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下失独老人身心健康现状
2022-05-29贺雲娜张颖杜颖
贺雲娜 张颖 杜颖
摘 要:目前,我国失独老人面临的养老、经济等问题越发严峻。以长沙市失独老人为例,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研究理论,探求失独老人身心健康现状及干预措施。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半结构化访谈,对长沙市天心区、开福区的失独老人进行调查,分析失独老人在生理、安全、社交、自我实现、尊重五种层次上的需求情况。
关键词:失独老人;马斯洛需求层次;身心健康;长沙市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2-0035-03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开始初步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被确定为基本国策。不可否认,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为我国人口问题带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社会转型期经济的飞速发展,但同时客观上也导致中国成为世界上独生子女数量最多的国家,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社会性问题。本文借助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旨在探讨计划生育政策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之一——失独。
一、失独老人的定义及其面临的普遍问题
失独老人,即独生子女由于自然灾害、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死亡,且女性年龄以49岁以上为界,无再生育能力的人。
通过《2017年长沙统计年鉴》了解到,2016年长沙市共34万户独生子女家庭,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中每年出生人数推算出15~30岁年龄段死亡率至少为0.04%。由此推算,长沙市15~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每年至少136人,因此目前长沙市每年约新增加136个失独家庭,约有272位成为失独老人。
失独老人面临的普遍问题。随着失独家庭规模的扩大,失独父母们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情感寄托等社会问题愈演愈烈。失独老人是处于社会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受生育政策与生育观念的影响,失独现象将在我国长期存在,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第一,養老问题。自2000年起,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子女成为其晚年生活的主要依靠者。老人们失去了子女,客观上相当于失去了生活来源,晚年生活的质量大打折扣。我国规定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的男女,60岁以上方可领取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达不到规定年龄的失独老人经济来源没有保障,因此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分担社会养老的作用明显不够。计生特扶制度尽管近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完善,但是对比目前的物价水平,每个月几百块钱的扶助金显得非常有限。
第二,医疗保障问题。失独家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是这些家庭“不怕死,但怕生病,怕养老”[1]。独生子女的死亡给父母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失独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疾病,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出现消极、自责的表现[2]。失独老人通常是自己或夫妻独居,当他们出现突发状况,身边无人,不能及时就医,身边也无人照顾。
第三,心理问题。丧子使本该安享晚年的老人陡然将希望化成灰烬,失独老人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对自身产生否定心理。情绪不稳定、性格孤僻甚至抑郁是失独老人普遍的状态。随着情绪的不断累积,大多失独老人的性格会更加孤僻怪诞,莫名的失落、生气,易怒使他们以摔东西、酗酒等方式来排解自己的情绪[3]。失独老人经常会陷入自责、自我否定的心理旋涡,认为失去子女是自己的责任,自己不该被人看得起。因此大多数失独老人不愿主动甚至排斥同外界来往,封闭的环境和几乎不接触新事物导致他们难于走出失独的泥沼,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二、研究方法及工具
(一)调研对象与研究方法
调研区域为长沙市,研究方法为典型案例,采用整群抽样,对长沙市天心区、开福区的失独老人展开了调研。选用横断面研究纳入子女因意外事故、疾病等原因亡故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的老人,以49岁以上为年龄界定,排除再次育子或已收养子女以及依从性较差或违背调研原则的老人。
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分析失独老人在生理、安全、社交、自我实现、尊重五种层次上的需求情况。
(二)基础理论与问卷、量表设计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是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以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从低到高的五种需求为基本内容的理论。
问卷分为:基本信息,包括5个条目即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关系。生活现状,包括12个条目即经济收入与支出状况、生活环境、养老方式方面。通用此量表来收集失独老人的基本信息并与量表相结合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量表采用美国医学局研究组(Medical Outcomes Study,MOS)研发的《SF-36健康测量量表》:“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总体健康八大维度来描述个人的功能状态。”抽取适用条目,简化《SF-36健康测量量表》,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的生理功能、身体状况、心理状态、总体健康状态。
三、长沙市失独老人案例介绍
案例一
顾某和王某曾是高校教师,现退休在家,两人为夫妻关系,且均拥有大学学历。男方顾某84岁,听力不好,精神状况不佳。女方王某83岁,有轻微神经衰弱,睡眠状态长期不佳,并身患关节炎、风湿、腰椎间盘突出。2006年唯一的儿子因肝癌去世,儿媳欠下巨额赌债后下落不明,给两位老人留下了巨额的债务。
二胎政策开放后,老人因生活和身体上的生养条件不足,一直未生二胎,只尽力抚养先天智力低下的孙子。有同性恋取向的孙子,与一位男性朋友相交甚密,长期遭受该男子的暴力行为。该男子利用孙子智力不足的特点,诱骗其转移名下房产给他,同时骗取了大量钱财。因转移给该男子的房产和钱财具有法律效力,现老人同时面临银行的催款和法院对房产的查封。在巨大的压力下,还得接济先天不足的孙子,生活寸步难行。
两位老人住在三室两厅精装修的房子中,现伙食上比较拮据,生活状态较差,唯一的收入来源是每月的退休工资,共5 000元左右,每月生活必需支出1 500元,而因年迈体弱每月所需要的医疗费金额不小。老人在自己的生活上能省则省,剩下的工资用来接济孙子,几乎是入不敷出。调研人员去到两位老人家调研的过程中,提到儿子时情绪激动、抽泣,内心极为压抑,迫切地向调研人员倾诉内心,以缓解精神压力。老人的邻居是年轻人,相互之间没有共同语言,来往较少。身边来往的多为曾经的同事。老人家中养了一只狗,每天的活动主要是买菜、遛狗,以及社区老人的娱乐活动。两位老人非常希望能得到社会的帮助。
案例二
杨某,男,61岁,高中学历,患有高血压。女儿已因吸毒去世8年,现与其一起生活的是再婚的妻子,居住环境为一室两厅,家具是旧式,地板为水泥地。家中开棋牌室为生,每月领取养老金,一共近3 800元,生活基本开销1 000元左右,医药费50元左右。杨某是一名佛教徒,与再婚妻子感情良好,再婚后仍无子女,与邻友交好。调研初始老人情绪稳定,开朗热情,当提及逝去的女儿,随即眼眶通红,情绪激动,伴有有轻微抵触情绪和自卑,调研期间未发现如怨自己命运悲惨等负面情绪。
案例三
李某,男,70岁,大学学历,患有肺气肿、肺结核及支气管炎。女儿2012年因癌症离世。调研人员无意提到女儿时,李先生低头不语,其妻子陷入悲痛中,开始哽咽抽泣:“女儿距今去世8年,心境已经从那时的绝望悲痛中脱离了出来。”李某有一外孙,夫妻两人对外孙甚是疼爱,外孙放学后经常被接到老人家中玩耍,李某与邻里关系很友好。二老住在两室两厅的简装老房子中,生活状态良好,其一人退休金收入约3 000元,除去每月的医药费1 000元,必要的日常开销约1 000元。调研全程李先生说话和行动都较为困难使用家用吸氧机维持状态,虽然社区举办的活动较多,但由于身体等原因李先生便不大出门,极少参与社会活动,调研人员离开的时候两位老人都表现出十分不舍的情绪,能看出其心底孤苦,十分渴望关怀。
案例四
潘某,男,73岁,高中学历,已有28年的糖尿病史,长期需导尿管导尿。其子因感情受挫自杀过世20多年。李某生活中经常锻炼身体,体质较好。社交上参加活动频率较高,经常参加同学聚会,会上网,会书法,话语不多,为人沉稳内敛,较为坚毅。未允许调研人员进入家中,可见十分谨慎,同时掺杂着少许的自卑。其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退休养老金,每月2 000~3 000元,其中医疗占到400~500元,日常开支在1 500元以上,潘某称病期检查较为不便,对医疗服务改善有所期待。关于养老模式潘某更倾向于家庭养老,在有需要时其更愿意向社区工作人员求助,同时潘某还提出不太满意社区的活动氛围,希望能得到改善。
四、案例分析
(一)生理需求
生理上的需求是最低级、最原始的需求。案例中大部分老人没有稳定且足够的经济收入,生活只能靠低保,还有的为子女治病已然倾家荡产了,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其生活质量差。
从“长沙市YGTS志愿者服务中心”失独老人志愿者团队中了解到:该组织中年龄在60岁左右的成员占90%,其中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老年慢性疾病的老人有近50%。这意味着失独老人们后续的医疗保健与养老,仅在依靠政府低保救助保障基本生活的条件下仍是一大难题。
(二)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是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疾病等低级别的需求。失独老人生活存在没有子女的赡养费也没有相应的劳动条件来创造收益的大支出与无产力的问题,造成收不抵支的家庭经济困难或者因失独致贫的局面。案例中,潘某某与李某某无子女赡养,无劳动能力,政府对他们的失独补助对生活支出不过是杯水车薪。长沙市的一项针对失独老人的调查结果显示,78.18%的失独老人担心自己年老生病没有足够的钱看病[3]。此外,失独老人在财产保护上是弱势群体,缺乏对财产的保护能力。案例中的王某某和顾某某名下的房产被孙子因结识的人诱骗而抵押贷款,该男子携款潜逃。两位老人对房产追回深感无力,同时面临银行的催款和索房,遭受经济和精神的双重打击。失独老人自身对财产的保护能力较弱,缺乏法律意识,失去子女的保护帮助和引导,是财产保护上值得着重关注的弱势群体。
(三)社交需求
社交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案例中王某某遭受了丧子之痛,生活状态差、浑浑噩噩,早中伙食較随意。我们了解到,王某某患有风湿和关节炎,由于腿脚不便已经多年没有下楼,唯一的娱乐活动是与老伴在家中打牌。杨某某在失去了女儿后渐渐开始信佛,把宗教当作其新的精神寄托,性格孤僻不太愿意与外界交流,棋牌室现已主要是妻子在打理。
孤独、自我特殊化、逃避自卑等心理特点在受访者的描述和行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典型的社会需求未能得到满足[4]。同时,调研人员在对长沙市部分社区、社会志愿服务机构进行走访时了解到,社区通过节日送关怀、每年定期免费体检等途径关怀失独群体,但存在活动举办少、对失独群体的适应性不强等问题,这也是导致极少数失独老人选择通过社区来充实生活的原因之一。因此,目前失独老人十分缺乏有效的途径去融入周围环境。
(四)尊重需求
尊重需求,即成就、地位等较高层次的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在上述的案例中,当来访者提及子女时,受访者的情绪波动都十分明显。其中,杨某某眼睛泛红情绪变得激动开始掩面哭泣且同时伴有可察觉的自卑及抵触情绪,告知调研人员其女儿的死亡原因是吸毒时,更是眼神闪躲不愿提及。
受访者多年来悲痛心理极其压抑,对失独有关言语等相当敏感,内心将自己归为社会特殊人群,特别是子女由于较尴尬原因如吸毒、自杀等而死亡的失独老人不愿接受他人异样同情的眼光,自卑抵触心理明显。目前长沙市的心理服务机构有上百所,而大部分失独老人群体对心理治疗是不主动甚至刻意逃避的,这使得相关心理服务单位形同虚设。
(五)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指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实现自己的理想或抱负,包括胜任感和成就感两个方面。王某某曾为长沙理工大学教师,自言十分想念往日教书的时光,现在就只能待在家,过一天是一天,感觉自己是在拖累社会。失独群体年迈时便容易产生生理心理上的空虚。在生理上,由于疾病体弱等行为受限,无法的自己热爱的事情,同时又无事可做,每日陷入百无聊赖之中,对自我存在的价值产生怀疑。在心理上,由于失独,心理上相对于普通老人来说更加空寂,没有心理寄托,常因此产生抑郁心理。
五、讨论与展望
人本主义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产生于人们本身存在的各种需要。2012年的失独老人“6·5”集体上访事件以及多家媒体的报道,充分向公众展示了这一群体的呼声与需求。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从一角度来讲,若不充分重视失独老人这一群体的需求,随着其数量的增加,极有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冲突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要解决失独老人这一社会痛点,可将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作为切入点,逐一满足。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的角度,这些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是决定他们未来生存和发展质量的内在动因[5]。
参考文献:
[1] 失独父亲:我不怕死,我怕老[EB/OL].凤凰卫视,2014-08-28.
[2] 杨勇刚,等.快速老龄化背景下失独老人养老风险化解机制——基于对河北省保定市的调研[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01-103.
[3] 任慧霞,李红艳.中国失独者养老困境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4).
[4] 肖云,杨光辉.优势视角下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及相应对策[J].人口与发展,2014,(12):110.
[5] 安民兵.马斯洛需要理论视阈下的失独中老年人个案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47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