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助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
2022-05-29邸军莲任悦
邸军莲 任悦
摘 要: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数字乡村建设处于网络强国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交汇点,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对当前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数字化助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数字化;农村;产业经济;乡村振兴;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2-0010-03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着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也成就了中华儿女的幸福生活。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将乡村数字化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陕西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乡村的决策部署,提出建设网络强省、数字陕西、智慧社会的目标,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网络强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毫无疑问,数字化是农村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一、陕西省数字乡村及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陕西省数字乡村发展现状
乡村数字化发展作为乡村改革的重大举措,能够有效地带动乡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科技化是我国实现百年强国梦的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可以说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化改革,既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也是发展我国信息化经济的首要目标[1]。数字乡村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近年来陆续实施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行动、信息助农行动、科技服务示范站点、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示范等重要举措,全省数字乡村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省所有行政村和异地搬迁安置点实现了4G网络和光纤网络的双覆盖、全覆盖。农村地区宽带平均接入速率达到了95.2兆,与城市实现了同网同速。商洛市柞水县、渭南市大荔县、汉中市佛坪县和杨陵区被确定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发展试点。
下一步,陕西省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关于数字乡村发展的战略部署,重点实施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培育、美丽乡村建设等六大行动,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大力开展试点示范、努力破除瓶颈制约、全面加快陕西数字乡村建设。
(二)陕西省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现状
数字化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也就是结合农业方法与技术(传感器、信息和通信技术、物联网、机器人和无人机)实现更高生产效率与更低管理成本,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也相继使用“物联网”“3S技术”“智能灌溉”等主要技术,使农村产业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在科技领域的经验尚未完善,科学水平亟待提高,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与不少科技先进的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陕西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以大力开展数字经济、数字农业为发展目标,以3个千亿级农业产业和特色农业为重点,增强高科技互联网技术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影响力。目前,陕西省富民技术试验示范已呈现多点开花态势。例如,柞水县依据大数据平台建起44个木耳种植基地,年种植木耳4 500万袋,收入15亿元,木耳产业实现了从生长监测、质量管理、科技咨询到市场销售全流程数据化和信息化管理。延长县利用互联网科技技术推动数字化农业产业发展,运用短视频平台以及农村淘宝进行直播带货,推动延长县网络农业经济发展。建设落成以网络为主体的“延长认养”科技果园,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科技文化素养,有利于提高买家的购买需求,增强其购买欲。另外,陕西省智慧农业政策体系正在形成,该体系强调“实践”“建设”与“设计”“规划”并肩前行,充分体现出陕西省省情和产业发展中上下联动、部门协调的现实需求。同时,智慧农业也在成为陕西省对外援助事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一帶一路”倡议和“南南合作”框架下,陕西省已对外援建10多个现代农业相关项目,派遣320多名农业技术专家,积极参与支援国农业规划工作。陕西省在全省建立“数字化种植—产地仓储存—线上线下销售—纯信用助农贷款”创新模式,在10多个示范县建立区域特色农作物的智能农事管理和农业数据资产平台,数字化农业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二、农村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陕西省积极落实科技助农政策,使农村产业经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就数字经济现实发展状况而言,数字化与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与城市相比,农村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较为滞后,这为数字化与农村产业发展融合带来一定困难。首先,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对网络、电力等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较高。但是部分农村所处区域位置相对偏远,地势环境较为复杂,通网施工难度大,网络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其次,农村产业链脆弱。传统农业生产供应的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太多,容易造成“滞销”现象,这是我国农产品行业的缺陷[2]。最后,建设数字化农村产业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大量成本。目前,由国家全方位研制的传感器尚处于待完善阶段,由于技术缺乏,设备的普及性并不高,研制成本较大,无法用于农村产业建设。同时,缺乏经验而导致合格率较低。因此,将科技化产业设备与农村产业领域相结合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利于农村产业科技飞速化发展,进而阻碍了农村产业的数字化发展。
(二)政府带动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国家不断对农村产业的投入扶持,农村的产业化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在与数字化结合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缺乏政策引导和统一的规划方案,管理部门较为混乱,行政效率也较为低下。另一方面,农业企业习惯于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对数字产业改革热情不高,农村产业数字化升级较慢。
(三)数字人才相对短缺
农村产业经济要得到快速发展,就应该让掌握科学技术、互联网产业技术和综合管理素质能力的先进型知识分子返乡并积极投入到农村产业发展中。然而,农村正面临数字人才相对短缺这一挑战。首先,农村在经济、医疗、教育等方面较城镇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程度不高,对将数字化应用到农村产业发展認识不清晰。其次,部分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认识水平有限,不能正确地理解先进的智慧农业知识。他们安于现状,也很难接受电商等新型经济模式,难以看到数字化带来的切实收益。最后,城市的各种资源条件吸引年轻人到大城市发展,农村这个平台难以留住和吸引到具有专业技能知识且实践经验丰富的数字人才。因此,农村产业发展中数字人才相对短缺正在逐步加剧。
(四)数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不够健全
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就是数据[3]。在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中的生产环节、管理环节、运输环节以及销售环节,都离不开产品的信息和数据支持。但是,目前农村产业信息在统一性的原则上要求不高,因此会出现信息疏漏、缺乏时效性等相关问题,数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不够完善。而且,农业信息主要集中在销售端,生产端的信息却不健全[4],进一步制约了农村产业经济数字化的发展。另外,维护信息和数据的安全问题也是影响农村产业经济数字化发展的关键。
(五)土地不集中,组织分散
我国是农业大国,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农村产业发展。当前,我国农村信息采集表明中国有效耕地面积达到了18亿亩,然而这些耕地的土地又采取联产承包方式,分散在小规模的农户手里,很难集中成片。其次,我国农村多半是个体化经营,以家庭为主体的经营方式导致农村产业数字化使用成本大,存在资源浪费等情况。再次,我国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民只有土地承包权,没有所有权,由此产生了土地流转不规范、收益分配不均等问题。
三、数字化助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
当前,数字经济不断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成为发展趋势。建设数字乡村,我们应把发展数字化农村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农村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促进数字技术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中的广泛应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
(一)加速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有了良好的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助推农村产业经济才能实现。首先,建设数字乡村就是要从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短板入手,从广大农民群众亟需解决的民生问题入手。加快推进4G、5G和光纤网络向农村基层延伸,搭建服务广大农村的精品网络、覆盖农村的移动网络,让优质的网络服务覆盖乡村最后一公里。其次,要结合各地区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并不断完善农村产业链流通体系,减少农业生产供应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让“线上”与“线下”齐头并进,合理规划物流仓储快递网点中心,提升配送普及率及时效性,实现数字化同传统农业深度融合,引导农村产业朝标准化、现代化发展。再次,要降低农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尽快将农业传感器、智能装备等纳入农机购置补贴,为广大农民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数字化基础设施[5]。最后,创新是引领数字乡村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应当把创新作为推动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村产业的深度融合,着力发挥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激发农村产业发展的活力。
(二)坚持顶层设计加强引领
农村产业的数字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首先,要确立政府的领导地位,加强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科学的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政策融合,强化组织管理,提升工作效率,为农村产业数字化健康稳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以便民、惠民为重点,深入推进信息惠民工程,建设智慧政务、智慧党建、智慧农业等平台,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其次,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农村产业发展方向,注重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着力发挥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惠民效应,加快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数字化、农民生活智慧化。
(三)培养与引进数字人才回乡发展
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不断培养与引进数字人才。首先,政府应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复员军人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并积极鼓励大学生回乡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一起带动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其次,加强基层数字乡村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发动各级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到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队伍中。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推广当地农村产业,实现农民足不出户盈利。再次,从政策方面提高数字人才相关福利待遇,解决其及家人的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激发其工作热情,提升数字人才的引进效率。最后,长期对农民开展数字化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让其在农村产业经济提升的同时感受到数字经济的魅力。
(四)搭建数字农村产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及监管平台
促进数字化与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加速构建乡村产业信息数据库,借助数字经济互联性强的特点,完成“农村—城市”“农民—客户”之间的信息整合,实现数据资源长期共建共享。其次,要加强“互联网+”、大数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与农村产业的紧密结合,通过监测农业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来分析和预警,逐步建成综合农业生产、信息监测、市场管理以及物流运输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最后,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要严格落实《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平台的安全防护,加大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的保护力度,重拳打击针对农民的各类网络违法行为,为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高效有序集中
土地连片集中才能使用大型播种机、深挖机、收割机等大型农用机械,土地集中是农村产业规模经营的前提[6]。因此,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所处环境、经济实力等采取相应的政策落实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高效有序集中。同时,政府还要将目光重点转移到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把市场效益发挥到最大化,为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制定快速、精准的土地流转制度,合理进行土地集中化处理。
农村产业发展数字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我们要牢牢把握“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历史新机遇,立足本国实情,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信息技术红利转化为乡村发展红利,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注入新动能。
参考文献:
[1] 连玉明.大数据新时代[M].北京:团结出版社,2020.
[2] 李资博.数字经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研究[J].河北企业,2021,(8).
[3] 张保伟,刘世斌.城乡融合发展下常州市数字乡村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21,(7).
[4] 李恩付,刘飞,刘玲.科技赋能数字农业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J].财富时代,2021,(7).
[5] 王小兵,钟永玲,李想,康春鹏,董春岩,梁栋,马晔.数字农业的发展趋势与推进路径[J].农业工程技术,2020,(12):13-15.
[6] 魏配轩.贵州农业规模经营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1,(6):73-74.