社会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要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做一个灵活应变的人;一位说,面对这个丰富而纷扰的世界,我们要保持定力,有自己的信仰和坚守,做一个确定的人。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体验?请结合材料寫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绍兴市2022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作文试题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南方周末》在2021年12月28日发表了题为“每一次抉择都期待一场苦尽甘来”的2022年新年献词。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你有你的抉择,我有我的抉择,家有家的抉择,国有国的抉择;文明有文明的抉择,历史有历史的抉择。亿万个抉择汇聚,世界方显参差多样,宇宙才真正博大浩渺。但无论大小,每一次抉择都是一次运动求变,都期待一场苦尽甘来。正如每一棵破土的新芽,都带着穿透时光的倔强。

年轻的你,在生命的此时此刻,读了这段话,有怎样的体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宁波市2022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表达赞美总是“yyds(永远的神)”,好看的舞台一律叫“炸”,棋逢对手的高水平竞争都称之为“神仙打架”……当我们打开社交网站,放眼望去都是类似的流行语表达。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使用,有人认为它拉近了人的距离,让沟通更直接;也有人认为,它弱化了文字的深度,让表达更肤浅,甚至会让人出现“文字失语”。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体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2年高考浙江卷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近几年高考浙江卷的作文题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创设大情境,立足思维考查,关注人生母题,富含思辨和文化意味。2022年是浙江省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年,如果不出意外,试卷会保持稳定,平稳过渡到明年使用全国卷。这种稳定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题目形式看,大概率还是新材料作文,以写论述类文章为主。之所以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形式,这与浙江一以贯之的打击“套话作文”的做法有很大的关系:拒绝套作,拒绝考生背作文骗高分,鼓励那些关注社会现实的作文;提倡联系文章的构思、立意以及表情达意的水准来综合给分。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形式,既可以避免宿构又能为考生留下足够的个性化发展空间。在文体要求上,虽然没有具体的要求,但还是应该以写论述类文章为主,因为论述类文章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考生通过写作论述类文章,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在认识的过程中,能够科学认知自然,全面观照社会,丰富人生感悟;在写作的过程中,考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能得到训练和强化,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发展自己的发现、实证、推理、批判和思辨能力。如2021年高考浙江卷“得与失”材料作文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思考谈谈自己对材料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暗示考生写论述类文章。而杭州、绍兴、宁波的“一诊”作文题目都采用“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体验?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与之类似的写作要求,表明这一命题形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2.從内容上看,应该还是会在立德树人大框架下观照青年个体成长。近几年高考浙江卷的作文题致力于观照青年成长,引导考生既要关注自我、向内审视,也要关注现实、向外发展,进而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国家、自我与社会、自我与世界、自我与未来联系起来,做一个内涵丰富、阳光健康、积极向上又充满家国情怀的有为青年。如2021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试题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来谈对“得与失”的看法,是把“得与失”看成终点,还是看成起点,抑或是看成过程,这是一次向内的自我审视。“体验”来自生活,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将写作和自己的人生经历、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思考”要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上;“看法”要来源于自己的人生阅历,要写出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和体悟,不可架空分析。又如绍兴市“一诊”作文题要求考生“在生命的此时此刻”对“每一次抉择”谈体悟和思考,杭州市“一诊”作文题要求考生在丰富而纷扰的现实世界中对师长发言中的“做一个确定的人”还是“做一个灵活应变的人”谈思考、体验和看法,这两道题也可以看成是对考生关注自我、向内审视的考查。而宁波市“一诊”作文题让考生思考网络流行语带来的“文字失语”现象,则可以看成是一次对考生关注现实、向外发展的考查。无论作文题是关注向内审视还是关注向外发展,对于考生来讲,都是对个体成长的一次正确引导。

3.从材料的呈现上看,应该会延续“浙江范儿”——充满文化涵养与人文关怀,同时注重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2021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展示了不同人对待“得与失”的不同看法。“得与失”是“起点”,是“终点”,还是“过程”?无形中给考生呈现了多维视角,考生可以在对多重关系的考量中来确立观点并进行思辨分析。同样,杭州市“一诊”作文材料中两位师长的发言,一个强调“做一个确定的人”,即要求高三学子坚守原则,强调规则意识、底线意识,这是站在法制和道德层面而言的;一个强调“做一个灵活应变的人”,即要求高三学子在解决具体的复杂问题时,灵活变通,圆融应对,这是就具体做事层面的行为方式而言的。变与不变,辩证统一,这样就可以检测出考生的阅读积累和考虑问题的思维水平。绍兴市“一诊”作文题中的“抉择”,背后是主动求变,顺应时代趋势,摆脱旧传统、旧习惯的束缚,找到新的路径,期待凤凰涅槃,迎来柳暗花明的境界。这里有新旧的对比,有主动和被动应对的区别,预示着未来有巨大变化和无穷的可能。面对宁波市“一诊”作文题中的“文字失语”现象,考生要分析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动因,辨析精华和糟粕,既要拥抱语言的变化,吸纳其中合理的因子,又要警惕网络语言的粗鄙化和平面化,追求表达的规范和典雅。这些题目都有一定的人文关怀,注重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需要考生有学识的积累与理性的思考。

综上,大家的高考作文备考可从“道”和“术”这两个维度进行:

1.丰厚自己的积累,多阅读经典文章,梳理其逻辑思路和表达框架。如阅读时评或读一些报刊的社评和新年献词,用自己的语言仿照写一写。如复习《〈论语〉选读》时,既要把握孔子的思想,又要联想到现实中的人与事。如背诵古诗文名句时,既要领悟其中的意蕴和哲思,还要拓展开去,思考这些句子能带给自己哪些独特的启发和联想。不动笔墨不读书,多练笔,多积累思想和感悟,这才是高考作文备考的正道。

2.多做审题、立意、列提纲的训练。对作文材料要审读每一个词语,抓住关键词,厘清其概念,思考几个概念间的多重关系和所需的条件。学会拟制简洁和鲜明的文题,尝试写好开头段,一针见血,抓人眼球。列出至少两种思考的框架即行文的思路,然后比较、反思其中的纰漏和混乱,有可能的话征求他人的意见,一起讨论完善。这样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写作示范

下面,我们就以杭州市“一诊”作文题目为例,来看看如何打造一篇考场高分作文。

以灵活之姿,守坚定之心

杭州一考生

“我有根,但我流动。”英国作家伍尔芙如是说。在这个纷繁复杂而又能绽放无限可能的全新的时代,面对未知的未来,很多人不知何去何从。窃以为,只有扎根内心的土壤,又能够灵活应变,才是步向人生通途的唯一方法。

坚守信仰并不意味着固执死板。“最可怕的敌人,就是自己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罗曼·罗兰的良言道出了信念的重要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固定不变的准则不是信念,而是羁绊。没有什么事物是一成不变的,包括信念本身,它产生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环境条件中。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我们一味固守的陈旧观念与准则,只是信念在一定时代背景下的一種表现形式而非其内在本质。所谓“信念”与“坚守”,应当是与当下时代所契合的、与时代潮流并行不悖的来自内心深处的呼喊与渴望。我们需要信仰的支撑,但也要明辨它的本质及它和时代的关系,不可执拗不通。

灵活应变也并不代表随波逐流。如果人生没有明确的方向与目标,一切所谓的努力都只是浪费生命。“纯洁德行的本质,不是压抑欲望,而是使自己的生活完全朝向一个目标,没有这样一个目标,纯洁必定会变成可笑。”朋霍费尔的见解同样适用于“应变”。社会如海,人生如船,我们要学会利用风浪转变航向,却不能因此迷失方向。世界何其丰富、纷扰,外界干扰的因素纷繁,如果太容易被干预、影响,便没有什么是持续长久的了。“当人单纯、觉醒、不疑专注地穿行于人间,世界何其隽美又妩媚。”《悉达多》里的一句话,描绘了人间的美好蓝图。我们需要这样坚定而专注的精神,哪怕外界再绚丽多姿,也不轻易改变内心的坚守。

随机应变是处世方法,坚守信仰是待世原则。“世界上没有喜剧和悲剧之分。如果你能从悲剧中走出来,那就是喜剧;如果你沉湎于喜剧之中,那它就是悲剧。”科马克·麦卡锡所表达的,就是对灵活应变的呼唤。面对未知的未来,我们的确不知道下一场是喜剧还是悲剧,但我们要有化悲剧为喜剧的信心,培养转劣势为优势的能力。

信仰是对梦想的坚定,变通是对世俗的认清。我们幻想自己一路坦途、所向披靡,却总被变幻莫测的现实打回原形。傲视世俗,必然与时代脱轨,一事无成;沉溺世俗,轻易低头,也必然会迷失方向,成为世俗的奴隶。我们要有追求梦想的勇气与果敢,也要有克服种种问题的耐心和灵活应变的能力:这是理想与现实的折中产物,也是我们把内心的坚守与梦想转化为客观存在的有效途径。

当学会理智而灵活地应对世间的复杂问题,又能够把握内心的坚守,亦把康德口中的“星空与道德准则”视为人生真谛时,我们才能真正成为自我生命的领航者,驶向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点评

本文最吸引人的有两点,一是思考辩证,说理严谨。“坚守信仰并不意味着固执死板”“灵活应变也并不代表随波逐流”“随机应变是处世方法,坚守信仰是待世原则”“信仰是对梦想的坚定,变通是对世俗的认清”这些话前后勾连,逻辑严密,思维辩证。从行文结构看,它们放在段首,使得观点明确、思路清晰。二是考生阅读面广,有良好的积累。考场作文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也蕴含着阅读积淀。本文名人名言信手拈来,引述准确,并且贴合论点,足见考生功力。

猜你喜欢

作文题目作文材料
最美材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